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图穷匕见

洪谨兵败被杀,李固也跑了。

高凉成了一个无主之城。

所以杨威和韩勋联军颇为顺利的就占领了这座要地。

高凉的老百姓本来以为要迎来大凉军和交州伪军的烧杀抢掠,但其实他们看到的是军纪严整,武器精良的王师。

杨威首先安抚高凉的百姓,告诉他们,你们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打仗是朝廷和军人的事情,和你们老百姓没关系。我们大凉军来了,只要你们老老实实不和我们对抗,我们就不会视你们为仇敌。而且还会帮助你们改善生活。

高凉县的人最初不信啊。

因为洪谨把大凉军描述得如同洪水猛兽,那是见男人就杀,见女人就女干,见好东西就抢啊!

他们哆哆嗦嗦躲在自己的房子里,不敢出来。

直到看到那些归降的高凉士卒,偷偷打听,大凉军啥时候开始抢劫屠城。

那些降卒说,哪儿有的事儿啊。大凉军是凶狠,但他们是打仗时凶,平常对老百姓很好。至于烧杀抢掠这些事,人家有规定,严禁这么干,谁干了,是要军法从事,砍脑袋的。

“哦。原来如此。”这些老百姓才将信将疑。

后来,大凉军在高凉三四天了,城里没发生一起暴力事件,反倒是大凉军给一些当地的孤寡送吃送喝,又宣布免除了大梁的赋税,之前穷人欠富人的高利贷,印子钱都不作数了。

这时,一些胆子大的高凉百姓方才敢露面。

他们看到,街面上打扫得干干净净,也没有当兵的骑马跨枪耀武扬威的游走。

“当家的,该干活还得干活啦。”

“是啊,家里的,你也把脸上的锅底灰擦了吧。让娃们都从地窖里出来,晒晒太阳。”

于是,一向如临大敌,诚惶诚恐的高凉县慢慢又恢复了生机。

当然,有一部分人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改变。

那是那些曾跟着洪谨去徐闻的降卒的家庭。

吴广听说杨威和韩勋在徐闻全歼了高凉的反抗军,登时大喜。

那些降卒,挑强壮的,连带着家里的,全都迁到海南和其他港口基地去。

剩下的,交给生产大队当附庸。

于是,一千六七百户人家被从高凉迁走了。

高凉因为靠着贯通五岭的水道,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也便利,原本就是个大县,后来马腾蛟作乱的时候,从苍梧县又逃难来了很多人,所以拥有两万多人口。

尽管如此,迁走一千多户人家,也等于五分之一的人都被迁到更南方去了。

这也是为了威吓那些敢于和大凉作对的人。

只要你家孩子不参与反抗大凉,就没事。只要家中有一个人参与了此事,那对不起,你家全家都要迁到大凉海军基地那边去当苦力。至于家中未婚的女子,只要年满十四岁,就要配给大凉来的移民当老婆,当女佣,给大凉生孩子。

除了迁走人口,吴广还命杨威常驻在高凉。

之所以把自己的得力干将放在高凉县,是因为吴广清楚,大凉占据交州不是目的,目的是从大梁朝的柔软肚腹插进一把刀子,将大梁朝的五脏六腑搅腾个乱七八糟。

高凉就是这个战略的重要支点和前沿阵地。

根据吴广的命令,大凉军和一部分交州军在江的两岸建造军事基地。

铸造炮台,并在江中设置胳膊粗的铁链,拦在江中主航道上,封住大梁军从水路南下的口子。

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吴广就要探测并疏通高凉到合浦县之间的水道,方便战船从入海口直入高凉。同时也利用这条水道变成联通合浦四县的高速通道。

同时,在水道沿岸关键处所,设置移民点。将大凉移民安置在那里。成为一个个哨所和军事基地。

第三步,在香港和合浦等地建立造船厂,直接制造适合内河航行的小型船舰,准备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用这些船舰运兵北上,直捣大梁帝国的腹地。

这才是大凉军占据合浦郡的真正目的。

当然,在香港地区,吴广也有同样的想法。那就是利用大凉水军的优势,打击并占领番禺,控制住南海郡,然后沿珠江一路北上,再插大梁朝一刀。

所以,他始终没有放弃香港这个战略要地。

吴广这个战略是经过陈长生首肯的。

之所以要走水路,是因为从地面进行攻击实在太困难了。

除了交州遍布原始森林,筑路成本太高,而且修的路没几年又会长满树木植物,而且南岭又如同门户般挡住了从南向北的去路。虽然岭南岭北之间有通道,但如果大梁锁住这些关隘要道,要进入大梁腹地就要付出巨大代价。

走水路,从水上进攻,就少了很多麻烦。增加了隐蔽性,运兵的能力也大。

当然,想法是好的。要实施起来,也需要时间和巨大的费用。特别是高凉这个战略要地,必须要经营好,牢牢控制住。

吴广虽然派韩勋和杨威驻扎在此地,但他并不放心。因为只有当地民众彻底归顺了大凉,驻扎在高凉的军队才有了根基。

高凉是合浦郡最后一个被大凉收纳入手的县。而且这里的人因为洪谨和李固的原因,虽然惧于大凉的兵威,但心里并不一定真心臣服于大凉。

而且高凉县令洪谨已经被杀,高凉县还没有县令主持这里的政务。

从本县提拔根本不可能。从其他县调,恐怕高凉人对那些投降派也不会心服口服。

此时,吴广想起了一个人——袁沛。

这个袁沛是合浦县人,当初为了抵御马腾蛟的入侵,散尽家财招募民团,准备保卫家乡。

后来士蒯请大凉军助战,吓退了马腾蛟。

而袁沛因为要刺杀马腾蛟,险些送命,被大凉军杨威救出,送到大凉帝国去游历学习。

袁沛在大凉帝国游学了半年,详细考察了大凉帝国的社会人文和吏治,军事等之后,由之前对大凉不屑、仇视变成了钦佩和感慨。

大凉帝国的民主和富强让他难以想象,他忽然觉得,井底之蛙,夜郎自大就是说他自己。从前,他觉得大梁朝已经是天朝上国,大凉帝国只不过是靠血腥暴力所建立起来的军事集团。可是现在他不这么认为了。他觉得,只有实施大凉帝国的制度,才能给当地的百姓带来切切实实的好处。在大凉帝国,百姓的脸上始终带着发自内心的笑,他们对自己的皇帝陈长生是崇拜加爱戴,把陈长生视为救世主,神明一样。大凉的官员,也是为老百姓办事的,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傲慢,反倒和蔼可亲。

大凉的士兵是威武雄壮的,为了保卫自己的帝国,他们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了荣誉,他们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为国而战!

所有这一切,都让袁沛产生了一个想法,他也要做这样的人,能利用自己的才能真正给百姓办一些好事,实事,而不是为了升官,阿谀逢迎,贪赃枉法,只求自己过得好。这样的人生,才不辜负自己的才学。

所以说,袁沛这趟大凉之行,已经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他怀里始终揣着一本小红书——神教语录。

里面记载的是大凉皇帝陈长生对大凉帝国的分析,和大凉发展的方向,目标。

为百姓服务这五个大字振聋发聩,也让袁沛对陈长生产生了崇拜之情。

他虽然不是神教之人,但他也愿意像神教中人那样要求他自己。

如果有一天,他自己做到了神教语录中那些要求,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神教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