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一本老书

第二天一早,刘海燕准备好了早餐,对刘江燕说潘宝山昨晚回来了,打电话让他过来吃饭。

刘江燕被昨夜刘海燕的样子惊了一身汗,起到了排病毒的奇效,感冒已经好了许多,精神见好。

“宝山回来了?”刘江燕实在是没想到,“我怎么不知道?”

“昨晚他直接过来接你,看你睡着了就没喊。”刘海燕道,“而且他也喝多了,一身酒气,就自个回去睡了。”

“哦。”刘江燕点着头,欢快地打电话给潘宝山。

不巧的是,潘宝山被李大炮请去吃狗不理包子,刚出家门。

一顿早饭原本无所谓,但刘江燕想见潘宝山一面,跟他谈谈刘海燕的事,便问他中午回不回来吃饭。

潘宝山一听就感觉到刘江燕有事,“怎么江燕,有事要说?”

“有点。”刘江燕道,“你要没时间就算了,反正也不太着急。”

“今天肯定有时间,等会去夹林,事情办利索了中午就回来,要不就是下午来,晚上也不回市里。”

“那就晚上回来说吧,你那边办事别急,省得出差错。”刘江燕道,“晚上我做你最喜欢喝的墨鱼汤。”

潘宝山喜欢喝墨鱼汤,是有一次在酒桌上尝出了味道。刘江燕知道后,专门学了如何做。仅就这一点,潘宝山很是满足,他觉得特别幸福,很感叹自己运气好能找到这么个好老婆。可愈是这样想,潘宝山就愈觉得有点对不住刘江燕,因为他在外面有歹事,有一个邓如美,还有一个沈欣丽,想想心里就很不得劲。

不过有些事仅有自责感是不够的,还不足以遏制事态的发展。潘宝山也清楚,起码现在来看,他没法斩断和邓如美、沈欣丽之间的那层关系。

最后,潘宝山还是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事不过三。这一生就碰三个女人了,绝对没有下不为例。至于刘海燕,只是猥琐地想想而已。

有这么坚定的想法,潘宝山有种解脱感。当然,他也觉得自己很厚颜无耻,不能因为出的轨道少就能获得良心上的安慰和别人原谅。但是,有些事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没法改变存在性,所以只能是最大程度地将就一下。此外,他还觉得自己的心理在第一段婚姻里受到了扭曲,以需要点特殊的治疗来自我宽慰。

潘宝山每次想到这些事的时候总是很出神,现在就是这样。来到狗不理包子店,他夹着个包子举在嘴边,半天就是不张嘴。

“不喜欢吃包子?”李大炮问。

“哦,不,喜欢。”潘宝山咬了一大口,“我在想今天去夹林的事。”

“有麻烦?”

“没有。”潘宝山恍然道,“以前看到夹林乡文化站有个盆景不错,我让人去看能不能找到。”

“盆景啊。”李大炮哈地一笑,“乡文化站能有什么好盆景,我给你找几盆去!”

“你有地方?”潘宝山一乐。

“就咱们局里。”李大炮小声道,“以前钟新义当局长的时候,装模作样要摆点文化气息,大大小小的盆景弄了不少,从几千到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的都有。”

“好弄么?”

“那还不随便搬。”李大炮道,“解如华上台后,把那些个玩意都堆到会议室去了,多得都碍手脚。”

“那行,你给我弄一盆。”潘宝山道,“不要大的,盆景嘛,小点好,可以放在办公桌上的。”

这事一敲定,潘宝山兴头就来了,吃完包子就催李大炮赶紧去办。

李大炮当然要当回事,还特地找了个懂农艺的人一起,拣好的挑。

事情交给李大炮办,潘宝山很放心,他只管乐悠悠地去夹林。

其实这次去夹林也没什么事,本来主要就是为了看伏广波能不能找到盆景。现在盆景的问题解决了,去不去无所谓,不过想想顺便去看一下新村建设进度也还是有必要的,刚好也跟老王他们点一下提拔的事。

点提拔的事,说白了就是摆功受恩,做过了并不好。像鱿鱼和姜玲,那两人就不用说了,他们会从李大炮和黄开建那里获得消息。老王是要说一下的,以前就跟他讲过,他应该老早就盼了,早点说一下让他吃个定心丸。

老王还是很有数的,他知道潘宝山说过的会兑现,并不怎么着急。但不急是不急,听到潘宝山说王法泰那边已经排上日程后,仍旧好好激动了一把。潘宝山让他别太激动,年龄大了要稳住,要不激出个毛病来可不划算。

刚说完,伏广波找了过来,面色焦急。潘宝山一看就知道,肯定是没找到盆景。

“没找着吧?”潘宝山笑道,“没事,我让人另外找了一盆。”

伏广波显得很忐忑,“不过我找到了株兰花,根据我初步的判断,大概能值两万。”

“哟,淘到宝贝了嘛。”潘宝山笑道,“不过现在暂且用不着,你先留着,或者说先照看着,等下次要用的时候再跟你说。”

伏广波见潘宝山说得实诚,便点头应下。

“好,那就这样,我去找王三奎说点事,等中午一起吃个饭。”潘宝山说完就前往综治办。

老王跟在后头送过去,出门就对潘宝山说:“中午吃饭我八成上不了桌,现在乡里都按市领导的规格来接待你,我是陪不上去的。”

“什么陪不陪得上去,咱们还说那些?”潘宝山道,“我跟郑金萍他们讲,让你也到场,而且你也是准乡人大主席团副主席了,怎么就不能上桌?”

“那,那到时再说吧。”老王得意地笑了,“这个头衔听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

“第一次听起来不好意思,第二次就习以为常了。”潘宝山脚步没停,说话间就拐到了乡大院中心路,恰好碰到了郑金萍。

郑金萍立刻跟见着亲人一样扑向潘宝山,“哎呀潘市长,你啥时来的?”

“就刚刚。”潘宝山呵呵两声,“正要找王三奎,看看搬迁说服工作做得如何了,现在已经是五月下旬,新村搬迁工作也该着手了,该抓紧的要抓紧。”

“都在忙活着呢!”郑金萍道,“前两天就已经开始全面动员了,眼下都在着手做些准备工作。王三奎盯得紧,一直在现场督促。”

“嗯,那很好。”潘宝山点点头,“咱们去看看,感受一下群众的热情怎样。”

“群众的热情……”郑金萍道,“大部分还是很好的,但仍有一小部分有怨言。”

“多少年的生活习惯和观念,一下子转变过来的确不容易。”潘宝山道,“猛然间要换个生活环境,难免会产生些不适应,有点牢骚也正常,心理上有抵触也可以理解。”

“是,是有点牢骚,但搬迁还是都认同的。”郑金萍道,“反正自从曹学茂事件之后,没有人说不愿意搬迁。”

“那就好。”潘宝山道,“观念有时候需要强制扭转,等村民们都搬到新村,感受到新的生活便利时会慢慢认同的。”

“对,是要慢慢认同。”郑金萍点着头附笑应答。

“郑乡长别只顾着说了,还是去现场看看。”潘宝山说完径自转身。

郑金萍立刻跟了上去。

路上,郑金萍就跟王三奎联系,说潘宝山马上要到大陡岭村去视察。王三奎说好,他正在家里收拾东西,马上到村头迎接。

王三奎行动很快,潘宝山赶到的时候,他已经洗净手脸在村口等了,“潘市长,去大队部坐坐吧。”

“大队部就不去了,去你家看看。”潘宝山笑道,“已经开始收拾了?”

“整理整理,打打包。”王三奎边在前头带路,边憨笑道:“过几天搬的时候一股脑就办了,要起个带头作用嘛。”

“嗯。”潘宝山点点头,对郑金萍道:“以前制订的奖励措施要兑现,积极主动的要有奖励,多少不作规定,但一定要有所体现。”

“都有具体措施。”郑金萍道,“潘乡长你当初提的建议我们都采纳了。”

正说着话,前面的王三奎对路上的几个孩子吼了起来,“滚一边去,瞎吊窜个啥,撞着人我把你们扔猪圈去!”说完,抬脚就踢他们的屁股,把他们赶跑开去。

潘宝山听了呵呵一笑,对王三奎道:“看来你这性子还没改到位,像刚才那样说话做事可不行,有失身份。”

王三奎嘿嘿笑了,不好意思地说道:“里面也有我家的娃子,他们可顽皮得很,差点就上房揭瓦了,对他们不严点不行。”

“再严厉也要注意方式。”潘宝山小声道,“我已经跟县委组织部打过招呼了,很快就要把你调到县综治办去,所以说从现在起就要更加注意形象问题了。当然,现在较以前相比,你已经有很大改观,但以后要再接再厉。”

王三奎听到说要调他到县里工作,顿时傻得不行,张大嘴巴老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还是在郑金萍的催促下才回过神,“哦哦”地对潘宝山点着头,说往后一定会注意,坚决养成好习惯,展现出好形象。

说完,王三奎加快脚步继续带路,很快就到了他家。

家院里,刚才被王三奎赶跑的那几个孩子也在,正翻腾堆在院中间等待打包的东西。

“妈了个……”王三奎一瞪眼就要骂,不过刚说出这三个字就收住口,霍地露出一个笑容,和声道:“小朋友,都到外面玩去,上面来领导了,不要在这里折腾好不好?”

孩子们“嗷”地一声跑了,扔下手里的东西满天飞。

一本老书,落到了潘宝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