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第 100 章

杨绦和李绒的婚事顺利办完,总要写信去京城,知会杨谚他们一声。他又买了新房,还得把地址说给他们知晓。

再者,他以前一直说的是,他在城南小山包上的打算是:开度假别院,而实际上明年开年之后他的纺织厂就要开业了。

虽然老爷子他们远在京城,但这事终有一日会被知晓的,既然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他们。

——‘……小院逼仄,绒姐嫁妆又甚厚,不好使她受苦。遂从袁宁兄处借银六百两,于东太平坊置宅一处,作新房居于此。’

‘……原计划于城南荒山办度假别院,然其上所建十二间房屋虽新颖,但大而不巧,我之初愿恐不能达。苦恼半年不得解,幸得先前我与岳父所钻研之新式纺纱机与织机,终于大成!峰回路转,欲于城南荒山改办纺织坊……’

杨绦把信写完,自然地递给了李绒:“你要看看吗?”

他们夫妻之间,这些事没什么需要隐瞒的。

关于杨绦和李绒两人为何能识字写字,杨绦说是家中有杨谦和杨谚两个读书人,他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就会了。

李绒说的是她与倪仙黛自小就是手帕交,而倪占才一直都汲汲营营只为跻身官籍,对儿女的培养很是用心,还给倪仙黛找了一个女先生,她去找倪仙黛时也跟着学了些。

原身杨二自然是有耳濡目染的,但远远达不到杨绦这样能读会写的情况,能读会写自然是有赖于杨绦前世的现代教育。

而李绒呢,说的也是半真半假。她确实有蹭过倪仙黛的女先生的授课,跟着认了一些字。

但之所以也能达到现在能读会写的境界,更多是因为上辈子她在孙府时,实在无事可做偏又日子艰难,就随便找了书册来翻看,写写画画以作排解。

李绒接过信纸,从头看到尾,颇觉好笑:“买新房的六百两银子,是找宁兄借的?峰回路转,才在城南改办纺织厂?”

杨绦往李绒身边挪了挪,手掌搭着她的腰肢,“绒姐,你早已知道的,我以前每季都有宁兄付的一笔‘推广费’。现在我靠那笔攒下来的推广费买了房子,那自然就要把这银子来源安排好了。”

“城南纺织厂的事情,你也是最早知道的,现在只是要有一个说法,去说给老爷子他们听。”

杨绦说的没错,他的好些打算李绒她早就是清楚的:“我只是觉得,你果然很会胡诌。”

“我在绒姐面前,可是没有胡诌过的。”杨绦嘴上哄着,神情和用词逐渐开始别有意味,“对待绒姐,小弟从来都是一颗真心、炽热相向的……”

“你!”李绒只觉从腰间开始,浑身又麻又热!

“天色不早了,绒姐,我们就寝吧。”说着,杨绦就起身弯腰,旱地拔葱般把李绒半抱半扛起来,向内间卧室走去。

“杨绦!你正经些!你……”

……

之后杨绦照旧请相熟的行商,顺道把信件带去京城。

因为信件到京城的日子,约莫离过年也没几天了,杨绦还买了一些杭州特产和布匹等作为年礼,随信件一道寄去了京城。

一转眼,日子就进入了腊月,不过因为杨绦已经雇了人入局代替他应役,他现在每月一整月的时间都归他自由支配了。

不过杨绦依旧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忙,只是没有老爷子他们的约束,他能放开手脚去忙了。

杨绦去城里苦力扎堆的地方,叫了十来个看上去很老实的苦力,把以前请李仙工打造的、堆放在专门租来的屋里的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都搬运去了城南小山包的厂房里。

因为那些机器没有组装起来,搬运时看起来都是木材——或包了铁的木材,或许能看得出是某个大物件上的零件,但仅凭那些‘木头’,却是看不出来机器的具体结构和外观的。

就连以前组装起来的两架机器,也都是拆开来之后,才被搬运到城南小山包上去。

随后李仙工就去厂房里,把那些零件木头给组装起来,最后得到了十台新式织布机、十台新式纺纱机。

这距离杨绦计划的,年后开业时至少各二十架的数字,还差了各十架。

不过没关系,李仙工已经率领一些还算信得过的木匠,在热火朝天地赶造了。

现在木匠们手里已经打造出的零件,大约已经能组装出各五架了,在年后开业之前应该能达到目标。

说起来,木匠们打造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的流程和方法,和时下木匠们传统的一个人打造一整件,是大不相同的。

在杨绦的干涉下,这一次是多个木匠分工合作,流水线作业。

杨绦为了降低和延迟机器打造方法外泄的风险和时间,只有他和李仙工两人手上有完整的图纸,给其他工匠的都只是画着局部零件的图纸。

给木匠们的图纸上标注了具体尺寸,杨绦又额外花钱给他们买了一样的标尺——使度量衡一致,再让他们照着图纸和尺寸,打造出零件。

而最后的组装工作,以及给一些零件包铁皮的工作,就由最为可信的李仙负责。

如此一来,每个木匠负责打造的局部零件,大多都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机器结构外泄的可能。

只要银钱到位了,让那些木匠们一直只打造某一个或几个零件,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除非是本来就心怀叵测之人,否则寻常的木匠是不会去深究:为何只让打造一个零件?这个零件用于何处?……等这类问题的。

……

城南小山包四周靠近山沟的地方,砌了有一丈半高——约五米高的石墙,将小山包围得严严实实,厚重的大门一锁上,寻常人不借助绳索梯子等工具,是绝对进不去的。

但机器搬已经运到城南小山包的厂房里去了,就大剌剌地放在那里,再想以前一样不派人看守,终究还是不能放心。

毕竟围墙再高再牢,扛一架长些的梯子,再带一卷绳索,还是能翻墙进去。

纺织厂的安保工作,必须要做起来了。

于是杨绦去以前住的上积善坊内,请了两个看门和巡逻的‘保安’。

他在上积善坊毕竟已经住了七年,又经常在外面走动,还爱结交各类人脉,能找到两个信得过的保安,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杨绦请的这两个保安,周强曾是镖师,吴畏曾是商队的护卫,他们没有武侠影视剧里那样飞檐走壁的功夫,也没有修炼出后天或先天境界的内功,但格斗打架之类的拳脚功夫却是有两手的。

杨绦和两人相识也有两三年了,平常碰见了也会请他们吃肉喝酒,交情还不错,因此他也颇为了解他们,两人有些江湖习气,虽有些粗鲁易怒,但也有很明显的优点——很重承诺、很讲义气。

两人之所以不再继续走镖或跑商,都是因为家中妻子生下了儿子或女儿,落在他们身上的负担更重了,一旦他们死在外面或带着伤残病躯回来,家中妻子儿女便无依无靠或者加重了她们的负担。

于是就退了下来,留在家中也能护着加重妻小,平日里就做苦力赚钱。

这样的两个人,杨绦用起来就很放心了。会拳脚功夫,重承诺、讲义气,却又有妻小家累这个软肋。

杨绦去请周强和吴畏时,给他们各提了一小壶酒和五斤米去,姿态做的很足。是去请他们帮忙,而非是赐他们一份活路的姿态。

“……实在是再找不到其他人能帮我这个忙了!认识的人里,也只有周兄和吴兄可以帮我了,我们相交已久,互相也都熟知性情,我不会诓骗二位的。所以还请两位兄长帮一帮小弟!”

杨绦现在在杭州城里也勉强算是一个人物了,一是因为他是‘绦公子’,二是他有两个考中进士在京城当官的亲兄弟。

可就算如此,他登门时也是礼数周到。不仅是周强和吴畏,他们两人的家眷还要更加感动,又听说要请他们去帮忙看守厂房,每月给五两银子的酬劳,真是立马就催促着她们当家的赶紧答应下来!

周强和吴畏是邻居,杨绦将礼都送去各自家了,不过最后还是坐在周强家中一起说的这事。

“杨贤弟言重,不过为兄现在恰巧也没和旁人说定差事,这事为兄便答应了。”不需要妻子再多使眼色,周强就答应了下来。

“我也是,现在也没长久的正经事情可做,杨贤弟所说的巡防差事我也接了,以后必将尽我所能,护卫作坊的安全。”吴畏也答应下来。

杨绦如此郑重其事地来请托周强和吴畏,也是有他的考量的。

现在来说,雇请两个保安确实够用了。但以后他的纺织厂越办越大时,就必须得再多请一些人护卫巡逻。而周强和吴畏两人,他接触两三年了,确信两人是可信的,可以往安保负责人的方向培养。

而且周强和吴畏都有软肋——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就算想要背叛他,也要先想想他们是否能带着妻子儿女一直浪迹天涯。毕竟他可是有两个当官的亲兄弟,在通缉犯人的力度上自然会更强。

“那真是太好了,多谢周兄和吴兄!”杨绦谢道。然后也不介意地先透露出一些字句,在他们眼前吊上一根胡萝卜:

“现在主要只是巡防那两间厂房,周兄和吴兄两人便足矣。但等以后雇请的工人多起来,纺出纱线、织出布匹之后,巡防任务就会重上很多了,以后必定就要雇请更多的人来。到时候……”

“周兄和吴兄若是还在,恐怕还要劳烦二位多多帮忙啊。”

周强和吴畏以前都是在外面闯荡过好些年的,见识的人和事都不少,也并不是很笨的人,自然听得懂杨绦的未尽之言。

如果他们到时还在——他们自己不主动走、杨绦也愿意留,到时他们就会是所有巡防人员的头儿。既然成了头儿,管人的威风自不必说,而且酬劳待遇必然也会有所上涨。

这起初就是每月五两银子的酬劳,以后再涨,不仅比现在他们做短工苦力、每月赚个二三两银子要强上不少,就是比他们在外面闯荡拼命赚的,怕是也还要多点。

毕竟他们以前在外跑一趟,短则三五个月,长则半年一年,也就挣上个三四十两或者六七十两银子,刨除在外面的花销之后,还得缩水一大截。

“哈哈哈!杨贤弟放心,我们以前都是做惯了护卫差事的,以后保证将杨贤弟的那些厂房和机器,给牢牢地看守住,绝不让心怀不轨之人靠近半步!”

“周兄和吴兄的本事,我自然是放心的。不过机器已经在厂房里放着了,却是要请二位尽早开始巡防了。

白班和夜班全由二位协商着来,当然酬劳也是不会少的,等到过年时,小弟再给二位包一个大红包!”

过年当然也是要守着的,不过到时会付他们三倍的酬劳——以红包的形式发放。

“行!我们明天便去上工。”

“那太好了,我明天便带你们去,带着你们在里面逛一逛后,再把钥匙交给你们。”

……

厂房的安保工作,杨绦很快就安排妥当了。

周强和吴畏两人第二天便在杨绦的带领下,熟悉了环境,然后拿了钥匙开始上工了,协商好之后一个值白班,另一个值晚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