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一文一武

一路走来的景象朱雄英也看在了眼里,装在了心里,说实话。

仅凭那些沿街而立的店铺,就足以看出西江县百姓的日子多么艰难了,更别提街上百姓鲜少有那种面色红润之人,基本上都是面黄肌瘦。

步入大堂落座以后,朱雄英却始终不敢坐,生怕一不小心屁股

洪武大帝似乎是看出了朱雄英的担忧,开口说道:“大孙呀,西江县的现状你也看出来了,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善目前的情况。”

朱雄英略一沉思说道:“我想西江县应该比西北地区的百姓好点吧。”

朱雄英话说完看了一眼秦王朱樉,朱樉接话说道:“其实大侄儿言之有理,西江县沿街两侧最起码店铺还有百姓,但陕西部分县城基本就没人,洪武三年,父皇迁移了部分区域的百姓来到陕西,但是那些百姓对于陕西的气候呀,风土人情呀等等还不怎么习惯,所以种出来的庄稼基本收成不多,勉强能糊口而已。”

朱樉话落下以后,洪武大帝瞥了一眼朱樉说道:“知道百姓度日维艰,你还想尽一切办法收受苛捐杂税,你的良心让狗吃了吗?”

朱樉尴尬的不知该说些什么,反倒是朱雄英开口说道:“其实二叔之所以大张旗鼓的收受苛捐杂税,一来是麾下有大批将士要养。二来估计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吧。”

朱樉抬头看着朱雄英说道:“其实收受来的钱粮都拨付给了军中将士,奖励给了那些立下功劳的将士和那些致残的将士,我倒是没有拿多少。”

洪武大帝脱口道:“不管你拿没拿,这个事儿你做的不对,明白吗?”

朱樉轻轻点头说道:“是孩儿的错。”

铁铉叹了一口气说道:“其实百姓们的日子比两个月前要好多了。”

洪武大帝一愣问道:“此话何解?”

:“两个月前,朝廷颁布了新的赋税制度和劳役制度,百姓们不必再无偿给朝廷出工,而新的赋税制度也详细的说了百姓需要缴纳的费用,当然比起以前更少了,所以百姓们只要种好地,那么一年下来富有余粮应该是可以的,只要这样的制度落实下去,那么不出三年,百姓的日子将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铁铉话落下以后,洪武大帝看了一眼朱雄英说道:“如此说来,赋税和劳役制度其实是有很大的好处。”

铁铉说道:“自然是的,百姓们不必在给朝廷免费出工,就有大把的时间去地里劳作,用心去经营自己的田地,抽空还能给朝廷出工赚点钱,何乐而不为呢,百姓们对此都很赞同。”

朱雄英笑道:“任何一种制度到底适不适用于百姓,其实还是要看看百姓们对于这种制度的评判,只要百姓们觉得好,那说明朝廷的做法是正确的,只要坚持下去,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略做适当的调整也就是了,当然咱们大明南北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江南地区雨水充沛,适合庄稼的生长,百姓们不必担心没有水浇地,反倒是西北地区时不时的干旱,且长达好几个月不下雨,朝廷就要考虑兴修水利,引河水灌溉良田,不然百姓们辛辛苦苦操持一年,庄稼旱死了,岂不可惜?”

洪武大帝看着朱樉问道:“你到陕西也有三年之久了,可曾兴修水利?”

朱樉脱口道:“孩儿之前打算修行水渠,引渭水,洛水,黄河水等,惠及同洲府、朝邑县、渭南等三府十四个县,但是工程时间太久,太复杂,花费的钱两太多,所以仅仅修建了不到十分之一就停了下来。”

朱雄英看着朱樉问道:“不知兴修水渠花费几何?”

朱樉想了想说道:“应该在五十万两左右,现在雇佣百姓也要花费,估摸着也要在六十万两左右。”

朱雄英又问道:“二叔是计划分别引渭水,黄河、洛河水灌溉良田?”

朱樉点头说道:“是的,距离那条河流近,就引那条河水,总之是先要把关中那片区域都接引上河水,最起码确保良田有水灌溉。”

朱雄英脱口说道:“二叔,我给你两百万。”

听的朱雄英这番话,朱樉惊的直接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说:“大,大,大侄儿,你,你,你可当真?”

朱雄英耸耸肩说道:“二叔把心放心肚子里,我朱雄英说话向来算话,不过呢,我还有要求。”

朱橚重新落座以后,脱口道:“大侄儿,你有何要求尽管说来,我一定做到。”

朱雄英一言一句说道:“其一,给你拨付两百万,你要确保渭南以北,黄陵以南,同洲以西,西安以东,包括三原,淳化,耀州,同官,兴平,户县等关中地区的庄家,都要有河水灌溉。其二你要确保两百万银两全部用来兴修水利,不得用作其他,而你更不能贪污一分钱。其三这件事情你要交给二婶去负责。”

听的朱雄英这番话,朱樉不解地问道:“前面两点都没问题,可你为什么要把这件事情交给它来负责?”

朱雄英淡淡地说道:“因为二婶有颗慈悲为怀之心。”

朱樉瞬间是呆若木鸡,反倒是洪武大帝极为赞同地说道:“有道理,这件事情不如就让观音奴负责。”

朱樉尴尬地问道:“那我作何呢?”

朱雄英轻轻一笑说道:“二叔整军备马去吧,花点心思去操练将士就行了,您呢,主要在防备元廷余孽骚扰边疆,而我二婶呢,主管内政事务,你们两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呀。”

朱樉提醒道:“大侄儿,二叔我必须要提醒你,你二婶的哥哥可是王保保,你就不担心,你二婶与他兄长里应外合?”

朱雄英笑道:“二叔呀,你放心吧,二婶不是那种人,二婶最是厌恶天下大乱,百姓受苦受难的。”

洪武大帝说道:“咱大孙说的有理,观音奴那孩子,咱也了解,她不是那种反复无常的小人。”

朱樉这才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答应了你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