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你是哪个教授的孩子?

几天后,龙科院接待处。

应王建国的邀请,梁清河在将自己的事情处理妥善后前来报道。

正在等候专门的工作人员带他前往对方所在的研究所。

除了梁清河之外。

接待处还有十数名年纪不大的青年正在等候。

看他们的模样似乎是各大高校前来龙科院进行学习研究的实习生。

各自交谈之间,神色中都隐隐透露出对龙科院这一国家顶级科研机构的憧憬和期待。

这时。

有人注意到远远坐着默不作声的梁清河,上前来热情的招呼道。

“你好这位同学,我是来自华大物理系的沈彩。”

“你也是来龙科院实习的研究生吗?”

听到声响。

正自顾自深思的梁清河回过神来,抬头一看。

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生,此刻正微笑打量着自己,眼中满是友好和好奇。

察觉到这边的动静,一旁又有几位实习生靠了过来。

梁清河只是礼貌的笑了笑,如实回答道。

“不是的,我刚刚参加完高考,细算下来还没有高中毕业。”

此话一出。

周围那些实习生们顿时一愣。

高中生?

高中生来龙科院干什么?

几个人面面相觑之间,都哑口无言了。

沈彩眨眨眼睛,正将信将疑不知该说什么的时候,目光一下落在了梁清河脖子上挂着的胸牌上。

她眉头一皱,又问道。

“你这不也是报道用的临时身份牌吗?”

“真的不是来龙科院实习的?”

话音刚落,众人的目光瞬间汇聚在梁清河身上。

一下子都有些懵了!

这高中生怎么好像也是来龙科院报道的?

???

现在的高中生都这么生猛的吗?!

这可是龙科院啊!

他们都来自全国顶尖的各大学府,经过层层选拔才如愿以偿获得了宝贵的实习名额。

结果现在一个刚刚高考完的高中生,居然也能来实习?

此地众人一下子都有些凌乱了。

沈彩更是脱口而出道。

“你应该是龙科院哪个教授的孩子吧。”

实习生们一听,顿时觉得这话在理,纷纷迟疑着点点头。

梁清河眉头一皱,正要解释。

门口却忽然走进来几位工作人员,招呼他们一起前去找相应的导师报道。

见状。

梁清河也懒得再多说什么,起身跟在工作人员身后向外走去。

不久。

一行人来到一处特别安排的会议室。

刚一进门,梁清河便瞧见头发花白的王建国正与几位同样上了年纪的教授激烈讨论着什么。

他没有多管,只是按照工作人员给出的既定流程进行报道。

而在一旁,那些实习生们也瞧见了王建国等人的身影。

一时间窃窃私语的声响此起彼伏。

“诶你们瞧,那位是王院士!他老人家都算得上是龙科院的元老级人物之一了,我们中居然有人是他的学生吗?”

“不知道啊!旁边那几位也不得了,好几个都是我国材料学领域的泰斗呢!”

“要不说龙科院是我国的顶尖科研机构呢,教授们随时随地都能有这么浓烈的学术交流氛围!”

“……”

实习生们议论纷纷,一边排着队等候登记报道。

一边纷纷看向不远处正热烈进行学术交流的院士、教授们,满脸都写着尊敬与期待。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在场的教授们中就有他们的导师。

梁清河对周围的议论声置若罔闻,只是按照流程完成报道后。

自顾自的向王建国等人所在的方向走去。

这一幕落在那些实习生的眼中,顿时让他们感到有些疑惑。

“这人干嘛呢?教授们讨论学术这么深入,他一个实习……高中生这个时候去打搅什么?”

“诶?!王院士还和他打招呼,还很热情的样子!他不会真是那个教授的孩子或亲戚吧?”

“八九不离十了,否则普通人哪有这样的待遇?”

“我听说王院士工作和搞研究的时候可是很认真严肃的,最讨厌别人打搅!”

“……”

就在实习生们交头接耳之际,梁清河已经来到王建国几人面前。

周围几位教授显然都已经了解到其身份,此刻个个都满脸笑容,十分热切。

王建国面色红润,笑呵呵的与梁清河寒暄了几句。

随后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指着手中一份文件,皱着眉头认真道。

“梁同学,你来得正好!刚刚我们还在讨论你的新型耐超高温材料技术呢!”

“实不相瞒,这几天我们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我们之前的进展和成果作比对。”

“但是有一些比较重点的问题始终存在,例如同样的配比方案,我们的尝试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

“明明是同样的材料,怎么我们的方案就是不行?”

闻言。

梁清河一下子有些哭笑不得。

他着实没想到自己这第一天来报道就要开始和老教授们进行学术探讨了。

不过他也没有推辞。

接过王建国手中的材料配比方案文件,稍作打量。

眼见梁清河正在思考,周围那些教授们都默契住了口。

纷纷期待的看着他,都想知道这位新型耐超高温材料的创造者将会提出怎样的问题!

片刻后,梁清河神色如常的抬起头来。

迎上众人认真而期待的目光,解答道。

“你们的方案其实也很不错,只是在某些细节方面出现了误差导致合成失败。”

“例如这里提到的合金基体抗蠕变处理,配比上应该是有问题的。”

“还有这一处,对材料纯净度的要求很高,你们设定的最小区间还是太笼统了,需要进一步细分。”

“另外在合成条件上……”

梁清河拿着方案文件随意指出了几个比较浅显的问题所在。

这里毕竟不是实验室,时间上又比较仓促,他也只能先大致进行讲解。

至于一些细枝末节上的谬误,要细说起来那时间可就长了。

何况这里也没有相应的研究条件。

尽管如此,在场包括王建国在内的所有教授们依然听得十分认真。

一个个目不转睛的看着梁清河在方案文件上指点。

时而连连点头,时而沉眉苦思,旁若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