第157章:故地重游

孟冬推着云苓回前院,遇上刚晒完衣服的赵婶子。

“姑娘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了?”赵婶子见孟冬面生,“这位姑娘是?”

云苓跟她介绍,“这位是我的朋友,我家主子来了,我不能在外面多待。”

“哎呦,姑娘让我来。”赵婶子连忙过去接替孟冬,推着云苓往里走。

在楼下见到驿丞,云苓询问:“世子可是办事去了?”

驿丞抬头朝崔祈彦的房间望了一眼,“崔大人没出去,还在房中。”

“赵婶子,扶我一把。”

赵婶子把她从轮椅上扶起来,如往常一样在一旁护着她上楼。

孟冬跟在后面看着她单腿上楼,胆战心惊道:“云苓你这样能行吗?要不我背你上去吧?”

云苓又上了一个台阶,停下来说:“熟能生巧,我现在扶着栏杆自己上下楼没问题的。”

“云苓姑娘就是要强,伤刚好一点,就说什么也不让我背,好在这些日子也没出什么岔子。”赵婶子回头对孟冬说。

“那你当心一点。”孟冬低头注意着她脚下,生怕她踩不稳。

“放心。”云苓继续上楼。

顺利到了楼上云苓让孟冬来扶她,敲响了崔祈彦的房门。

“进来。”

得到准许后,两人推门进去。

云苓金鸡独立的行走方式让崔祈彦直皱眉,他瞥了眼对面的凳子,“坐吧。”

“奴婢不敢。”云苓立在一边。

“不要让我说第二遍。”

孟冬对云苓狂使眼色,扶着她坐过去。

云苓腰背挺直,不敢跟他面对面,悄悄侧了侧身,留给他一个侧脸,说话时才转过脸去,“世子,我们何时动身回京?奴婢好提前准备。”

“后日一早。”崔祈彦端起茶盏垂眸道。

一时无话,季白和孟冬一左一右大眼瞪小眼。

又过了片刻,季白实在受不了这气氛,胡乱寻了个话来说:“云苓,你刚才给那几个孩子讲的故事不对吧。”

“哪里不对?”

“对呀,哪里不对?”孟冬护短的劲儿上来。

季白顶着压力说:“我小时候听到的是,嫦娥为了成仙,自己偷偷吃了长生不老药。”

“我好像也听到过,”孟冬低喃,随后坚定道,“但我喜欢云苓讲的。”

“其实神话流传下来本就有多个版本,你说的那个版本我也知道。但讲给小孩子听,我选择了体现人性之善的这个。”云苓坦言道。

孟冬不明白,“一个故事而已,哪个不都一样吗?”

云苓笑着摇头,“他们还小,很多是非对错还分辨不清。但小孩子的记忆力和模仿力很强,他们可能现在还听不出故事里面更深的东西,可这些东西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等他们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判断,自然哪个版本听了都会一笑而过。”

“在他们这个年龄,我私心里不想他们记住嫦娥是一个自私自利,为求长生抛弃自己夫君的人。就让他们心里多存一些善念吧。”

“原来如此,”季白摸着下巴,“没想到你为他们考虑了这么多。”

“当时也没有多想,是我自己更喜欢这个版本,就给他们讲了。”

神话传说无从考究,当个故事听,是故事就难免有讲述者的影子。

季白去问默默喝茶的崔祈彦,“世子,您儿时听到的这个故事是什么样的?”

“忘了。”

“怎么可能忘呢?”

崔祈彦站起来,“没有正事干了吗?跟我走。”

“是。”季白一凛,连忙跟上。

说走就走,留下云苓和孟冬两人不明所以。

崔祈彦从驿站出来后,骑马去了衙门。

黄大人见到他惊喜不已,两人坐下来说着朝中和峪州之事。傍晚,黄大人意犹未尽,拉着崔祈彦去酒楼喝酒。

晚上,孟冬拒绝了驿丞给她安排的房间,非要跟云苓一起睡。云苓便由着她,她也怕不小心碰到云苓的腿,入睡时在两人中间放了几个枕头,一夜倒也相安无事。

第二天一早季白来敲门,“快收拾一下,世子让你们一起跟着去街上。”

站在门前的孟冬回头看了眼云苓,“云苓也要去?可她的腿不太方便。”

“那不是还有个能推着走的椅子嘛,”季白探头问,“云苓你去不去?实在不能去就跟世子说一声。”

“我可以去,就是要麻烦孟冬一路推着我了。”

明天就要走了,或许以后都不会再来这里。峪州对云苓来说甚至都算不上什么好地方,但她还是愿意在临走前去街上转转。

“这有什么,”孟冬拍了拍自己的胳膊,“我有的是力气,对我来说小事一桩。”

“好,你们收拾好了就下来。”季白转身离开。

她们下楼的时候崔祈彦已经坐在楼下等着了。

云苓扶着栏杆往下下,怕他久等,下楼时她尽量快一些。

“云苓你别急,别摔着。”孟冬护在她旁边,心跟着提起来。

楼下的季白也走到楼梯下,“孟冬说得对,你慢慢来。”

崔祈彦没有说话,视线却始终停留在她的腿上。

“好。”

云苓每一步都走稳,顺利地来到楼下,让孟冬扶着坐在轮椅上。

“让世子久等了。”

崔祈彦起身大步走在前面。

驿站离街市不远,他们就这样走着过去。

比起刚来这里时,街上多了年轻女子的身影,姑娘们或结伴或独行,不必担心再有采花贼。

云苓突然想到了陆司衡,如果他此时在峪州,应该就不会觉得无趣了吧。

崔祈彦在前面不疾不徐地走着,也没有要进哪家铺子的意思。

过了一会儿他停了下来,云苓抬头一看,是如意楼。匾额四分五裂碎在地上,像是有人为了泄愤故意砸坏的,门上贴着官府的封条。

昔日的峪州第一酒楼,如今萧条不堪。行人走到此处时都要骂上两句。

看到他们停在门前,有人提醒,“你们是外地来的吧?赶紧走吧,这里不是什么好地方,晦气得很。”

他旁边的人不耐烦地催促:“快走快走,当心沾了晦气。”

两人匆匆离去,好像走慢一步,就会被什么东西追上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