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 25 章

在织造局里当幼匠,轻松确实是轻松,就是有些无聊。

杨温他们织造的锦缎贵重得很,轻易不敢让幼匠上手。据说是得在旁边学上个两三年,把技艺烂熟于心之后,又碰见不那么贵重的布匹时,才敢让幼匠上机试试手。

至于在此之前,如何避免光看不练纸上谈兵的危害?在家多练习罢!

第二次入局应役开始了。

杨绦依旧是站在一旁干看着,不能乱跑动,他的活动范围只在第九织房,以及外面屋檐下和院子里。

不过在杨绦这具十二岁壳子之下的芯子,早已不是脚底长毛站不住的毛头小子了。即便无所事事干看着,他也能安下心来,在赵竟和钱勤等人不时的大方指点之下,尽力偷师学艺。

此外,杨绦也像以前一样,眼勤、脚勤、手勤。但凡见到有需要他帮忙的时候,都会前去跑腿搭手,工匠们不忙时他还去给人捏个肩、捶个背。

嘴巴也殷勤,见着人了就笑容爽朗地打招呼,好听话那是张口就来。

如此一来,本就因织条纹浮纹布这事,而和杨绦亲近起来的同班赵竟、钱勤和周光仙,如今是越来越和他亲近了。

几人真是把勤快、嘴甜又好学的杨绦,当成自家亲的子侄在带教了!直叹自家儿子,怎么就不像杨绦一样呢?

不仅如此,除了同班的这几个工匠,之后杨绦又把他的交际圈,从同班工匠扩展到了相邻织机的几班工匠。

因为那几班工匠之中,都没有幼匠,杨绦就时不时地去搭把手,或者帮忙跑跑腿,自然而然地就与他们说上话了。

管工杨志成因为上次落枕被杨绦捏肩捶背,又得知他有两个读书人兄弟,之后就看杨绦这幼匠越来越顺眼了:看他勤快地跑来跑去帮忙,学艺也没耽搁,说起来也都头头是道,可见是个勤快机灵的好幼匠。

可见哪怕幼匠在织造局里无所事事,杨绦也能没事找事做,让自己每天都有所收获。

不管是偷师学艺,还是结交人脉,都属于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经营,有朝一日终将能收到好处。

……

杨绦和杨温一道,刚一到家,就听老爷子说起袁氏布店的老板袁宁,中午时来找过他。

主要是为了那条纹浮纹布布卖得很好,过来催着他交货。

这事既在杨绦意料之中,又出乎他意料之外。

条纹浮纹布,有着不可忽视的优点——好看又体面、耐脏又耐穿还平价,这些优点转化为了卖点,自然就会带动布匹的销售。

意料之外的是,杨绦没想到会卖的这么好,都让人家袁老板上门来催货了。

杭州这里,如今在市场上流通的布匹,惯例是四尺宽、四丈长,也就是宽约一米三、长约十三米。

所以别看当时那个婶子一次就买走一整匹布,其实大多数人买布都是三五几尺的,一匹布得卖上三五几个人不等,才能卖完。

七匹布,竟三天就卖完了?就算还剩下些用来应急的,也该是所剩无几。

“爹,陪我去一趟王织匠和赵伯父家。这会儿天还没黑,应该能在宵禁前赶回来。”杨绦也顾不得坐下歇会儿,喊了杨温就欲往外走。

杨温屁股才刚落座,就要被儿子喊走,瓮声瓮气的不乐意:“做什么?都要吃晚饭了,这时候出去。”

没等杨绦多说,老爷子就开口了:“袁老板都亲自来催了,老二当然是去收布回来,给尽快送去啊!这天要黑了,难不成让老二一人去抱着布匹回来?万一被抢了呢?你跟着去走一趟!”

在银钱面前,李桃花也贤惠了一回,温声劝道:“孩他爹,你快一起去,到时我把你和老二的饭给温在灶上,会有热菜热饭给你吃的。快去快去,肚子可以饿一饿,这赚钱的事儿可不能耽搁!”

“赵伯父今日在局里时说起,他家有一匹布只待收尾了,想来今天应该就已经织完。再有王织匠,他家有两台织机,之前只收上来一匹布,如今过了四五天,另一匹布应该也织好了的。”

杨绦盘算着,直接先往王织匠家去。

杨绦和杨温父子两,连夜去了王织匠家和赵竟家,天色黑尽好一会儿时,收回来了两匹布。并让老爷子第二天跑一趟,送去清河坊的袁氏布店。

收布回来了,杨绦和杨温方才吃上了一口晚饭。吃完饭,又要赶紧进屋睡下,第二天还得早起去局里上工呢。

杨绦临睡前,听见杨温他们房内还在传出织布声,唧唧——哐当——唧唧,是李桃花在熬夜织布。

虽然李桃花有许多缺点,但她在勤俭持家这一点上,做得确实是好。

对杨家(除了杨绦之外)的人来说,不去计较李桃花身上的一些缺点,她也算是一个好儿媳、好妻子,以及好母亲。

……

七匹条纹浮纹布,全卖完,袁氏布店也就赚二两半银子。

但是有这物美价廉的新布料,却能吸引来一些客流量,带动售卖出店里的其他布匹。以袁宁和他那小厮的嘴皮子,路人一旦进到了店里,就一定会全力将其变成客人!

再把客人培养成回头客,又进一步发展成为老客,这生意不就做起来了吗?

做生意嘛,别总是想着一笔暴利成为富豪,积少成多稳扎稳打慢慢地做起来,方为正道。

袁宁就是这么一个想法。

时下各家布店卖的布匹,都是那么些个花样,价钱也都大差不离,他这新开的布店要如何吸引来客人,然后把生意做起来呢?

得有新花样!有了新花样,就可以先得把路人吸引过来!再把路人变成他店里的客人,再变成回头客,最后变成他袁氏布店的老客。如此一来,生意就做起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条纹浮纹布还剩下一整匹的时候,袁宁就提前找去上积善坊杨家催货的缘故。万万不能断了招揽客人的利器。

何况,又有从之前客人那里知道后,特意找来的新客,那些人日后都可能是他袁氏布店的老客啊!

“……袁老板,您请仔细查验。”老爷子杨英,甫一吃过早饭就出门了,在巳时末、午时前,把两匹布送到了袁氏布店。

袁宁不着痕迹地看一眼极为拘谨的老爷子,心中暗奇:如此寻常一个工匠,竟养出了杨绦那样利落大气的一个小子。

“没有问题。收您两匹布,付您二两七钱银。”袁宁当着老爷子的面,又称量了一遍银子。秤杆平直带翘——足称二两七钱银,然后才交付出去。

老爷子的眼睛因长年织布,加上年纪已大,有些眼花看不清。接过银子后,又再三掂量掂量过之后,才小心地收起来揣进腰间。“是,重量不错。”

交了货,货款也已结清,老爷子就没其他事情了,于是告辞离开。

袁宁:“老爷子,在下昨日忘了说,所以还请您帮忙给您孙子杨绦带个口信,这两匹布恐怕卖不了两天,让他尽力多织些布送来。”

“好,袁老板的话我一定带到。”老爷子满心欢喜地走了。那布卖得好,他们家就有更多钱赚!心里能不欢喜嘛?

老爷子杨英离开店里,又走了好远之后,小厮才撇撇嘴:“看老爷子那小气样儿,难不成老板您还会少给他一文钱吗?您都当着他面儿又称过一遍了,他接过去后,竟又拖拖拉拉地掂量一遍!”

老爷子的行为,小厮很是看不上眼。“他用手掂量又有多准呢?真要少他一二分银,还能掂量出来不成?”

“好了好了,老爷子人老了眼花也是可能的,看不清称,总要过手仔细掂量过才能放心的。银钱当面点清才是正理,免得事后出了差错再扯皮,那才是麻烦。你啊,还是太年轻气盛了。”

袁宁摇摇头,把布匹往架子上放。

“老板我来我来!这些杂活儿哪能劳动老板呢!”小厮机灵着呢,连忙接过袁宁手上的布匹。

“好嘛,知道了,小子我还有的学呢!不过他自家亲孙子揽来的生意,不信您也该信他孙子啊,怎么竟像是不信任?”

“契书都签了,老板您和他们是在做长久生意,按理哪会少他们的钱?上次杨小兄弟来交货时,您把银钱交给他,他可是数都没数的。”

“不必管那些。不过,你小子倒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啊,当时你小子可还在门口招呼客人呢,竟就将你老板和杨小兄弟的话都听去了。”袁宁不愿再和小厮多讲,“你小子怎么那么多疑问?这习性可不好,去做你分内的事去吧。”

此时店内刚好没客人,补货后架子上的三匹布也经不住他吆喝,一旦卖完,几天之内可是没有补充的了。

小厮就腆着脸,笑嘻嘻的:“小子这就去做分内的事!不过,老板,这布卖得这样好,织起来也不难,您为何不自个儿找人来织布呢?”

“我为何要自个儿找人来织布?那我还卖彩布呢,那我是否还要去开间染坊自己染布?你老板是做卖布生意,不是开织布坊的。别总想着什么钱都要去赚,一口气吃不成一个大胖子,却能撑出病来。”

袁宁顿了顿,又说:

“其实也不是不能开纱坊、织布坊和染坊,只是你老板现在连布店的生意都还没做起来,不宜在这时候分力去做其他生意。以防妄想两头兼顾,然而却两头皆失。先把布店做起来,再论其他不迟……”

“老板真是沉稳又睿智!”小厮又问,“虽说老板您带话,让杨小兄弟想法多织些布来,可即便他今天就找人开始织布,也不是三两天就能织出来的,远水救不了近火啊……那这浮纹布生意,不就要断几天了?”

袁宁拍拍小厮的肩膀,吩咐:“你尽管站门口去吆喝罢,能卖出多少就卖多少!卖得多了,老板给你奖赏。”

“???”小厮满头问号。能卖出多少卖多少,可布匹从哪里来?

“记住最后留下三尺布来,一直摆在架上做小样儿。”袁宁见小厮难得露出蠢样,更为自己的灵光一现感到骄傲。

“卖到只剩最后三尺布时,就涨价,涨……涨一百文上去——一匹布一千八百文钱。至于那些没买到布的客人,可以让他们把名姓登记下来,提前预订。”

“预订者,可得到一匹布减价一百文的实惠!”

“涨一百文上去,减价一百文的实惠……那不还是原来的价钱吗?不!不一样……”小厮明白过来,“那布匹到货之后,还降价吗?”

“降价?何必降?多赚一百文钱不好吗?”袁宁目光赞赏,上下打量一番自家小厮,“小六,你小子脑子转得很快嘛!竟然立即就明白了你老板的意图。”

“哈哈哈,还是老板您最睿智,小六方才跟着学到了两分机灵。”小厮奉承过老板了,又问:“老板,万一杨小兄弟那里来不及织布呢?织布可是慢得很呢,也不知道他能找到多少工匠一起织,能否供应得上。”

“这赚钱的事情,杨绦会全力去做的。”袁宁说着,朝小六翻一个白眼,“刚还说你有股聪明劲儿呢,你转眼就犯起傻来!就算那条纹浮纹布物美价廉,可又不是甚么稀世珍宝,还能引来天南海北的人专门来买不成?”

“我又没有人手派到外面去叫卖,只有这一家店铺坐死在这里,别说天南海北,便是这杭州城,说不得十天半月都传不遍。

能在城西这一块传出点口碑,就很了不起了,又能卖出多少匹这布呢?这也就是下半年,越来越靠近年前,买布的人渐渐多起来了。”

袁宁暗自思量:能在过年前,卖出百来匹条纹浮纹布,那就太好了。

从中赚到的银子且不说,更主要是能引来更多客人,多出些回头客,把布店的生意慢慢做起来……

……

如袁宁所言,‘这赚钱的事情,杨绦会全力去做的’。

并且是在前一天晚上,得知袁宁来催货后,杨绦便把增加织布人手的事情放在了心上。

还没等老爷子把话带到呢,杨绦便在第二天上工之后,就立即开始扩充给他织布的工匠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