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杨竞这边如火如荼的进行农业大生产的准备的同时,长安方面也在召集会议,准备应对突厥的南下。
武英殿内,梁帝召集了六部尚书、一众勋贵,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太子照例旁听,而晋王和燕王也被召了回来。
“陛下,按照锦衣卫提供的情报,此次突厥在王城集中了20万大军,分三路南下,其中东路目标是晋北地区、中路目标是云中郡地区、西路目标是河套平原。按照锦衣卫估计,东路是突厥的主攻地区,大概有骑兵10万,中路6万、西路4万。兵部分析,敌人预计还有半个月能完成集结,一旦完成集结,突厥主力可在七日内抵达长城”兵部尚书李奇在作着分析。
“诸位爱卿,你们看此次该如何应对?”梁帝坐在宝座上,威严的发问。
众人都陷入了思考,大梁自立国起,和突厥已经交手三回了。第一回突厥占优,大梁二年,突厥攻破云中郡、代郡、河内郡,直达长安附近的渭河,当时刚刚夺得天下的梁帝不得不求和,赔偿了突厥金银布匹而去。第二回是大梁八年,还是突厥占有,突厥劫掠了西北5郡,掠夺人口8万北归。第三回是平手,大梁十一年,突厥犯边,当时长城已经修建完成,大梁边军依靠长城,牢牢的将突厥堵在了长城以外。
“父皇,儿臣觉得,在做好战斗准备的同时,最好派一使臣北上,与突厥沟通一下,能不打还是不打为好。儿臣最近看着户部的账本,今年的夏税还没有开征,现在动武,百姓负担比较大”太子首先说道。
太子这波没毛病,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开战前知道从后勤着手,说明太子长进了,梁帝满意的点点头,但并没有说话。
“陛下,目前户部存银300万两,粮食1200万石,够30万大军使用1年”户部尚书、赵国公萧炎接口说。萧炎这话也算是间接证明了太子说的没问题,诺大的国家运转不可能只有军事上一项开支,也就是说,现在户部的存银和粮食不够大军支撑一年。而匈奴出20万骑兵的话,这边出步骑30万应对也也很勉强。
“陛下,臣等附议太子殿下,也觉得同突厥议和是个不错的选择”礼部尚书王素也站了出来。
太子倒是有些奇怪,平时这些前朝老臣,由于太子针对杨竞的缘故,与太子颇为不和,没想到这次在这么大的事情上支持自己,太子不禁的露出得意之色。
一直在观察太子的燕山杨棣不觉露出一丝冷笑,这太子有些二啊,王素这帮老臣反对战争,是怕打起来临时增加赋税,他们都是大地主大商人的代表,不想出这个钱而已,拉太子当挡箭牌,太子竟然觉得好。
“晋王、燕王,你俩也说说”梁帝看向晋王杨华、燕王杨棣说
“父皇,臣的封地是在晋阳军,封地北面就是长城了,儿臣无路可以退,唯有死战而已”晋王杨华异常坚定,这也由不得他不坚定,这次突厥的主攻方向,就是他的晋阳郡。
“父皇,依儿臣看,这次突厥骑兵大举进犯,看似二十万,实际上也是由不同部落组成的,大的部落几万,小的部落几千,儿臣派出的侦查骑兵侦知,燕山附近几十个部落都派了骑兵参加突厥的大部队。儿臣以为,我们或许在这里做点文章”杨棣慢慢说道
有情报、有战术、敢操作,燕山杨棣的话说完,瞬间吸引了一大批眼光,只不过太子一系的眼光看起来不是那么友善。
“晋王才是大才啊”众臣心里都感慨,顺便鄙视一下太子。
“你说说看,怎么做文章?”梁帝饶有兴致的问
“儿臣以为,这几年,突厥气候不好,牛羊减产,突厥之所以南下,是因为青黄不接,下来寻粮草而已。所以突厥利急战,我们利缓战。我们主力应严格按长城布防,坚壁清野;同时组建机动性强的骑兵,打出长城外去,去攻击突厥人的部落,这样势必会调动突厥人回防,这样我们就是在草原上调动突厥骑兵。一旦突厥人露出破绽,我们就迅速主力压上,彻底击溃敌军”
“谁敢率小股骑兵在草原上与突厥对战?”太子不屑的说
“儿臣愿率燕山卫8000骑兵,扫荡突厥”燕王杨棣慨声道,说完,杨棣又看向太子,“太子殿下,臣弟敢、九弟也敢,九弟率100骑兵就敢冲击突厥大股骑兵。”
把太子气个半死。
“好,好胆气”梁帝看着燕王杨棣的眼神充满赞赏。
其实兵部的方略和燕王的基本吻合,都是沿着长城布防,利用突厥人后勤补给不力的短板,耗走突厥。唯一不同的是,燕王杨棣还想着主动出击,燕山卫那8000骑兵是一水的重骑兵,的确也有纵横草原的本钱,加强杨棣手下的大将张玉、朱能,都是难得的良将,所以杨棣有自傲的本钱、也不怎么看得上太子。
后续又讨论了大半天,梁帝君臣终于下了决心打,于是谁领兵出征又是一个问题。
“父皇,儿臣愿意率晋藩10万兵马打出长城去”晋王杨华率先出列。
“父皇,儿臣保举舅舅出任行军大总管,负责抵御突厥”太子又跳出来了,保举赵国公萧炎。
群臣一阵无语,这萧炎长于谋略、擅长后勤,你让他留守大本营,这绝对是没问题,但是你让他冲锋陷阵,这合适吗?他怎么说也是文臣啊?太子想抓兵权想疯了啊?想抓兵权你自己亲自上啊。
就在杨竞这边如火如荼的进行农业大生产的准备的同时,长安方面也在召集会议,准备应对突厥的南下。
武英殿内,梁帝召集了六部尚书、一众勋贵,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太子照例旁听,而晋王和燕王也被召了回来。
“陛下,按照锦衣卫提供的情报,此次突厥在王城集中了20万大军,分三路南下,其中东路目标是晋北地区、中路目标是云中郡地区、西路目标是河套平原。按照锦衣卫估计,东路是突厥的主攻地区,大概有骑兵10万,中路6万、西路4万。兵部分析,敌人预计还有半个月能完成集结,一旦完成集结,突厥主力可在七日内抵达长城”兵部尚书李奇在作着分析。
“诸位爱卿,你们看此次该如何应对?”梁帝坐在宝座上,威严的发问。
众人都陷入了思考,大梁自立国起,和突厥已经交手三回了。第一回突厥占优,大梁二年,突厥攻破云中郡、代郡、河内郡,直达长安附近的渭河,当时刚刚夺得天下的梁帝不得不求和,赔偿了突厥金银布匹而去。第二回是大梁八年,还是突厥占有,突厥劫掠了西北5郡,掠夺人口8万北归。第三回是平手,大梁十一年,突厥犯边,当时长城已经修建完成,大梁边军依靠长城,牢牢的将突厥堵在了长城以外。
“父皇,儿臣觉得,在做好战斗准备的同时,最好派一使臣北上,与突厥沟通一下,能不打还是不打为好。儿臣最近看着户部的账本,今年的夏税还没有开征,现在动武,百姓负担比较大”太子首先说道。
太子这波没毛病,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开战前知道从后勤着手,说明太子长进了,梁帝满意的点点头,但并没有说话。
“陛下,目前户部存银300万两,粮食1200万石,够30万大军使用1年”户部尚书、赵国公萧炎接口说。萧炎这话也算是间接证明了太子说的没问题,诺大的国家运转不可能只有军事上一项开支,也就是说,现在户部的存银和粮食不够大军支撑一年。而匈奴出20万骑兵的话,这边出步骑30万应对也也很勉强。
“陛下,臣等附议太子殿下,也觉得同突厥议和是个不错的选择”礼部尚书王素也站了出来。
太子倒是有些奇怪,平时这些前朝老臣,由于太子针对杨竞的缘故,与太子颇为不和,没想到这次在这么大的事情上支持自己,太子不禁的露出得意之色。
一直在观察太子的燕山杨棣不觉露出一丝冷笑,这太子有些二啊,王素这帮老臣反对战争,是怕打起来临时增加赋税,他们都是大地主大商人的代表,不想出这个钱而已,拉太子当挡箭牌,太子竟然觉得好。
“晋王、燕王,你俩也说说”梁帝看向晋王杨华、燕王杨棣说
“父皇,臣的封地是在晋阳军,封地北面就是长城了,儿臣无路可以退,唯有死战而已”晋王杨华异常坚定,这也由不得他不坚定,这次突厥的主攻方向,就是他的晋阳郡。
“父皇,依儿臣看,这次突厥骑兵大举进犯,看似二十万,实际上也是由不同部落组成的,大的部落几万,小的部落几千,儿臣派出的侦查骑兵侦知,燕山附近几十个部落都派了骑兵参加突厥的大部队。儿臣以为,我们或许在这里做点文章”杨棣慢慢说道
有情报、有战术、敢操作,燕山杨棣的话说完,瞬间吸引了一大批眼光,只不过太子一系的眼光看起来不是那么友善。
“晋王才是大才啊”众臣心里都感慨,顺便鄙视一下太子。
“你说说看,怎么做文章?”梁帝饶有兴致的问
“儿臣以为,这几年,突厥气候不好,牛羊减产,突厥之所以南下,是因为青黄不接,下来寻粮草而已。所以突厥利急战,我们利缓战。我们主力应严格按长城布防,坚壁清野;同时组建机动性强的骑兵,打出长城外去,去攻击突厥人的部落,这样势必会调动突厥人回防,这样我们就是在草原上调动突厥骑兵。一旦突厥人露出破绽,我们就迅速主力压上,彻底击溃敌军”
“谁敢率小股骑兵在草原上与突厥对战?”太子不屑的说
“儿臣愿率燕山卫8000骑兵,扫荡突厥”燕王杨棣慨声道,说完,杨棣又看向太子,“太子殿下,臣弟敢、九弟也敢,九弟率100骑兵就敢冲击突厥大股骑兵。”
把太子气个半死。
“好,好胆气”梁帝看着燕王杨棣的眼神充满赞赏。
其实兵部的方略和燕王的基本吻合,都是沿着长城布防,利用突厥人后勤补给不力的短板,耗走突厥。唯一不同的是,燕王杨棣还想着主动出击,燕山卫那8000骑兵是一水的重骑兵,的确也有纵横草原的本钱,加强杨棣手下的大将张玉、朱能,都是难得的良将,所以杨棣有自傲的本钱、也不怎么看得上太子。
后续又讨论了大半天,梁帝君臣终于下了决心打,于是谁领兵出征又是一个问题。
“父皇,儿臣愿意率晋藩10万兵马打出长城去”晋王杨华率先出列。
“父皇,儿臣保举舅舅出任行军大总管,负责抵御突厥”太子又跳出来了,保举赵国公萧炎。
群臣一阵无语,这萧炎长于谋略、擅长后勤,你让他留守大本营,这绝对是没问题,但是你让他冲锋陷阵,这合适吗?他怎么说也是文臣啊?太子想抓兵权想疯了啊?想抓兵权你自己亲自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