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这话一出,彻底推翻了嬴政等人之前的固有想法,他们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原来卫尉和郎中令麾下的将士还能这样用。
诚然,这不失为一个妙招,但其中隐藏的风险也不小。
王翦第一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掌柜的这计划虽好,但这么一来,卫尉和郎中令手下的战斗力岂不是大打折扣?”
他顿了顿,又道:“若咸阳发生不测,这批人还如何发挥作用?”
王翦的忧虑不无道理,毕竟皇帝是大秦国的最高主宰,一切政策的最终拍板人。
大秦其他地方或许还能承担意外风险,唯独皇帝不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卫尉和郎中令长年驻守咸阳,多少年没机会与真正敌人过招,这样难道就能保证他们的战斗能力?”赵安淡淡地说,“三年不与敌人交手,再英勇善战的将士也会变得平庸。”
他的论点背后有着无数史实支撑,无论战士们当年多么勇猛,经过数年和平生活,战斗力总免不了大幅下滑。
王翦一时语塞,作为沙场老将,赵安所言他自然心知肚明。
“话虽如此,但咸阳的安全应是首位考虑。”王翦仍旧坚持自己的看法。
扶苏见状问道:“哥哥是否有良策?”依他对赵安的了解,若非胸有成竹,赵安绝不会无缘无故提起这些事。
“你们太了解我了,连点悬念都不给我留。”赵安摊手笑道,“看样子以后得换个交流方式才行。”
其实赵安心中早有良策应对王翦的忧虑。
“掌柜的,请详述一下吧。”
王翦迫不及待地追问,他和在场的李信、蒙毅一样,作为将领或是将门之后,对赵安提出的议题尤为关注。
“要维持卫尉和郎中令部下战士的战斗力,我们可以让全国的军队定期轮换驻防。”
赵安抛出了新思路。
“轮换驻防?这是何意?”扶苏一脸茫然。
“简单来说,东边的调去西边,南边的调到北边,中央部队派到边境,每隔三到五年一轮换。”
赵安解释道,“这样既能保持战士的战斗状态,又能避免将领长期控制军队,与朝廷渐行渐远。”
赵安的提议看似简单,却直击要害,这正是后世常用的策略,只是很多人并未领悟其精髓——高级将领不得随意调动,且轮换需逐步进行,尽管这样做会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但从效果上看,利远大于弊。
“今日本欲讨论贵族问题,不想掌柜的竟提出了解决军务的方案,真是愈发让人惊喜。”嬴政笑言,“真想知道,你脑子里究竟藏了多少奇思妙计!”
虽然嬴政不担心军队会发生变故,但有了这么好的办法,何乐而不为?
“掌柜的,我还有个疑问!”
王翦开口道,他认可赵安方才的提议,但以他的视角,这个计划尚存瑕疵,细微之处却可能在关键时刻放大,引发更大的麻烦。
“请讲!”赵安笑而应答,既然已将话题挑开,他并不惧他人质疑。
“第一,军队训练的问题。每位将领的训练方法各异,规则也不尽相同。
如果只调换士兵,将领不变,换防后短期内训练可能会出问题。”
王翦道出了顾虑,“其次,很多士兵只认自己的将领,到了陌生环境,可能将军不认识士兵,士兵不认识将军,平时倒无妨,但若在轮换途中发生突发事件,将无法迅速有效抵抗,掌柜的可有法子妥善解决这两点?”
赵安微微一怔,有些惊讶地望向王翦,没想到王翦能提出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到后来军队体系和统一训练的建立才得以解决,甚至那时也未臻完善,因为训练军队非一日之功,训练方法也在不断进化。
“第一个问题,朝廷可以制定军队规章制度,宏观上约束战士;至于训练方式的不同,并无大碍,只要对战时有利即可。
朝廷甚至可以推出基础训练大纲,让所有秦军遵照执行,具体细节则由将领自行调整。”赵安讲完第一条对策,吸了口烟斗。
王翦闻言,点头表示认同,换成自己恐怕难以想得如此周全。
李信和蒙毅也是下意识地点了头,由朝廷统一部署,确实是个让人信服的好办法。
“至于第二个问题,解决不难,实施却复杂。”赵安没有直接提到军队编制的改革,他想先观察嬴政等人的反应。
“掌柜的但说无妨,只要有解,麻烦也无妨。”嬴政直率道,在他眼中,只有能否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麻不麻烦这一说。
“如此,那我直言了!可以借助军队编制改革来解决!”赵安不再犹豫,坦然道出。
“军队编制改革?这是何物?”嬴政疑惑地问。
王翦等人也一脸困惑地望着赵安,他们从未听说过军队编制改革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