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规划妥当

眼眸如星,声音里的欢喜与活力,如同温煦的日光一样,让他心里满满当当的,又轻又柔。

“是了!我差点忘了!三皇子殿下肯定愿意修改律例的!这样的话,那就不担心成为医女的女子,会被失去良心的丈夫或是娘家人祸害了。”

莫知晓激动不已,这样一来,女子们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不仅可以底气十足的学习医术,还不用担心好不容易有了出路后,被祸害。

女子医术私塾,免费培养出来的医女,可以签订雇佣文书,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四个时间段,医女可以自行选择时间去签订雇佣文书,然后在女子医馆做大夫,替女子们看诊。

如果三个时间段都不想选择,那就在女子医馆做满十年大夫后,就可以离开。也可以选择留在女子医术私塾做教学大夫,或者是去参与宫廷的医女选拔,为宫里的娘娘们诊脉。

莫知晓心下有了大概的计量后,忍不住笑了。

“这样开心,嗯?”连问荆又拿了一颗青梅递来,眼里的笑意经久不散。

莫知晓有些不好意思的咬走青梅,嘟嘟囔囔道,“不过也是要为你回本的呀,不管怎么说,反正进入私塾学习之前,先签一个十年的问诊文书,这样一来,她们学成后,不论想不想签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雇佣文书,都不要紧,她们有很多的选择了。”

顿了顿,莫知晓被嘴里的酸涩眯起了眼,又道,“十年问诊里,给予她们吃住供应以及月例补贴,如果要跟家人住,可另外给予吃住的补贴。她们在女子医馆里问诊,女子医馆的盈利,也能平衡回前期私塾跟医馆的投入。”

莫知晓深知人性,有些人不会感激你给她们机会,反倒理所应当的觉得你们合该做善事,有进有出,有给予有回馈,才能平衡人性,不出问题。

“而那些签订了雇佣文书的医女,月例更高一些,住的环境更好一些,其他跟十年医女一致,当然,签订的时间不同,月例自然也不同,这样,才能帮医馆留住大量的医女。当然,十年一到如果去参加了宫廷选拔,落选了,还是可以回来选择签订雇佣文书的。”

莫知晓说着说着,就拿出了小册子跟小狼毫,开始自己记了起来。

“最重要的是,凡是签订了雇佣文书四十年的医女,四十年后的养老,医馆将会负责到底,包括生病时的诊治跟药材,全部由医馆负责,吃穿用度也由医馆负责,每年医馆还会组织一次大型的外出游玩,每半年组织一次聚会享乐,一切都由医馆负责。”

连问荆安静的听着小姑娘在自己的思路中飞快的奔腾,心里也格外的赞叹小姑娘的想法格外的出其不意。

“当然,不论是十年的问诊文书,还是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雇佣文书,每个月都有四天的休沐日子,具体日子可自己选择,在头一个月月底提出。若是家中有事要告假,那就从下个月的休沐中扣,当然,过年的时候,是闭馆休息的。”

莫知晓自顾自的说着,记着,只恨不得立马实施了才好。

“如果是选择留在私塾内做教学大夫,也是可以享受跟医馆里医女一样的待遇,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有所不同,但待遇一致。医女四十年后享受的养老,教学大夫也同样可以享受,如此一来,基本就可以为私塾以及医馆留住医女,即使留不住,她们的选择我也开心,去参与宫廷的选拔,也是一样的。”

莫知晓的笔头微微一停,唯一的区别就是,入宫后,就不比在私塾跟医馆那样自由了,在宫里,说错话,做错事的代价,就是用脑袋来弥补。

即使三皇子殿下再贤德,后宫的掌管者始终是皇后而不是帝王,后宫有后宫的规矩,而后宫最不缺的,就是斗争跟陷害。

富贵险中求的人也是很多的,她不会阻拦她们一切选择。

“妙策。”连问荆听得仔细,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小姑娘的脑袋,眼里满是肯定。

莫知晓这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一个人叽叽喳喳说了半天了,“问荆哥哥,你觉得有什么地方要补充或者改动吗?”

她还是第一次去策划这些,经验不足,好在有连问荆在,他那样缜密的人,如果她的策划有什么问题,连问荆都可以给他补上来。

“可执行每三个月一次医术检验,若是连着三次都没通过检验,则回家一年,一年后再来一次私塾学习,重新开始。防止有些人进来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不努力学习医术。再者便是年龄上的限制,最小七岁,最大三十岁,这样也是防止有些人进来混日子,再者年纪太大学起来也吃力,不见得适合。”

倒不是连问荆对年龄有所偏见,一开始施行这样的策略,必定有许多人想浑水摸鱼,有了条件上的限制,才能更好的筛选以及,防止无心学习医术,进来混日子的人。

“没错,有了条件的限制,也会给人紧张感,更珍惜且看重这样的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没有门槛,良莠不齐反倒影响了初衷。”

莫知晓闻言很是感叹,连问荆是真的细心,不过这也让她联想到了连家军的入军年龄限制,看来这一切都是有所考量的。

她毕竟是年轻,很多事情都很难考量的很周全。

“凡事讲究事出有因,旁人的利益不算最大的强敌,公然推翻陈旧的认知,才是最大的强敌。”连问荆循循善诱,引导着心爱的小姑娘往更深的地方去思考。

他能保护她天真浪漫,也能带领她的思维严谨周密,任何人都无法小看她。

她是这世间最纯粹的娇花,也是这世间最坚韧的树木,她不是他的附属品,而是他的掌上明珠。

“那就抛砖引玉,再接着西北瘟疫的名头,理直气壮的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