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京城客栈。
这是三人来到京城之后的第七日了。日子过得如清水般平淡。每天一早,常秋带着小离背着书箱先行,而随后,画扇便独自出发,一直到夜幕降临才安静归来。每每问她是否寻到了人或是否有些线索,她总是摇头,却又总是拒绝吐露,拒绝被帮助。
常秋已经不再怀疑了,她必是在瞒着什么。她总是在躲避着自己的关切,躲避着自己的眼光。而每个安静食膳的夜晚,也从看不出她眼中有急欲寻人的焦躁和遍寻不着的迷茫,只是一成不变的疲惫,和努力掩起的落寞。
有这么一日,常秋甚至想偷偷跟在她身后去瞧一瞧,她究竟去了哪儿,又见到了些什么人,可想着想着却觉得好笑。自己是堂堂的杜家公子,怎可做出这等丢份儿之事?常秋自想丢下这个莫名又倔强的女子,然后去好好筹划自己的家业,可不知不觉间,心思却又转回到了她的神秘和愁肠百结。于是只得苦笑,这便是“魂牵梦萦”了吗?
一个时辰后,九门提督府。
画扇静静地站在这府外,又一次凝神望着那气派的大门,雕花的立柱。屋檐下书着“九门提督府”的五字匾额在日光下熠熠生辉,似泛着金黄的光。前两日听过路的人提起,说这竟是御赐亲笔。御赐,那不是皇上给的吗?皇上,不是只该在戏台上出现的角色吗?
别傻了,这可是京城啊。画扇觉得眼前这一切仿佛是场虚无而遥远的梦,有一些叫作荣耀和骄傲的东西看似触手可及,可总觉得自己一旦伸出了手,眼前的华丽便将幻灭彻底。于是,她踌躇,她胆怯。过去六天来,她只是将自己淹没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远远地待着那个看起来像是“九门提督”的人物出现、离去、消失、归来,甚至不敢在一个地方站久了,就怕落人眼底,被人注意。
可画扇仍旧是个聪敏女子。过去六日里,她已认清了进进出出的无数身形中究竟哪一个才是自己要找的人;她摸清了那人的来去路数,知道他何时下朝归府,何时出门散步;她看透了他的习惯,独自一人,便装出行,坐坐茶馆,逛逛书坊。他仿佛特别喜欢那些文房四宝,几乎每日都会去街角那间安静的铺子里转转,然后步调欢愉地走出来。
可画扇终是豁不出去。过去六日里,她始终不曾靠近过他,只是远远随着他的身形,缓缓地挪着自己的步子。她看得清他的轮廓,却看不清他的面目。她想制造一次“擦肩而过”,却发现路人多是远远避着他,于是自己也不便近身;她想随着他去茶馆坐坐,却发现里头烟雾缭绕,全是酒足饭饱的大老爷儿们;她想跟着他进那卖墨宝的铺子里瞧瞧,却发现那铺子清净得很,半日也只有他一人进出而已。
在京城繁忙的车水马龙里,不知不觉就这么数过了六日。画扇觉着自己仿佛已经到来了很久很久,只是那等待之人却仍一无所知。
于是第七日,她背上了那把琴,那把曾经属于娘的旧琴。如果他未曾丢光关于娘的记忆,那么多少该记得这把琴。
既是已经来了,不若孤注一掷吧。
京城杜记米行后院,小客房。
好不容易支走那群大掌柜,总算是可以自在小憩了。常秋长舒一口气,随意地打量起自己身处的这个小间来。厢房很小,布置摆设也是素净得很,可细细一瞧,却处处藏着精细活儿。桌椅的木质坚硬紧实,颜色不亮却沉稳,断不是杉杨,多半是红木;纱帐素白,可钩花却精致得很,必是来自江南的雪纺纱;墙上挂的画儿虽不招摇,可细瞧一下落款,全是前朝名家;就连手边的青瓷茶杯、羊毫墨砚看起来也都是价值不菲的珍品。常秋嘴角轻扬,眉眼弯成了好看的弧度,随手拿起一只小茶杯轻轻转着:皇城果真是不同凡响,怨不得这儿掌柜们的见识都颇深。光瞧着这一套简简单单的布置,便能猜到他们个个都身家不浅。想来杜记这些年可没怎么让这群老滑头吃过亏吧。
只是,见识越深,越容易自作聪明。来京城这几日,常秋对此已然深有体会。这些掌柜们面上对自己虽是恭恭敬敬,“少爷”长“少爷”短,热络得很,可是每当自己在巡查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时,他们却总是阳奉阴违甚至推三阻四,只顾摆着自己的道理。那也罢了,他们在京城经营多年,当然自诩比一个乳臭未干的少爷更深谙买卖之道,不愿接受也自可理解。可是对于盐运的事儿,常秋却几乎傻了眼。他们仿佛从不避讳这件本应该在暗中进行的生意,每当提起竟全是高谈阔论,自己几次三番提醒之低调,换来的只是一句满不在乎的“我们自有分寸”。
各地渐渐有消息传来,无他赘言,只是“谨慎”二字。常秋虽不曾知晓这几日家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但能够猜想,这突如其来的警告绝非空穴来风,爹这么说必是有他的用意。只可惜,这京中掌柜们全把它当作耳旁风了。
常秋的笑渐渐淡了,只是面色迷离地看着门外的绿意盎然。不知聊城是否还安好?自己离家也有一段时日了,可瞧着态势,只怕没那么快归巢吧。爹,娘,还有瑾夏丫头,忽然,就挺想他们的。
还是系在自己心上的那个姑娘自在些,无牵无挂,一把旧琴,便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