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辉离开云州的第二日,京师的旨意,传到了云州。
跟林枫计划的一样,他率领三大营返回京师,云州和宣化的防务,交给调派而来的辽东军。
三万辽东军,两万在云州驻防,一万在宣化驻防。
驻军的数量,比起宣王在云州的时候,远远不如。
但其实,足够了。
蒙族人这个马背上长大的种族,最擅长的是骑射之术,攻城不是他们的强项。
即便大军来袭,再向京师搬救兵,也来得及。
三月底。
林枫率领着三大营,离开了云州。
照着原路返回,浩浩荡荡的大军,先是抵达云州。
经过这段时间的休养,留守在宣化的两万伤兵,好了许多。
也有少部分人,因为伤势太过严重,情况恶化,彻底的离开了人世。
林枫暗叹一声。
他尽力想要保住每一位将士的性命,但是,他不是神,能力终究是有限的。
在那个医疗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因为重伤而无法救治的情况,仍然不在少数,更何况,这个医疗资源匮乏的时代呢。
大军在宣王逗留了一日,再次启程,朝着京师而去。
这一天,距离他距离他率军离开京师,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
来时候,他率领京师两大营,还有医疗队,后勤辎重人员,超过十万,而今,回去的队伍,只有不到八万人,两万多人,永远的留在这片土地上。
行走在茫茫天地间,队伍中,还有不少伤兵,躺在马车上。
这些人,都是经历了那两场血战的人,每个人的身上,伤痕累累。
与来时不同,回去的时候,队伍行进的速度,要慢上许多。
毕竟,来的时候,局势紧张,叛军随时有可能南下,走的很是紧迫。
现在,战事尘埃落定。
慢慢走,便是了。
京师。
京军大捷的消息,如今,已经在这里传遍开来。
如今,所有人都知道,林枫又打了胜仗,继平定辽东边患,颠覆女真部后,再次平定了内部叛乱。
不过,大家只知道林枫平定了内乱,却不知道,这场战争,何其惨烈。
地域的差异,百姓们的认知是不同的。
在云州的百姓眼里,云州军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存在,但是,京师的百姓们,对偏远的云州军,却没有太多了解。
在不少人看来,在这位林公数次征战,辉煌的战绩之下,平定叛乱,不足为奇。
直到这一日,确切的消息,方才传了出来。
这场内乱,京军先后杀敌,共计七万余人,宣王带着三万多残军,放弃云州城,狼狈逃窜。
胜是胜了。
但是,京军这边,也有不小的损失,战死两万余人,伤员也有上万。
并且,身为主帅的林枫,更是身先士卒,伤痕累累。
消息传开的时候,人们才知道,这场战争,惨烈到了什么程度。
可以说,一场惨胜。
不过,带来的意义是非凡的。
原来的宇朝,内忧外患,纷争不断。
官员们自私自利,中饱私囊,大家的日子越过越苦,丝毫没有盼头。
而现在,贪腐得到了很大的惩治,外敌遭到了应有的报应,内部的祸患,也得以清除。
这个没落的王朝,新的生机,已经显现出来。
可以预见,好日子就快要来了。
希望的种子,在大众心里,种了下来。
很快,朝堂上的消息,也传了出来。
朝堂上,内阁的朝臣们,阻拦林枫获封,最终,还是太后力排众议,才将林枫的爵位给定下来。
得知这个消息,京师各处,反应各有不同。
有的人疑惑,有的人愤懑。
聪明的人,很快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内阁在朝堂上,掌握着极大的权势,林枫的崛起,显然是让他们感受到威胁,想要打压。
愤懑之人,则是些比较耿直的。
有功赏,有过罚。
林枫明明立了大功,这些内阁的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却要将其打压。
虽然说,最终林枫的爵位,还是定了下来,但是,对于内阁这些虚伪的官员,依旧充满了仇视。
一时间,一片怒骂声,在民间流传开来。
杨文轩府。
内阁一派的官员们,全部齐聚到了这里。
京师里,暗中一片的怒骂声,他们自然是有所耳闻。
偷鸡不成蚀把米。
每个人的脸色,都十分难看。
“卢尚书,林枫已经成为我内阁的死敌,你在朝堂上,为何要替他说话,你可知,一旦破了这先例,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满腔愤怒没地方发泄,杨雍将目光看向了对面的卢天工,冷声质问道。
此言一出,顿时将屋子里众官员的目光,吸引过来。
坐在上首的杨文轩,也将目光转移到卢天工身上,似是在等待一个合理的解释。
卢天工不动神色,心里暗笑一声。
自从暗中投靠林枫,他发觉,跟着这位厂公混,比起内阁这些虚伪的官员来,要舒服的多。
平时的时候,他不能表现的太过明目张胆,但是在合适的时机下,自然不会放过为林枫说话。
“卢尚书这是何意?莫不是,卢尚书已经成了林枫的人?”看到卢天工没有说话,杨雍的语气,愈发的冰冷。
“唉老夫一片好心,为阁老,为诸位着想,杨大人竟说出这样的话来,恶语寒人心,还要老夫说什么呢?”卢天工面色黯然,长叹一声。
作为混迹官场数十年的老油条,拔根头发,都是空心的,怎么可能被这样的阵仗给吓住。
“哦?若非卢尚书开口相认,林枫的爵位,何至于那般顺利,试问,这是哪门子为大家着想?”
“难道说,让林枫顺利获封爵位,就是为了大家好?”
果不其然,杨雍顺着话题接了下来。
卢天工不紧不缓,目光在屋子里众人身上,环顾一周,随后,站起了身来。
“老夫想问问大家,这宇朝,到底是谁说了算?”卢天工的目光,最终落在杨雍身上,开口问道。
“自然是陛下和太后说了算。”杨雍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内阁的权力再大,注意再多,皇家不点头,是没有用的。
这一点,杨雍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