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解救“飞龙”

大雪封山了。老爷岭的群山蒙在白皑皑雪被之下,严冬的淫威使万物失去了生机,呼啸的西北风和满天的大烟炮,让众生瑟瑟发抖,天地间一派肃杀景象。

黑熊蹲仓了,蛇类和蛙类潜入地下冬眠了,松鼠们躲在地洞里慢慢享用松果……

饥肠辘辘的梅花鹿、马鹿和狍子、野猪们,不得不在严寒天气出来觅食,它们用蹄子刨去厚厚的积雪,啃噬地上的青苔,寻觅各类秋果。

巡护队员最艰难、最辛苦、最危险的时候到了。

此时上山巡护,除了携带正常装备和午饭,还要背上几十斤重的“投饲”材料,比如玉米、黄豆、麦麸和盐砖。

大雪封山后,各种野生动物越来越难以捕捉,而寒冬时的野生东北虎豹,对食物热量的需求也更加旺盛,不然就会因冻馁而死亡。

窦芍药她们趟着没过膝盖的积雪,艰难地在树林间行走。

窦芍药走在最前边,积雪中留下深深的脚印,后边的队员踩着她趟出的雪窝走,能减轻不少体力。

一阵冷风吹来,头上的树枝摇曳,枝头上的积雪扑头盖脸砸下来,落在女队员头上身上。冷风吹过,被汗水湿透的内衣冰凉,透彻骨髓。

队员们来到一块林间空地,窦芍药招呼后边的队员,“这个地方相对平坦,咱们在这里‘投饲’。”

队员们把背上几十斤的背包卸下来,如释重负,让她们的身体突然轻松下来。

“哎呦,我的肩膀咋这么疼呢,肯定勒出血了。”杨丹轻轻在肩膀上揉了揉。

她把背包里的玉米拿出来,金美丽把黄豆和麦麸拿出来,她俩把玉米、黄豆和麦麸撒在雪地上。

窦芍药扒开积雪,露出一块黑土,把盐砖砸碎,地上撒了些盐粒子。

做完这一切,窦芍药直起腰,冻得通红的手像猫挠似的又痛又痒,她用力拍了几下手掌,凑到嘴边哈出几口热气,手上的痛痒感缓解了些。

突然,窦芍药感到后背传来阵阵凉气,直透骨髓。她下意识地打了个寒颤,毛孔都竖了起来。

可是她清楚,这个寒颤不是因为寒冷,而是一股莫名的潜意识里的森冷和恐惧所致。就像感觉背后有一把冰冷的枪口对准脑袋,那种森冷的感觉,莫名地让你恐惧、害怕!

但窦芍药此刻感受到的,却是一双森冷、阴鸷、残暴且威严的眼睛!

她知道那是一双虎眼!

窦芍药再次感受到了那双隐秘之眼!

那是一双明显透着威胁和杀机的眼睛!它带来的隐隐的杀气和煞气,让窦芍药感觉到,只要那只虎眼再眨一眨,这只老虎就会从她身后扑过来……

中午时分,两组队员在山顶汇合,由于气温降到零下31度,她们的饭菜刚拿出保温壶,就被山风吹凉了。

窦芍药和扈红吃得快,吃进肚里的还算温热。金美丽是个慢性子,吃饭细嚼慢咽,朝鲜族又喜食米饭,金美丽刚吃了一半,她的米饭就冻在一起,啃起来如坚硬的冰坨。

由于天气太冷,白昼太短,她们吃罢午饭来不得休息,就开始下山。

路过一片冷杉林的时候,窦芍药看见前边的积雪中露出几片棕红色的羽毛,出于好奇,她快步走过去,扒开积雪,发现雪中有一只手掌大小的“飞龙鸟”。

窦芍药拎起“飞龙鸟”,发现它已被冻僵。有的队员没见过这种鸟,好奇地围拢过来议论纷纷。

“芍药姐,这是什么鸟儿啊?”杨丹问。

“它叫‘飞龙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叫‘花尾榛鸡’。”窦芍药介绍道。

“这是什么鸡啊,这么小?”一名新加入的队员问。

“说是‘花尾榛鸡’,其实它也能飞。”窦芍药仔细检查“飞龙鸟”,以为它受了伤。

“它的体型像鸽子,体重一般在半斤左右,肉质洁白细嫩,前胸脯硕大丰满。因为颈骨长而弯曲,犹如龙骨,腿短有羽毛,爪面有鳞,恰似龙爪,因此才叫‘飞龙鸟’的。”

“‘飞龙鸟’是中国松鸡科鸟类中最小的一种鸟,也是东北林区最为珍贵的鸟类。据传以前是清廷皇宫专供的珍品之一,其肉质极其鲜美,营养丰富。而用‘飞龙鸟’汆的肉汤,鲜美异常,沁人心脾,被誉为上等汤菜。”

“原来它这么珍贵呀,怪不得我参加巡护队这么久,第一次见到‘飞龙鸟’。”杨丹说完,小心在“飞龙鸟”的羽毛上梳理了一下。

窦芍药把羽绒服拉练拉开,里面是一件淡紫色羊毛衫,她将“飞龙鸟”放在胸前,拉上拉练。

“芍药姐,你这是干啥?不怕‘飞龙鸟’拉屎,把你的衣服弄脏吗?”杨丹觉得窦芍药的行为古怪,颇为不解。

“雪太大,‘飞龙鸟’找不到食物,身体没有热量补充,被冻僵了,我得慢慢把它缓过来。”窦芍药嘴唇勾了勾说。

晚上回到县城,“飞龙鸟”已经缓过来,在窦芍药怀里躁动不安。窦芍药驱车来到马景阳的学校时,他已在寒风中等了一小会儿。

回到家里,窦芍药从怀里掏出“飞龙鸟”,马景阳的脸上充满惊喜,大呼小叫起来。

面对新的环境,“飞龙鸟”躁动不安,小脑袋胆怯地不停转动,叫声里充满了恐惧。

窦芍药拿出一个纸箱,把“飞龙鸟”放进去,一只碗盛了些小米,一只碗盛了些清水,一并放进纸箱。

“飞龙鸟”饿极了,在“美食”面前忘记了惊恐害怕,不一会儿就吃饱喝足了。

马景阳蹲在纸箱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飞龙鸟”,兴致盎然地看着它“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