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点评王保保

众人抬头一看,来人正是朱元璋。

原来高志云走后,朱元璋心情大好,就来到国子监看看皇子们的学习情况。

没想到刚到国子监,就听到了高志云演唱《采薇》一曲。

同样是沙场征战多年,见过尸横遍野血染大地的朱元璋又岂能不感同身受呢?

朱元璋眼睛里都是红红的血丝,一进门便走到高志云的身边。

两个年过半百历经无数风霜的大男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彼此的心情只有对方才能懂得。

众位皇子默默跪地行礼,却无人出声打扰紧紧拥抱的两人。

这两人是最真挚的兄弟,最亲密的战友。

过了许久,朱元璋和高志云两人才慢慢分开,都从彼此的眼神中读到了浓浓的情谊。

高志云喝了口茶平静了一下,朱元璋和上次一样坐在

这时,燕王朱棣起身问道:“敢问云国公,如何评价元朝的王保保?”

朱元璋一听,顿时也来了兴趣。

“或许你们听说的王保保并不是真实的王保保,太原一战损失十万大军,定西一战又损失十万大军,战败之后王保保匆忙逃走,王跑跑的外号就是本国公给他起的。”

诸位皇子笑了起来,朱元璋也笑了,论损人,这世上怕没人能比得上自己的结拜大哥。

“就凭这两战就说王保保不足为惧的话,那就是对王保保最大的侮辱。王保保号称元朝第一名将,这个头衔可不是白来的。就算被大明将士驱逐出中原,王保保仍有能力一统蒙古,利用骑兵的优势骚扰我朝边境。”

“洪武五年征讨北元之时,王保保诱敌深入,徐达率领的中路军死伤一万余人。经此一役,双方都再无力消灭对方,在边境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朱棣接着问道:“那么依照云国公的推断,我大明朝何时能消灭北元?”

朱元璋也想过这个问题,鉴于北元仍有很强的实力,始终无法判断出有真正实力打败北元的那一天。

高志云略一思考,开口答道:“如果按照我朝的发展趋势,要想完全击败北元,估计还要十五年。”

听到这个时间,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之中。

十五年,是多么漫长的一段时间啊!

朱棣紧接着问道:“敢问国公,击败北元的关键是什么?”

高志云笑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击败北元的关键自然是找到他们。”

朱棣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心想北元不就在那里吗?还需要找吗?

朱元璋却一拍大腿,叫起好来。

高志云一语便道破了击败北元的关键,蒙古幅员辽阔,地广人稀,要在茫茫大漠之中找到敌人所在才是关键。只要找到了,凭大明军队的骁勇善战和火器配置,自然可以击败北元。

这时朱棣也反应过来了,心中顿时对高志云敬佩不已。

朱棣曾在心中无数次的演练如何击败北元,却始终没有答案,没想到云国公一句话便解答了朱棣的疑惑。

都说徐达是明朝第一名将,而此刻在朱元璋和朱棣的心中,高志云才是。

朱棣又问出了心中关于王保保的最后一个问题:“敢问国公,王保保此生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就连朱元璋都以为高志云会说太原之战突袭大都的决策之时,高志云却说道:“王保保此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把握住皇上与陈友谅、张士诚争地盘的机会,一举将我们消灭。当我们三方争斗时,王保保自认为保存兵力,无论三方之中谁胜出,再决一死战即可。”

“但他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三方决出胜负之时,胜出的一方已经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也有了与元朝抗衡的实力。如若王保保在我们三方争斗之时出兵,那么元朝起码还能占据中原二十年。”

高志云的话瞬间让朱元璋有些后怕起来,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心中对高志云的敬佩又深了一层。

宋濂对历史素有研究,不过在他看来,高志云对王保保的评价是最为准确的。

楚王朱桢这时提问了上次高志云所讲的筛选良种之法。

朱元璋一听便来了兴趣,三个多月过去了,朱元璋也想知道进度如何。

高志云没有先说答案,而是开口问道:“六皇子,根据你的了解,现在每一亩田地可以产出多少斤水稻?”

“回禀国公,按照户部的记录,每亩地一年可以产稻谷两石,大约是两百九十斤。”

朱元璋微笑着看着朱桢,默默地点了点头,看来上次回去后还是做足了功课的。

“六皇子果然用功,那么你觉得筛选之后每一亩可以产多少稻谷?”

朱桢想了想,伸出三个手指头,开口答道:“最多三石。”

朱元璋十分认同这个答案,毕竟每亩产量提高百分之五十已经是极难的事情了。

高志云笑了笑,慢慢地伸出了四个手指。

朱元璋一下子站了起来,惊呼道:“真的能达到四石?”

高志云眉头一皱,大喊道:“坐下,坐下,上课呢!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

朱元璋嘿嘿一笑,一屁股坐了下来。

看着高志云不耐烦地让朱元璋坐下,站一旁的宋濂再一次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情况?

直接开口让皇上坐下?

是直接指使皇上做事吗?

说皇上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你对皇上大呼小叫的又成什么体统?

皇上竟然还照做了!

不止照做,反而还一脸高兴,这正常吗?

宋濂的世界观崩塌了,崩得彻彻底底。

上次在御书房,高志云直接拔剑和朱元璋打了起来,宋濂已经惊得五脏六腑都碎成渣渣了。

这次更是过分,直接指使起皇帝来了。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高志云才是皇帝呢!

眼见朱元璋坐了下来,高志云也知道不能太过分。

“这次一共对二十几份良种进行了筛选,其中有两份良种每亩产量达到了四石,还有五份良种每亩产量达到三石以上。目前已经安排人对这几份良种大规模种植了,明年就可以把这些种子分发下去。不出三年,全国范围内都可以用上。”

听到这个结果,朱元璋的眼睛都快笑得眯成一条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