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大普请,筑城令,参勤制

与武家官位制度同时开始正式施行的,是一系列统称为《武家诸法度》的条目。

其中最为重要的三点,分别是“大普请”,“筑城废城令”和“参勤制”。

“大普请”的主要目的是基于五畿七道的旧体制,对扶桑全境内的道路通行情况进行改良和重建。

以京都附近的近畿地区为起点,延伸出来三条核心的“一等国道”,分别是沿北陆道通往出羽,沿东海道通往陆奥,沿山阳道通往九州,要求宽度在八间(14.5米)以上,可供大部队无障碍通行。

然后旧有的中山道、南海道、山**,以及关东、九州两地各设立了一条新街道,共有五条级别是“二等国道”,要求宽度在六间(10.9米)以上。

在此基础上,规划十四条支线作为“三等国道”,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要求宽度在四间(7.3米)以上。

三种等级统称为“二十二街道”,属于幕府将军和“年寄众”亲自过问,并且督促各地大名出钱出人联合参与的大工程。由于造福的是全天下的人而非仅限于平手家,要求诸侯贡献力量也是理所当然的。

其余的地点诸侯如果有意愿也可以自行修路,或者几家联合起来修路,属于私下行为,就不做出任何规格上的要求了。

幕府也会在直属领地内额外修一些小型道路,不过那就不需要将军和“年寄众”亲自过问,也不用发动天下诸侯,而是交给“作事奉行”的部门处理了。

不论哪种级别的国道,一律需要路面铺上石子和砂土进行固化,防止雨水影响,两侧要种上连续的指定种类树木,相邻间距不得大于三间(5.5米)。

以四十町(约4.3公里)为一里,路上每隔一里埋一块石碑,标明所处位置。平均每隔七到八里,也就是三十公里,设定一个小型驿站。每隔三十五里,也就是约一百五十公里,设定一个大型驿站。

驿站主要是供公务人员出差时投宿用,不接待一般百姓,也兼顾了兵站、仓库、物流、邮递的任务,分别有不同部门负责,还暗藏了监督各地的情报人员。同时每个驿站邻近的土地,交给商人开铺子,靠租税填补道路网络维持的费用。各地车马行的特许经营权也是一笔不菲收入。

“大普请”活动,以及日后的维修,是发动诸侯完成的。不过日常运营的收支全部是幕府负责。

与修路相配合的,还有桥梁的新筑,以及水利的整备,不过那都是次要的了。结合先前的“海贼禁止令”,扶桑的主要陆路和航道,都被划到平手家的直辖之下,形成统治天下的触角。

这年代集权不可能深入乡村,只要如愿控制住港口、街町和驿站,就已经比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厉害了。交通网络的经营,暗地规定了,中枢部门、地方部门、大型御商、地方小商贩都占有一定的参与度,相互间可以适当竞争。

《武家诸法度》申明了“喧哗两成败”的原则,就是说你被人打了也不能轻易还击,必须先将幕府报备。除非是在自己的城里受到攻击,才拥有无限的自卫权,可以先斩后奏。

诸侯都不是傻子,显然可以想象出来,日后万一发生争端,城越多的大名就越占便宜,没有城的会特别惨,只能挨打。

因此,“筑城废城令”就显得很重要了。

原则上,平手汎秀认为十万石以下的家族只应该保留一座城,十万石到三十万石之间的两座,三十万石到六十万石之间三座,六十万石到百万石之间四座,百万石以上五座。

除了规定数量,也要规定尺寸和高度。

不能多,不能少,不能大,不能小,不能高,不能矮。

私自新建和增筑城池是涉嫌谋反的天大罪过,任何人不论亲疏远近,如有触犯,重则改易切腹,轻则减封幽闭。

管理不善导致城防废弛也是玩忽职守的不当行为,会被处以罚款并勒令改正,持续不改则对家督予以撤换。

倒也不是完全死硬不讲人情的规定,比较穷困无力维持太多防备的大名可以向幕府请求一定减免,自觉富裕周边形势又乱的大名也可以向幕府请求增加限额。一般只要有道理都会同意或者部分同意的。

总体来说的核心主旨就是,先开口,再办事,怎么都好说。先私下把事办了,再来开口求饶,那别怪不留情面。

就是要刻意扭转“土皇帝”们自行其是的现象,把“程序正义”的意识灌输进去。

为了强化偏远地区诸侯与幕府的关系,“参勤制”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原本历史”江户幕府干过的事。不过平手汎秀并不打算像德川家光那么强硬不讲道理。

要求各地大名在京都建立屋敷,这一点不可避免。但不作严格的时间规定,不想来的人允许随时请假,只需要在五年的尺度上计算,家主参勤总时间达到十八个月即可。如果继承人已经元服也是一样的数字要求。

没有规定各家正室夫人必须来——说不定这会让某些大名特意把老婆晾在家里,主动在京都多呆些时日,然后生不出来嫡子,引发骚乱,绝嗣而终,领地没收……计划通!

那么,到幕府来的外藩大名及嗣子有啥事情可以干呢?

也不可能真的让他们参与执政的。

引导性的措施是,每年的四月、五月、六月,幕府会在近畿举办惯例型的活动。

首先是大规模的茶会、连歌、能剧观赏等传统项目。诸侯轮流上台,都有担任茶头、吟诗作对,以及亲自出演剧目的机会,当然也可以指定家臣来替代。

然后是弓箭、马术、剑术、铁炮、相扑的竞技比赛。幕府和各藩都派代表选手参加,优胜者能在隆重的颁奖典礼大出风头。未来有空可以增设更多项目并且弄个奖牌榜出来。

还有一个是“竞拍会”,提供茶器、绘画、雕塑、武具、古董、舶来物等各式各样的奢侈品,同时向参加者兜售高价的酒水、食物、服装、饰品。

目前暂定的三种活动,无一不是刺激诸侯自尊心,引诱不理性消费的手段。以后的太平盛世不能随意打仗,谁想出风头,那就只能聘请高明艺术家,培养厉害的运动员,或者一掷千金彰显财力了。

目前的外样大名,像德川家康、毛利辉元他们,肯定懂得“闷声发大财”的道理,不会沉迷其中的。但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

反正参勤体制是要很长时间来完善的。

平手汎秀想办法挖了很多的坑,但是,第一年并无条件充分实施。

原因是各地产生的连续小型动荡。

奥羽一揆的余波延绵不绝,针对新领主德川家康的反抗非常剧烈,但这家伙每每都在事情闹大之前擒住了首脑,迅速平定乱象。他的一百一十四万石领地虽然被伊达、最上、葛西隔成好几块飞地,却是护得周全,没出任何问题。

近畿地区则是源于伊贺国的百地丹波袭击了参加“大普请”修路运动的民夫,这招致幕府名正言顺的讨伐,可是加藤光泰、拜乡家嘉、山内一丰连番出击一直未得取得进展,两个月内只消灭不到五百人反而伤亡了接近一千。

同时九州的肥后、肥前地区也爆发了抵制检地的暴动。同样是新领主武田胜赖可就不如德川家康远矣,他面对乌合之众的乱民是每战以寡破众轻松取胜,但越打敌人兵力越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不得不向幕府求助。

适逢幕府的初代御台所忽然重疾,迅速离世,寿数不足四十。将军亦受冲击,意志精神颇为消沉。

平手义光为母服丧之后,接过众人,先是集结了二万旗本军,征召二万农兵,再调动三万外藩联军,兵分五路围了水泄不通,作势踏平伊贺。

藤林正保等少数人早早降伏,多数国人豪族坚决抵抗。

小小伊贺一国,绕着边境走一圈只需要一天时间而已,讨伐军却是花了三个月水磨功夫消耗,才拿下来。

当地的百姓和僧人,不知道是忍者冒充,还是胆子够大,居然屡次对大军发动夜间偷袭作战,甚至老幼妇孺都上阵。

幕府二代目某位爱妾之父,伊势国百姓中野氏,新收了个义子叫做“风太郎”的,也被特别赋予备大将身份。结果在驻扎时对“无辜百姓”缺乏戒心,遭到一群妇人和孩童的攻击,不幸被锄头砍中脖子身亡。

闻此义光大发雷霆,宣布在百地丹波的势力范围内实行“焦土”策略。

三个月间,有至少两万人受诛杀,伊贺国西半部分变成人间地狱,白骨露于野,生民百余一。

这群重视自由胜过生命的山民们,终于不再能反抗了。

约十万石的土地,五成纳入了直辖,三成封赏给有功谱代,剩下的作为对外藩出战的奖励下发。

接着平手义光来到九州,发现肥前、肥后恐怕有上十万人参与了一揆,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在伊贺偏鄙山林做过的事,显然不方便在九州再来一遍。

这并不完全是武田胜赖措施不当造成的,甲斐宗运的忽然死亡也有很大影响。肥后失去了这根支柱,好像有点控制不住。

幸好这时候,当地人锅岛直茂上门求见,献上良策,并且冒着风险亲自前往实施,利用调略手段,挑动了一揆众当中的切支丹信徒和传统神佛信徒自相残杀,精神层面瓦解了敌人。

此后终于局势扭转,义光领兵一万坐镇筑前,又让武田胜赖、岛津义弘、长宗我部元亲、平手季胤都率军进击,取得胜利。年底,带头闹事的三十家国人豪族不是死在战场上,就是被抓起来砍头处斩,九州遂安。

事后武田家因为处置不当,削去二十六万石知行,这些土地一小半分出来作为飞地奖励给参与作战的九州诸侯,其余授予首功者锅岛直茂。

但锅岛直茂只领受了一半,请求幕府把另一半授予给故主龙造寺家。如此赢得忠义之名,坊间以为可与山中幸盛比肩。

最后平手义光才来到奥羽,发现德川家康把问题解决得不错,没啥需要善后的。而且东北诸侯们对其的看法似也有所改观,没那么敌视了。

葛西晴信、小野寺景道、南部信直等人,甚至明里暗里建议直接给德川家康一个“奥羽管领代”的头衔,免得出了什么急事幕府来不及处理。

年轻的二代目这才隐约明白,为啥父亲只想给老狐狸八十万石呢!

可是现在多给了三十四万石也不能收回去。

反而不得不予以嘉奖才是。

这个问题值得深深考虑。

平手义光回到京都,录前后功绩,进位为“正三位大纳言,兼领镇守府将军”,时年二十三岁,表明已经做好接任幕府的准备。

此时《武家诸法度》终于可以正式施行了。

与武家官位制度同时开始正式施行的,是一系列统称为《武家诸法度》的条目。

其中最为重要的三点,分别是“大普请”,“筑城废城令”和“参勤制”。

“大普请”的主要目的是基于五畿七道的旧体制,对扶桑全境内的道路通行情况进行改良和重建。

以京都附近的近畿地区为起点,延伸出来三条核心的“一等国道”,分别是沿北陆道通往出羽,沿东海道通往陆奥,沿山阳道通往九州,要求宽度在八间(14.5米)以上,可供大部队无障碍通行。

然后旧有的中山道、南海道、山**,以及关东、九州两地各设立了一条新街道,共有五条级别是“二等国道”,要求宽度在六间(10.9米)以上。

在此基础上,规划十四条支线作为“三等国道”,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要求宽度在四间(7.3米)以上。

三种等级统称为“二十二街道”,属于幕府将军和“年寄众”亲自过问,并且督促各地大名出钱出人联合参与的大工程。由于造福的是全天下的人而非仅限于平手家,要求诸侯贡献力量也是理所当然的。

其余的地点诸侯如果有意愿也可以自行修路,或者几家联合起来修路,属于私下行为,就不做出任何规格上的要求了。

幕府也会在直属领地内额外修一些小型道路,不过那就不需要将军和“年寄众”亲自过问,也不用发动天下诸侯,而是交给“作事奉行”的部门处理了。

不论哪种级别的国道,一律需要路面铺上石子和砂土进行固化,防止雨水影响,两侧要种上连续的指定种类树木,相邻间距不得大于三间(5.5米)。

以四十町(约4.3公里)为一里,路上每隔一里埋一块石碑,标明所处位置。平均每隔七到八里,也就是三十公里,设定一个小型驿站。每隔三十五里,也就是约一百五十公里,设定一个大型驿站。

驿站主要是供公务人员出差时投宿用,不接待一般百姓,也兼顾了兵站、仓库、物流、邮递的任务,分别有不同部门负责,还暗藏了监督各地的情报人员。同时每个驿站邻近的土地,交给商人开铺子,靠租税填补道路网络维持的费用。各地车马行的特许经营权也是一笔不菲收入。

“大普请”活动,以及日后的维修,是发动诸侯完成的。不过日常运营的收支全部是幕府负责。

与修路相配合的,还有桥梁的新筑,以及水利的整备,不过那都是次要的了。结合先前的“海贼禁止令”,扶桑的主要陆路和航道,都被划到平手家的直辖之下,形成统治天下的触角。

这年代集权不可能深入乡村,只要如愿控制住港口、街町和驿站,就已经比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厉害了。交通网络的经营,暗地规定了,中枢部门、地方部门、大型御商、地方小商贩都占有一定的参与度,相互间可以适当竞争。

《武家诸法度》申明了“喧哗两成败”的原则,就是说你被人打了也不能轻易还击,必须先将幕府报备。除非是在自己的城里受到攻击,才拥有无限的自卫权,可以先斩后奏。

诸侯都不是傻子,显然可以想象出来,日后万一发生争端,城越多的大名就越占便宜,没有城的会特别惨,只能挨打。

因此,“筑城废城令”就显得很重要了。

原则上,平手汎秀认为十万石以下的家族只应该保留一座城,十万石到三十万石之间的两座,三十万石到六十万石之间三座,六十万石到百万石之间四座,百万石以上五座。

除了规定数量,也要规定尺寸和高度。

不能多,不能少,不能大,不能小,不能高,不能矮。

私自新建和增筑城池是涉嫌谋反的天大罪过,任何人不论亲疏远近,如有触犯,重则改易切腹,轻则减封幽闭。

管理不善导致城防废弛也是玩忽职守的不当行为,会被处以罚款并勒令改正,持续不改则对家督予以撤换。

倒也不是完全死硬不讲人情的规定,比较穷困无力维持太多防备的大名可以向幕府请求一定减免,自觉富裕周边形势又乱的大名也可以向幕府请求增加限额。一般只要有道理都会同意或者部分同意的。

总体来说的核心主旨就是,先开口,再办事,怎么都好说。先私下把事办了,再来开口求饶,那别怪不留情面。

就是要刻意扭转“土皇帝”们自行其是的现象,把“程序正义”的意识灌输进去。

为了强化偏远地区诸侯与幕府的关系,“参勤制”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原本历史”江户幕府干过的事。不过平手汎秀并不打算像德川家光那么强硬不讲道理。

要求各地大名在京都建立屋敷,这一点不可避免。但不作严格的时间规定,不想来的人允许随时请假,只需要在五年的尺度上计算,家主参勤总时间达到十八个月即可。如果继承人已经元服也是一样的数字要求。

没有规定各家正室夫人必须来——说不定这会让某些大名特意把老婆晾在家里,主动在京都多呆些时日,然后生不出来嫡子,引发骚乱,绝嗣而终,领地没收……计划通!

那么,到幕府来的外藩大名及嗣子有啥事情可以干呢?

也不可能真的让他们参与执政的。

引导性的措施是,每年的四月、五月、六月,幕府会在近畿举办惯例型的活动。

首先是大规模的茶会、连歌、能剧观赏等传统项目。诸侯轮流上台,都有担任茶头、吟诗作对,以及亲自出演剧目的机会,当然也可以指定家臣来替代。

然后是弓箭、马术、剑术、铁炮、相扑的竞技比赛。幕府和各藩都派代表选手参加,优胜者能在隆重的颁奖典礼大出风头。未来有空可以增设更多项目并且弄个奖牌榜出来。

还有一个是“竞拍会”,提供茶器、绘画、雕塑、武具、古董、舶来物等各式各样的奢侈品,同时向参加者兜售高价的酒水、食物、服装、饰品。

目前暂定的三种活动,无一不是刺激诸侯自尊心,引诱不理性消费的手段。以后的太平盛世不能随意打仗,谁想出风头,那就只能聘请高明艺术家,培养厉害的运动员,或者一掷千金彰显财力了。

目前的外样大名,像德川家康、毛利辉元他们,肯定懂得“闷声发大财”的道理,不会沉迷其中的。但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

反正参勤体制是要很长时间来完善的。

平手汎秀想办法挖了很多的坑,但是,第一年并无条件充分实施。

原因是各地产生的连续小型动荡。

奥羽一揆的余波延绵不绝,针对新领主德川家康的反抗非常剧烈,但这家伙每每都在事情闹大之前擒住了首脑,迅速平定乱象。他的一百一十四万石领地虽然被伊达、最上、葛西隔成好几块飞地,却是护得周全,没出任何问题。

近畿地区则是源于伊贺国的百地丹波袭击了参加“大普请”修路运动的民夫,这招致幕府名正言顺的讨伐,可是加藤光泰、拜乡家嘉、山内一丰连番出击一直未得取得进展,两个月内只消灭不到五百人反而伤亡了接近一千。

同时九州的肥后、肥前地区也爆发了抵制检地的暴动。同样是新领主武田胜赖可就不如德川家康远矣,他面对乌合之众的乱民是每战以寡破众轻松取胜,但越打敌人兵力越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不得不向幕府求助。

适逢幕府的初代御台所忽然重疾,迅速离世,寿数不足四十。将军亦受冲击,意志精神颇为消沉。

平手义光为母服丧之后,接过众人,先是集结了二万旗本军,征召二万农兵,再调动三万外藩联军,兵分五路围了水泄不通,作势踏平伊贺。

藤林正保等少数人早早降伏,多数国人豪族坚决抵抗。

小小伊贺一国,绕着边境走一圈只需要一天时间而已,讨伐军却是花了三个月水磨功夫消耗,才拿下来。

当地的百姓和僧人,不知道是忍者冒充,还是胆子够大,居然屡次对大军发动夜间偷袭作战,甚至老幼妇孺都上阵。

幕府二代目某位爱妾之父,伊势国百姓中野氏,新收了个义子叫做“风太郎”的,也被特别赋予备大将身份。结果在驻扎时对“无辜百姓”缺乏戒心,遭到一群妇人和孩童的攻击,不幸被锄头砍中脖子身亡。

闻此义光大发雷霆,宣布在百地丹波的势力范围内实行“焦土”策略。

三个月间,有至少两万人受诛杀,伊贺国西半部分变成人间地狱,白骨露于野,生民百余一。

这群重视自由胜过生命的山民们,终于不再能反抗了。

约十万石的土地,五成纳入了直辖,三成封赏给有功谱代,剩下的作为对外藩出战的奖励下发。

接着平手义光来到九州,发现肥前、肥后恐怕有上十万人参与了一揆,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在伊贺偏鄙山林做过的事,显然不方便在九州再来一遍。

这并不完全是武田胜赖措施不当造成的,甲斐宗运的忽然死亡也有很大影响。肥后失去了这根支柱,好像有点控制不住。

幸好这时候,当地人锅岛直茂上门求见,献上良策,并且冒着风险亲自前往实施,利用调略手段,挑动了一揆众当中的切支丹信徒和传统神佛信徒自相残杀,精神层面瓦解了敌人。

此后终于局势扭转,义光领兵一万坐镇筑前,又让武田胜赖、岛津义弘、长宗我部元亲、平手季胤都率军进击,取得胜利。年底,带头闹事的三十家国人豪族不是死在战场上,就是被抓起来砍头处斩,九州遂安。

事后武田家因为处置不当,削去二十六万石知行,这些土地一小半分出来作为飞地奖励给参与作战的九州诸侯,其余授予首功者锅岛直茂。

但锅岛直茂只领受了一半,请求幕府把另一半授予给故主龙造寺家。如此赢得忠义之名,坊间以为可与山中幸盛比肩。

最后平手义光才来到奥羽,发现德川家康把问题解决得不错,没啥需要善后的。而且东北诸侯们对其的看法似也有所改观,没那么敌视了。

葛西晴信、小野寺景道、南部信直等人,甚至明里暗里建议直接给德川家康一个“奥羽管领代”的头衔,免得出了什么急事幕府来不及处理。

年轻的二代目这才隐约明白,为啥父亲只想给老狐狸八十万石呢!

可是现在多给了三十四万石也不能收回去。

反而不得不予以嘉奖才是。

这个问题值得深深考虑。

平手义光回到京都,录前后功绩,进位为“正三位大纳言,兼领镇守府将军”,时年二十三岁,表明已经做好接任幕府的准备。

此时《武家诸法度》终于可以正式施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