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大唐特色路线

贾敦实带李世民去的第一个养殖场是养猪的,基本都是水泥浇筑的矮棚。

李世民嗅了嗅:“也没你说的那么夸张啊,朕闻着都没什么味道。”

贾敦实笑笑:“陛下,这养猪厂的气味还行,为了保证猪住的舒服不生病,每日都会清洁秽物和食物残渣的。”

李世民点点头,带着大臣们走了进去,贾敦实走在李世民一侧如数家珍。

“陛下您看,这里是已经可以出栏的成猪,需要单独隔开。再准备售卖之前,会有一段观察的时间,看猪有没有患病。”

“检测合格的猪就会被打上章,售卖给洛阳的屠户。若是有普通百姓想要买猪也是可以的,只不过要多出一些银钱请杀猪的屠夫。”

李世民听完贾敦实的话,开口询问:“如今一斤猪肉作价几何?”

贾敦实拿出价目表:“养猪厂卖出成猪都是按照五文一斤来算的,屠户则是按照各个部位单独沽卖,有些位置会好吃一些就卖的贵些,有些位置普通一些就便宜一些。”

“不过也不用害怕卖肉的屠户哄抬价格,养猪场的营建是洛阳城刺史府出资,刺史府会严格要求屠户对猪肉的定价。”

“刺史府力求,屠户能赚钱,百姓有实惠,养猪场可以一直做下去,为洛阳百姓谋福利。”

李世民拉住贾敦实的手:“贾刺史当的是洛阳百姓之父母官,朕有你是朕之幸,大唐有你,是大唐之幸!”

“洛阳刺史贾敦实,于国朝有功,社稷有利,百姓有益。但因贾刺史淡泊名利,一心为国为民,心系洛阳百姓,不愿离开洛阳任职。今授其金紫光禄大夫,表彰其功!”

“臣,谢陛下恩典!”

“陛下圣明!”

贾敦实一张老脸笑成了一朵老菊花,接下来的讲解介绍更是卖足了力气。

一行人走到了养鸡场,贾敦实让随行的差役去养鸡场外面的仓库去支取口罩。

贾敦实拿出口罩向李世民和大臣们示范如何佩戴,确保每个人都会了这才往里走。

这口罩都是特制的,都是用了精油泡过的棉布做的,能隔绝一点禽类的气味。

“这一片是下蛋区,这里的鸡只有一个职责,下蛋。头顶上的灯每六个小时会开启一次,这样鸡就会下一颗鸡蛋。这是按照英国公给的养殖场图鉴来做的,效果十分不错。”

李世民看着头顶上的灯泡,他记得这个东西在吐蕃好像已经用上了,只是尉迟宝琪为什么不在京城用他不清楚。

贾敦实的声音又传了过来:“下蛋区共计有蛋鸡一万只左右,每十二时辰产蛋约十二万到十四万之间。”

这个数字一出来直接是把李世民和大臣们震住了,一个个瞪大了眼睛问夺少?

李世民倒是有些不理解了:“京城的养鸡场也能产出这么多吗?”

贾敦实还是知道些内情的:“京城的养鸡场主要是实验为目的,不是为了出产为目的。想必日后英国公还会再京城开出产更加强悍的养鸡场的。”

“毕竟,路要一步步走,用英国公的话说就是,步子大了容易卡!扯着蛋!”

李世民摸了摸胡子,继续跟着贾敦实走走瞧瞧。

“陛下,这里就是孵化区了,这里的鸡蛋是要公鸡受精的,留下的鸡蛋就用来孵化成小鸡。”

李世民看着工人们拿着鸡蛋,对着灯光瞧着,挑挑拣拣一个个的望过去。

“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贾敦实也是连忙解释:“这些工人就负责检查鸡蛋是否正常受孕,没有受孕的鸡蛋是孵不出小鸡的,这些鸡蛋会与下蛋区的蛋一同售卖。”

李世民也是看得新奇,这些工人检查的速度十分快速,基本拿起来看一眼就可以判断出是否受孕。

贾敦实见李世民有兴趣,就从两个框中分别拿起两枚鸡蛋,放在李世民眼前。

“陛下,您看这受孕的鸡蛋,里面会有脉络,还会跳动。这没受孕的就没有。”

李世民接过鸡蛋,对着灯光仔细瞧着,还真看出不一样来。

“没想到这养鸡也是一门学问,你做的很不错。”

金紫光禄大夫·洛阳刺史·贾·多夸点·敦实点点头。

“陛下说的是,这世间万物万事想要做好都有学问在内,这养殖还多亏了英国公给的学习资料,英国公大才。”

李世民听到有人夸自己女婿,心里也是欢喜:爱听、想听、多说点!

贾敦实带着李世民逛完了整个养鸡场,指着前面巨大的设施询问用处。

“陛下,这是养牛的,英国公说等草原那边把牛送来就要开始精养肉牛,还说现在吃牛太费劲。”

李世民有些生气:“费劲什么?耕牛是国本!当然要严加看管,不然百姓如何耕地?”

尉迟宝琪和李丽质正好寻了过来,听到李世民的问题,尉迟宝琪也不生气。

“如何耕地,自然是造出更好的工具来让农民更好的耕地啦,不然我要世家那么多土地干嘛?”

“现在虽然还是用着佃农和牛,以后就是用机器耕地了,日后一个佃农一日可种十亩地。没地种的佃农就去工坊上班,这多好。”

李世民有些担忧:“这老百姓没了土地可会安稳?”

尉迟宝琪不以为意:“工厂上班赚的更多不就行了,以后做佃农除了工钱怕是还要给补贴才有人种地去。”

“仔细想想吧,整个大唐不足两成的农民就可以养活整个大唐,甚至还有结余。这会是如何一种景象?”

李世民有些哑然,心中盘算以后更是震惊。

“前些年,大唐人口不足二百九十万户,这些年多少了?”

房玄龄听到自己本职工作来了,赶紧开口告诉李世民:“如今大唐人口超三百六十万户了,预估未来还要涨!”

尉迟宝琪又说道:“你看看,这才短短五六年,这就多出七十万户,以后人越多,土地总会不够分的。还不如没有土地,让他们去做工养活自己。”

李世民被尉迟宝琪说服了,毕竟这些年尉迟宝琪不是一次提起土地兼并和土地不够用的事情,他也是明白发展方向一定要转移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