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锦儿的王帐,这么厚的一沓子信,锦儿从头看到尾,眼里流下两行眼泪。长长的一封信,大部分是家常话,说了李彦对锦儿的担心和想念。
也向她道歉,没能在她失陷吐谷浑的时候去救她,但李彦身为朝廷官员,当以国事为重,请锦儿原谅。
知道她收服一个部落,让她以此为基础,争取击败伏允,统一西海,为大唐开疆扩土。骑士团会留下协助她,等皇上研究后,再决定怎么办。
信写的很罗嗦,显然心情不好,也写的很潦草。锦儿哭了,她觉得自己有这样一个哥哥是她一生最幸福的。读家乡的信,读最亲近的人的信,锦儿心情激动可以理解。
读完信,锦儿对王帐中的人说道:“你们都退下吧,我想静一会。”
里面的人全都退出去,整个很宽大的王帐之内,只有锦儿自己,她用手擦一下眼泪,来到火盆前面,把手里的信一张一张的在火上烤,果然,在火上一烤,纸的背面显示出淡淡的字迹。
锦儿读完的纸也就进入火盆,化作灰烬,很长时间,锦儿终于读完了。这封密信,信里的内容和明面上写的完全不一样,这才是李彦的真实内容。
这种密信写法,恐怕天下只有两个人知道,一个是李彦,一个是李锦儿。说穿了,根本不神秘,就是用米汤写信,在没有感光纸的年代,都是最普通的纸,也就是麻纸,是淡黄色的,连宣纸都没有生产出来的时候,这种很白的纸是很昂贵的东西。
米汤写在上面,干了以后是根本看不出来的,但是在火上一烤,米汤和纸张的燃点是不同的,所以,字迹就显现出来,不过很淡,即使颜色浅也能看清。
李彦当初想起来的时候,并不是打算这样用的,是准备用在军事上。可是,却第一次实践的用在和锦儿通信上。今天李世民的表现,李彦心里不可能舒服了。
回想起和李世民的接触开始,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付出了多少,却没有换来李世民的信任。那些什么也不是的人,可以说自私自利的人,却能得到李世民的信任,可李彦呢,不得不处处小心。
锦儿在甘州修路,并不是高速收费的路,可以说为大唐出力,失踪了,李世民并没有下力量寻找,反而把自己召回。知道锦儿的消息,却开始怀疑自己,这些都让李彦产生了对李世民的怨恨。也可以说,李彦和李世民开始离心离德。
但已不是当初的李彦,不会选择公开和李世民相抗,那不过是以卵击石。大唐已然稳定,天下人心思安,李彦也不想挑起战火。但又不可能让李世民把自己杀了,所以,从皇宫回来,脑袋就急速的转动。
自己想离开大唐很容易,可却无法把家里人全部带走。十多年的时间,即便李彦再没有什么感情,杨氏、柳静秋、飞凤、彩蝶他们已进入李彦的心里。还有自己的儿子,和一心跟随自己的丽质,都让李彦不能和李世民为敌。
所以,他放弃了去西域的想法,写这封信就是告诉锦儿怎么做。自己这封信无论让谁送都会被李世民看到,这点李彦已经想到,也就想到了这种写信的方法。
可能天下除了李彦和锦儿,没人知道怎么看到这封信。其实李彦和锦儿还有另外的密码通信,但那太让人怀疑了,所以没有用。
锦儿读完最后一张的时候,随着火盆中纸张化成灰,锦儿闭上眼睛,好长时间,她睁开眼睛的时候,眼里是坚定的目光,也同时有一些仇恨在里面。低声对着火盆说道:“哥哥,你放心,我会做到的。我会让有一天,即使皇上知道,也不敢动你。”
她仿佛面前对着的是李彦一样,一直到傍晚的时候,赫连顺他们都不知道李锦儿在想什么。第二天一早,部落里的几个长老和主要人都被召集到王帐之中。
锦儿看看这些人都奇怪的看着自己,说道:“诸位长老,我已经想好了,从今天开始,察尔汗部落正式定名为察尔汗王国,以格尔木为都城,定名为青海城。既然确定建国,那么就要有相应的制度和规矩,这点你们知道吧?”
这么长时间,赫连顺和哈查辛早就着急了,可锦儿一直不是太积极,也没把自己当成女王。两个人都认为锦儿还是想回中原,所以心里着急。今天突然听到锦儿这么说,那是大喜过望,连忙跪倒:“女王英明,我等一定效忠女王。”
看看这些人的表现,锦儿脸上是淡淡的笑容:“你们都起来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既然想立国,就不能没有规矩和法律,这样办,我们和大唐学习,但职务之称却不一定是他们的样子。”
限的时候,赫连顺吃了一惊。他原来以为锦儿一个女孩什么也不懂,那一定好控制,将来就是他们说了算。这段时间,周围的部落不断被征服,察尔汗的人越来越多,人口在急速增加。
很多人都以为是他们两个长老说了算呢,可是,今天这一任命,也可以说封官,看出来,女王也不是白给的。
锦儿再怎么接受李彦的思想,她毕竟不是穿越来的人,时代特点很明显,尽管李彦的信上写了很多方法,但终究不可能写全面了。所以,锦儿也就按着自己知道的来确定,基本上就是大唐制度的翻版。
可是,局限于文化水平,太多不识字的,所以锦儿把机构减了又减,只是设立了两个部门,一个是政务部,一个是军部,也就是兵部,政务部最高的是尚书,以赫连顺为尚书,哈查辛、尼古拉为侍郎,兵部尚书巴楞,左丹、高苏日为侍郎,把青海城定为青海市,市长达达买。单独设立大法官,是维族人花古力特。
因为没有那么多事物,在政务部以下分为四个局,那就是工部局、农业局、商业局和民事局。兵部分两个部门,作战部和后勤部。一天时间,从早上到晚上,这些人就集在这里,制定了一样又一样的制度和简单的法律。
一直到晚上,锦儿才疲惫的休息。什么也没有,就是白手起家,格尔木就是一片荒野,什么也没有,游牧民族的特点是不习惯筑城。
只是有锦儿这半年多时间,察尔汗部落要稳定的多,因为她的迁居政策,让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再说,也是很特殊的方法。
看着锦儿劳累的样,柳飞烟很是不理解:“李小娘子,你这是何苦呢?还是回中原吧。你哥哥可是永宁王,家里也不缺钱,操这心干什么?”
锦儿笑了:“你不明白的,我说的提议怎么样?”
柳飞烟笑了:“你可是女王陛下,我敢不听吗?”
锦儿笑一笑:“那好,我会和单鹰说,你现在就是我的王庭护卫统领,我的安全可就交给你了。”
柳飞烟也很佩服,能以汉人一个女子成为大漠草原的女王,真是了不起,也就答应出任李锦儿的大内侍卫统领。
第二天开始,锦儿招来这些人开始分配工作,察尔汗王国正式开始运作。当锦儿带着人在察尔汗以北的平坡开始动手的时候,大家都不明白要干什么。可是第二天以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在这个叫平坡的地方,把上面的沙石挑开,可是好东西,有了这些盐就再也不缺钱了。
看着赫连顺那激动的脸,锦儿也奇怪,哥哥怎么知道的?其实,李彦在接到锦儿派人报告的时候,也吃了一惊,难道真的是天意?
锦儿占据的地方是格尔木,那是青海最大的盐湖。地下没有别的,全是盐。根据后世网络上说的,格尔木盐湖的盐,够全世界的人吃几十年,够全国人吃千年的,那不是说那里全是盐?
后世是多少人口,五六十亿人口,那现在才多少人口?还用盐铁专买吗?还用走私盐吗?锦儿无意间占据的地方,就是钱啊!
所以,他的信中,侧重告诉她这件事,让她尽快采集,打开通往甘州的商道,以盐交换任何想用的物资,只有有了钱,才能发展起来。
十几天时间,以平坡为中心的盐城建立。大批的男人女人进入这里开始提纯、分类。
太奢侈了,品质稍微不好一点都不要,只是从卤水中捞取白色纯净的结晶盐。锦儿开始派人联系甘州和各地的商人、商队。
当草地上开满野花的时候,盐城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伏允还是没有动静。不过锦儿已知道了为什么,因为在甘州的李秀宁接到圣旨,派人通知伏允,察尔汗部落是臣服大唐的,如果伏允对察尔汗动手,就是与大唐为敌。
伏允兵败逃回去之后,一直在准备,想等天气彻底暖和就起兵报复。大唐的通知让他虽然生气,但却不敢乱动,突厥被灭,四夷震动,他哪敢再向察尔汗进攻?
以前这里内部争斗,大唐是不管的,只要不进攻大唐的地方就行。可察尔汗不同,因为他们自立的女王李锦儿,是大唐永宁王李彦的妹妹,给伏允一个胆子也不敢。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慕容伏允是绝对知道这个永宁王的。他也有使者在长安,怎么会不知道李彦的名声。
所以,虽然察尔汗军队四处出击,很快收服了她周围的大小几十个部落,已然聚众两万多人,伏允只能忍气吞声。
最让他来气的是,他鼓动周围的几个大部落向察尔汗进攻,但察尔汗驻有大唐的骑士团。
一个营只有八百人,营长单鹰,虽然人不多,但战斗力强的离谱。八百人的一个营,对抗三四千骑兵,轻松胜利。那些进攻的军队不是被杀就是成为俘虏,现在都成为察尔汗筑城的劳工。
察尔汗王国的势力在向西面扩张,好在没有向东扩,双方也就没什么冲突。
非常可恶的是,很多部落开始臣服察尔汗,向他们进贡,不再向伏允的吐谷浑进贡。可伏允没办法,察尔汗有后台,因为有大唐支持。
伏允除了生气,几乎没什么办法,他的势力在收缩,被压回了西平一带,想向北扩张进入突厥的地方,中间又隔着陇右道,那是大唐的地方。
伏允在忍着,他想等到秋天战马恢复力量。已经和其他部落酋长商量好,那时候他们全联合起来,包括西突厥,一起进攻,不但拿下察尔汗,更要占领陇右。对于大唐下的圣旨,要求他们不得越过边境,那些树立界碑的地方为大唐领土。别说西突厥肆叶护可汗,连伏允也没当回事,那不过是为了显示大唐皇帝的威风而已。
肆叶护可汗正在和莫贺咄大战,等到他平定了莫贺咄可汗,就可以联合吐谷浑一起进攻,把******的地方变为他们的。两方面已商量好,吐谷浑取陇右之地,西突厥取原来颉利可汗的地方,吐蕃取西域高昌、且未、于阖和鄯善之地,三家可以瓜分整个西北,那样就有实力对抗大唐了。
既然有这个计划,所以谁也不说话,都在等时机。锦儿的察尔汗王国也成为这几个可汗的笑谈,根本就没当回事。他们连大唐都敢进攻的时候,还会在乎一个小小的察尔汗吗?
锦儿确不管这些,她也不急于扩张,在青海城东面距离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方,设立了都兰市,以西一百多公里的地方设立美仁市,向北在平坡设立盐城市,向南设立石城市,以青海市为中心,边线六百里的地方之内设立了五个城市,控制的地方只有四千多平方里。
这是锦儿接受李彦的意见,不要急于扩张,而是稳扎稳打,控制一个地区,稳定一个地区。扩大再多的地方也没用,西北方向地广人稀,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口,地方再大也没用。
所以,尽管连单鹰都着急,为什么不向俟斤城进攻,灭了伏允不就完了吗?干什么这么费劲。可锦儿不为所动,只是致力于内部建设,她多年的研究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何况有不断往来于长安之间的通信,虽然来回得一个月时间,但锦儿还是能不时的接到哥哥的信。
两个人通信明面上还是那些内容,无非是哥哥关心妹妹,妹妹想哥哥,但真实的内容,只有两个人知道。鉴于那里特殊的情况,李彦不断回想后世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提供给锦儿。同时也把很多自己能想起来的建议交给锦儿。
察尔汗地区终于出现一个奇怪蓄养方式,那就是牛羊不再放牧,而成为圈养。在各个城市建立了很多牧场,从各地草场收割草料运回来喂养,只是在小范围之内进行放牧。
有护牧队又是在人烟稠密的地方,所以很少受到狼群和大型野兽的袭击。牧场建有坚固的畜舍,不怕冬天牲畜冻死,这样一来,游动的民族安稳下来,不再那么遭罪。
盐场开采也让牧民不再想去放牧,他们有挣钱的方法。临近山区的地方开垦出大片的农田,锦儿在从游牧民族向定居的农耕民族过渡。
其实这个办法是李彦想起来,中国早期的农村公社和苏联的农庄制度,大锅饭虽然被后世批得一无事处,但在如今生产力低下,抗风险能力很弱的时代,不失为好办法。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不但青海城有了规模,其他四个城也树立起来。当然不能和那些大城相比,但是三四米高,两三米厚的城墙也有了一定的抵御能力,主要是以城为中心,经济快速复苏。有现代城市建筑经验的李锦儿,作为她的王城,青海城的建筑是相当漂亮的。
也像所有第一代君王一样,锦儿是非常勤快的,很多事都是亲力亲为,弄得手下的官员也不敢怠慢。
根据李彦的指示,察尔汗王国最大的特点就是最先建起来学校,而且每个市里一所,小孩全部进去学习,当然是学汉语和汉字,锦儿是不会让他们学其它语言文字的。
最奇怪的是很多从长安来的商队运来大批衣服,这是李彦准备了两三年的衣服,如今全部送到这里。是被大唐称为贱民服装的衣服,也都是两节穿的,裤子和上衣。对于这些牧民来说,他们可不管是不是贱民衣服,不花钱就是好的,再说他们本来就是庶民。
如果有后世的人进入青海城一定会奇怪,根本不可能认为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城市。李彦在幕后指挥,锦儿在前面干,兄妹终于在青海这里建立了一个很像后世的城市。
这里什么都没有,是从零开始的,没有儒家道家学说那么多羁绊,什么都好推行,反而比中原要容易。
盛夏的时候到了,一个崭新的城市出现在这里,西海女王的名声也随着商队传遍了大漠戈壁和边塞。
这一切发展如此之快,是谁也想不到的,最让锦儿放心的是单鹰为李锦儿训练五千人的骑兵。单鹰说他们战斗力不会比骑士团差多少,如果再有段时间,就会和骑士团一样。刚刚进入秋天,察尔汗王国进入了丰收的季节。
格尔木锦儿的王帐,这么厚的一沓子信,锦儿从头看到尾,眼里流下两行眼泪。长长的一封信,大部分是家常话,说了李彦对锦儿的担心和想念。
也向她道歉,没能在她失陷吐谷浑的时候去救她,但李彦身为朝廷官员,当以国事为重,请锦儿原谅。
知道她收服一个部落,让她以此为基础,争取击败伏允,统一西海,为大唐开疆扩土。骑士团会留下协助她,等皇上研究后,再决定怎么办。
信写的很罗嗦,显然心情不好,也写的很潦草。锦儿哭了,她觉得自己有这样一个哥哥是她一生最幸福的。读家乡的信,读最亲近的人的信,锦儿心情激动可以理解。
读完信,锦儿对王帐中的人说道:“你们都退下吧,我想静一会。”
里面的人全都退出去,整个很宽大的王帐之内,只有锦儿自己,她用手擦一下眼泪,来到火盆前面,把手里的信一张一张的在火上烤,果然,在火上一烤,纸的背面显示出淡淡的字迹。
锦儿读完的纸也就进入火盆,化作灰烬,很长时间,锦儿终于读完了。这封密信,信里的内容和明面上写的完全不一样,这才是李彦的真实内容。
这种密信写法,恐怕天下只有两个人知道,一个是李彦,一个是李锦儿。说穿了,根本不神秘,就是用米汤写信,在没有感光纸的年代,都是最普通的纸,也就是麻纸,是淡黄色的,连宣纸都没有生产出来的时候,这种很白的纸是很昂贵的东西。
米汤写在上面,干了以后是根本看不出来的,但是在火上一烤,米汤和纸张的燃点是不同的,所以,字迹就显现出来,不过很淡,即使颜色浅也能看清。
李彦当初想起来的时候,并不是打算这样用的,是准备用在军事上。可是,却第一次实践的用在和锦儿通信上。今天李世民的表现,李彦心里不可能舒服了。
回想起和李世民的接触开始,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付出了多少,却没有换来李世民的信任。那些什么也不是的人,可以说自私自利的人,却能得到李世民的信任,可李彦呢,不得不处处小心。
锦儿在甘州修路,并不是高速收费的路,可以说为大唐出力,失踪了,李世民并没有下力量寻找,反而把自己召回。知道锦儿的消息,却开始怀疑自己,这些都让李彦产生了对李世民的怨恨。也可以说,李彦和李世民开始离心离德。
但已不是当初的李彦,不会选择公开和李世民相抗,那不过是以卵击石。大唐已然稳定,天下人心思安,李彦也不想挑起战火。但又不可能让李世民把自己杀了,所以,从皇宫回来,脑袋就急速的转动。
自己想离开大唐很容易,可却无法把家里人全部带走。十多年的时间,即便李彦再没有什么感情,杨氏、柳静秋、飞凤、彩蝶他们已进入李彦的心里。还有自己的儿子,和一心跟随自己的丽质,都让李彦不能和李世民为敌。
所以,他放弃了去西域的想法,写这封信就是告诉锦儿怎么做。自己这封信无论让谁送都会被李世民看到,这点李彦已经想到,也就想到了这种写信的方法。
可能天下除了李彦和锦儿,没人知道怎么看到这封信。其实李彦和锦儿还有另外的密码通信,但那太让人怀疑了,所以没有用。
锦儿读完最后一张的时候,随着火盆中纸张化成灰,锦儿闭上眼睛,好长时间,她睁开眼睛的时候,眼里是坚定的目光,也同时有一些仇恨在里面。低声对着火盆说道:“哥哥,你放心,我会做到的。我会让有一天,即使皇上知道,也不敢动你。”
她仿佛面前对着的是李彦一样,一直到傍晚的时候,赫连顺他们都不知道李锦儿在想什么。第二天一早,部落里的几个长老和主要人都被召集到王帐之中。
锦儿看看这些人都奇怪的看着自己,说道:“诸位长老,我已经想好了,从今天开始,察尔汗部落正式定名为察尔汗王国,以格尔木为都城,定名为青海城。既然确定建国,那么就要有相应的制度和规矩,这点你们知道吧?”
这么长时间,赫连顺和哈查辛早就着急了,可锦儿一直不是太积极,也没把自己当成女王。两个人都认为锦儿还是想回中原,所以心里着急。今天突然听到锦儿这么说,那是大喜过望,连忙跪倒:“女王英明,我等一定效忠女王。”
看看这些人的表现,锦儿脸上是淡淡的笑容:“你们都起来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既然想立国,就不能没有规矩和法律,这样办,我们和大唐学习,但职务之称却不一定是他们的样子。”
限的时候,赫连顺吃了一惊。他原来以为锦儿一个女孩什么也不懂,那一定好控制,将来就是他们说了算。这段时间,周围的部落不断被征服,察尔汗的人越来越多,人口在急速增加。
很多人都以为是他们两个长老说了算呢,可是,今天这一任命,也可以说封官,看出来,女王也不是白给的。
锦儿再怎么接受李彦的思想,她毕竟不是穿越来的人,时代特点很明显,尽管李彦的信上写了很多方法,但终究不可能写全面了。所以,锦儿也就按着自己知道的来确定,基本上就是大唐制度的翻版。
可是,局限于文化水平,太多不识字的,所以锦儿把机构减了又减,只是设立了两个部门,一个是政务部,一个是军部,也就是兵部,政务部最高的是尚书,以赫连顺为尚书,哈查辛、尼古拉为侍郎,兵部尚书巴楞,左丹、高苏日为侍郎,把青海城定为青海市,市长达达买。单独设立大法官,是维族人花古力特。
因为没有那么多事物,在政务部以下分为四个局,那就是工部局、农业局、商业局和民事局。兵部分两个部门,作战部和后勤部。一天时间,从早上到晚上,这些人就集在这里,制定了一样又一样的制度和简单的法律。
一直到晚上,锦儿才疲惫的休息。什么也没有,就是白手起家,格尔木就是一片荒野,什么也没有,游牧民族的特点是不习惯筑城。
只是有锦儿这半年多时间,察尔汗部落要稳定的多,因为她的迁居政策,让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再说,也是很特殊的方法。
看着锦儿劳累的样,柳飞烟很是不理解:“李小娘子,你这是何苦呢?还是回中原吧。你哥哥可是永宁王,家里也不缺钱,操这心干什么?”
锦儿笑了:“你不明白的,我说的提议怎么样?”
柳飞烟笑了:“你可是女王陛下,我敢不听吗?”
锦儿笑一笑:“那好,我会和单鹰说,你现在就是我的王庭护卫统领,我的安全可就交给你了。”
柳飞烟也很佩服,能以汉人一个女子成为大漠草原的女王,真是了不起,也就答应出任李锦儿的大内侍卫统领。
第二天开始,锦儿招来这些人开始分配工作,察尔汗王国正式开始运作。当锦儿带着人在察尔汗以北的平坡开始动手的时候,大家都不明白要干什么。可是第二天以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在这个叫平坡的地方,把上面的沙石挑开,可是好东西,有了这些盐就再也不缺钱了。
看着赫连顺那激动的脸,锦儿也奇怪,哥哥怎么知道的?其实,李彦在接到锦儿派人报告的时候,也吃了一惊,难道真的是天意?
锦儿占据的地方是格尔木,那是青海最大的盐湖。地下没有别的,全是盐。根据后世网络上说的,格尔木盐湖的盐,够全世界的人吃几十年,够全国人吃千年的,那不是说那里全是盐?
后世是多少人口,五六十亿人口,那现在才多少人口?还用盐铁专买吗?还用走私盐吗?锦儿无意间占据的地方,就是钱啊!
所以,他的信中,侧重告诉她这件事,让她尽快采集,打开通往甘州的商道,以盐交换任何想用的物资,只有有了钱,才能发展起来。
十几天时间,以平坡为中心的盐城建立。大批的男人女人进入这里开始提纯、分类。
太奢侈了,品质稍微不好一点都不要,只是从卤水中捞取白色纯净的结晶盐。锦儿开始派人联系甘州和各地的商人、商队。
当草地上开满野花的时候,盐城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伏允还是没有动静。不过锦儿已知道了为什么,因为在甘州的李秀宁接到圣旨,派人通知伏允,察尔汗部落是臣服大唐的,如果伏允对察尔汗动手,就是与大唐为敌。
伏允兵败逃回去之后,一直在准备,想等天气彻底暖和就起兵报复。大唐的通知让他虽然生气,但却不敢乱动,突厥被灭,四夷震动,他哪敢再向察尔汗进攻?
以前这里内部争斗,大唐是不管的,只要不进攻大唐的地方就行。可察尔汗不同,因为他们自立的女王李锦儿,是大唐永宁王李彦的妹妹,给伏允一个胆子也不敢。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慕容伏允是绝对知道这个永宁王的。他也有使者在长安,怎么会不知道李彦的名声。
所以,虽然察尔汗军队四处出击,很快收服了她周围的大小几十个部落,已然聚众两万多人,伏允只能忍气吞声。
最让他来气的是,他鼓动周围的几个大部落向察尔汗进攻,但察尔汗驻有大唐的骑士团。
一个营只有八百人,营长单鹰,虽然人不多,但战斗力强的离谱。八百人的一个营,对抗三四千骑兵,轻松胜利。那些进攻的军队不是被杀就是成为俘虏,现在都成为察尔汗筑城的劳工。
察尔汗王国的势力在向西面扩张,好在没有向东扩,双方也就没什么冲突。
非常可恶的是,很多部落开始臣服察尔汗,向他们进贡,不再向伏允的吐谷浑进贡。可伏允没办法,察尔汗有后台,因为有大唐支持。
伏允除了生气,几乎没什么办法,他的势力在收缩,被压回了西平一带,想向北扩张进入突厥的地方,中间又隔着陇右道,那是大唐的地方。
伏允在忍着,他想等到秋天战马恢复力量。已经和其他部落酋长商量好,那时候他们全联合起来,包括西突厥,一起进攻,不但拿下察尔汗,更要占领陇右。对于大唐下的圣旨,要求他们不得越过边境,那些树立界碑的地方为大唐领土。别说西突厥肆叶护可汗,连伏允也没当回事,那不过是为了显示大唐皇帝的威风而已。
肆叶护可汗正在和莫贺咄大战,等到他平定了莫贺咄可汗,就可以联合吐谷浑一起进攻,把******的地方变为他们的。两方面已商量好,吐谷浑取陇右之地,西突厥取原来颉利可汗的地方,吐蕃取西域高昌、且未、于阖和鄯善之地,三家可以瓜分整个西北,那样就有实力对抗大唐了。
既然有这个计划,所以谁也不说话,都在等时机。锦儿的察尔汗王国也成为这几个可汗的笑谈,根本就没当回事。他们连大唐都敢进攻的时候,还会在乎一个小小的察尔汗吗?
锦儿确不管这些,她也不急于扩张,在青海城东面距离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方,设立了都兰市,以西一百多公里的地方设立美仁市,向北在平坡设立盐城市,向南设立石城市,以青海市为中心,边线六百里的地方之内设立了五个城市,控制的地方只有四千多平方里。
这是锦儿接受李彦的意见,不要急于扩张,而是稳扎稳打,控制一个地区,稳定一个地区。扩大再多的地方也没用,西北方向地广人稀,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口,地方再大也没用。
所以,尽管连单鹰都着急,为什么不向俟斤城进攻,灭了伏允不就完了吗?干什么这么费劲。可锦儿不为所动,只是致力于内部建设,她多年的研究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何况有不断往来于长安之间的通信,虽然来回得一个月时间,但锦儿还是能不时的接到哥哥的信。
两个人通信明面上还是那些内容,无非是哥哥关心妹妹,妹妹想哥哥,但真实的内容,只有两个人知道。鉴于那里特殊的情况,李彦不断回想后世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提供给锦儿。同时也把很多自己能想起来的建议交给锦儿。
察尔汗地区终于出现一个奇怪蓄养方式,那就是牛羊不再放牧,而成为圈养。在各个城市建立了很多牧场,从各地草场收割草料运回来喂养,只是在小范围之内进行放牧。
有护牧队又是在人烟稠密的地方,所以很少受到狼群和大型野兽的袭击。牧场建有坚固的畜舍,不怕冬天牲畜冻死,这样一来,游动的民族安稳下来,不再那么遭罪。
盐场开采也让牧民不再想去放牧,他们有挣钱的方法。临近山区的地方开垦出大片的农田,锦儿在从游牧民族向定居的农耕民族过渡。
其实这个办法是李彦想起来,中国早期的农村公社和苏联的农庄制度,大锅饭虽然被后世批得一无事处,但在如今生产力低下,抗风险能力很弱的时代,不失为好办法。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不但青海城有了规模,其他四个城也树立起来。当然不能和那些大城相比,但是三四米高,两三米厚的城墙也有了一定的抵御能力,主要是以城为中心,经济快速复苏。有现代城市建筑经验的李锦儿,作为她的王城,青海城的建筑是相当漂亮的。
也像所有第一代君王一样,锦儿是非常勤快的,很多事都是亲力亲为,弄得手下的官员也不敢怠慢。
根据李彦的指示,察尔汗王国最大的特点就是最先建起来学校,而且每个市里一所,小孩全部进去学习,当然是学汉语和汉字,锦儿是不会让他们学其它语言文字的。
最奇怪的是很多从长安来的商队运来大批衣服,这是李彦准备了两三年的衣服,如今全部送到这里。是被大唐称为贱民服装的衣服,也都是两节穿的,裤子和上衣。对于这些牧民来说,他们可不管是不是贱民衣服,不花钱就是好的,再说他们本来就是庶民。
如果有后世的人进入青海城一定会奇怪,根本不可能认为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城市。李彦在幕后指挥,锦儿在前面干,兄妹终于在青海这里建立了一个很像后世的城市。
这里什么都没有,是从零开始的,没有儒家道家学说那么多羁绊,什么都好推行,反而比中原要容易。
盛夏的时候到了,一个崭新的城市出现在这里,西海女王的名声也随着商队传遍了大漠戈壁和边塞。
这一切发展如此之快,是谁也想不到的,最让锦儿放心的是单鹰为李锦儿训练五千人的骑兵。单鹰说他们战斗力不会比骑士团差多少,如果再有段时间,就会和骑士团一样。刚刚进入秋天,察尔汗王国进入了丰收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