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2

盛夏的季节天亮得早,宗珂爬起来顺手拿出手表看了眼,六点多。

土炕上另一头的苏上景还在呼呼大睡,宗珂也没管他,自己穿好衣服下地洗漱。

趁着孩子没醒,她用自己仓库里的东西洗漱、擦脸。

顺便拿着镜子照了照,还好皮肤没有黑红黑红的,还是白白嫩嫩的。

这也是村里好多人欺负她的原因,都一样下地干农活,宗珂一直这么白嫩,没有丝毫变化,别人都是黑黄黑黄的。

除非村长家的女儿过得好点儿,不怎么出门,皮肤能比旁人好。

她一个死了男人的寡妇这么光鲜亮丽着实招人嫉妒和眼热!

从仓库里拿出面包、牛奶、培根填饱肚子,她又将糙米煮成粥留给苏上景做早午饭。

一个人穿着粗布衣衫背着背篓,向村口走去。

以往她都是徒步到镇里,这回宗珂来了才不会这样,要不是怕人看见,她真想骑自己仓库里那辆破摩托。

现在没办法,只能花一个铜板做村口的牛车。

比她起的早的大有人在,宗珂刚到村口看见牛车,就有人跟她打招呼,“石头娘也去镇里啊?”

“嗯。”

宗珂这副不咸不淡的样子大家都见怪不怪,继续聊天。

“今天石头娘怎么舍得坐车了,以前不都自己走路吗?”一个小媳妇儿不是阴阳怪气,只是有些好奇道。

看了眼说话的人,宗珂莞尔:“今天有点儿事,走路太慢。”

“这就对了,何必省那一个铜板,走那么久脚底板疼。”

“哎呦,秋子,可不能这么说,谁像你们家日子过得那么好,说坐车就坐车,石头娘不容易,干什么不得精打细算着来。”

秋子羞赧了下,点头:“也是。”

宗珂一声没吭,转而望向路两旁的田地和密林,话题自然而然不在她身上,转到要孩子的秋子那边。

从下河村到镇里的路上,走路要一个半时辰,坐牛车的话也要一个时辰。

太阳很快升起,还好宗珂早有准备,戴上了大草帽,挡住了阳光不说,同时挡住了别人窥探的视线。

一路上她都很安静,以至于车上的人都忽略了她的存在,说起了即将结束的战事。

“我听镇里的杨捕头说,边关那边大胜,西辽那边又退了好几里。”

“是嘛,那敢情好,这仗打了好多年了,早该结束了。”

“可不是么,边关那边好多流民,就说咱们下河村都有不少流民过来。”

“可惜咱们村地儿小,没地方给他们安家落户。”

“不来也好,流民多太乱了,不安全。”

听着他们说得起劲,宗珂不甚在意,与她无关。

将近一个时辰后,牛车到了镇里,宗珂利索地跳下车,径直离去。

在她身后的乡里乡亲才恍然发觉还有这个人在,有两个还不好意思地碰碰胳膊。

“我都忘了苏家的娘子还在呢。”

“我也忘了,她一声不吭。”

下河村青壮少,有人给了银子抵名额,当初应征入伍的人只有五个,有两个残了被送回来,还有两个在营里没死,只有苏孟南音信全无,大家都当他战死了。

现在当着人家的面说起战事,揭开人家的伤心事,还怪不好意思的。

好在宗珂走远了,他们也就松了口气。

……

按照记忆里的路线,宗珂找到了一家银号,进去换银子和铜板使。

之前清朝世界存的纯度不高的金子有了用武之地,她兑换了五十两黄金,拿着四百两的银票,五十两的银锭子,四十两碎银并十贯铜板,好好放进了身后的背篓里。

草帽自始至终没有摘下,阻挡了掌柜的好奇的目光。

只能看清她是个清瘦窈窕的女人,并且穿着简朴,甚至有些破烂,没想到还有那么多钱。

出了银号铺门,她直奔米粮店,买了点儿这个时代常吃的糙米,去布庄买了几身现成的女装和童装,又去买了点厨具等等。

路过肉铺又意思意思少买了二斤猪肉和一只鸡。

这些她的仓库里都有,但需要做做表面功夫给别人看。

来镇里最主要的目的还没做,她已经快要被晒化了。

地方还是太小,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人牙子……

街上的小乞丐她又不想要,要培养起来太久,她的时间不允许。

时间接近正午,还是没找到合适的人,宗珂只能先找个地方解决午食。

饭馆里她直接向店小二打听了一下,得到了这地方没人牙子的答案。

镇里虽然生活能好一些,但是大户人家还是少的,一家用的奴仆也就那些,基本在

实在需要的话可以找隔壁镇子,那一家人牙子做这十里八村的生意。

既然没有,宗珂只能吃完饭先回村里,从长计议。

村里的牛车一天跑一次,基本午时已过就返回,这样不耽误天黑前到家。

再次坐上牛车,宗珂背篓里是满的,只是盖着块布,没让众人看清里面的物件。

“石头娘这是买了不少东西啊。”

“嗯,日常用品。”

旁人还想问问什么,她拉低了帽檐,一副别打扰我的姿态,旁人也只好闭上嘴,只是眼睛一直盯着她的背篓看。

米粮和肉她已经放进了仓库里,放在明面上只是几件衣服和一些厨具。

一路上太阳晒得人汗流浃背,宗珂掏出一个竹制的杯子灌了几口矿泉水,心下烦躁不已。

以后尽量少出门。

这么想着,她也陷入了沉思,没察觉前方的密林里有一丝不同寻常。

大概是都晒蔫了,牛车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路两旁微风刮过草木的沙沙声和几声虫鸣,与牛车的吱嘎声交相呼应。

密林里有五六个身着破衣烂衫的男子,形容狼狈不堪,嘴唇干裂起皮,加上瘦弱的身躯,一看就是之前村民讲的流民。

他们窝在这儿等了两个多时辰,终于有人经过。

还是一牛车的人,带头的人眯着眼睛数了一下,连同车夫一共五个人。

一男四女,男的还是老头,这下好办了。

他们不想杀人,只想劫点儿财物和吃食,实在太饿了!

盛夏的季节天亮得早,宗珂爬起来顺手拿出手表看了眼,六点多。

土炕上另一头的苏上景还在呼呼大睡,宗珂也没管他,自己穿好衣服下地洗漱。

趁着孩子没醒,她用自己仓库里的东西洗漱、擦脸。

顺便拿着镜子照了照,还好皮肤没有黑红黑红的,还是白白嫩嫩的。

这也是村里好多人欺负她的原因,都一样下地干农活,宗珂一直这么白嫩,没有丝毫变化,别人都是黑黄黑黄的。

除非村长家的女儿过得好点儿,不怎么出门,皮肤能比旁人好。

她一个死了男人的寡妇这么光鲜亮丽着实招人嫉妒和眼热!

从仓库里拿出面包、牛奶、培根填饱肚子,她又将糙米煮成粥留给苏上景做早午饭。

一个人穿着粗布衣衫背着背篓,向村口走去。

以往她都是徒步到镇里,这回宗珂来了才不会这样,要不是怕人看见,她真想骑自己仓库里那辆破摩托。

现在没办法,只能花一个铜板做村口的牛车。

比她起的早的大有人在,宗珂刚到村口看见牛车,就有人跟她打招呼,“石头娘也去镇里啊?”

“嗯。”

宗珂这副不咸不淡的样子大家都见怪不怪,继续聊天。

“今天石头娘怎么舍得坐车了,以前不都自己走路吗?”一个小媳妇儿不是阴阳怪气,只是有些好奇道。

看了眼说话的人,宗珂莞尔:“今天有点儿事,走路太慢。”

“这就对了,何必省那一个铜板,走那么久脚底板疼。”

“哎呦,秋子,可不能这么说,谁像你们家日子过得那么好,说坐车就坐车,石头娘不容易,干什么不得精打细算着来。”

秋子羞赧了下,点头:“也是。”

宗珂一声没吭,转而望向路两旁的田地和密林,话题自然而然不在她身上,转到要孩子的秋子那边。

从下河村到镇里的路上,走路要一个半时辰,坐牛车的话也要一个时辰。

太阳很快升起,还好宗珂早有准备,戴上了大草帽,挡住了阳光不说,同时挡住了别人窥探的视线。

一路上她都很安静,以至于车上的人都忽略了她的存在,说起了即将结束的战事。

“我听镇里的杨捕头说,边关那边大胜,西辽那边又退了好几里。”

“是嘛,那敢情好,这仗打了好多年了,早该结束了。”

“可不是么,边关那边好多流民,就说咱们下河村都有不少流民过来。”

“可惜咱们村地儿小,没地方给他们安家落户。”

“不来也好,流民多太乱了,不安全。”

听着他们说得起劲,宗珂不甚在意,与她无关。

将近一个时辰后,牛车到了镇里,宗珂利索地跳下车,径直离去。

在她身后的乡里乡亲才恍然发觉还有这个人在,有两个还不好意思地碰碰胳膊。

“我都忘了苏家的娘子还在呢。”

“我也忘了,她一声不吭。”

下河村青壮少,有人给了银子抵名额,当初应征入伍的人只有五个,有两个残了被送回来,还有两个在营里没死,只有苏孟南音信全无,大家都当他战死了。

现在当着人家的面说起战事,揭开人家的伤心事,还怪不好意思的。

好在宗珂走远了,他们也就松了口气。

……

按照记忆里的路线,宗珂找到了一家银号,进去换银子和铜板使。

之前清朝世界存的纯度不高的金子有了用武之地,她兑换了五十两黄金,拿着四百两的银票,五十两的银锭子,四十两碎银并十贯铜板,好好放进了身后的背篓里。

草帽自始至终没有摘下,阻挡了掌柜的好奇的目光。

只能看清她是个清瘦窈窕的女人,并且穿着简朴,甚至有些破烂,没想到还有那么多钱。

出了银号铺门,她直奔米粮店,买了点儿这个时代常吃的糙米,去布庄买了几身现成的女装和童装,又去买了点厨具等等。

路过肉铺又意思意思少买了二斤猪肉和一只鸡。

这些她的仓库里都有,但需要做做表面功夫给别人看。

来镇里最主要的目的还没做,她已经快要被晒化了。

地方还是太小,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人牙子……

街上的小乞丐她又不想要,要培养起来太久,她的时间不允许。

时间接近正午,还是没找到合适的人,宗珂只能先找个地方解决午食。

饭馆里她直接向店小二打听了一下,得到了这地方没人牙子的答案。

镇里虽然生活能好一些,但是大户人家还是少的,一家用的奴仆也就那些,基本在

实在需要的话可以找隔壁镇子,那一家人牙子做这十里八村的生意。

既然没有,宗珂只能吃完饭先回村里,从长计议。

村里的牛车一天跑一次,基本午时已过就返回,这样不耽误天黑前到家。

再次坐上牛车,宗珂背篓里是满的,只是盖着块布,没让众人看清里面的物件。

“石头娘这是买了不少东西啊。”

“嗯,日常用品。”

旁人还想问问什么,她拉低了帽檐,一副别打扰我的姿态,旁人也只好闭上嘴,只是眼睛一直盯着她的背篓看。

米粮和肉她已经放进了仓库里,放在明面上只是几件衣服和一些厨具。

一路上太阳晒得人汗流浃背,宗珂掏出一个竹制的杯子灌了几口矿泉水,心下烦躁不已。

以后尽量少出门。

这么想着,她也陷入了沉思,没察觉前方的密林里有一丝不同寻常。

大概是都晒蔫了,牛车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路两旁微风刮过草木的沙沙声和几声虫鸣,与牛车的吱嘎声交相呼应。

密林里有五六个身着破衣烂衫的男子,形容狼狈不堪,嘴唇干裂起皮,加上瘦弱的身躯,一看就是之前村民讲的流民。

他们窝在这儿等了两个多时辰,终于有人经过。

还是一牛车的人,带头的人眯着眼睛数了一下,连同车夫一共五个人。

一男四女,男的还是老头,这下好办了。

他们不想杀人,只想劫点儿财物和吃食,实在太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