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试

岁试是一年一考的,而院试则是三年两考,因而有时候岁试便会和院试撞到一起,同一时间举行。

今年的岁试倒是没有和院试撞到一起,因而那边已经一年没有人“光顾”的号舍,今年只迎来了他们这群要考岁试的秀才们。

虽然岁试就算考的不好,也不会有落榜一说,但是这个是有排名的,排名靠前,是可以领廪银的,至于那最后几名,只要不是考卷答的十分之差,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被夫子训斥一番而已。

这次岁试,是全府的秀才都要参加,每一个人,都是曾经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因而竞争之激烈,比当初的院试,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家每回都卯足了劲,来争夺这个岁试第一。廪银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岁试是到现在每届的秀才都参加的,从这场考试中,秀才们更能明白自己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基本上,每个府的第一名最后乡试的时候,若是发挥正常的话,那就有很大的几率考中举人了。

至于其它人,想要考中,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从古至今从来都不缺黑马。

只是排名靠后的,想要考中举人,那真的是难上加难。

每年乡试也就总共录取一千个左右,名额增增减减,但都在这个数值上下浮动。

用现代的话来简单比喻一下,这个乡试可以看做是中考,一个省只录取五十多个人,只有这些人拥有考上高中以后参加高考的机会。

这样约算一下,他们徽州府乡试也不过能考上一两人罢了,往年一个没考上的情况也是不少见的。

而会试就可以算是高考吧,虽然后面还有一场殿试,但是按照惯例,会试上没有落榜的,参加殿试,基本都不会落选,只是名次会和会试有差别罢了,殿试考完了就是进士了,以后就能做官了。

而这场高考,每年也不过是只录取三百多个人左右。用现代的话继续比喻说,大概就是全国每年只有三百多个人考上了大学。

如此情况下,每个府若是能出一个进士,那还真是不得了的事了。

现在岁试,大家都在博这个第一,大概也就是想着,若是这场岁试考中了第一名,那后面乡试也就有把握了。

杨云清也自是跃跃欲试的,他难得也被激起了好胜心。

岁试虽然较之院试没有那么严格,但是流程也都是一样的,照样是要各种全身搜检。

现在正好又是在八月,杨云清又再次被迫感受了一遍这像闷笼一样炎热的号舍。

之后岁试考完,他回去之后沐浴完,就立刻瘫在躺椅上,周围摆着好几盆冰块降热。

岁试结果没几天就出来了,杨云清得了这岁试案首,也就是第一名。

不可否认,杨云清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内心的确是轻松了一下。

他从来都没有自诩过天才,虽然在他这一届的院试中最后得了案首,同时也是小三元。但是在他之前,还有不少届的秀才,特别是府学,里面就像他以前所说的那样,十个有九个是他们那一届的案首或者是第二第三名。

杨云清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小觑过这些人,也并没有十分的把握说这次一定可以拿到第一名。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次岁试得了第一,也清晰的让他判断出了自己的实力。

而其他考生,大多数人看到这个名次出来后,说不酸说不嫉妒那真是假的。

杨云清他不过还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少年,在这届参加岁试的秀才里年纪是最小的了,但是他却能碾压他们努力了这么多年的人。虽说科举路上,年龄从来都不是标准,历朝历低少年状元和白发童生,哪件发生的还少呢?但事实是那么一回事,心里却总是免不得要感慨几句的。

不过他们也在安慰自己说,之前那个杨云清就能叫何大儒当场盛赞,而且之前还是小三元呢,现在再次考上这第一名,一点都不稀奇,也是正该的事。

因为岁试最后的考卷是会张贴出来的,这个一则是为了激励考生,二则就是想让这些考生们可以去看看那些名次好的人是如何写的,以后也能学习一二。

杨云清他自己就是第一,考卷自然也是被张贴上去了,按理来说他就是其中文章写的最好的,根本就不用来张贴榜那边看。

但是最后,杨云清还是去了。他看的是他后面五名考生的考卷。他猜测应该和他的文章写的相差不会很多的。

但看完之后,杨云清发现,这些人的文章,或多或少都有一种空泛之感。杨云清他穿到这大周朝以后,虽然去过最远的便是府城,但是他以前在现代的时候不是啊,那时候他可天南海北去了不少地方。

不管是亲眼所见还是通过网络,世间百态也都见了不少,因而比起在这交通不便的古代,一心念书,少有远出见识世态风情的事情的考生们,他的眼界自然是开阔了些,因而也自是言之有物,落笔不俗了。

果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呀!这个时候,杨云清心里默默有萌生出了一个新的念头。

作者有话要说:还是短小的一章!别打我!我认错(顶锅盖逃跑!)

渣作者今天追了大半天的虐文,哭的稀里哗啦,用掉了半卷纸擦眼泪,眼睛到现在还红着!虐死我了!

最后。。。就是这个样子了,到了十二点,发现自己今天的更新还没码,就赶紧滚过去码字了!但是,我这个时速五百的烂手速。。。

好了,我发四,以后绝对先码完字再去追小说(认真脸)

额,这章就随机掉落10个小红包吧!亲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