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姜望的请求,东征的困境

笔尖轻轻下落在凭吊碑上。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顿时,全场寂静,低声议论的人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那刘姓儒生脸色涨得通红,仿佛被掐住了脖子,半天张不开嘴。

浩然正气凝实的宛如冻结在凭吊碑上一样,一股哀伤,绝望,思念的感觉传遍整个凭吊现场,然后莫名的扩散,传到十里之外,传入东征城。

东征城内,正在闭目打坐的征东王许项脊猛的睁开双眼,几滴热泪从他眼中滚落。

他喃喃道。

“不思量,自难忘。”

“哈哈哈,原来我这些年都是在自己欺骗自己,柔,我对不起你,明知道你死的冤,可我却无力为你报仇。”

“你等我,再等等我。”

他那悲伤的眼神逐渐坚毅,目光遥遥的眺向中原,那里有他曾经幸福的家。

“这这”

“这位到底是什么?”

“词凝如冰,哀传千里,这是这是一首传天下的传世诗词啊。”

“千古唯一,他是千年来唯一一位将悼亡诗写出传世之悲的,我好幸运,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传世诗。”

石碑上所有的诗词全都消散,只剩下姜望这一首留在凭吊碑上,它的光辉遮掩了所有。

赵大儒目睹这一现象,仿佛如梦初醒,惊呼道。

“手握的翠绿毛笔是文昌笔!这手持文昌笔,随手就能写出传天下诗句的,只有那个人,您是,姜大儒?”

“什么,原来是姜传世。”

“怪不得,怪不得啊,不是世间没有传世悼亡诗,是因为姜大儒还没写过!”

“幸甚至哉,歌以咏望。”

人群中彻底炸了,这些文人墨客看向姜望的眼神犹如朝圣。

连白潇湘也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姜望,他他真他喵能写啊。

这是,一道娇柔的女声从马车中传来。

“平襄见过姜大儒,身披缟素,不便远迎。”

“还请姜大儒与我回城主府,平襄亲自向你道谢。”

城主府内,一间华贵的议事厅内,姜望坐在一张狼皮包边的椅子上,面脸唏嘘。

华贵,有逼格,这征东王品味真不错。

桌子上放的是昂贵的糕点,独属于东征城的海滨风味,让白潇湘食指大动,正在猛猛干饭。

不一会,一位身披缟素,举止端庄的女子缓缓走入议事厅。

“平襄见过姜大儒,不知姜大儒到访东征城,有失远迎。”

虽然姜望如今已是二品武者的身份,而且又有官职在身,可对于这些有家教的贵族还有文人来说,他们都更喜欢称呼姜望为姜大儒。

毕竟儒道有教化之功,众生皆受到过儒道的点化,就跟上一世称呼人为老师一样,称达者为大儒,是一种绝不失礼数的称呼。

姜望赶紧起身相迎,顺便踢了白潇湘一脚。

白潇湘不情不愿的和姜望一起回礼。

“是望来的冒昧,打扰了少城主。”

许平襄微微摇头,示意姜望坐下,自己则是没有去坐主人位,反而是坐到姜望的对面。

“平襄早就听过姜少大名,姜少在京都为百姓伸张正义,怒斩腐儒,是我辈年轻人的榜样,今天有幸能见到姜少,是平襄的运气。”

姜望笑着拱了拱手,谦逊了一下。

这许平襄虽然一身素衣,但却显得格外娇美,出身武将世家,却一身书卷气,一张鹅蛋脸如大师精雕细琢,又仿佛浑然天成,眼睛里波光粼粼,如晚霞,似秋波。

“曾经平襄一直不理解父亲,为何对母亲的离世那么冷漠,每一年,去祭奠母亲的就只有我,我知道当年之事不怪父亲,坐在这个位置,总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可我不理解,为什么他从不哀伤。”

许平襄眼中满是低落,闪烁中却又渐渐升起一丝希望。

“直到如今,我读了姜少的这首词,看到了以父亲视角,面对母亲离世的哀伤,我才终于理解了他,才明白,当年他在母亲墓前,写下的那句‘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是多么的沉重。”

“谢谢你,姜少。”

许平襄起身又要行礼,姜望赶紧站起来拦住她。

要是这么谢来谢去的,这一章可就没完没了了。

“少城主无需多谢,说实话,我此行也是带有私心的,承担不起许小姐的大礼。”

姜望直言不讳,本来就是有求于人,早点拿到台面上来,他时间很紧迫。

许平襄微微一笑,目光中不乏欣赏之意。

“君子论迹不论心,姜少所作所为,已然值得平襄感谢,至于私心,那是东征城应该给姜少的报酬。”

“不知姜少所需的报酬是什么,若是东征城付得起的,平襄绝不推辞。”

于是,姜望将大概的将自己遭受空间乱流,传送到东征城附近,而京都家族遭遇变故的事情讲了讲,但隐去了许多关键信息,比如白潇湘的身份。

许平襄听完之后,微微蹙眉,半晌,才对姜望说道。

“姜少,此事平襄可能无法答应,不是平襄故意拒绝,而是东征城如今的确付不起开启传送阵法的消耗了。”

姜望一惊,疑惑道。

“怎么会,传送阵的消耗虽然大,但以东征城这种城市的体量,完全是足够的啊,若是少城主觉得贵,姜某可以在回京后,以其他天材地宝来补偿东征城。”

许平襄苦笑一声,缓缓开口道。

“平襄绝无隐瞒之意,姜少你可知这暴雨绵延已经有半月有余,全因为我父亲如今在闭关突破冲击一品,那些海族安乃不住,如今城主府的灵石,都用来给城防大阵供给,以防海族毁约入侵。”

姜望眉头紧皱,不解道。

“那也不应该啊,东征城海运发达,这些年灵石还会匮乏吗。”

“唉,姜少可能有所不知,东征如今看似在我父亲手中掌控,实际上,整个海运的运输都是被四大家族所把控。”

“四大家族?”

许平襄点了点头,将事情的缘由娓娓道来。

原来,东征城建立之前,此地名为四海城,有四大家族自古就盘踞于此。

这四大家族与传统家族不同,皆是家族中供有神位,朝拜的就是海族中的四大海妖。

正因为他们连年对四大海妖朝贡,海族才允许他们在海上贸易,这也使得四大家族掌握了东海的大部分海运工作。

后来,大玄建立,四大家族自知不是对手,纷纷主动投靠大玄,这背后应该有海族的受益,虽然投靠了大玄,改名为东征城,可他们与大玄的关系依然是十分微妙。

征东王在此,主要就是看守这四大家族,并且戒备海族反目入侵。

多年来,二者也相安无事,只不过四大家族听调不听宣,每年只上交一小部分所得,理由是需要去打点海族。

为了海上运输的畅通,大玄和东征城也无可奈何,只能任由他们作为。

于是,东征城就成了如今的模样,虽然外表看似光鲜亮丽,内地里,每一个家族都比征东王富有。

姜望不禁疑惑道。

“那征东王就没想过自己开海路运输吗,何必非要掣肘于他们。”

许平襄无奈的摊了摊手,叹气道。

“这就是他们的阴险之处,海族内也不是铁板一块,如果没有四大海族的庇佑,航海船只根本无法安全到达京都,我们也曾试过自己护卫,可损失惨重。”

“而如今我父亲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选择尝试突破一品,这也让海族感觉到了危机,这才涨水警告。”

姜望了然,东征城这局面的确很头疼。

若是征东王突破成功,那便是东征城逆袭的契机,若是不去突破,或是突破失败,那便是慢刀子割肉,早晚得死,而站在海族的角度上,他们又绝对不允许征东王突破一品,这才涨水警告。

大玄这东西南北四方,真是没有一个好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