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商讨

偷偷摸摸的忙了一上午。回来的时候全身都是湿漉漉的露水。钟老太经过屋外的池塘,叫大妮儿停下来洗了一把脸。然后把麻袋从屋后塞进了窗户里。然后再墙角后面草垛里扒拉出两个锄头——一行人装作刚从菜园里出来的模样。

回到大屋刘的时候没有想到刘七叔也在,钟老太愣了一下,就问道:“七哥怎么过来了,真是稀客稀客。吃了么?赶紧进屋坐一坐。”

刘七叔闻言也和声说:“家里还有事,就不坐了,我听说三儿出了事,人呢?还在医院嚒?”他的话音一落,显得很是亲切的模样。

钟老太愣了一下,不知道他这是一个什么意思,心里暗暗嘀咕,家里出了事情,按照七叔习惯,未必会在这个关节来帮忙,这么多年她算是看明白了,都说刘七叔跟钟家以前的交情,假如真有交情,也不会是现在这样子。

好在她想得开,也就一瞬间,神色也恢复了正常。

七叔却不知道她心里想的啥,自顾自走进去说道:“你们家困难,我是大队长,不可能说不问一声,咱们是一个大队十几户人家,有困难肯定要提出来。”他率先进了屋子里,又跺跺脚,随意的找了一个板凳坐下。点了一根烟,眯着眼睛吸了起来。

“七哥什么意思.”钟老太走进去,一边搁下手里的抹布擦了擦手。

“我知道三儿治病得花不少钱,你们家要是实在困难,队里就去给申请救济粮。不过我丑化说在前头,这救济粮也要还的,利是两成,已经十分低了,是队里能争取最少的了。你看怎么样?”他说完,又去端详钟老太的脸色。

“我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七哥这话我得跟当家的说。”钟老太太淡淡的说。

见她不动声色,刘七叔心里略微失望。

院子里养的鸡咯咯的在草堆里钻来钻去。他跨了一步,那只褐色的母鸡趾高气昂的哒哒走过。屋内的钟老太好似松了一口气,她从胸口里掏出了一个鼓鼓的布包,然后一把扔到了木桌上。几个孩子也跑到了堂屋里。兴奋的盯着“银光闪闪”的硬币。当然纸币也有。这都是他们跑了七八天才挣到的钱。

一天少说卖五百根乐口消,好在过年镇上人多。头一回去还人生地不熟。到第二次已经有人奔着他们的摊子过来买了。这年头什么都得要票才能买,过年难得吃点零食也得凭票供应,而他们卖乐口消只收钱。虽然不便宜,但生意竟然不错。

大妮还没上过学,十以内的数还能数,超过十个手指头就不知道了。

钟老太数了半天,把纸钞挑出来,然后小心翼翼的抚平。很快就整理了一沓厚厚的零钱出来。几个孙女都听话的盯着她数钱。过了一会儿。门口又被打开了。钟老爹走进来,脸色颇不好看的说:“你怎么答应让建军出钱!咱们家这人情欠大了!”

“我怎么跟你说的?”

他食指敲了敲桌边,木桌发出“匡”的震动。又紧接着是踹地的声音。铁盆晃了一圈,火化擦着碳化的木头发出了惊人亮度。他声音陡然变大,吓得钟老太抬起眼皮。

“你看着三儿那样子,难不成真要看她活活等死?咱们老钟家能做出这种事情?那也是你儿媳妇!”钟老太声音更大,她固执的盯着钟老爹,声音响彻整个堂屋:“我知道你想啥,你嫌贵,你嫌欠人情,你怎么不想想,伟子才多大?难不成叫孩子打小没了娘?建军钱欠着,难道咱们就不还了?”

“我不是那个意思。”钟老爹见她动怒,忍着心里的憋火,好声好气的说:“你该想想咱家伟子以后咋整!那是两百块钱,你把我卖了得啰。”

钟老太一屁股坐在床沿上,噼里啪啦的把手里的零钞卷起来,硬币发出的声音吸引了钟老爹的目光,他嘴唇动了动,眼睛里露出了震惊的神色,又打量了一会儿,深吸一口气说道:“你还真卖出去了?”

她哼了一声,得意的说:“卖不出去我还整天往外跑?”

钟老爹说:“最近年关,查的不严,你要真有转头,也得提防着不叫人看见了。”末了,又补充了一句:“投机倒把还是要不得。”

“投机倒把?哼。”

说归说,接过这么一比“巨款”钟老爹心情也七上八下的扑腾的厉害。又唯恐这件事情叫其他人知道了,一时间脸色神色难辨,连带走路都有些不自然。

钟老太很快就收拾好了钱,这些钱要还上刘大夫家的还远远不够,但她就是想用这笔钱全钟老爹改变主意.....因此,她又说道:“一家人难道就靠我一个,伟华才多大?”

这话说完,钟老爹有些恼怒了。他觉得心里苦闷交织,指着钟老太说:“得了!得了,就是你好人,我是歹人成了吧。”说完撇下竹筐,头也不回的大跨步离开了。

钟老太盯着他的背影,蓦地,松了一口气。

........

知青到大屋刘的时候正是十一月底,在三儿养伤的这段时间里,鲁玉树一直住在隔壁的小间屋子。她自觉自己背负重大使命,要在农村闯出一片天,因此每天都抱着红宝书背诵。时间久了,连三妮儿都会读两句了。可惜现在是农闲时间,也没有什么需要知青做的。

钟老太很警惕这个年轻人,她每次出门卖乐口消都小心的避开鲁玉树,以防她发现他们背地里“投机倒把”的事情。钟老太这番举动让全家人都赞同,因为鲁玉树一看就是个“积极分子。”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

在大屋刘呆了半个多月,鲁玉树就受不了了。

其他知青带在村民家里还算融洽,因为公分还没算,所以先找公社界粮食,等开春以后慢慢还,这种上山下乡的知青其实就是插队知青,同样是要下地种田。从六八年到七一年的这三批知青被成为“老三届”。从六八年以后上山下乡就成了强制规定。

而申卫生员和他们不一样,他来大屋刘村已经三年多了。是自己主动要求来了。而这几年的辛苦劳作让他看上去和其他农村人没什么区别了。在这批新来的知青中,他们初来乍到有很多事情首先就去找申卫生员,或许是因为彼此经历相似,申卫生员也隐隐在这群年轻人中成为了“引导”的角色。好像又能在他脸上看出一点儿鲜活的神情来了。

鲁玉树找他去领粮食,又说了在钟家的不满,她说:“申大哥,实话和你说吧,我很不乐意在这种思想不先进的人家里住。你看我能回知青所么?”

申卫生员听了,和蔼的说:“钟家的确成分不好,在村里也是远近闻名的。不过现在大队没有几间空房子,你只能将就将就了。”

他说完,鲁玉树愣在那里,脸色青白交织,她声音有股鼻音,几乎是从嗓子眼挤出来的话说:“我实在很不好受,你应该帮帮我,住在这里一天到晚都没有人同我讲话.....”她说的是实话,钟家因为孩子多,所以都住在一起,腾出来的房间不小,可是几乎没有什么家什。她就抱着一个挎包每天呆坐在床上....这和她想象的下乡生活差距太大了。以至于鲁玉树一下自就崩溃了。

妇女主任陶花就很不满,皱了皱眉头对她说道:“你这样可不行,你们城里来的的年轻人,现在到刘家村就该发挥你们的热情好好生活,比如在生活上的问题,就应该自己努力解决,而不是什么问题都找大队,大队已经很替你们打算了。”

她嗤之以鼻,觉得鲁玉树是闲得发慌,于是对她说道:“不然这样吧,我给你找个事情做,你们知青所现在房子有四堵墙漏风,屋顶也要修,你去组织几个年轻人在开春前把屋子修好了。”

偷偷摸摸的忙了一上午。回来的时候全身都是湿漉漉的露水。钟老太经过屋外的池塘,叫大妮儿停下来洗了一把脸。然后把麻袋从屋后塞进了窗户里。然后再墙角后面草垛里扒拉出两个锄头——一行人装作刚从菜园里出来的模样。

回到大屋刘的时候没有想到刘七叔也在,钟老太愣了一下,就问道:“七哥怎么过来了,真是稀客稀客。吃了么?赶紧进屋坐一坐。”

刘七叔闻言也和声说:“家里还有事,就不坐了,我听说三儿出了事,人呢?还在医院嚒?”他的话音一落,显得很是亲切的模样。

钟老太愣了一下,不知道他这是一个什么意思,心里暗暗嘀咕,家里出了事情,按照七叔习惯,未必会在这个关节来帮忙,这么多年她算是看明白了,都说刘七叔跟钟家以前的交情,假如真有交情,也不会是现在这样子。

好在她想得开,也就一瞬间,神色也恢复了正常。

七叔却不知道她心里想的啥,自顾自走进去说道:“你们家困难,我是大队长,不可能说不问一声,咱们是一个大队十几户人家,有困难肯定要提出来。”他率先进了屋子里,又跺跺脚,随意的找了一个板凳坐下。点了一根烟,眯着眼睛吸了起来。

“七哥什么意思.”钟老太走进去,一边搁下手里的抹布擦了擦手。

“我知道三儿治病得花不少钱,你们家要是实在困难,队里就去给申请救济粮。不过我丑化说在前头,这救济粮也要还的,利是两成,已经十分低了,是队里能争取最少的了。你看怎么样?”他说完,又去端详钟老太的脸色。

“我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七哥这话我得跟当家的说。”钟老太太淡淡的说。

见她不动声色,刘七叔心里略微失望。

院子里养的鸡咯咯的在草堆里钻来钻去。他跨了一步,那只褐色的母鸡趾高气昂的哒哒走过。屋内的钟老太好似松了一口气,她从胸口里掏出了一个鼓鼓的布包,然后一把扔到了木桌上。几个孩子也跑到了堂屋里。兴奋的盯着“银光闪闪”的硬币。当然纸币也有。这都是他们跑了七八天才挣到的钱。

一天少说卖五百根乐口消,好在过年镇上人多。头一回去还人生地不熟。到第二次已经有人奔着他们的摊子过来买了。这年头什么都得要票才能买,过年难得吃点零食也得凭票供应,而他们卖乐口消只收钱。虽然不便宜,但生意竟然不错。

大妮还没上过学,十以内的数还能数,超过十个手指头就不知道了。

钟老太数了半天,把纸钞挑出来,然后小心翼翼的抚平。很快就整理了一沓厚厚的零钱出来。几个孙女都听话的盯着她数钱。过了一会儿。门口又被打开了。钟老爹走进来,脸色颇不好看的说:“你怎么答应让建军出钱!咱们家这人情欠大了!”

“我怎么跟你说的?”

他食指敲了敲桌边,木桌发出“匡”的震动。又紧接着是踹地的声音。铁盆晃了一圈,火化擦着碳化的木头发出了惊人亮度。他声音陡然变大,吓得钟老太抬起眼皮。

“你看着三儿那样子,难不成真要看她活活等死?咱们老钟家能做出这种事情?那也是你儿媳妇!”钟老太声音更大,她固执的盯着钟老爹,声音响彻整个堂屋:“我知道你想啥,你嫌贵,你嫌欠人情,你怎么不想想,伟子才多大?难不成叫孩子打小没了娘?建军钱欠着,难道咱们就不还了?”

“我不是那个意思。”钟老爹见她动怒,忍着心里的憋火,好声好气的说:“你该想想咱家伟子以后咋整!那是两百块钱,你把我卖了得啰。”

钟老太一屁股坐在床沿上,噼里啪啦的把手里的零钞卷起来,硬币发出的声音吸引了钟老爹的目光,他嘴唇动了动,眼睛里露出了震惊的神色,又打量了一会儿,深吸一口气说道:“你还真卖出去了?”

她哼了一声,得意的说:“卖不出去我还整天往外跑?”

钟老爹说:“最近年关,查的不严,你要真有转头,也得提防着不叫人看见了。”末了,又补充了一句:“投机倒把还是要不得。”

“投机倒把?哼。”

说归说,接过这么一比“巨款”钟老爹心情也七上八下的扑腾的厉害。又唯恐这件事情叫其他人知道了,一时间脸色神色难辨,连带走路都有些不自然。

钟老太很快就收拾好了钱,这些钱要还上刘大夫家的还远远不够,但她就是想用这笔钱全钟老爹改变主意.....因此,她又说道:“一家人难道就靠我一个,伟华才多大?”

这话说完,钟老爹有些恼怒了。他觉得心里苦闷交织,指着钟老太说:“得了!得了,就是你好人,我是歹人成了吧。”说完撇下竹筐,头也不回的大跨步离开了。

钟老太盯着他的背影,蓦地,松了一口气。

........

知青到大屋刘的时候正是十一月底,在三儿养伤的这段时间里,鲁玉树一直住在隔壁的小间屋子。她自觉自己背负重大使命,要在农村闯出一片天,因此每天都抱着红宝书背诵。时间久了,连三妮儿都会读两句了。可惜现在是农闲时间,也没有什么需要知青做的。

钟老太很警惕这个年轻人,她每次出门卖乐口消都小心的避开鲁玉树,以防她发现他们背地里“投机倒把”的事情。钟老太这番举动让全家人都赞同,因为鲁玉树一看就是个“积极分子。”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

在大屋刘呆了半个多月,鲁玉树就受不了了。

其他知青带在村民家里还算融洽,因为公分还没算,所以先找公社界粮食,等开春以后慢慢还,这种上山下乡的知青其实就是插队知青,同样是要下地种田。从六八年到七一年的这三批知青被成为“老三届”。从六八年以后上山下乡就成了强制规定。

而申卫生员和他们不一样,他来大屋刘村已经三年多了。是自己主动要求来了。而这几年的辛苦劳作让他看上去和其他农村人没什么区别了。在这批新来的知青中,他们初来乍到有很多事情首先就去找申卫生员,或许是因为彼此经历相似,申卫生员也隐隐在这群年轻人中成为了“引导”的角色。好像又能在他脸上看出一点儿鲜活的神情来了。

鲁玉树找他去领粮食,又说了在钟家的不满,她说:“申大哥,实话和你说吧,我很不乐意在这种思想不先进的人家里住。你看我能回知青所么?”

申卫生员听了,和蔼的说:“钟家的确成分不好,在村里也是远近闻名的。不过现在大队没有几间空房子,你只能将就将就了。”

他说完,鲁玉树愣在那里,脸色青白交织,她声音有股鼻音,几乎是从嗓子眼挤出来的话说:“我实在很不好受,你应该帮帮我,住在这里一天到晚都没有人同我讲话.....”她说的是实话,钟家因为孩子多,所以都住在一起,腾出来的房间不小,可是几乎没有什么家什。她就抱着一个挎包每天呆坐在床上....这和她想象的下乡生活差距太大了。以至于鲁玉树一下自就崩溃了。

妇女主任陶花就很不满,皱了皱眉头对她说道:“你这样可不行,你们城里来的的年轻人,现在到刘家村就该发挥你们的热情好好生活,比如在生活上的问题,就应该自己努力解决,而不是什么问题都找大队,大队已经很替你们打算了。”

她嗤之以鼻,觉得鲁玉树是闲得发慌,于是对她说道:“不然这样吧,我给你找个事情做,你们知青所现在房子有四堵墙漏风,屋顶也要修,你去组织几个年轻人在开春前把屋子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