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市。
没错,就是这里了。
好不容易问到了服装批发市场的苏玉兰和陆建平气喘吁吁的站在一个破旧的小巷子,这条不到百米的小巷子里开着不少小小的店面,每家都挂着好些衣服。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服装批发的地方了。
苏玉兰和陆建平两眼放光的边走边看,好多的衣服啊。虽然款式不停的在重复,可是这都是好衣服呢。
夫妻俩小心翼翼的从头走到尾,还是拿不定主意也有点不敢进去问。
“玉兰,你去吧,我不敢。”
陆建平每次来城里都有些怂,觉得很不自在,和城里人格格不入,所以没有信心。
其实,苏玉兰也一样。
夫妻俩都是没有见过大世面的,去最远的地方就是宁市了,而且还几年都没来过一回。
也就是这两年来得比较多点,不过也就一年一回了,还是因为大女儿的原因。
所以,乡下人根本没有底气,进了城就觉得自已是泥腿子,天生低人一等。
苏玉兰看着丈夫这副怂样,突然心里就涌出了一股勇气。
怕个啥?!
这些城里人有啥好怕的?!
她自已的女儿不仅是个大学生,还是京市的大学生,还住在京市,还在京市买了房子呢。
就凭她女儿这份本事,不比这些城里人强得多吗?!这里的城里人有几个像她女儿这么厉害的?!又有多少个去过京市?!
这么一想,苏玉兰就底气十足了,马上气场都不太一样了。
于是,就这样雄赳赳气昂昂的进了一家她相中的批发铺子。
店主早就看到这个乡下女人了,毕竟这条小巷子虽然平时来的人很多,但是都是来批发衣服的,层次都不一样。
“唉,我们这不零卖。”
苏玉兰刚进店里盯着挂在衣架上的衣服瞧着,就听到了这句无情的拒绝的话。
“老板,我就想批发点衣服回去卖。”
要不是大女儿给的勇气,苏玉兰这会儿已经吓得掉头就走了。
还好,她不仅没走,还能说出这么完整的一句话来。
店主上上下下的打量着苏玉兰,有些怀疑她话里的真实性。
“我们这五件起批,有尺码的话,那就得拿上一手。”
犹豫了一下,本着不管是不是真的,万一是真的客人呢?!所以店主就这样告诉苏玉兰。
苏玉兰发现自已没被人赶走,还得到了这样的回复,顿时信心大增。
“那我先问问你们这里什么衣服最好卖?!走得好,适合我们乡下人不。”
陆娇儿在信里也详细的给父母说了很多的生意经,比如怎么卖衣服,怎么讨价还价,什么样的衣服适合农村人……等等。
苏玉兰来之前就牢牢的记在了心里,所以这会儿问也特别的专业。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店主一听就听出来了,就算眼前的这个乡下女人没做过买卖,但是肯定背后是有人指点的。如果他现在骗了她,那就没有下次的生意做了。
不仅没有下次,以后都不会有。
信誉在有些人眼里,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如果这个乡下女人不是真的来批发衣服的,反正他不卖给她就是了。
很简单。
店主就把三件不一样的衣服一起拿过来给苏玉兰介绍,他倒是没有骗人,全是他店里最好走的衣服了,也很适合乡下人。
苏玉兰摸了摸衣服的料子,看了看款式和尺寸,心里面是挺满意的。
不过,第一次拿货,她不打算拿太贵的,必须拿便宜点的,乡下人有时候并不在意好不好看,只要是新衣服合身就足够了。
“老板,这三个款是很不错,就是价钱高了,乡下不一定卖得动。有没有更便宜的,或者是残次的?!乡下人穿得合身就差不多了。”
大女儿给她说过了,有些人会拿一些车工不好,或者是布料染色的衣服回来卖,这些衣服价钱比较便宜,在乡下卖很走俏。
苏玉兰也不知道女儿哪里知道了这么多的生意经,她估计是去了京市之后学到的吧?!
店主:“……”
知道得挺多的。
这人很专业啊。
于是,在苏玉兰和店主的一番唇枪舌战之下,苏玉兰胜利的提着一袋子的货离开。
首战告捷。
苏玉兰完全信心大增,又英勇无畏的走入了第二家第三家……
一直走到过了中午后,夫妻俩手里已经各提一个大麻袋了。
俩人饥肠漉漉差点手软脚软,好在边上不远处就有人卖番薯和馒头。这会儿也顾不上便不便宜了,直接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一人三个。
快速的把馒头吃完了之后,夫妻俩立马就扛着麻包袋直奔汽车站。
因为一天只有三趟班车,上午中午和下午,他们要是赶不上下午那赶,就得被迫留在城里过夜了。
好在,陆建平和苏玉兰紧赶慢赶,终于在累得不要不要的情况下坐上了班车。
“苏玉兰,你们两口子扛的是什么呀?!这么大袋东西。”
班车上有好几个认识苏玉兰和陆建平的镇上人,也是同时同样坐这个班车回去,看着两大麻袋就忍不住好奇的问了。
“衣服,我们进了点衣服,打算街日的时候在镇上卖。”
既然打算摆摊做生意了,这样的事情肯定瞒不住,所以苏玉兰坦坦荡荡的直接告诉了他们。
啥?!
卖衣服?!
他们没有听错吧?!
认识苏玉兰和陆建平的人都一脸的震惊和惊讶,也有些不敢相信。
因为,这两口子可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完全没有想过他们会突然去做生意。
太不可思议了好吗?!
“那你们不种地了?!”
“你们的地怎么办?!”
这不种地能行吗?!
这做生意能赚钱吗?!
赚的钱够吃饭吗?!
大家都在深深的怀疑,而且这做生意可是要本钱的呢,本钱还不小。
“种啊,怎么不种,我们就摆街日这天。”
“三天只摆一天,其他时间就种地。”
“不种地,我们吃什么?!”
“是的,我们可是农民呢,不种没粮食吃。”
如果不种地的话,他们也没地方买粮食,因为现在买粮食还要粮票呢。
农民哪里来的粮票?!也没有人给他们发呀。
班车上的人听了都点点头,没错,就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