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开业准备

这话一出,女工们纷纷感到不可思议,她们从来没有想过来上工还是会发衣裳的。看着眼前的青色衣裳,整整一大摞放在那,她们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真的吗?”她们纷纷低头互相窃窃低语道。

“快点过来吧,尺码都是差不多的,人人都有的。”海伯见这些女工迟迟不动,催促说道。这些衣裳是家中的成衣铺做的。因为一直积攒了好些布料,生意也不好,卖不出去,所以边按着少爷说的,剪裁成统一的样式,发下给以后在悠然居的女工穿,这样也看起来齐整,来这里买东西的女客们看着也舒心亮眼些。虽然不是什么绸缎,但也是拿的出手。

见海伯再次催促了,终于其中一个胆子大一点的,直接走向前来,拿了最上面的两件。而其他人见有人过去拿了,也就有了胆气,纷纷效仿,过来也拿了两件。

拿到手之后,她们发现居然是大家爱惜的摸着,心中忍不住的高兴。她们来这上工的,都不是家里富裕的,不然尽管是在这么一个以后只接待女客的地方,也不会同意让她们过来,因而这样的家庭状况下,她们大多都是几年才有一件新衣裳,有的甚至一直穿的是家中姐姐剩下的。而现在她们却如此轻易的就得到了两件新衣裳,这让她们如何不欢喜。

众人心中为主家的大手笔惊叹,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以后在这干下去的决心。

“何娘子,这边两件是你的。”海伯让人又拿来两件衣裳,一件暗红色,一件青色,料子一看,就比刚刚的那些衣裳好上不少。

何娘子接过那两件衣裳说道:“多谢主家了。”

衣裳发完后,海伯清清嗓子扬声说道:“这两件衣裳,以后就是你们的上工服了,平时都是要穿上的。在悠然居干满一年后就属于你们的了,只是要是没到期限辞工的话,这是不能带走的。”这个上工服的说法是少爷提出来的,当时衣裳做的都是差不多大的,这样若是有人干了几天就辞了,这个衣裳还能留给新招来的人。

顿了顿,海伯又接着鼓励地说道:“当然,在这以后若是干的好的话,逢年过节也是有奖励的,视你们的表现,工钱也会向上涨。然后我们这每月允许也你们轮换休息两天,不过平时若有事不能来需要到掌柜何娘子那边说明情况……”

为了避免以后出什么差错,海伯将许多事都事先说清楚了。

“我们都知道了。”女工们回道。

“海管家,咱们庄子里的葡萄送到了,就在门外呢。”这个时候一个小厮过来对海伯说道。

“行,我去看看。”海伯回道,然后又对何娘子说道:“你先安排大家把这边打扫一下,明天开业,务必要弄干净了。”

说完,海伯就跟着小厮去了门口。

门口一个穿着黑色麻布衣裳的中年汉子见海伯走了过来,赶忙迎上去搓了搓手局促地说道:“俺是树根叔派来送葡萄的,外面那牛车上的一筐就是。”

因为悠然居开业后,里面要做的刨冰果盘还有冷饮都需要各种水果,其他水果在果商那边订了,而这个葡萄自然就用庄子里栽的葡萄了。水果时间一长,就会不新鲜,特别是葡萄,所以海伯就让庄子那边的佃户每天送一筐来,每次给他们二十五文钱,当然这也包括他们才采摘的费用。

海伯跟着这个佃户到牛车那边看了看,确认葡萄都是完好的,这才让身边的小厮拿钱给他。

那个中年汉子接过钱数了数后,高兴的说道:“谢谢管家老爷!”

“你回去告诉张树根,让他从后天开始,每天早上辰时之前(七点),安排人运这样一筐葡萄来,工钱照旧,只是必须细致小心。”海伯吩咐道。

“俺晓得的,您放心吧!”那个中年汉子说道。

“行了,时间不早了,你回去吧!”

“诶,俺知道了。”中年汉子这才去赶着牛车回去。回去的路上,他在内心想着,还好自己和树根叔关系好,这才有了这么一个赚钱的机会,只是下一次不知道还能不能轮到他来,毕竟采摘完葡萄再运过来这个活十分轻省,而且现在已经过了忙的时候,庄子那边除了偶尔给葡萄捉捉虫,也没有其他能赚钱的活了,现在有了这样活计,盯着要来的人可不少。

等这个中年汉子走了之后,那边没了一会,在果商那订的水果也到了。海伯让人赶紧把这些东西都运到后面的库房里,等着明天开业的时候再拿出来。

剩下的时间,他让何娘子去跟明天在外面负责跑堂招待的女工说一些注意事项,就像少爷说的那样,要让明天来买东西的客人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态度,这样以后生意才会更加红火。

为了明天可以顺利开业,除了贴了告示宣传,海伯还按照杨云清说的法子,使了些银钱,让人抄了近千张“宣传单”,还让人发了一些印了章的单子给来杨氏小吃铺的客人,告诉他们,把这个单子给家里的女眷,凭着单子,就可以享受八折优惠。而这些能来杨氏小吃铺吃一顿的客人,一般家庭状况也都能过的去,如此一来,他们家里的女眷,也是一个不小的消费力。

一天下来,各种事情海伯安排的井井有条,这让一整天都在家里做文章的杨云清丝毫不需要操心。

第二天悠然居那边开业,而杨氏小吃铺这边也开始推出烧烤和冰啤酒了,当然悠然居那边的刨冰冰激凌冷饮等也有,只不过量备的不多,到时候就售完为止了。

而杨云清他则要去私塾上课,也没法去现场看了,只能等着散学后再去看一眼情况了。

而此时私塾里,等夫子给前面的几个人单独授课完后,就喊了杨云清过去了。

过去之后,杨云清很自觉的把自己昨日做的几篇文章拿出来,递给夫子批改。

杨云清虽然天分很高,学的很快,但因为现在杨云清才开始学做文章没多久,但还是没有确定自己本经,而历来五经之中,治各个经的人数也都差不多,杨云清一时也没有确定自己以后要治哪经,只能暂时先学着,之后看自己的天分再定。所以现在夫子在五经之中,都给他析出了几个句子为题,让他回去作文章。

现在作文章答题也是有严格限制的,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这也就是俗称的八股文。虽然按照后世的思想来看,这种题材格式有束缚人的思想的嫌疑,但不可否认,历年科举考试中,都有文章写得十分出彩的人物。

张夫子慢慢的给杨云清的文章批改,上面用朱笔圈画了不少痕迹。批改完,张夫子才开始说道:“这几篇文章,你的破题与承题之间,写得还有些毛病,这里必须用简短的两句话点名题目,承题要把破题中没有讲明白的继续写明白,不可太过拖沓。这几篇文章文笔还有些稚嫩,不过也有可取之处的,好歹没有犯上为了追求语句排偶,就放弃了文章的含义,刻意扭曲的毛病。”

下面张夫子又就这些给杨云清举了些例子,讲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让他下去。

杨云清听得意犹未尽,感觉就像是醍醐灌顶一般。不过这也让他明白了有一个老师的重要性,就像张夫子,他是经历过科举考试的,虽然止步于乡试,但是自己本身就有着多年的经验,文章不知作了有多少,看着学生的文章,很快就能一针见血找出不足。不然光靠杨云清自己一个人琢磨,看着文章也不清楚自己哪里还有问题,很容易就会陷入误区中走不出来。

杨云清自己家中还算是富户了,读书资源也就比普通百姓多上许多,再加上他自己天分也高,还有一直有夫子教导,在这个时代中就已经占据了很大优势。寒门难出状元,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缺少读书资源还有老师的原因。就像王向松,这几个月来,通过互相交流文章,杨云清与他也初步建立起了友谊,因此也明白了他的一些情况。

王向松作为一个农家子,他的那个村子还有周围的一些村子里,就没有几个能识字的。而他也算幸运的,因为以前祖父曾在张夫子还落魄的时候帮了一把,对他有恩,所以张夫子后来见他还有几分读书的天分,就破格收他为学生,不仅免了束脩,还让他住在家里。

若不是这样,王向松或许现在就早早地下了地,过着与父辈相同的日子。但就算是如此的,他这几年读书的各项开支对他家来说也是不菲,家中日子过得十分紧张。因此,他比任何人都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知道只有通过读书科举这一条路,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所以在这个私塾里,王向松可以说是最刻苦的,这也让杨云清想起来刚认识王向松时,他一边走路一边看书的场景。

虽然内心在感慨,但是杨云清手上却不停,迅速的把那几篇文章又重新写了一遍,这样一个中午很快就过去了。

中午散学的时候,李高朗高兴的收拾好东西跑到他的身边说道:“诶,我昨天就听说了你家的小吃铺又有了新的吃食,我今天要去尝尝,你去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