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明白透彻的规矩

四人买好东西后,一起相约着来到对面的国营饭店,箫灵汐也没搞特殊,和大家一样点了一碗肉丝面。

找地方坐下后,王琳琳才开口问道:

“箫知青,你以后是准备自己开火么?”

箫灵汐点点头,回道:

“嗯,我准备自己吃,我房子的外屋就是厨房,平时做饭也方便,你呢?”

王琳琳看了眼宋涛,随后笑着道:

“我打算回去找大队长租个单间,以后也自己开火。”

见箫灵汐没有追问,想到她昨天没和他们一起,想着她肯定还不了解王珠那俩人的情况,

于是王琳琳撇了撇嘴,无语道:

“箫知青我和你说,你是不知道那个王珠有多么的麻烦,自打我们碰面后,就一刻也没消停过,

不是嫌拖拉机脏,就是嫌路上颠簸,最让人烦的就是,她总喜欢在男生面前表现。

你说长得一副刁蛮的样子,还总喜欢装可怜,昨天可没少骚扰宋涛,

至于那个丁艳妮,虽然比王珠老实,但从俩人的互动可以看出,她对王珠有顾忌,应该是身不由己。

所以为了我以后的安宁,我还是决定出去单过,这样我既不用被王珠气死,也正好如了王珠的意,

她不用花钱就可以住两人间,还有丁艳妮伺候着,也算是两全其美了。”

身边还有宋涛和李建设,箫灵汐也不好说些什么,便只是笑了笑没说话,不过她倒是注意到了,

当王琳琳说到宋涛被骚扰时,宋涛那张面瘫脸,有那么一瞬间的龟裂,看样子确实困扰不小。

同时,箫灵汐心中也为王琳琳点了个赞,对于那种脑残女,当然是越早远离越好,

四人快速的吃完午饭,又在镇子上随便的逛了逛,熟悉了下镇子后,就去往街东头的大柳树搭乘牛车。

等回到知青点放下东西后,王琳琳急着去租房,箫灵汐准备去买个浴桶,俩人便一起去了村里,

王琳琳去找大队长,箫灵汐则一路打听,来到了李二柱院门口。

此时李二柱刚好在院子里打磨家具,见箫灵汐站在院门口,便询问道:

“闺女,你有什么事儿?”

箫灵汐看了看院里放着的木盆,木桶等物,笑着道:

“请问这是李二柱家么?”

李二柱点点头,猜测道:

“你也是新来的知青吧?是想换点啥?”

箫灵汐见李二柱的年纪应该不小,便称呼道:

“二柱叔,我是新来的知青,我姓箫,我想麻烦您帮忙做个洗澡的大木桶,您看能做不?”

对于送上门的生意,李二柱哪有不接的道理,他憨憨的笑了笑应承说可以做,不过要等两天,他手里还有不少活儿,

箫灵汐表示没问题,问过价格付了钱后,和李二柱约定后天下工后给她送。

箫灵汐又从院子里挑了两个大的背篓,想着以后上山时可以用,付完钱后,箫灵汐回到家,

把背篓放在厨房的架子上,又把买来的锅,以及厨房用具都清洗出来,最后把油盐酱醋都摆放好。

等厨房都收拾好后,已经是下午六点了,感觉肚子有些饿,箫灵汐便从空间里,拿出一份糖醋排骨,一份清炒西兰花,外加一碗米饭,

接着她又拿出一个平板,随意的找了部下饭剧,边看边吃。

饭还没吃完,就听到了下工铃响,箫灵汐估计一会儿知青们回来了,吕卫国应该会召集大家见面,遂赶忙加快了扒拉饭的速度,

果然,箫灵汐刚把最后一口吃完,门口便传来了王琳琳的声音:

“箫知青,你在么?”

箫灵汐迅速把平板和空饭盒都收入空间,拿出纸擦了擦嘴后出了房间,

打开院门后,就听到王琳琳快速道:

“箫知青,咱知青点儿的负责人吕卫国回来了,让大家都过去互相认识下。”

箫灵汐了然的点点头,随后锁上院门,跟着王琳琳一起去了土坯房那边,

此时其余人都已经到齐了,王琳琳和箫灵汐是最后到的,自然收到了众人的注目礼。

王珠见众人的注意力,都放到了箫灵汐身上,尤其是队伍中的那两个大帅哥,刚才都不看她,

现在却是频频看向箫灵汐,嫉妒不已的王珠,故而阴阳怪气道:

“箫知青,大家可是等了你半天,我们这休息了一天的也就罢了,人家老知青们可是上了一天的工。”

箫灵汐心中轻嗤一声,不愧是作精,一来就想给她拉仇恨,以为她是老实人么?可惜她找错人了,

想着,箫灵汐直接无视王珠的挑拨,对着众人歉意一笑道:

“不好意思让大家等了,我不知道要集合,琳琳一叫我我们就赶来了。”

王琳琳听箫灵汐称呼她为琳琳,心里高兴不已,赶忙帮腔道:

“没错,灵汐一听说有事情,就赶紧锁门急匆匆的赶来了。”

众人都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而宋涛几个,都表示箫灵汐最后得到消息,来晚了也正常,

王珠见宋涛几个都向着箫灵汐,其他女生也没人帮她说话,关键箫灵汐还无视她,王琳琳又在一旁帮腔,

一瞬间她就更加的恼火了,不过在她刚想开口说些什么时,就听吕卫国出声道:

“好了,叫大家来,就是想让大家互相认识下,咱们知青点没那么多规矩,

以后大家能处就搭个伴儿,不能处就不要非往一块凑,总之,知青点的原则就是,少惹事,各自安好为先。”

偶合~~箫灵汐以为吕卫国会讲些什么欢迎,服务,团结一致搞建设等的大旗,

却没想到他的发言会这么的“朴实无华”,“明白透彻”,不错,不错,看来以后她也不用整那么多虚的。

其实箫灵汐不知道的是,多年前的知青点,也是各种语录挂嘴边,大家也都是团结一致集体过的,

可是随着下乡的知青越来越多,各种奇葩的人,恶心的事层出不穷,最严重的时候,知青点几乎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

搞得知青不仅在大队里的名声都臭了,就连内部的团结也都维持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