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清平一心为国,乱世分而事之

诸葛亮当场石化。

袁耀还在自言自语道:“现在为兄治下,只有南昌、鄱阳、南城、庐陵四个一等县,让你兄长去哪个县当县令呢?”

“南昌县令是我最近才任命的,不便更换。”

“鄱阳县倒是不错的去处,只是当地强宗大族势力盘根错节,我还尚未厘清,你兄长去了怕是有些麻烦。”

“南城县倒比较泰平,只是有些偏远,也不是郡治,升迁的机会少一些。”

“庐陵县估计不行,你叔父还在那当县令呢。”

“算了算了,干脆让你兄长来了后自己选吧,他想去哪个县当县令都成。不想当县令,三个郡的郡丞随他挑!”

“为兄如此安排,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一向高高在上的袁耀,此时完全一副舔狗的嘴脸。

诸葛亮身材高挑瘦削,皮肤白净细嫩,面容清秀端正,眉眼深邃,额宽鼻高,唇红齿白。此时他一脸冷漠之色,反倒活像一个“冰山美人”。

好你个袁耀!

在这跟我装举贤不避亲是吧!

在这儿装你任人唯贤是吧?

我就不信,我试不出来你的底线!

咬了咬嘴唇,诸葛亮再次开了口。

“《左传》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我叔父之前与袁兄您多有不睦,但其就任庐陵县令后,上尊号令,下宽黎庶,已然悔过自新矣!”

“不知袁兄您可否高抬贵手,再给我叔父一次报答袁氏提举之恩的机会!”

诸葛亮这次是真的发了狠。

既然拿不准袁耀内心到底是一个举贤避亲还是任人唯贤的人,那就直接从他厌恶的人和事情上下手。

你袁耀越讨厌哪个人,我就越要为他说好话!

而对于袁耀而言,诸葛玄一定是他最为嫌恶的对象。

在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后,诸葛玄理应为袁术效力尽忠,也应该靠拢袁耀这一方。

为举主尽忠,是汉末乃至魏晋时期的社会准则。

而诸葛玄却选择背弃袁家父子,直接倒向了昔日的上级荆州牧刘表。

诸葛玄的行为,往轻了说是墙头草两边倒,往重了说是忘恩负义。

这种情况下就算袁耀直接斩了诸葛玄,世人也说不出什么。

但袁耀只是选择了罢免和贬斥诸葛玄。

这倒不是袁耀心存仁厚,在大多数人看来,袁耀此举不过是为了顾及到一些情面。

毕竟是老爹任命的秩两千石地方大员,就这么杀了也有些打自己爹的脸。

可以先把诸葛玄贬斥到外地,过一段时间再随便找个罪名然后杀了,也不会有多少人注意。

虽然诸葛亮并不认为袁耀会是那般狠辣之人,但他为人谨慎持重,凡事都深思熟虑,会考虑任何最坏的情况。

因此他不得不防,袁耀有对自己叔父下手的心思。

索性借今天的以进为退之计,试探袁耀到底如何想的。

诸葛亮说了一大通,袁耀直到最后一句才听明白。

什么叫“再给叔父一次报答袁氏提举之恩的机会”?

意思就是让我再提举你叔父一次,再给他一次知恩图报的机会!

原来还是给自己的近亲求官呐!

这算什么?

袁耀盯着诸葛亮,沉默了片刻。

诸葛亮同样也紧盯着袁耀,捕捉着袁耀眼中任何一丝可能出现的变化。

快啊!

快暴露你的本性!

愤怒起来!

怒斥我!重责我!

不要因为我是一朵鲜花而怜惜我!

良久之后,袁耀的眼神果然变了。

变得柔和了起来。

像是一个大哥哥在看着懂事的弟弟一样。

“好孩子啊!”

袁耀将双手轻轻放在了诸葛亮肩头,哽咽道:“真是个知孝悌的好孩子啊!”

“你兄长,还有你叔父如果知道你这么为他们考虑……”

诸葛亮瞪大了眼睛,很是不敢置信。

“袁兄,可能我说的不够清楚,我并不是只让你召回我叔父……我是想让他官复原职,继续当太守!”

“听闻庐陵太守一职空缺,不如由我叔父就地充任!”

袁耀满不在乎地点了点头,一把将诸葛亮搂到了怀里:“嗯嗯啊啊!”

“我知道你的心意,我明白。”

“不光想着家里人,还为我考虑,难为你了!”

啥?

诸葛亮趴在袁耀肩头,满脸惊疑之色。

我啥时候为你考虑了?

袁耀深情道:“知道我最近头疼这几个郡守和县令的人选,特地给我推荐。”

“你的功劳我记下了!”

诸葛亮一把推开袁耀,满脸透漏着惊恐之色:“不,不是这样的,我没有!”

“这不是我,我不是想这样的!”

袁耀已经进入了自己的状态,根本不管诸葛亮如何辩解,只是将其搂住。

“不用装了,为兄都懂!”

“你这光为他人着想的性格,以后出社会了容易吃亏的!”

袁耀已经真把诸葛亮当弟弟了。

当然,他也无比希望和诸葛亮建立某种超友谊关系。

诸葛亮彻底凌乱了。

虽然这个结果是美好的,既给诸葛瑾求下了官职,又使得诸葛玄重新当上了太守。

但和我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啊!

你应该指责我,批评我,为亲长求官的行为是不对的!

现在这算什么?

真让我兄长和我叔父都给你效力?

这完全违背了我琅琊诸葛氏的祖训呐!

想我琅琊诸葛氏,也是上古氏族的裔传。

诸葛氏的先祖,是商朝伯益的后裔葛伯,当时被封为诸侯。葛国灭亡后,有一支迁居诸城。

秦末农民起义时,陈胜部将葛婴在农民起义中屡立战功,却因谗言所害,遭杀身之祸,而汉武帝为其不平,遂赐其子孙为诸县侯,由此,后人取“诸”及“葛”字,合姓“诸葛”。

后来诸县侯国国除,一支诸葛氏又迁居阳都;在西汉时还出过司隶校尉诸葛丰这样的公卿,这便是诸葛亮这一脉的由来。

据传,诸葛家先祖们为了诸葛氏能长久流传,经千百年形成了一条祖训。

清平一心为国,乱世分而事之;不分嫡庶宗支,祖业方为长久。

从诸葛丰开始,琅琊诸葛氏就一直秘密按照这个代代口口相传的祖训行事。

这就是为什么诸葛珪、诸葛玄两堂兄弟虽然嫡庶有分,但互相照应养护老小的原因,诸葛玄更是待诸葛亮视如己出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成年的诸葛瑾没有选择与诸葛玄和几个弟弟同来豫章,反而独自游历江淮吴中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在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后,诸葛氏却在魏蜀吴三国皆有传系的原因。

清平一心为国,乱世分而事之!

我诸葛亮绝对不能违背祖训!

使出全身的力气,诸葛亮再次从袁耀的怀中挣脱了出来。

“少将军,谁说我只会为他人着想?”

“我也要为我自己着想!”

袁耀抹去自己眼角自我感动的泪水,问道:“为你自己着想?”

“怎么个着想法?”

诸葛亮挺着胸膛,鼓着腮帮子,脑筋飞速运转。

这次一样要想一个袁耀百分百拒绝的事情!

而且是很过分的那种事情!

必须逾越礼法和常规的事情!

……

就算他袁耀最终还是答应了,也会被世人所不解和嘲笑的那种事情!

……

我想到了!

我想到了一个袁耀绝不会答应,很过分,很逾越,会被招来世人不解和嘲笑的事情!

那就是——让袁耀聘请我当首席谋士!唯一的谋主!

另外再加一道保险!

光是偷偷摸摸任命我当他的幕僚也不行,还必须得让他将此事对天下广而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