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定计削藩

养心殿内,除今上外,只有段准、霍鹏、董仪、顾涛四大军机,并北静王、大都督李猛、右都督王宁。

贾琮心中一动,这就是今上信重的核心圈了,连关浦、江风两位中堂都被排除在外,自己跻身进来,不知是福是祸。

“臣贾琮参见皇上。”

“平身。”熙丰帝抬手道:“今儿请诸位爱卿来,只为了议一件事,九藩。”

“九藩本是开国之初,太祖为防范边患而设,如今已近百年,边疆已固,国力已实,而藩王与边镇总兵互相掣肘,令出多门,越发不见其利,只见其弊,似无再设藩之理,诸位爱卿请试言之。”

霍鹏出班奏道:“皇上所言极是,臣以为目前正是撤藩良机。”

其余几人或是始作俑者,或早已知情,或收到风声,忙开口附和。

熙丰帝道:“霍爱卿所言良机是?”

霍鹏道:“臣以为良机有三。

一者陛下近年来文治武功鼎盛,恰才又平定忠顺、屠斐之乱,威望直追太祖,此乃天时;

二者九边总兵府人才济济,受制于藩王久矣,又把持了各地雄关险隘,若朝廷有诏,岂有不奋力死战者乎?此乃地利;

三者都中经历此次叛乱后,奸贼佞臣尽数驱除,朝中文武皆忠贞之士,无不同心戮力为圣上效命,再无首鼠两端,骑墙望风之辈,此乃人和。

有此三者,何愁大事不定?”

“霍卿之言甚善。”熙丰帝微微颔首,看向余人。

董仪道:“除霍相所言之外,还有一利。今年江南夏税已进京,足足两千万两,是往年数倍,可见新法成效。

加之催缴的亏空、抄没的叛贼赃款,如今国库充盈,足可应变,撤藩正当其时。”

李猛生怕好处都被说完了,忙道:“两位中堂所言极是,自平叛后,五军都督府厉行整顿,裁汰了一批老弱残兵,又从地方卫所补充了一批精兵,如今京师十二团营、西山八营无不整装待发,以报圣上天恩。”

熙丰帝微微一笑,道:“诸位爱卿的意思是应削藩?”

“正是。”众人齐声道。

“好,既然削藩有利于国,如何削还须斟酌,古往今来因削藩而生乱者,比比皆是,诸卿深知。以国朝之情来看,可有良策?”熙丰帝道。

霍鹏道:“臣以为削藩乃险重之策,不可不慎之又慎,若要削藩,宜先推新法,充盈府库,方可保万全。

如今江南之地已然大行,北直隶并其余地方,也该一体推行。”

众人都无异议,不管是贾琮在辽东的做法,还是江南推行新法的成果,都是肉眼可见,国库家底越厚,自然削藩成功率越高。

顾涛道:“臣附议,新法乃强干弱枝之良法,如今都中少了忠顺、屠斐等一干叛逆权贵阻挠,推行新法,水到渠成。”

熙丰帝点头道:“此言甚善。”

霍鹏道:“如今顺天府尹办事不力,瞻前顾后,非新法良臣,臣举荐金陵知府黎超接替。此人在江南推行新法成效卓著,堪当此任。”

顾涛也道:“黎超当初在苏州知府任上便颇有建树,才干卓异,臣亦保举。”

熙丰帝道:“既然两位爱卿举荐,着即调任罢,并诏告天下各州府,厉行新法,但有踟躇不前者,一律革职。”

“是。”

段准道:“启奏陛下,方才所言是削藩筹备之务,于削藩之事,臣有几点浅见,请圣上训示,并诸位同僚指教。”

众人忙谦逊。

“爱卿但说无妨。”熙丰帝道。

“臣以为削藩不可操之过急过明过苛。

过急者,易激其反意,酿成大变;

过明者,易被其看透朝廷虚实,从容应对;

过苛者,易促其同仇敌忾之心,联手抗法。”

北静王赞道:“准公一针见血也,此言正中要害。”

众人也点头称是。

熙丰帝微笑点头,道:“准公可有良策?”

“不敢。臣以为削藩应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劝藩。下月初三便是陛下万寿节,各藩王世子已陆续进京朝贺,届时可赐宴,温言劝告,请诸藩王进京居住,以固皇统,其爵位封地由世子承袭,以刺其忠奸。”

贾琮道:“准公,若他们推脱不奉召,又当如何?”

段准笑道:“若其推脱不来,定是居心叵测,便是不忠,因此还有第二步,胁藩。

须请定国公出手,传圣上密旨于九边总兵,令其整顿军备,监视藩王部曲,扼守雄关险隘,严防其作乱。”

贾琮道:“这个不难。在此之前,锦衣卫、东厂还可联合对九边诸将一一甄别,将平日与王府过从甚密之辈尽数升迁调离,既剪其羽翼,又不使其警觉。”

段准道:“定国公深谙行伍之事,此言极是。”

熙丰帝也颔首道:“第三步是?”

“第三步是儆藩,朝廷当以雷霆之势拔除其中一藩,杀一儆百,且这一藩须是财雄势大,狡猾凶顽之辈,否则无震慑之效。”

北静王道:“如此一藩既除,诸藩惊惧,朝廷再下诏申其恶行,以为警示,并加抚慰,诸藩当可传檄而定也。”

霍鹏道:“王爷所言甚是,毕竟朝廷并不是要把他们抄家灭门,只是叫他们把爵位传给世子,令其返京居住,于情于理并不苛刻,也免了诸如‘鸟尽弓藏’的流言。”

“善,第四步是什么?”

“拆藩。”段准微微一笑,终于图穷匕见,道:“待诸王返京,其世子年少无知,才德浅薄,骤居尊位,又如何能统御人心?其兄弟们又怎会伏气?

届时,陛下再效推恩之法,拆分其藩,分封诸子,削其兵权,并置州府,派流官治理、御史监察,则藩弱而不存矣。”

“好,好妙计。”众人皆抚掌赞叹。

贾琮暗叹姜还是老的辣,段准这几招若一一用出来,还真有可能轻易削平九藩,毕竟九藩并非一条心,有强有弱,有贤有愚,一藩崩溃,很可能造成连锁反应。

熙丰帝笑道:“准公真乃朕之孔明矣。”

段准忙躬身道:“陛下谬赞,臣不敢当。”

大政方针已定,众人又议良久,方才出来。

“顾相留步,请借一步说话。”贾琮想到一事,忙叫住顾涛。

“哦?子龙有事?”顾涛笑道。

贾琮道:“北司查到些某官不法之事,因此人如今是顾相门下,不便不教而诛,故报到琮这里。”

顾涛心中一惊,既然贾琮亲自开口,这人麻烦不小,忙问道:“何人?”

他也不问何事,若锦衣卫要定一个人的罪,还怕找不到理由么?

“梅嘉荣。”贾琮道:“此人原是翰林,先是旧党的人,如今又投入顾相门下,经上次大变后,擢为了大理寺少卿。”

顾涛缓缓点头,道:“此人可是冒犯了子龙?”他知道贾琮不会无的放矢,既然开了口,此人一定是有些问题。

贾琮淡淡一笑,也不掩饰,道:“倒没得罪我,只是品行不端罢了。

梅家和金陵薛家本有婚约,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前些日子竟然悔婚,让薛家颜面无光。

琮是薛家婿,亦引以为耻,且此人朝秦暮楚,反复无常,乃小人也,此番投奔顾相想非诚心。”

顾涛一惊,竟有此事?转念一想,已然明白,定是梅嘉荣看出了圣上以贾琮为刀的意思,生怕贾家没得善终,连累到他,故悔了这门亲。

否则以今时贾琮如日中天之势,能和他攀上关系,谁不高兴?

“子实也太鲁莽了,怎做出此等背信弃义之事。”顾涛叹了口气,还想挽救一下,毕竟是自己的人,又道:“我令他上门给子龙磕头谢罪,如何?”

贾琮摇头笑道:“顾相,你我相交甚厚,琮也不瞒你,此人狗胆包天,小小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儿,竟敢摸老虎屁股,琮若不处置他,叫旁人看了还道琮是菩萨性子,软弱可欺。”

顾涛苦笑摇头,知道贾琮决心已定,也不再死保,说道:“子龙之意如何处置?”

“依我原本的意思,必除之而后快。不过,看在顾相的金面上,饶他一命也无妨。过两天自有御史言官参他,如何处置,请顾相裁夺罢。”贾琮道。

顾涛想了想,也不可能为区区一个梅翰林得罪贾琮,道:“贬去滇南烟瘴之地做个县令如何?”

贾琮拱手笑道:“琮无异议。”

“好,我即刻着手办理,清除此等害群之马。”顾涛道。

“多谢顾相。”

“诶,是我谢你才对。”

顾涛笑着摆手,贾琮毕竟照顾了他的颜面,提前知会他,让他有时间重新安排人手,说起来大理寺也是一个重要部门。

若锦衣卫骤然发难,恐怕这个大理寺少卿位置又保不住了。

贾琮笑着告辞离去,到了他现在的地位,要整治侍郎以下的官员,也不需什么阴谋诡计,打个招呼就成,谁还敢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官儿得罪他不成?

不过今天霍鹏提议调黎超进京这着棋却出乎他意料,这小子运气倒不错,捡了贾雨村的便宜,又乘了新法的东风,一年时间就从苏州知府迁了顺天府尹,成了朝堂重臣。

想到他是霍鹏、顾涛两人的门生,算是根正苗红的新党中人,贾琮旋又释然。

来都中也好,在眼皮子底下不怕没机会收拾他,以为靠着新党就能平安无事?天真。

贾琮嘴角掠起一丝冷笑,在心中将其判了死刑。

回到家中,与庞超说了段准提出的“劝藩、胁藩、儆藩、拆藩”的削藩之策。

庞超抚掌赞道:“准公深谋远虑,圆熟老辣,此策极妙。”

“先生以为可行?”

“细细想来,似无更稳妥之法。”庞超点头。

“削藩之举于琮有利可图么?”贾琮道。

庞超微笑点头:“儆藩者,灭一藩而慑诸藩,至于灭哪一藩就大有讲究。”

贾琮忙道:“应灭哪一藩?”

庞超道:“准公已说了,应灭财雄势大、老奸巨猾、居心叵测者,符合这个条件的藩王甚多。

若去灭数千里之外的凉王,劳师远征,那就得不偿失了,故还应加一条,此藩距都中应不太远,且灭之从兵法上于大局有利。”

贾琮道:“离神京最近的是大同镇的晋王和蓟州镇的幽王,难道灭其中之一?”

庞超笑道:“非也。当初秦灭六国,采取的是远交近攻之策,以防其合纵抗衡,以便逐步扩大地盘。

而今,恰恰相反,应远攻近交,一来断其逃亡结盟后路,二来震慑之效更甚,若连远处的藩王都能灭,何况近处?”

贾琮心中一动,道:“先生的意思是?”

庞超道:“如此如此……不过此法不可由你说出来,免得引人猜忌,彼时可托江相、关相献此连环计。”

贾琮抚掌笑道:“先生真乃吾之奉孝也。”

庞超笑道:“子龙欲与孟德比肩乎?”

贾琮微微一笑,道:“比肩言之尚早,见贤思齐可也。”

庞超大笑。

——

贾琮回到内宅,先和宝钗说了惩治梅家的事情,又问黛玉两府中事,得知大观园总算把厨房的规矩立起来,也欣慰地点点头。

“咦,你是……金钏儿呢?”贾琮忽地叫住上茶的小丫头,见她瓜子脸蛋,清丽秀气,身姿纤柔,似弱柳扶风,神色羞怯,倒与以前的黛玉有几分相似。

“奴婢柳五儿,给国公请安。”五儿忙跪下。

黛玉笑道:“五儿已过来了,既是你亲点的,便安插在你身边服侍,你身边丫头本来就少,也免得金钏儿太劳累。”

贾琮笑道:“起来罢。往后有什么不懂的、缺什么,都和你金钏儿姐姐或平儿姐姐说罢。”

“是,奴婢谨遵国公吩咐。”五儿低垂着头不敢看他,想到母亲的话,脸蛋早已涨红。

贾琮道:“嗯,去罢,你身子弱以后粗活就别去做了。请太医给她看看。”后一句是对黛玉说的。

黛玉笑着点点头,看着五儿匆忙下去的背影,道:“这两日我看她是个好的,难为你有心,又救了一个好人儿。”

贾琮忙道:“也是听人说五儿有几分你的品格儿,爱屋及乌罢了,不然我哪里记得呢。”

旁边宝钗等人都笑了,这混账倒会随机应变,不过柳五儿倒真有几分黛玉的影子。

黛玉俏脸微红,嗔道:“什么好事,又拿我做筏子。当初你在荣庆堂要晴雯,也是因为她和我像?信口雌黄!”心中却甚是受用。

晴雯扑哧一笑,道:“原来如此,太太这话可解了我数年的疑惑了。”

众人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