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农忙

好不容易进一趟县城,秋华年打算在城里多转一转。

两人把骡车寄存在镖局,在县城的街道上散步。

漳县以钟鼓楼和县衙为中心,共有东西南北各四条主干道,城北是富人区,街道两旁有许多装修精致的店铺,白天时铺子门窗大开,能看见里面昂贵的布匹、首饰、香料、书籍。

城南多小巷民居,骡马市场、菜市场都在这边,许多走街串巷的小贩高声叫卖,担夫走卒来来往往,充满了市井生活气息。

秋华年上辈子看惯了千篇一律的街景,不爱逛街,到了古代却喜欢上街道带给人的新奇感。

他拉着杜云瑟从这头串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到这头,看归看,乱花钱是不可能的,最后也只是花了五文钱买了几团各色棉线,九九最近学女红学的很认真,家里几种单色线已经满足不了她创作的欲望了。

秋华年本来觉得九九年纪还小,每天抽一点时间学女红就行,可九九自己却迷上了女红尤其是绣花的感觉,今天想绣青蛙,明天想绣小鱼,每次绣好,秋华年都是一顿夸。

起初秋华年还不理解,后来想起在现代许多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正是喜欢做手工玩过家家的时候,才恍然大悟。

只要九九喜欢,想绣就绣吧,穿着领口有小鱼的衣服出门也挺别致的。

最后回家前,秋华年走进一家收拾的很整齐的调料铺子。

“掌柜的有红糖吗?”

坐在柜台后面的是位二十多岁的女子,脚大手粗,面色红润,一看就是能当家做主的。

她闻言站起来道,“有,白糖一斤120文,红糖一斤80文。”

“给我来二斤红糖。”秋华年直接说。

这是用来做给棉花防虫的生物酵素的,秋华年本打算多攒些钱再买,谁知今天意外收到了卫德兴的谢礼,索性一齐买了。

生物酵素这东西,发酵时间久一点,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女掌柜听到秋华年下了这么大一个单子,当即笑着去身后架子上给他称红糖。

秋华年发现这家调料铺子似乎也在自酿醋和酱,又问她,“掌柜的,我想买一些酿醋剩下的醋渣的话,是怎么个卖法?”

女掌柜摆了摆手,“我家醋渣都是填坑里当肥料的,从没卖过,上门就是客,你要的少的话我送你一点。”

秋华年笑着摇头,“我要半缸醋渣,你还是开个价吧。”

“半缸?我还是第一次见人买这么多这东西。”女掌柜指着后面的醋缸说,“半缸醋渣一口价二十文,要的时候你自己拿麻袋来装。”

“我种东西用它,三个月后来买。”秋华年笑着随口解释了一句。

醋渣和生物酵素一样,也是用来给棉花防虫的,棉花到了开花期后容易遭受虫害,处理不当会极大损害产量,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严阵以待。

而这生物酵素加醋渣的组合防虫法,是秋华年在现代时和老家一位种棉花的老农学的,不用化工农药就能有效防虫。

掌柜的还在称糖,秋华年在铺子里打量,这家调料铺子进门旁的架子上摆着许多调料,他一一看过去,没看见想找的东西。

“掌柜的,怎么不见你家卖红腐乳?”

卫德兴的谢礼中有一罐红腐乳,秋华年本以为这是漳县调料铺子的常见产品,好奇想问一问价格。

女掌柜闻言道,“红腐乳只有隔壁街的卫记调料铺有,据说是他家一个走商的朋友从京中运来的,你想要只能去那儿买。”

“红腐乳卖的好吗?”

“买的人里尝新鲜的多,毕竟是独一份的京货,有些特别爱这个味道,有些只是凑热闹,毕竟一罐红腐乳要卖80文,只有闲钱多的人家才一直买着吃。”

80文?秋华年心头一动,他会做红腐乳,能算出这一罐的成本最多20文钱,没想到竟能卖到80文。

“既然价格高也有人买,为什么县里其他铺子不自己做红腐乳卖?”

女掌柜闻言笑了一声,“哪那么容易,就算专门去一趟京城,也学不到做它的方子。”

“卫记调料铺的掌柜卫德兴说,他卖的红腐乳的味道在京中也是一绝,方子是那家腐乳坊的秘传,除非和他一样有走京城的商队的人脉,否则根本进不到货。”

秋华年也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误区。

红腐乳是中国传统美食,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在秋华年上辈子那个时间线的明朝已经有了成熟的商业制作模式,所以秋华年下意识觉得这东西只要想做就能做。

但事实上,古代信息流传速度慢、范围窄,许多方子和手艺又因为门户之见不轻易外传,动荡年间,时常有好东西因此彻底失传,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红腐乳或许在京中已经十分常见,但制作它的方子却根本没有流传到东北地区。不像现代,拿出手机打开软件搜索,立即能找到几十个不同的做法供你参考和选择。

“如果有大批红腐乳的货,你愿意进货在铺子里卖吗?”

“要是有,谁不想赚钱呢……”女掌柜开始还以为秋华年在开玩笑,话说到一半,突然反应过来,顿时眼睛一亮,“我这里能卖出去的有限,但如果你的货比卫记便宜,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个好去处。”

原来这位女掌柜名叫黄二娘,她还有一位姐姐叫黄大娘,在县城开了一家规模不小的食肆,姐妹二人都已和夫家和离立了女户,在漳县大小算两个名人。

“我姐姐做菜的手艺那是一绝,卫记开始卖红腐乳后,姐姐买了几罐回去,研究出了几种新菜,请老顾客试吃时广受好评。”

“姐姐本想从卫记以批发价大量购买红腐乳,正式推出新菜,可卫德兴听说了这事,却以我们姐妹不守妇道为由不给她出货,要我姐姐必须把新菜的方子都交出来他才肯卖,红腐乳的价格还提到了100文一罐。”

“我姐姐和我一样气性大,哪受得了这个,索性不买红腐乳了,新菜的事也搁置了下来。”

秋华年听完,有些佩服黄二娘与她姐姐黄大娘,在古代两位女子能活得这么洒脱,还能打拼出自己的家业,很不容易。

至于卫德兴,秋华年刚才已经见识过对方瞧不起女人和哥儿的德性了,再次听说他的恶行,毫不意外,心里对这个人的评价更低了几分。

黄二娘大手一挥说,“这位哥儿,我替我姐姐做主了,咱们说个实诚价,卫记的红腐乳一罐里大概有一斤腐乳,单价80文,你如果有方子能做出来,我姐姐的食肆以70文一斤的价收购。”

“到时候你直接带着红腐乳来铺子找我,我黄二娘的名声在街坊间可是响当当的,绝不会骗你!”

秋华年又找到一个利润不低的赚钱方法,当即答应下来,打算回去先尝一尝卫记红腐乳的味道,然后根据现代的方子改良出最好的版本。

因为收了谢礼,又找到了卖红腐乳的路子,秋华年心里高兴,回杜家村时花60文买了一斤上好的羊肉,打算晚上好好吃顿肉庆祝一下。

漳县人吃羊肉多用炖煮之法,秋华年买的是鲜嫩的羊羔肉,他觉得炖煮太浪费,决定试着做一道羊肉馅饼。

秋华年先用清水和半把玉米面搓洗去羊肉的膻味和血腥味,再将其切成指节大小的方块,羊肉不能切的太碎,不然没有口感。

切好的羊肉加入盐、辣椒粉和葱姜水,抓拌后腌制半小时,可以让羊肉彻底入味,并且鲜嫩多汁。

趁腌制羊肉的功夫,秋华年取了整整一碗白面,加水和成较为柔软的面团,他做饭的时候,春生一直跑前跑后帮忙给灶口添柴烧火,九九在树下绣花,眼睛不住地往灶台方向看,期待晚饭的美食。

待羊肉腌好,面团也松弛好了,秋华年把面分成大小一致的面剂子,用擀面杖轻松擀成薄薄的面皮,抓一把羊肉,一把切成碎末的葱,放进面皮后包起来一压,圆形的饼胚就做好了。

洁白的饼胚面皮只有薄薄一层,里面大块的羊肉依稀可见,看得人直流口水,秋华年取来豆油抹在饼胚两面,直接把它们贴在烧热的铁锅壁上。

不多时候,羊肉的香气便飘满了整个院子,混着辣椒和葱香,令人食欲大开,春生站在灶台边上咽口水,九九也绣不下去花了。

秋华年掌握好火候,拿着锅铲利落地给饼子翻了个面,已经烤得金黄的那一面朝上露出来,连秋华年自己都觉得肚子开始咕咕叫了。

他走到上房窗边,隔着打开的窗子,笑着问回来后抓紧时间读书的杜云瑟,“据说书籍是精神的粮食,你把精神粮食吃饱了,待会儿还吃得下去羊肉饼吗?”

杜云瑟从浩瀚书海中回神,无奈而温柔地看着窗外的人,华哥儿总是说一些新奇的话,这句“书籍是精神的粮食”他从未听过,细想却十分有道理。

他展颜一笑,“书是精神的粮食,可我这肉体凡胎,还要仰仗华哥儿吃饭。”

秋华年欣赏了一会儿小龙男清贵英俊的脸,吃完自己专属的“精神粮食”,回去继续做饭。

一斤羊肉烙了十个薄软浓香的羊肉饼,九九和春生一人一个,秋华年和杜云瑟各吃完一个后又一起分了一个饼,剩下五个收进篮子里盖好布,明日中午热了还能再吃一顿。

坐在铺满金红色夕阳的院里,咬一口油酥薄软的羊肉饼,浓郁的肉汁立即在口中爆开,大块的羊肉嫩而有嚼劲,带给人无比的满足感,再配上一勺野菜豆腐汤,农家菜的美味比京中精致昂贵的宴席更让人身心愉悦。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好好吃了一顿,下地干活的日子紧随其后。

棉花苗生长的温度不能低于十七度,现在正是适合移栽的地里的时候,东北全年整体气温低,再晚一些,就来不及在秋冬降温前结出成熟的棉桃了。

棉花不能种得太密集,县城的棉花商人告诉秋华年,在他老家一亩地能种三千多株棉花,秋华年根据杜家村土地的实际情况考虑过后,决定一亩地种两千多株就够了。

为了尽快把棉花苗全部移栽进地里,减少生长差,秋华年一家四人齐齐上阵,杜云瑟暂停读书,九九也不学女红了,秋华年提前做了一大批高粱饴委托给孟武栋和孟圆菱代卖,把时间全部花在三亩棉花上。

早上鸡叫时,秋华年和杜云瑟便起床,一个准备一天的吃食,一个挑水和整理棉花苗,让棉花苗和育种盘能轻松分离。

一家人都起床吃过早饭后,便拎着装水的篮子,端着育种盘,扛着农具去地里干活。

骡子给翻地节省了许多力气,到了移栽这一步还是得纯人工操作,秋华年和杜云瑟一人拿着一个长锄头,在整理好的田垄上每隔一尺刨一个浅坑,九九和春生就跟在后面,往浅坑里放棉花苗,用手拢土把它栽好。

一个育种盘里的棉花苗栽完了,两个孩子便跑回家再合力端一盘新的过来。

一个育种盘里有三百多株棉花苗,一亩地得用大概七个盘子的苗。

从早上忙到中午,累了就喝口水坐在地头的田埂上休息一会儿,乏了就聊会儿天,一直到午饭时候,四人才回家热了冷饭吃了,在炕上躺了半个时辰。

这还是幸好家里这三亩水地都离村子较近,否则中午根本没有时间回家休息,只能在附近找棵树浅寐一会儿。

真正下地干活,才知道农人之艰难,秋华年在现代时种过一阵子地,也有点吃不消。

他这具身体本就弱,到了下午竟有些起不来,胳膊和腰酸得不像是自己的。秋华年艰难地撑着胳膊坐起来,杜云瑟在门外看见,几步进来把他按回了炕上。

“下午我自己去吧,你和两个孩子都多休息休息。”

秋华年还想挣扎,“这怎么行,说好要一起干活,怎么能让你一个人去地里。而且咱们一早上才种了四盘棉花苗,刚过半亩地,我还想三天内把棉花苗全移栽完呢。”

农业种植中时机是非常神奇和重要的,往往只是晚个三四天时间,后栽的苗就没有前栽的苗长势好。

杜云瑟看见秋华年白皙的掌心已经被锄头柄磨得有些红肿,转身去水缸取水,沾湿了一条细麻布,敷在秋华年手上。

冰凉湿润的感觉让秋华年下意识吸了口气,手掌后知后觉感到火辣辣的痛感,再这么下去,种完棉花前手先别要了。

杜云瑟看得心疼,“我晚上趁月亮继续移苗,一定能在三天内把棉花苗移栽完,你快躺着吧。”

秋华年张了张嘴,感觉手上的热意一路传到了脸上,实在拗不过杜云瑟,只能囫囵地点了点头。

晚饭时候,秋华年身上终于没有那么酸痛了,他在篮子里装上吃食,拎着锄头和下午指导九九缝的粗制棉布手套去地头找杜云瑟。

太阳西偏,日头已经不再热烈耀眼,空气中弥漫着土地的芬芳,杜家村外的田地里还有不少农人在劳作,秋华年远远就看见了杜云瑟。

他穿着老旧的短衣,挽起裤腿,腰间束着一根麻绳,打扮与周围的农人相比毫无异处,可秋华年就是觉得,这样的杜云瑟依旧好看极了,连从鼻梁滑落脸颊的汗珠都让人心跳加速。

杜云瑟抬头看见秋华年,拎着锄头走过来,“华哥儿,你怎么来了?”

秋华年没忍住,抬手用衣袖给他擦了擦汗,杜云瑟弯腰低头,凑近了一些让秋华年更方便。

“我来给你送饭,等你吃过了和你一起移栽棉花苗。”

见杜云瑟面露不赞同之色,秋华年抢先说,“这会儿太阳已经不热了,我也休息了一下午,没有那么累。而且你看,我请九九用棉布缝了两双手套,戴上它锄头柄就不磨手了。”

家里现在有富余的棉布,秋华年不在这方面节省,本以为九九可能会心疼,但实际上,九九在听到棉布手套能保护手不被磨肿后,立即按照秋华年说的样式,裁布给两个哥哥一人缝了一双。

秋华年展示了五指分开的棉布手套,指着不远处地头的一棵大柳树说,“快,我们去那边坐着吃饭,吃完饭继续移栽棉花苗。”

杜云瑟一下午移栽了一盘多一点的棉花苗,一亩地还差几分,想在三天里移栽完三亩地,今天必须再栽一盘多。

在柳树下席地而坐,秋华年打开篮子,递给杜云瑟一个里面装了骨头汤的竹筒,又从麻布里取出两个刚热过的还散发着香气的白面馅饼。

馅饼是豆腐野菜馅的,秋华年拌馅的时候舍得用油和调料,一口咬下去,油汪汪的馅料和麦香十足的纯白面饼皮在口腔中混合,立即告慰了劳累一天的身体。

一些村人干完活从地里回家,路过他们,看见杜云瑟手中的吃食,大多都露出善意的笑容。

“我下午还问云瑟,为什么不见华哥儿下地,他说华哥儿身子受不住在家休息,可真是羡慕死我了。”

“我男人要是有云瑟一半贴心,我就烧高香了!”

“快别做梦了你!你倒是看看华哥儿给云瑟送的什么饭,纯白面的饼子,里面还有豆腐,一闻味道就知道加了不少豆油。”

“瞧你说的,我要是有这么多白面和豆油,我也能做这样的饼子!”

……

面对善意的调侃,秋华年全都笑着接受,不时跟着打趣几句;也有几个人心生嫉妒,说话夹枪带棒,秋华年不惯着他们,当场就阴阳怪气了回去。

吃过饭休息了一会儿,杜云瑟和秋华年继续种地,九九和春生中途给他们送了一盘棉花苗和喝的凉白开。

为了让秋华年干活时不要太快太累,杜云瑟一边刨坑,一边和秋华年说话转移他的注意力,两人从天南聊到海北,红日西沉,繁星点点,在轻松的聊天氛围中,身体上的疲倦也没那么明显了。

终于种完一亩地的棉花苗,杜云瑟拿起农具和篮子,和秋华年一起伴着星光回家,漆黑静谧的农村流淌着安宁的曲调,不时有一两声狗吠随着他们的脚步响起,很快又重归宁静。

“我真没想到,你体力这么好。”秋华年边走边抻胳膊,缓解酸痛。

都说书生文弱,可杜云瑟干起活来一点都没有文弱的样子,力气比他上辈子都大得多,秋华年怀疑,杜云瑟挺拔修长的身姿下,肌肉一点都不少,属于典型的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型身材。

应该有腹肌……

秋华年脑子里刚闪过这个念头,立即把脸扭到一边,在心里唾弃自己不该乱想,耳根有些发热。

杜云瑟不明白秋华年的异常出于什么原因,实事求是地说,“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两项便与强身健体有关,我一直勤学不辍。”

“老师常说,儒生不可迂腐弱质,文要能辩经明法,武也要能护理卫道。”

秋华年听完,想起上辈子看过的关于“战斗孔子”的论调,什么“朝闻道夕可死矣”的意思是早上知道了你家的路晚上你就能死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思是孔子静坐河边,河上漂浮着无数敌人的尸体……(注1)

这些论调有的是故意调侃,有的是因为文化差异和翻译错误,被外国人理解错意思又被搬回了国内,当不得真。但历史上真实的孔子确实不是文弱腐儒,而是一位身高八尺,门徒无数,佩剑周游列国,主张“以直报怨”的猛男。

秋华年感觉文晖阳大儒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已经变了,“你老师该不会,也是位猛男吧?”

杜云瑟这些日子里已经练出了无障碍理解秋华年奇言怪语的能力,“老师年轻时,曾因平贤王欺辱儒生一事与其辩道,劝说无果后,拔出圣上御赐之剑,砍掉了平贤王的帽缨。”

秋华年咋舌,猛男,这确实是真猛男。

他悄悄打量杜云瑟,被这样一位恩师教大,杜云瑟恐怕也有怒如雷霆的一面,就是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出来。

回到家,杜云瑟帮秋华年烧水,两人前后清洗了一下身体,倒在炕上沉沉睡去。

陷入黑甜的梦乡前,秋华年唯一的念头只有幸好换了新棉花被褥,不然冷硬的炕不知该多么折磨人。

在梦中,他看见了成片的丰收的棉花,还来不及高兴,又看见阴魂不散的秋传宗和周氏上门打秋风,口口声声说这三亩棉花的收成都是他们的。

秋华年正在和他们争论,族长出现带着其他村人一起赶跑了两人,他刚松了口气,一转头,就见赵氏奸笑着站在他背后,伸手把他推进了深渊,杜云镜、李故儿和福宝刺耳的笑声像乌鸦般在他头顶回荡。

“华哥儿、华哥儿,快醒醒。”

秋华年头昏脑胀地睁眼,发现自己还躺在左耳房的炕上,窗外天色已亮,杜云瑟站在炕边担忧地看着自己,两个孩子都已经起床不见了。

“什么时候了?”秋华年声音有些哑。

“鸡刚叫过,九九和春生见你没醒,没有吵你,我刚才在屋外看见你好像魇住了?”

秋华年喝了口杜云瑟送到嘴边的凉白开,摇头把刚才的梦境掐尖去尾地讲了讲。

“其实稍微想一下就知道,秋传宗一家子都被押解进京了,赵氏一家也去了府城,根本不可能出现,我梦里死活没反应过来,才会翻来覆去出不来。”

杜云瑟轻轻帮他归拢头发,“你太累了。”

秋华年把头半蹭在他温热的掌心,嗯了一声,“这两天把棉花苗栽完,再把红腐乳腌进罐里,就能好好休息几天了,等卖了红腐乳,你也差不多该去府城赶考了,到时候我和你一起去逛逛。”

秋华年嘴里说着休息,实际上依旧安排计划了一堆事,杜云瑟拿他没办法,只能心中暗暗决定以后要看着些华哥儿,让他多休息,不能让他再不顾身体地揽活干了。

族长家只种了一亩棉花地,一天就移栽完了所有棉花苗,第二日又分了两个人帮秋华年家栽苗,大大缓解了劳动压力。

他们坚持不要钱,秋华年便又让九九做了两双棉布手套送给两人,并且管了他们的一日三餐。

拿着秋华年给的手套,族长家二儿子和三儿子啧啧称奇,“我干了这么多年农活,还是第一次往手上套棉布,到底是华哥儿会疼人,我们两个也跟着沾光了。”

有这一双棉布手套,这两天活就不算白干,何况华哥儿管的饭也用料实诚,味道好吃,就算爹不催他们,他们也乐意过来帮忙。

见秋华年腰酸背痛神情勉强,两人都让秋华年不必强撑着,杜云瑟也坚持让秋华年回去休息。

“华哥儿,我们加上云瑟,再有一天半就能把三亩地的棉花苗全栽完了,你快回去吧,万一累坏了身体才是亏了。”

秋华年一想是这个道理,便回家去做饭,等到饭点再送水和饭到田间。

胡秋燕家干活的人也少,但她家只种了一亩棉花,不着急,拖了两三天才把一亩地的苗全栽好,从鱼塘里捞了一尾肥嫩的鲤鱼到秋华年家庆祝。

秋华年用辣椒和终于舍得买了的花椒炝锅,倒入族长家二儿媳送的酸菜炒出香味,加沸水和片成厚片的大鲤鱼,做了一大盆酸辣可口的酸菜鱼,请帮了忙的人一起吃了一顿饭。

棉花苗栽到地里后,有大概半个月的缓苗期,需要时不时根据苗的发育情况进行补种和移苗,但这些事的工作量比起大规模移苗,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了。

对只种了棉花的秋华年家来说,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农闲时期。

九九和族长二儿子宝义家的存兰玩的好,两个小姑娘在饭桌上嘀嘀咕咕了半天,待吃过饭外人都离开后,九九不好意思地找到秋华年。

“华哥哥,我能不能、能不能求你一件事呀?”

————————

注1:文中提到“战斗孔子”相关论语翻译来源于网络,属于错误翻译。“逝者如斯夫”一句为阿拉伯媒体误翻引用,原新闻中说“遵循孔子教导,中国静坐河边,河上漂浮敌人的尸体”,脑洞不大都联想不到原文是哪句(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