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坚持会迎来胜利

东晋义熙十二年,也就是后秦永和元年(公元416年)八月十二日,刘裕率军自建康出发,前往消灭后秦!

九月,刘裕率军到了彭城。

前锋王镇恶、檀道济的人马也进展顺利,自进入秦境以来,所向皆捷。

这俩人,都是刘裕亲自提拔起来的人才,尤其是檀道济,成为千古名将。

这说明刘裕的眼光极准,提拔起来的是少有的人才。

这一点,要胜过前燕的建立者慕容俊,因为,他提起一个导致前燕灭亡的蠢材——慕容评。

王镇恶、檀道济两军一路高歌猛进,会师于成皋。

这样一来,后秦急了,镇守于洛阳的征南将军姚洸,立即派人到长安去求救。

后秦皇帝姚泓当下命越骑校尉阎生率领骑兵三千,武卫将军姚益南率领步兵一万,增援洛阳,并令并州牧姚懿自蒲阪进屯陕津,以为声援。

此时,宁朔将军赵玄向姚洸建议说:“如今晋寇深入,大伙惊慌,如果我们出战不胜的话,可就大事去矣!所以,最好的法子是鼓舞和监督好守城士兵,然后,我们固守着金墉城,晋军必定不敢越过我们而向西,这是我不战而坐收其利的好法子。”

这法子当然好,可惜姚洸不会接纳。

姚洸的司马姚禹及主簿阎恢、杨虔都妒恨赵玄,便暗中与檀道济相通。

檀道济一听赵玄这计策,赶紧要他们反对。

这些人私通了檀道济之后,自然是极力反对赵玄的建议,并怂恿姚洸分兵防守各地。

姚洸哪里知道自己人成了敌人的人?当下听从了他们的计策,派赵玄分兵一千人,前往防守柏谷坞,又命广武将军石无讳到东边的巩城防守。

他这样一分兵,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等军便由成皋顺利西进。

石无讳得悉晋军已至,便退兵洛阳;至于那个赵玄,他与晋军战于柏谷坞,由于兵力不足,最后战死。

十月二十日,檀道济军逼近洛阳。

姚洸这才知道分兵防守的危害,因为敌人攻到洛阳,自己兵力就不足了!无奈之下,只得出城降晋。

此时,姚泓派去救援的越骑校尉阎生和武卫将军姚益南,他们正在率部赶赴洛阳途中,得知洛阳失守,不敢再前进。

刘裕原先命令前锋军攻取洛阳,然后待后续主力到达之后再继续西进。

这也是吸取了前秦苻坚淝水之战的失败经验。

不过,我们知道,形势总是在变化的,苻坚那时是这样的形势,如今却未必是那样的形势,所以,最正确的做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如果后秦的军队像当初晋军的北府军那样团结勇猛,那这时不等大军到来,就去攻打后秦,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王镇恶之所以成为名将,就是他看到后秦内乱纷起,潼关守军薄弱,不该等待大军而错失机会!当下当机立断,不待刘裕的大军到达,兵分两路西进!

一路王镇恶自己率领,迅速进攻到潼关城下。

另一路由檀道济、沈林子部,自陕北渡黄河,向蒲阪进攻。

此时,后秦以东平公姚绍为太宰、大将军,率领武卫将军姚鸾等步骑兵五万防守潼关,又命姚驴率部增援蒲阪。

檀道济贪功冒进,面对着如此强大的敌军,眼看要失败。

沈林子认为,蒲阪城池十分坚固,兵力众多,难以攻取;而王镇恶孤军深入潼关,也难以攻克。如今最好的法子就是南下与王镇恶合军攻打潼关,潼关既破,秦军必败。

檀道济同意了沈林子的意见,于是引军自蒲阪南下。

这是一个聪明的做法,因为眼前道路不好走,就要学会拐着弯去走。

三月,檀道济、沈林子军到达潼关。

姚绍率兵出战,檀道济、沈林子将秦军击败,斩俘秦军一千多人。

姚绍退兵定城,凭险据守,告诉众将说:“檀道济等兵少势弱,孤军深入。敌方只能坚守城池,以待后援。我分兵断其粮道,当可将敌坐擒!”于是,便派将军姚鸾截断大路,以阻止晋军的粮运。

他这个想法自然正确,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姚鸾先派出的将军尹雅,还没去阻断晋军的粮运,就被晋军发现了,双方战于潼关之南,同时被晋军生擒。

三月初四日,沈林子乘夜率勇锐士卒偷袭姚鸾军营,杀姚鸾及秦军数千人。

姚绍又派姚赞屯兵于河上,想要截断晋军的水运。

沈林子再率军进击,姚赞兵败,逃回定城。

由于双方僵持时间太长,王镇恶和檀道济的人马给养不继,眼看都要饿死。一时间,军心浮动,全军顿兵坚城,不得前进,军中纷纷提议撤军东归。

将军沈林子见了这种情况,按剑怒斥说:“今许、洛已定,关右将平,事之成败,系于前锋。且大军尚在远方,敌军兵众气盛,想要撤军,也难以安全退走!我决心单独率部继续完成受领的使命!”

王镇恶等人在沈林子的鼓舞之下,镇定了下来。

他派出使者驰告刘裕,请求速派援军,运送军粮。

使者晋见刘裕,把情况和他说明。

刘裕没有同意救援,因为北魏紧跟着他的人马,一起在黄河北岸并进,对晋军威胁重大,要是此时派军去援救的话,恐怕自己这边要被北魏灭了!

王镇恶等人见刘裕不来援助,当下动员民众,捐献军粮,这才解了缺粮之危,军心趋于安定。

四月,姚绍再次命长史姚治、宁朔将军安鸾、护军姚墨蠡、河东太守唐小方率二千人屯守河北的九原,企图再断晋军粮道,又被沈林子击败。姚治、姚墨蠡、唐小方均被斩首,其全军几乎丧尽。

姚绍听说姚治等人兵败身亡,悲愤之极,发病呕血,将兵权交予东平公姚赞之后死去。

胜利的天平开始倾斜向了晋军。

战争,战到胶着状态,比拼的,往往不是什么阴谋诡计,也不是什么聪明智慧,而是咬得住牙的坚持!

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