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京城诸事

慕容婉仪终于跟姐姐慕容端容联系上了。

她很高兴,拿着姐姐的信来跟黄信分享。

她一边还说着自己跟姐姐的事儿,把她姐姐说得什么都好,长得美如天仙,巴拉巴拉的跟黄信说一大堆她和姐姐小时候的事儿。

而慕容端容的信中,主要就是问了妹妹和哥哥最近如何了,她回京城来是做什么的,表示她现在不能出宫,不能跟妹妹见面。

在皇宫中,那些能回家省亲的,基本上也都是真正成了皇帝妃子的才有机会出宫。另外的如果没有什么的特殊情况,就是一些的宫女也不能随便离开皇宫的。至于外面的人想进皇宫探亲,那就更难了。

不过,如果是皇帝或皇后恩准,那些宫里的宫女倒还可以在宫内指定的地方和亲人见面的。宫里有太监司专门负责管理宫中宫女跟她们亲人的事务,比如宫女拿了月俸,要寄回家的时候,就是通过那样的太监司把钱财送回到她们的家人手上。

这其中也包括了信件的传递。

但一般情况之下,是不能随便通信的,并且,那些书信,太监司肯定要看过才会转达。毕竟,万一是传递一些见不得人的书信情报呢?所以,这些也都会很严格审查。

正是如此,早前慕容婉仪的书信才没法送进宫中,得罪了太尉高俅,谁敢为慕容府的人递信?

慕容端容的信中,也跟妹妹说了她在宫中的情况,她现在是才人,平时在宫中,专门为皇后打理着皇后寝宫的花园,手底下还管理着十来个宫女。

她在宫中也有了属于她自己的一个小院子,平时也没有什么事,只要为皇后打理好花园就行了,很清闲,但也很闷,多是在弹弹琴,写写字什么的打发时间。

慕容端容还说,不久前,皇帝召见了她,但只是看了看她就让她退下了。

还有,她说到,她进入皇宫这么久了,其实也没有见过几次皇帝,基本上也都是远远的见过,主要是皇帝也没到过皇后寝宫几次,一月都没来一次。

慕容端容在信中隐晦的提到,她现在没有办法为大哥说项,不能帮助得到大哥什么。她平时在宫中,也都要小心翼翼的,根本就没有在皇帝面前说话的机会。

慕容端容的这些情况,黄柏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这也证明了花太监所说的那些话,想要获得皇帝的宠幸以及欢心,那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可以想象,如果说慕容端容的性子要比慕容婉仪这个妹妹更加的清冷的话,那么皇帝又怎么会看得上呢?皇帝喜欢的是那种充满风情的妇人,可不是那种不经人事,不懂情趣乐事的女子。

皇帝的后宫太多佳丽了,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宠幸那些不懂风情的女子,还不如留着弹药和那些能够给他欢慰的女人欢好。

黄信也的确有点明白如今官家的那些心态。

说白了,就是对着那种不解风情的女人,他都没法产生冲动了,那还宠幸个屁!

美女?天天看着的也都是美女,个个一样,怕也都看腻了。

黄信让慕容婉仪不要告诉慕容端容她们大哥的计划,免得慕容端容多想。如果让慕容端容知道其大哥也想把慕容婉仪送进宫去的话,黄信怀疑慕容端容为免得妹妹也送进宫去,她会主动寻求一些能让皇帝宠幸她的机会。

对于这个素未貌面的女子,黄信原本并不会太在意,跟自己真的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现在既然跟慕容婉仪有了关系,那么慕容端容也等于黄信的大姨子了。

宫中的宫斗是很厉害的,万一她弄巧反拙,那就反误了卿卿性命。

且黄信现在的确是慕容彦达的手下,已经被慕容彦达引为心腹,慕容端容在宫中出事,那肯定也会影响到慕容彦达,所以,黄信也不愿意看到她在宫中出什么的事儿。

现在这样其实也挺好的,慕容彦达留在青州似乎对自己更有利一些,如果换了一个青州知府,那自己就未必再是青州兵马都监了。再看历史上,慕容彦达也都会被留在青州很多年,甚至还死在青州,所以,没有必要的情况之下,暂时还是维持现状吧。

给自己一点时间,把属于自己的强军给训练出来,可以凭实力掌控青州的局面了,那么到时候慕容彦达就算是在不在青州也都没关系了。可以的话,到时候自己运作一下,把他调回京城为官,那到时候,整个青州就是自己说了算。

慕容婉仪现在经过黄信的技术指导,对黄信自然是痴缠万分,对黄信也是言听计从。

慕容婉仪姐妹的事儿暂时就这样了。

黄信一再保证,会破坏她们哥哥的计划,不会让慕容婉仪被送进宫去,如此慕容婉仪才放心下来。

接着,黄信也分别给早前认识的李纲、宇文虚中、许份等人一一写了信,他们不来找自己,但黄信还是想跟他们维系着一定的关系。就算是后来赵宋六贼之一的王黼,黄信也给他写了信。

给他们的信中,主要就是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才华的敬佩之意,表示希望还有机会跟他们一起喝酒高乐,一起谈诗论赋,能获得他们的指点。

然后还表达了一点对当下朝廷时局的担忧和看法,言及朝廷奸贼当道,致使如今赵宋天下朝政腐败,局势动荡,令赵宋天下百姓陷于水火。

他们也都是如今赵宋的朝官,是赵宋国之栋梁,理应出谋划策,为赵宋百姓做点事儿。

黄信还在信中说明了一下,言自己无权无势,但却不甘受高衙内所辱,所以才不得不把高衙内绑了以求自保。

跟着又说,自己一个地方小武官,没法为赵宋做得了太多的事。但是,却也会尽力做一点有利于赵宋百姓的事,比如,自己从高俅那里弄到了一笔钱,约三千两,这笔钱,会用来救济流落到京师来的流民百姓。

然后在信中说了一些自己在酸枣门外所见到的那些流民乞丐的情况,说明自己已经对聚集在那里的流民百姓展开了救济。

但那也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质的问题。

而自己打算,把那些流民带到青州,让那些流民开荒造田,恢复耕作生产以自救。

他们在朝为官,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可以给予一点帮助。

比如,向朝廷请求一定的赈济援助,起码给那些流民一个路引,让沿途官府不得留难等等。

黄信给他们的信中,写了不少事儿,基本上也都体现出黄信本人是一个优国优民,急公好义的形象。

当然,给王黼的信中不是这样,主要就是恭维一下他,请他为自己在蔡京、高俅面前美言几句云云,还说如果能助自己渡过这次难关,自己必有厚礼俸上。送信给他的时候,黄信还特意的让人送上了三百两白银。

这就只是意思意思一下,黄信也不会认为他能够为自己说什么的好话。但有了这样的一点关系在,以后说不定能够用得上。

黄信现在可不管那些朝官是忠是奸,反正对自己有利的,就算是暂时巴结奉承一下也没关系了。

好比跟花太监虚与委蛇也就是如此。

但其中的一些事,的确不是说说,而是真的已经开始去做了。

过街老鼠张三和青草蛇李四,他们拿到了时迁给他们的银两之后,的确开始有针对性的,对那些流民乞丐进行了救助,让那些人能够有一口活命粮。其中一些有病的流民乞丐,也获得了救治。

他们两人,原本就有一群泼皮无赖跟着他们混的,对那些地方的情况也真的非常熟悉。有了黄信这个主子的支持,有了钱后,要做到一些事还真的很容易。

当然,他们也很懂事,在救济那些流民百姓的时候,会特意的告诉那些流民百姓,救济他们的,是青州兵马都监黄信。

黄信现在在京城的确已经小有名气,就算是流民百姓也都听说了黄信杀禁军绑高衙内的事,如此他们自然是会把黄信当作是感恩的对象。

他们流落在京师,谁管过他们的死活?现在黄信出钱又派人救济了他们,如此,他们自然非常感激黄信。

这样一来,张三和李四接下来的事儿就好办了。

毕竟,这样的接济不是长久之计,那些流民也都知道,就算是黄信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钱财一直接济救济他们的。听了张三李四的讲法之后,他们一般也都表示愿意离开京师到青州去谋一条活路。

留在京城,他们已经看得到自己的下场了,早晚也都会饿死在这里。然而让他们再回家乡去,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了,如果能够有活路的话,他们又怎么会背井离乡来到这京城求生呢?所以,一般也都愿意到青州去的。

不过,从京师到青州,这路途的确是太过遥远了,一般人还真的不敢轻易作此长途的迁徙。

一些拖家带口的,他们并不认为自家的老弱妇孺还可以走那么远的路途。

而现在一般人也都知道这世道不安生,沿途必有山贼强盗出没,如果碰上了,他们那还有命在?

所以,并非是所有人都会愿意到青州去的。

一些勉强还能在京师挣扎求活的,他们也都不太愿意离开。

对于这些,也不会勉强他们了,其实在救济他们的时候,也是有针对性的,并非是公开救济。

黄信不知道京师有多少流民乞丐,公开救济的话,除非动用那一笔用银器首饰交易到的财富,否则根本就救济不过来。

目前,情况其实也并非就到了那种太过恶劣的地步,那些流落到京城来的流民,朝廷官府多少也有点救济的。一些遍远的地方,可能得不到救济,但在这京城,天子脚下,不可能当真的视而不见。

这些,黄信也早有预料,所以才会让张三李四他们有选择的救济,针对一些特别困难的,且还有一些青壮的流民。

这些,一家几口人中,有一个青壮的,只要到了青州,他们就是生产力,甚至是兵源。

黄信也不求有多少,能够有一千几百的话自是最好不过了,没有那么多,少一些也没关系。这些拖家带口的,他们全都会是自己最为忠心的拥护者。

运作这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黄信这一时还真的不急着离开京城。

另一方面,黄信也看到了高衙内在自己的手上,高俅似乎暂时没有什么针对自己的动作。如此,黄信试着外出了几次,那些包围慕容府的禁军士兵也并没有什么的举动,这也让黄信稍为放心了一点。

其实,黄信也知道了一些情况,高衙内当街强抢民女之事,的确也被一些敢言的朝官在朝廷上拿出来弹劾高俅,请求皇帝严惩高衙内,并要求罢免高俅太尉之职。这段时间,高俅也挺忙了,暂时不会出手对付自己也就可以说得通了。

这天下午时分,黄信又到了东岳庙酸枣门外。

主要是想看看杨志和汤隆两人的情况,以及张三李四两的开展的那些工作情况。然后黄信还是想到樊楼后面的街巷中去拜会一下赵元奴。

赵元奴和李师师的住处不算是什么的秘密的地方。很多人也都知道,让时迁派人去打探一下就打探到了。

拜会赵元奴,是为了请她为自己引见一下李师师,因为李师师那里才可以见得到官家,从皇宫出来的秘道,就只到李师师那里。

黄信也想看看能否见得到这个道君皇帝一面。

如果能见到当今皇帝,博取到他的好感甚至是信任,对于黄信来说肯定是好事,起码可以让自己的路走得更顺一些。

黄信之所以今天有这样的打算,是因为今天是重阳了。

在这样的节日,皇帝极有可能会微服出宫来游玩。

另外,武举殿试也已经举行完了,这也等于是没有皇帝什么事了,这出宫来放松放松一下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黄信也知道了,张宪那小子果然成为了武庙武生,不过,武举殿试的时候,他并没有获得太好的名次,三甲不进,也就是说,比他厉害的人有不少。

对此黄信不奇怪,张宪那小子现在也都未必是自己的对手,他年纪太小了,还没有成长起来,或许,经过在武庙学习三年,出来后就不一样了。

黄信也给张宪写了信,让他安心在武庙学习,给他一些鼓励。

而黄信这到了东岳庙,却看到了有人在给一些流民乞丐分发包子之类的食物。

其中有一个白衣女子,让黄信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