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你好好说话,大过年的别吓着大家”杨竞先是玩笑着说了一句,听见杨竞这么说,群臣松了一口气,这也太刺激了,大过年的,殿下带着咱们造反玩?
“不过长平说得也有一定的道理。现在辽藩人口240余万,带甲12万,方圆三千里,有九郡之多。把中枢框架梳理顺畅,也是方便为民造福”杨竞先抑后扬,还是表明了要设立中央机构的意思。
杨竞倒不是要公开称帝,公开和朝廷对抗。他只是想把帝国的框架建立起来,真有一日,和朝廷大规模开战,体系和人员都是现成的,直接可以投入高效运转。亦可以培养一批行政人才,真有一日,自己君临天下,不至于还得依靠那些旧官僚。这些都是设立辽藩中枢的好处。
坏处也很明显:一是大梁朝廷会更加认为杨竞有不臣之心,日后讨伐,又多了一个借口。二是在舆论上对杨竞可能有些不利,影响杨竞对朝廷忠诚形象。
和好处比起来,这两个负面因素根本不算什么,杨竞培养那么多公知,只要大把的狗粮撒下去,定然会有人帮助杨竞洗白的,所以杨竞一点都不担心,坚持设置辽藩的中枢机构。
“殿下,咱们辽藩已经有九个郡了,臣以为,似乎应该设置中枢机构”赵石接话了,“现在辽藩下达全境性的命令,都以王府的名义。这样容易造成家国不分。如果设置中枢机构,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杨竞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赵石,没想到他能想到这个借口,赵石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以辽王府下行政命令,有种把辽藩百姓都当成杨竞奴仆的感觉,以中枢机构发布命令,辽藩百姓在感觉上就是居民,地位上高了不少。虽然实质上都一样。
杨竞不禁想到一些事情,一个地区,养1000名环卫工人,每个环卫工人需要2000元,一年需要200万元,也就是说,为了保证这个地区清洁,每年需要200万元。
后来有聪明人说了,养1000名环卫工人财政负担太重了,还得管到环卫工人退休。不如把整个地区的环卫工作承包给一家企业,公家就摆脱了养1000环卫工人的负担。
于是,公家把整个地区的清洁工作,以每年500万元的价格,承包给了某家公司。某家公司,以每个月1500元的价格,继续雇佣那1000名环卫工人工作。(这个话题懂的都懂,不能再写了)
赵石的意思和这个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辽王府把管理辽藩的职责承包给中枢机构,大概就是这么意思吧。
“鼎诚说的不错,那你说说,中枢该如何确立?”杨竞鼓励着问道。
“殿下,臣以为,辽藩中枢应该设置三省六部”赵石恭敬行礼道。众臣现在还能不明白什么意思吗?也都纷纷附和赵石。有些人还懊恼,为什么自己不早说?
众人的发言都没有跳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框架,这个框架其实非常成熟,三省六部制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形成了三省相互牵制的局面;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皇权。
不过杨竞来的那个世界,三省六部制已经是玩剩下的制度了,杨竞当然不会继续采用,他又没有毛病,怎么会设置制约自己的机构呢?所以杨竞想采取明代的内阁制度。
“孤有些想法,你们议一议”杨竞开口了,“辽藩设置内阁,内阁在六部之上,为辽藩的最高行政机构;凡涉及辽藩全境的综合性政令,必须以内阁的名义下达。”
“设置内阁大学士三名,都是宰辅;内阁大学士分管六部;六部尚书在内阁大学士的领导下工作”
“枢密院、御史台和大理寺独立于内阁,不受内阁管理;翰林院归内阁管理”枢密院是辽藩的军事指挥部门,杨竞自然不能让文官染指,枢密院自然直接向杨竞负责。御史台是辽藩的检察部门,检察权也不能被行政权制约,所以也向杨竞直接负责;至于大理寺,那是辽藩的审判机关,同样也是向杨竞直接负责。
杨竞的计划就是:内阁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事、御史台负责检察、大理寺负责审判,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这也是杨竞穿越之前的那个世界,非常成熟的制度。
“实行票拟制度,通政司收到的奏折,分发六部,六部处理后,报内阁。如内阁能处理,即行批准;如内阁无法决定,则在奏折上写上拟办意见,报孤批准。”这样一来,杨竞基本上就收了内阁的大事决定权,只给内阁留下处理日常性事务的权力。
“长平你好好说话,大过年的别吓着大家”杨竞先是玩笑着说了一句,听见杨竞这么说,群臣松了一口气,这也太刺激了,大过年的,殿下带着咱们造反玩?
“不过长平说得也有一定的道理。现在辽藩人口240余万,带甲12万,方圆三千里,有九郡之多。把中枢框架梳理顺畅,也是方便为民造福”杨竞先抑后扬,还是表明了要设立中央机构的意思。
杨竞倒不是要公开称帝,公开和朝廷对抗。他只是想把帝国的框架建立起来,真有一日,和朝廷大规模开战,体系和人员都是现成的,直接可以投入高效运转。亦可以培养一批行政人才,真有一日,自己君临天下,不至于还得依靠那些旧官僚。这些都是设立辽藩中枢的好处。
坏处也很明显:一是大梁朝廷会更加认为杨竞有不臣之心,日后讨伐,又多了一个借口。二是在舆论上对杨竞可能有些不利,影响杨竞对朝廷忠诚形象。
和好处比起来,这两个负面因素根本不算什么,杨竞培养那么多公知,只要大把的狗粮撒下去,定然会有人帮助杨竞洗白的,所以杨竞一点都不担心,坚持设置辽藩的中枢机构。
“殿下,咱们辽藩已经有九个郡了,臣以为,似乎应该设置中枢机构”赵石接话了,“现在辽藩下达全境性的命令,都以王府的名义。这样容易造成家国不分。如果设置中枢机构,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杨竞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赵石,没想到他能想到这个借口,赵石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以辽王府下行政命令,有种把辽藩百姓都当成杨竞奴仆的感觉,以中枢机构发布命令,辽藩百姓在感觉上就是居民,地位上高了不少。虽然实质上都一样。
杨竞不禁想到一些事情,一个地区,养1000名环卫工人,每个环卫工人需要2000元,一年需要200万元,也就是说,为了保证这个地区清洁,每年需要200万元。
后来有聪明人说了,养1000名环卫工人财政负担太重了,还得管到环卫工人退休。不如把整个地区的环卫工作承包给一家企业,公家就摆脱了养1000环卫工人的负担。
于是,公家把整个地区的清洁工作,以每年500万元的价格,承包给了某家公司。某家公司,以每个月1500元的价格,继续雇佣那1000名环卫工人工作。(这个话题懂的都懂,不能再写了)
赵石的意思和这个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辽王府把管理辽藩的职责承包给中枢机构,大概就是这么意思吧。
“鼎诚说的不错,那你说说,中枢该如何确立?”杨竞鼓励着问道。
“殿下,臣以为,辽藩中枢应该设置三省六部”赵石恭敬行礼道。众臣现在还能不明白什么意思吗?也都纷纷附和赵石。有些人还懊恼,为什么自己不早说?
众人的发言都没有跳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框架,这个框架其实非常成熟,三省六部制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形成了三省相互牵制的局面;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皇权。
不过杨竞来的那个世界,三省六部制已经是玩剩下的制度了,杨竞当然不会继续采用,他又没有毛病,怎么会设置制约自己的机构呢?所以杨竞想采取明代的内阁制度。
“孤有些想法,你们议一议”杨竞开口了,“辽藩设置内阁,内阁在六部之上,为辽藩的最高行政机构;凡涉及辽藩全境的综合性政令,必须以内阁的名义下达。”
“设置内阁大学士三名,都是宰辅;内阁大学士分管六部;六部尚书在内阁大学士的领导下工作”
“枢密院、御史台和大理寺独立于内阁,不受内阁管理;翰林院归内阁管理”枢密院是辽藩的军事指挥部门,杨竞自然不能让文官染指,枢密院自然直接向杨竞负责。御史台是辽藩的检察部门,检察权也不能被行政权制约,所以也向杨竞直接负责;至于大理寺,那是辽藩的审判机关,同样也是向杨竞直接负责。
杨竞的计划就是:内阁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事、御史台负责检察、大理寺负责审判,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这也是杨竞穿越之前的那个世界,非常成熟的制度。
“实行票拟制度,通政司收到的奏折,分发六部,六部处理后,报内阁。如内阁能处理,即行批准;如内阁无法决定,则在奏折上写上拟办意见,报孤批准。”这样一来,杨竞基本上就收了内阁的大事决定权,只给内阁留下处理日常性事务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