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绦交货的八匹布,验收后无明显瑕疵,依旧按照一匹布一千三百五十文的价钱,付给他十两八钱银子。
回去把货款付给工匠之后,他能赚到一两六钱银子。
在这之后,两人才在店中小几边坐下,就三款冬季新布开始商谈。
袁宁手拿二十四张成衣图,比照着小几上三款新布样品,一张一张对比查看,欣喜又心动,啧声夸奖:
“原色素条纹浮纹,素雅出尘,脱俗若仙。”
“白底正红条纹浮纹,娇俏妩媚,雪中红梅。”
“白底亮蓝条纹浮纹,清隽疏阔,初雪晴空。”
“这成衣图着实美不胜收啊。”袁宁夸过成衣图,又夸三款样品布。
“一如既往是经纬细密,耐磨耐穿。这正红和亮蓝的彩色条纹浮纹,颜色也极正。如果以后交货布匹也都和这样品布一样,布匹等级可为:上等。”
袁宁端起茶盏,倾倒出一小滩茶水在样品布上,搓揉几下后停下观察。
他的双手依旧白皙,样品布上除了茶水本身的颜色外,完全没有晕染开的红色和蓝色印迹。
“彩线褪色不明显,不会过水洗一次就颜色斑驳,惨不忍睹。”
就是在盛行化学染色剂的后世,顾客都还担心服装的掉色问题呢,更别说在这全用天然染料的古代了。
袁宁担心布匹掉色,也正常。
杨绦为让袁宁放心,道:“宁兄,你尽管放心,小弟这彩线是在自家亲戚的染坊里染的,明矾和盐没有少放,所以染色极正、极牢。”
李绒的彩线,是在她钟二叔家的染坊染的,他们多年亲戚,自然是会用心给她染好。
“为兄一直相信绦弟,目前你在布匹质量上,真是从未懈怠过。”袁宁真心夸赞。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口碑,生意才能长久。”他杨绦虽然很喜欢赚钱,却绝不会在质量上偷工减料。
和杨绦这样的人做生意,才能放心和长久。“绦弟你织匠人手可找足了?”袁宁问道。
杨绦:“人手早已找足,有超过三十家织匠。织三款新布的工匠,也都是能在织造局里应役的手艺。”
所以这次也能一样打出‘官家工匠出品’的口号,提升布匹档次。
袁宁刚才已看过三款新布样品,以及它们裁成成衣后的效果图,质量也依旧上佳,确定是物美价廉。
这笔生意他肯定要做的,而且还要花大力气去做!“织匠人手充足啊,那就好那就好。”
两人已经这么熟了,又有按照契书规矩定价的口头协定在线,倒不必你来我往地试探了。
袁宁直言:“冬季寻常厚棉布的市价,是一两半银子。但我们这厚棉布,一、有浮纹花样,算得是‘下下下等锦缎’;二、其中间织花样时,用了不易褪色晕染的上等彩线。岂是市面上寻常厚棉布可比的?”
杨绦闻弦知雅意,很捧场地跟着夸:“那是!再怎么也能去掉两个‘下’字,变成‘下等锦缎’了。”
“而且吧,我们这可是市面上没见过的新款布匹,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价钱贵上一些,也很正常嘛。”
袁宁和杨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自己的奸商一面。
“哈哈哈!绦弟所言深得为兄之心啊。”
“哈哈哈,宁兄你的话也说进小弟心坎里了啊。”
笑过了,袁宁开口商量:“正红条纹浮纹布、亮蓝条纹浮纹布的卖价,定在三两银子一匹,绦弟觉得可行吗?”
杨绦心中默算:收一匹厚棉彩色条纹浮纹布,虽然是一千六百文钱,不过再加上他发放的彩线的成本,每匹布的成本……接近一千七百文。
按照‘二两半银及以上售价者,交货价按其六成半计算’的约定,那每匹布的交货价就是……一千九百五十文钱。
按照每匹布一千七百文的成本算,每匹布他至少能赚……二百五十文钱!
比之前的每匹布赚二百文钱,还多赚五十文钱。
“宁兄如此定价,很合理。”杨绦同意。不过赚钱哪有嫌多的?
“不过呢,其实原色素条纹的,也可一样定价,不必因其没有用到彩线而刻意降价。”
在织匠手里收一匹厚棉原色素条纹浮纹布,价钱是定的一千七百文。
如果和彩色条纹一样定价的话,每交货一匹布,他也能赚二百五十文钱。
袁宁倒不是过于老实不敢喊高价,而是一分钱一分货,他本能地就把原色素条纹、彩色条纹这两种布,分开来看了。
“绦弟,你何出此言?”
杨绦解释:“正如宁兄所说,这原色素条纹浮纹布,裁了做成衣服,那是‘素雅出尘,脱俗若仙’!
且这三款新布依旧是不拘男女,都可穿上身,那宁兄你想啊:能买这洁白素雅的布,去裁衣穿的男男女女,会是哪样的人呢?”
“自然是喜欢那股子‘素雅出尘,脱俗若仙’韵味者……”袁宁随口接话,但立即就若醍醐灌顶!
“是不怕干活弄脏衣裙者!抑或是说,是根本不必做活的男女!比如小富之家的闺阁女子,进学读书的翩翩学子等。
这些人不管是本人还是家人来给他们买布裁衣,多或少这几十上百文钱,他们若看上眼了,还是会买的!”
“宁兄说的在理。”杨绦颔首。袁宁真是天生的生意人,敢冒险、行动快,还聪明,一点就透。
能多赚钱,袁宁也很高兴的:“那就把三款新布的价钱,都定成三两银子一匹!”
平民百姓家里做衣裙,不比权贵富商家。就拿襦裙来举例,权贵富商家的夫人小姐,把下裙做成六幅至十二幅的,转起圈圈来,裙摆能像花朵怒放一样。
然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下裙甚至都不是打褶的,而是拼接的,转起圈圈来就跟一只水桶般。
前者做一条下裙的布料,后者能做出两条,甚至三条、四条。
三两银子买一匹布回去,平民百姓家能做至少三套衣裙。
省布料有道的主妇,甚至能做出四套来,若是穿衣人的身量窄下,做出五套都不稀奇。
杨绦是亲眼见过李桃花如何裁衣的。
“三两银子,买这样一匹布,很划算了。”
“如果用一两半银子买一匹原色胚布回去,还要拿去染坊、花钱染色,不说没我们的彩色条纹染得色正又牢固,就是染得好也没有浮纹花样。
死板的一整片红或一整片蓝,哪有我们这浮纹布,做出来的衣服好看?”杨绦分析道。
袁宁颔首深表认同,“先前的薄麻条纹浮纹布,已经给店里打出了些口碑,你今儿送来的八匹布,都还抹不平客人预订呢。
等我们这厚棉条纹浮纹布一开卖,定然也会客似云来。”
……
袁宁又道:“而且这次的三款新布,与之前的还不一样。就是那些富贵人家,冬日里也不是尽穿丝绸的,也一样穿厚棉布……”
这次的三款新布,能卖给那些富人!权贵富商或许看不上,但一般富人或许为了新鲜,会来买这三款新布!
杨绦早已想到,否则他怎会找了三十多家工匠?之前那五十匹的契约,已经履行了二十五匹,最多再有一个月就能织完。
莫非织完之后,就不干活了?果真如此,他扩充工匠人手做甚!
在第一批的三款新布上市之后,布匹花样就传了出去。如此一来,那些不太信得过的工匠,就能一起来织三款新布。
到时就是三十多家织匠,一起赶工!这样才能在其他布行剽窃去花样,织山寨布去卖之前,占领下足够的市场,先把大部分的钱都赚到手。
杨绦轻描淡写:“我们将要售卖的三款新布,用料是今年新棉所纺棉线,织匠手艺是官用御用级别。”
“织出的布匹经纬细密、质量上等,还有浮纹花样,在喜爱者眼中不逊于锦缎。就算权贵富人之流,又有何穿不得的?”
吹还是他杨绦会吹!“哈哈哈,绦弟言之有理!为兄听后犹如醍醐灌顶,必定牢记。一定要牢记……”
下去后,就教小五在客人面前这样吹!
杨绦:“小弟提前在此恭喜宁兄财源滚滚了!”
“哈哈哈,同喜同喜,我们兄弟两一起发财、一起发财!”
杨绦冷不丁地:“既是一起发财,那宁兄把那二十四张成衣图的报酬,付了吧?”
“啊哈?”袁宁正为无量钱途激动,一时没反应过来,“不是送我的吗?”
“上一桩生意的那八张成衣图,已经白送过你了,人情就算已经做过。”
杨绦把手伸到袁宁面前,直接索要:“一张图半两银,承惠了。”
“绦弟你这□□的打劫呢?!”袁宁作惊恐状、抱胸往椅背一缩,幼稚地叫嚷起来。
杨绦翻个白眼:成熟男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戏精吗?
睥睨着眼,冷血无情道:“承惠三百文一张。”
“两百文,不能更多了!”袁宁神情惊惶,宁死不屈!
“好,两百文一张,一共四两八钱银。”
“……”袁宁坐直上半身,期期艾艾:“绦弟,你刚是不是又坑为兄了?”
“画图的朱砂和蓝色石青,不要钱买吗?你随便去找一个街边摆摊代写书信的,能画出我弟画的这样吗?就算你找得到画工好的文人,两百文一张的润笔费能请动吗?”
杨绦一连三个问句一出,收尾时最后一问:“两百文一张,坑宁兄了吗?”
袁宁被问得晕晕乎乎,“……没,好像是、也许没坑为兄吧。”
杨绦抬胳膊拍拍对方的肩膀,语气铿锵:“对你出口的话再自信一些,就是没有坑你!”
袁宁已彻底被忽悠成功:“好吧,虽然绦弟你是很狡猾,但这次绦弟你没坑为兄!”
可怜的袁老板又哪里知道,在杨绦所在的时空,服务周到些的厂家,在送样品给经销商时为了批发出去更多货物,还会无偿准备成品效果图。
杨绦也就是见现在还没有这项周到服务,才另行索要报酬。
……
八匹布,共计十两八钱银的货款。二十四张成衣图,共计四两八钱银的润笔费。
杨绦揣着十五两六钱银子,在清河坊稍微逛了逛。
依旧是用样品布把银子包住,三块样品布包成三包银子,分开贴身放在腰间,分散了丢失风险。
□□的,也没人会来抢他一个半大小子。谁会想到一个小孩子身上,揣了十五两银子之多的‘巨款’呢?
先前已经答应了杨谚,卖了成衣图要带礼物回去给他。
杨绦想到,眼下事情已经忙完,也就还算认真地给他挑起了礼物来。
“兼毫取一健一柔、一软一硬相配,以健毫为主、居内称为“柱”;柔毫则处外、为副称为“被”……”
杨绦第一次踏足清河坊内的这家墨宝店,约莫是人家掌柜见杨绦气度自华,大大方方的进了墨宝店也不缩手缩脚,像是一个读书人,介绍得格外热情起劲。
“小哥你看,此乃湖州所产兼毫湖笔,以兔毫为柱,外加较短羊毛为被,又披与柱等长之毫,前后共三层。才造得这般根部粗、尖端细的模样,此笔储墨多,刚柔适中,极其便于书写!”
“多少钱?”之前给杨谚买墨锭,让他以为是见着他墨锭快用完,特意买给他的。
这次就是之前真见着杨谚的毛笔用秃了,想着顺便给他买一支回去。
“二两银子一支,这可是湖笔啊,不贵了,小哥要的话老朽给你挑支最好的包上?”
读书费钱,古代读书尤其费钱!一支笔就是二两银子,相当于杨家以前一个月的进项。
这湖笔确实贵了点,但是有一支好笔对于练就一手好书法来说,可谓事半功倍。
杨谚那小子,脾性直了点,但也赤诚可爱……所以还是买给他罢。
“掌柜的,小子再添一百文钱,您将那块墨锭做搭头吧?”摆在架子上的那块墨锭,看上去不比上次买给杨谚的那块差。
掌柜捋了捋白胡须,沉吟片刻,一脸肉疼:“罢!罢!老朽看小哥长得顺眼,你付二两一钱银,就把这支湖笔兼毫和这块墨锭,一道卖给你!”
杨绦笑着谢过:“多谢掌柜。虽然这笔是买给小子弟弟用的,不过小子弟弟也长得很顺眼呢,您没看走眼。”
“不是小哥你自用啊?”老掌柜没在意,“弟肖其兄,想来也确实会顺眼。”
“对,不是自用。”杨绦想着,虽然花用的钱,也算是杨谚自己挣的,但也要帮他把每一文钱都花出最大效用。
“既然掌柜您老人家看小子顺眼,那可否再帮小子推荐一本好书呢?”
“当然可以。”老掌柜想了片刻,把竹藤书架中部的一部书抱下来。
“小哥,你看这部书如何?翰林院掌院、孟大学士牵头,集齐七位翰林院饱学之士,共同参研,可说是集我朝文气所在的《四书五经·永明新解》!”
“今年年初才集册刊发,拿到手也就是一月之前的事。”
若是这老掌柜所说属实,那这一部《四书五经·永明新解》,就是学子科考的必备工具书了!
杨绦心中震惊不已。
如今是永明二年,新皇登基改元才两年,正是谋划文治武功的时候,修史著述就属于‘文治’。
这由翰林院掌院大学士牵头,编撰的‘四书五经新解’,就正正包含在‘文治’之列。
四书五经,从来是科考的绝对重头戏。说不定之后的整个永明年间,四书五经的参考书目,就要是这一部《四书五经·永明新解》了……
这样一部书,杨谦明年就要下场科考,或许来不及深研。但杨谚却是必须要拥有的,而且宜早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