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写一部能垫头的书

路谣,《人生》。

陈中实没有想到,过了这么久,又有人在他面前提到这个名字,提到这部小说。

同样是陕西人,同样是作家,即使他不像,但总会有人拿两人作比较。

陈中实抽着烟,烟雾缭绕间,使得他此时的神情忽明忽暗,好似在回忆,过了良久,他才开口道:“路谣我当然知道的,我们还是朋友。当我得知路谣的《人生》发表后,我直接从延安回到灞桥镇,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十多万字的中篇小说。

读完这部在路谣创作道路上,也是当代文学史上堪称里程碑的作品之后,我坐在椅子上,‘是一种瘫软的感觉’,不是因了高加林波折起伏的人生命运引起的,而是因了《人生》所创作的‘完美的艺术境界’。这是一种艺术的打击。”

“所以,你气馁了,胆怯了?”

陈中实两根手指夹着烟,又吸了一口后,方才轻轻一笑,“相反,我更有创作动力了!”

“其实路谣在创作《人生》的时候,也找我聊过。那时候,他已经发表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得知他要闭关创作后,我真的很佩服,心里也有了创作一部中篇小说的想法。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已经在做准备,也才有了现在的《康家小院》。”

姜玉楼轻轻点头,他不知道原来两人还有这种渊源。

“我觉得我是个追赶者,这没有什么,反而是我的荣幸。我们俩不存在竞争,反而有这么个前行者,在激励着我前进,即使我想懈怠也不行。”陈中实笑着道。

姜玉楼想到路谣,也笑了起来,“是啊,路大哥的创作欲望真的很强,有时候连我都佩服。”

“姜社长和路谣是朋友?”

“嗯,非常要好的朋友。”

接着,姜玉楼将两人的相识,到成为好朋友的经过说了一遍。

陈中实听了连连感叹,觉得路谣有姜玉楼这个朋友是他的运气。

姜玉楼则不这么认为,他说,“路大哥没了,依然会是那个闻名于世的大作家,是青年人的人生导师,我能帮到他的其实非常有限。”

“路谣有开始着手写长篇吗?”陈中实沉默片刻后,问道。

姜玉楼如实说道:“路大哥准备再写几部中篇练练手,还要准备长篇的题材,只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才会正式开始创作。”

闻言,陈中实先是点了点头,接着又摇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我没有路谣那种天赋,我觉得自己距离写长篇小说差得还有点远,还是实力不够。”

姜玉楼道:“陈大哥,引用柳青老师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你现在遇到的就是岔路,究竟该怎么走,还是要看自己。”

陈中实有些惊奇,“姜社长也读过《创业史》?”

“作为从陕西走出去的作家,又怎么会没有读过《创业史》呢。”

《创业史》的作者柳青,也是老一辈的陕西作家,由于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

“《创业史》我也读了四五遍,每读一遍,心里的感触越深。”陈中实眉头微皱:“只是这个长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是对的。但是,积累也需要及时转化为成果。一部长篇,或者是大长篇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不趁着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时候去创作,等到年龄大了,即使积累更加充足,也会缺乏创作的激情和精力。”

陈中实想了想,觉得他说得很对。

自己已经四十岁了,对于作家来说不再年轻,属于他的创作巅峰期也许不会太长。如果他不趁着年富力强的时候创作,等年龄再大一些创作还真没有从现在开始准备好。

陈中实看着姜玉楼,眼神中流露出期待之色,“只是,写什么好呢?”

姜玉楼望向窗外,眼神深邃,过了片刻,他才开口道:“陈大哥,你知道黄土学文吗?”

“黄土文学?是姜社长开创的文学流派吗?”陈中实问道。

姜玉楼点点头,又摇摇头,“黄土文学的核心是“黄土地文化”,其创作主体多为有过务农经历的作家,以乡土创作为主,但又超越乡土文学之上。”

“在题材、主题、风格诸方面与一般文学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共性是对黄土地人民善良、淳朴、坚韧品质的深情赞美、对乡村艰苦生活的真实展现、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文学的诗性追求。坚实地立足乡土,守望乡土,讲述“黄土地”的忧患、痛苦、裂变、转型。”

“其实,路大哥和你创作的不正是黄土文学吗。”姜玉楼感叹道:“八百里秦川,三千年传奇。这里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这里埋藏了太多的故事,立足于此,难道还怕没有足够多的文学素材吗?”

陈中实闻言,缓缓点头,“所以,还是要立足当地,立足乡土之间。”

陈中实看向姜玉楼,眼神说不出的激动,“姜社长,你说的这些话,曾经也有人对我说过。他说,按照我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写一部长篇小说完全足够了,为什么要如此严格地要求自己。当时,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但是,现在我突然明白了。”

姜玉楼没有询问,只是静静地听他说。

“我现在已经40岁了,我要为死的时候可以有做枕头的一本书陪着我,写了一辈子小说,到死的时候如果发现没有一部能够陪葬的书,好像棺材都躺不稳。”

陈中实越说眼睛越亮,到最后,他的神情都变得亢奋起来。

高中毕业后,陈中实当了一名教师,他边教课边从事文学创作。之后又在文化馆工作,创作的时间更加充裕,随着作品的增多,但他心里始终有一个梦,只是那个梦并不清晰。

直到今天,见了姜玉楼,他才豁然开朗,他知道了,其实自己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可以当枕头的书。

能够让陈中实当枕头的作品必然不简单,肯定的是一部能够立得住,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长篇著作。

姜玉楼笑得很开心,陈中实终于觉悟了。这样才对,他的文笔本来就十分优秀,又立足底蕴深厚的八百里秦川,随便挖掘出一点东西,都能写出一部惊世骇俗的长篇小说了。

之所以这么长时间,都是写短篇小说,还是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吧。

其实相比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他真的非常优秀了。

姜玉楼鼓励道:“陈大哥,你的积累已经足够,现在所差的不过是对长篇小说的把控,但这点并不难,写上一两部中篇练练手,足够了。”

陈中实这时也从刚才的激动中回过神来,听到姜玉楼这话,连忙摇头,“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现在就写长篇我肯定是力有未逮的,想要实现梦想,终究要一步一步走下去。”

姜玉楼却笑着道:“有梦想是好的,人要是没有梦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分别。只要陈大哥不忘初心,终究能写出一部能够当枕头的作品!”

说着他又朝陈中实笑起来,“我可是非常期待能在《最文学》上面看到那部作品!”

“哈哈,我恨不得现在就写出一部长篇来!”

陈中实此时热血沸腾,脑袋里的想法也非常多,恨不得现在就动笔。

不过,他终究不是那么莽撞的人。

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聊着聊着不觉到了晚上,陈中实拉着姜玉楼在单位食堂凑活了一顿。

他有些不好意思,“我平时都是这么凑活的,要是早知道你来,肯定会让我家那口子早做准备。”

“陈大哥,我不挑的,能吃口热乎饭已经很不错了。”

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餐,又聊了些文学创作话题。

比如姜玉楼创作一部作品为什么会那么快。

姜玉楼沉吟片刻后,说道:“怎么说呢,我想到一个题材后,心里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脑海里会有相关的画面,我就跟着那种感觉写。当然,我写作的速度也足够快就是了。”

陈中实听罢,连连感叹,觉得姜玉楼不愧是天纵奇才,天生就是吃作家这碗饭的。

接着,两人又说到稿子的问题,“回头我稍作更改,就把稿子邮寄过去。”

“没问题。就是时间注意着点,别太晚了。”

“成,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吃完饭后,两人出了单位食堂。

陈中实邀请道:“姜社长,去我家坐坐吧。”

“不了,我这次来陕西可是带着任务的,时间紧迫啊。”姜玉楼苦笑道。

陈中实有些可惜,但表示要送姜玉楼到车站。

“陈大哥别送了,我自己坐车就行,你别让嫂子等急了。”

只是陈中实坚持,姜玉楼没办法,只能由着他。

等到公交快到了,姜玉楼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陈大哥,我走了,期待你那部能用来垫头的小说。”

陈中实看着姜玉楼的背影,重重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