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秦王之病有异?
闻言。
林澈略一思索,轻声建议:“陛下。”
“为了更好的掌控朱樉,不妨在辽东设置辽东军署,派一名忠于朝廷的大将,可以与朱樉相互制约,确保辽东的稳定。”
朱元璋点点头,对于林澈的建议表示认同:“这个建议不错,这个人选就交给国师了,他不仅要有能力,还要忠诚无二,能够经得起朱樉的任何挑衅。”
林澈点头:“臣必定全力配合陛下的决策,寻找一位合适人选,配合朱樉殿下,稳定辽东之地。”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道士开口了:“皇上,关于秦王朱樉,臣希望陛下是否拒绝他出征辽东的请求。”
朱元璋听完心中滋生了疑惑,他刚才和林澈探讨这个问题,分析了方方面面,而这家伙却提出相反的意见。
朱元璋沉吟片刻,还是打发了这个道士离开。
道士施礼后,转身出了御书房,他知道,此刻不是他参与进来的时候,皇帝需要一个完全私密的环境来解决问题。
御书房内只剩下朱元璋和林澈,沉默了片刻。
朱元璋问道:“国师,你能不能告诉我,李茂为什么建议我拒绝老二去出征辽东?”
“我们不是刚刚才在这里讨论过,认为将朱樉驻扎在辽东更加稳妥,并且派一个得力的大将,来制衡他吗?”朱元璋迫切希望想了解这背后的逻辑。
林澈深吸一口气,他知道,现在是时候将疑虑告诉朱元璋了。
“陛下,李茂担心在于,如果让朱樉去出征辽东,这实际上可能会削弱大明在辽东地区的控制。”
“因为辽东历来是北元的势力范围,如果太过掌控该地区,可能会引起北元的警觉。”
“我们刚刚出征北元与朵颜部,这一仗虽然大明赢了,却也是大伤元气,目前正处在国力恢复的关键时刻,最好的选择是稳固我们在北境的地盘,尽量避免再和北元发生冲突。”林澈表达出他所理解的李茂的担忧。
朱元璋认真的倾听着,他对林澈的分析有所认同,但他依然有一些自己的疑虑。
“国师,我明白李茂的担忧,但我依然认为,让老二去辽东,是个很好的决策。”
“我们应该加强对辽东的控制,以保护我大明的利益。”朱元璋坚定的说道。
林澈点头,随即恭敬道:“陛下,我会将您的决定转达给朝中的各位大臣,只是,我们还是要充分留意北元的动向,做好充分的准备。”
君臣就秦王出征一事达成一致意见。
然而这时秦王那边却发生了意外。
下了朝,朱樉身心疲惫,带着即将出征辽东的喜悦和繁忙感。
朝堂上父皇答应他的请求,决定让他出征辽东。
这让他欣喜万分。
然而他刚走进秦王府,忽然感到头晕目眩,浑身乏力,一股炙热感蔓延全身,他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怎么了?难道自己病了?”朱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不适,连忙坐下来喘息片刻,他遣散了侍寝的内侍,决定让身边最亲近的随从过来照料。
贴身随从李安闻讯担忧不已,连忙跑进寝宫,他看到汗流浃背,脸色苍白无力的朱樉,顿时心慌不已。
李安双腿跪地:“王爷,您这是怎么了?”
朱樉苦涩的一笑:“李安,我身体恐怕有些不对劲,你替我进宫告诉父皇一声,就说我身体不适,怕是最近不能出征。”
他的声音透露出一丝无奈,他不愿张扬自己的不适,更不愿在父皇面前显得软弱无力。
李安忧心忡忡的点头,下定决心要为朱樉分忧:“王爷,您的身体最重要,我这就去皇宫替您禀告。”
“父皇。”
趁着李安离开的功夫,朱樉心中暗道:“求您通融一下,给我几天缓冲时间吧。”
他的内心深处希望父皇能理解他,给他一些时间调整自己的状态。
翌日。
朝廷大殿内。
朱元璋身着龙袍端坐在金銮殿上,朝臣们恭敬的跪地,等待皇帝开口。
“朕今日告诉诸位大臣,因为咱的老二秦王朱樉身体不适,遭受重病的折磨,将暂时无法出征辽东,咱很是痛心。”
“不过,秦王虽然生病,却一直考虑出征辽东的事情,心系国家大业,咱非常欣慰,如今,朝廷需要各位大臣共同努力来推动出征辽东计划顺利进行。”
朱元璋的话语充满了赞许之意,他知道朱樉年少倔强,但也有这国家大计的意识,众朝臣听闻此言,纷纷低头附和。
然而,立于殿前的林澈,却眉头微微皱起。
作为国师,他深悟大道之理,对于王室的事,他一向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听到朱元璋对朱樉的赞扬,他的心中却产生了一丝疑虑。
林澈微微皱眉,他隐隐感觉到了一股隐秘的力量在暗中操纵着这一切。
他从历史上知道太多的政治阴谋和权谋,深知看似平静的朝堂背后,隐藏着无尽的暗流涌动。
大殿中的氛围陷入一时的沉默,朝臣尽皆窃窃私语,他们也觉察到了林澈深情异常,开始对朱樉不能出征辽东之事多了几分怀疑。
就在这时,有朝臣忍不住开口道:“国师,你觉得这次秦王之病有异吗?”
林澈抬眼看向发问之人,他微微一笑,声音低沉深邃:“天下事变化莫测,当以审时度势为上,秦王虽称少年尤为,然却未受何等重病,只恐这次出征辽东是某些人的巧妙安排。”
众朝臣听到林澈的疑虑,纷纷变色,他们开始悄悄推测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阴谋。
另一位朝臣忍不住开口:“国师所言不虚吗,只是如今事已至此,我们该如何应对?”
林澈闻言,眼神中闪烁着一抹坚定:“朝廷一定要慎重处理此事,我们需要弄清楚事情背后的真相,查明秦王朱樉之病源,以免陛下为巧计所迷惑,只有如此,我们方能化解风险,保护大明朝的出征辽东计划,不受耽搁。”
众朝臣闻言,纷纷点头附和,他们深知疑心对待此事的重要性,只有清楚事情的真相才能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