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相看

花府。

花夫人再次询问门房:“派出去的人,有消息吗?”

“还没有!”

门房摇摇头。

花夫人急得在厅内来回踱步:“回城的路就一条,怎么就没消息?不行!我亲自去找!”

“好了!你消停一下,转得我头疼。”

花掌院坐在椅子上,因为担心已经连喝了几壶茶:“再派些人手出去找。”

经历过一次女儿失踪三天未归恐惧的花夫人,哪里坐得住。

“都怪你!非让她去什么马球会,现在好了,找不到人了。我告诉你,女儿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我也不活了!”

花掌院头更疼了:“我那不是为了她的终身大事着想。”

花夫人:“呸,我看你就是怕人说有个嫁不出去的女儿,影儿就是一辈子不嫁人又怎么样,我们家养得起!”

花掌院气得捂住胸口:“你你你……说的什么话,哪有女儿家不嫁人的,传出去笑死人了!”

“笑笑笑,你就担心你的名声,什么时候为女儿想过,外头那些长舌妇对她的议论还不够多吗?那些自诩清贵的文人,都跟你一个德行,没准背地里怎么嫌弃我的影儿。”

说着说着,她捂住脸抽泣起来。

花掌院气得直拍腿:“妇人之见!妇人之见!你我现在身子健朗,女儿在家住着自然无妨,可若是哪天我俩闭了眼,你想过女儿独身一人的处境吗?”

一个有钱又没夫家的女人,这样的世道怎么活得下去。

听到妹妹不见踪影消息,匆匆忙忙赶回家的花家大郎和二郎,人没进屋声音先飘进来。

“父亲说的什么话,您二老百年后,自然有我这个当大哥的照顾妹妹,谁敢欺负了她去!”

花家二郎:“还有我!不嫁人又怎么了!以后我娶了媳妇,直接把妹妹接过来跟我住,谁敢嚼舌根,我拔了他的舌头!”

花掌院重重叹了口气。

罢了,只要闺女能平安,能不能嫁人他不强求了。

好在两个儿子心疼妹妹,大郎媳妇是个懂礼知节的,不会容不下小姑子。

二郎还未成婚,日后找人家他多掌掌眼,选个心善能容人的。

闺女这辈子也不会过得太糟心。

这时,门房传来消息。

“老爷夫人,小姐回来了。”

花夫人立马抹了眼泪,出去迎人。

花掌院见女儿全须全尾回来,终于松了口气。

大郎二郎拉着妹妹好一番打量,看得花弄影浑身不自在。

“爹娘,大哥二哥,让你们担心了,路上雨大我们找了间道观避雨,所以耽误了。”

花夫人眼角红晕还未散开,哽咽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你可把娘吓死了。春日夜里寒,没冻着吧?”

花弄影摇摇头。

花大郎吩咐下人:“给小姐煮驱寒茶,再备些热水洗漱,还有吃食……小妹想吃什么,告诉厨房备着。”

道观的点心配花茶,味道极好,她胃口不错吃了不少,这会儿一点也吃不下。

“大哥,我路上吃过了,不用麻烦。”

花夫人虽疑惑,还是让女儿先去洗个热水澡驱驱寒,等人进了屋,才喊来闺女身边的婢女细问。

得知林家善举,还有林四郎在球场上的一番话,心里对这个没打过交道的林家,已经有了好感。

一听林四郎在翰林院当差,立马去问丈夫对方人品家势才干。

花掌院对林四郎印象不深,只记得对方是个容貌不错的少年郎,九品编修,平日里做些编撰史书的活儿。

花夫人不高兴了:“你手底下的人,你竟一问三不知?”

“翰林院那么多人,我能个个专注到?除了每年的前三甲,其他人的工作分派不归我管。唉?对了,今日新科状元郎也去了球场,我去问问影儿对他印象如何!”

花掌院刚迈出去的步子,立马被拦下。

花夫人仔仔细细将今日球场和道观听来的话,跟丈夫一说。

花掌院一边大骂苏状元郎眼瞎,一边又高兴终于有儿郎能入闺女的眼。

翌日,天刚擦亮,人已经出现在翰林院。

花掌院直接去了书艺局,来得早,里面一片寂静。

排列整齐的案牍上,放着各年代待整理的书册,他随意翻了几本整理好的来看。

翰林院编修有十几个,是院中官职最小的一帮人,留在这里的都是进士出身,要么是入院的新人,要么是能力有限,几次考核未通过停滞原地不得寸进的老人。

否则,但凡有能力,都会在三年内找到晋升的机会。

一连看了几册,花掌院的神色都无太大变化,直到看到一张字迹规整,笔锋强劲的册子,他的情绪终于有了一丝变动。

册上的内容不偏不倚,针砭时事,每个批注的注解详尽,没有故意卖弄文笔,反倒是很接地气。

这对于史册记录者来说,是极其罕见的。

花掌院瞧了眼落款处,笑容更甚。

刚好这时,门口进来一人,迎着晨光,身子笔挺,见到他的瞬间动作一顿。

很快上前行礼。

林四郎没想到今日一来就能撞见掌院,这还是他进翰林院后第二次见到他。

此时距离点卯还有半个时辰功夫,其他编修一个没来。

花掌院问他为何来得这般早。

林四郎实话实说:“刚入翰林院,很多规矩和流程还不熟悉,不想给同僚添麻烦,就想着笨鸟先飞。”

花掌院不置可否,举起手中的册子问:“编修的工作是如实记录历史,为何你册中内容白话居多,注释也比其他人多出不少内容?”

林四郎以为是自己活没干好,惹得掌院亲自来批评他。

心里惴惴不安,还是将想法说出口:“属下听学士说,今年编纂的史书是拓印成册公开在书院摆售的。既是为百姓谋福利的好事,从前注释的规矩就不那么适用了。百姓读过书的少,更遑论明白史书上繁杂晦涩的注解,但他们能听得懂简单朴实的文字,这也更有益于,官家让百姓以史为鉴知兴替的初衷。”

花掌院:“你很有想法,还是年轻人好,敢于打破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