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到卫辉府的道路,从万历十六年开春一直修到夏末,中间沸沸扬扬发生了诸多事情,从朝堂蔓延到乡野,磕磕绊绊地,最终还是修完了。
等到这条官道全线贯通的时候,从京城顺天府,一直到保定府、真定府、河间府、彰德府和卫辉府,六个府同时派人在各个路段举行了盛大的通行仪式,舞龙舞狮、锣鼓喧天,又加上许多老百姓本身就盯着此事,“京报”、“卫辉时报”同时刊登头版头条来报道,顿时沿府百姓都知道了这条官道已经可以通行,许多人都迫不及待地跑过去观看,到底是怎样一条道路,能让上面的官老爷吵成这样。
之前修建的时候,路的四周都有围栏围住,修一段围一段,再加上后来又有沿途百姓怕有人暗中捣乱,干脆自发组建巡逻队伍,看到有人要经过此地就让人绕道,所以实际上很少有人看到过这条新官道的真面目,就算是帮忙修建的力夫,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小段,并不能看到全貌。
而现在,秦修文接到所有的线报,都称他们负责修建的路段已经完工,派人实地核查验收无误后,便直接让人拆除了周围的围栏,下达命令,从即日起,准许通行。
九月十八的正午,日头正烈,今年又是一个酷暑之年,今日就连风都没有一丝,距离官道几米之外的树干上爬满了蝉,正在声嘶力竭地叫着,仿佛下一秒就要被烤干似的。
彰德府林县村民李大牛一直跟着修路队伍,从彰德府修到了河间府,他是村子里的老光棍一个,三十好几了都没有讨到媳妇,父母走了之后,原本靠着分家时候的两亩薄田过日子,后来偶然认识了几个外村人,那几个外村人说可以带他一起去京城做生意,没想到却被他们给骗了,不仅仅手头的积蓄全被骗没了,两亩祖传的薄田也被那几个人骗着卖了。
自此之后,一无所有的李大牛只能四处打零工混日子,听到说彰德府这边要修官道,愿意跟着队伍走的还能包吃,每日也有工钱拿,李大牛根本没啥想法,直接收拾了家里仅有的两身衣服,破门上挂着一把锁就跟着走了。
他脑子笨经常说错话,否则也不会被人骗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有那两亩安身立命的薄田,尤其现在又是跟在差爷后面做事,更加不敢说话了,只知道闷头干活,按时拿钱。一日三餐能包,天一日热过一日,一条草席子铺地,干了一天活,累的满身是泥也不管,直接就往草席子上一躺就歇息一晚,第二天照常起来干活。
像他们这样的人,就如同路边的杂草一般,虽然看着不起眼,但是却有极强的生命力,只要给口饭吃,到哪里都能活。
李大牛跟着修路队伍从春干到夏,总共做了半年多,反正每日吃的都是修路队伍提供的,没日没夜的干活,都没地方需要花钱,于是钱都是攒起来的,一共攒了三两银子,拿到银子的那日,李大牛差点没哭了出来——三两银子可以买回来一亩薄田了!当时他被骗走了那两亩薄田,可是在父母坟前偷偷哭了许久,也不知道以后到了地下怎么和父母交代。
他可真希望这路可以长长久久地修下去,这样他可以很快攒到六两银子,买回他心心念念的那两亩地。
李大牛不看报纸,平时不和差爷套近乎,也不和别人多说话,只知道闷头干活,搅拌水泥,铺路,夯实,一担一担的水泥去挑,肩头压出红印子也不管,干的那么卖力,但是你若问他谁要修这个路,为什么要修路,他一问三不知。
他不关心这些距离他太遥远的事情,只要能吃饱饭,有钱拿,那他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当今天所有的道路边上的拦阻物都撤开之后,李大牛惊呆了。
眼前的这条官道,一往无前,灰白色的道路平坦笔直,一直延伸到天际,路上什么杂物都没有,以往官道上的杂草丛生、枯枝断梗倒在路中央的现象根本没有,仿佛人只要走的够快,就能在这条官道上一直走下去,走到自己任意想要去的地方。
李大牛踮起脚尖拼命往前张望,可是不管他多么用力眨眼睛,目之所及,这条官道望不到边际,和远处的天连接在一起,仿佛一条通天之路。
“这路,到底有多长啊?”李大牛忍不住自言自语道,他只参与从彰德府修往河间府的一段道路,但是现在往北的路可不是他们队伍修的,只是和他们修的路段合并在一起而已,却依旧长到望不到边。
第一次,李大牛对自己参与的工程感觉到了震撼。
“多长?呵呵,说出来吓死你!”一个负责维护这些修路力夫秩序的官差闻言,嘲笑李大牛的没有见识。
修路工程告一段落,那位孙差爷今日就可以交差回去了,几个月不见妻儿,风餐露宿,想到今日可以回去,他心情自然不错。
见李大牛和其他一些力夫纷纷看了过来,他便有心情地解释道:“这条官道北起京城顺天府,南下河南卫辉府,全长一千二百余里!”
好几人都忍不住长“嘶”了一声,而李大牛则是有些不敢置信地问道:“也就是说,只要顺着这条官道一直往北走,就能走到京城?”
李大牛是下意识地发问,问完了之后才后悔说话,不过孙差爷倒是不以为忤:“那可不是,差爷我看“京报”上说,以往从卫辉府到京城走官道的话,坐马车也得走上两个多月,现在的话就是驴车走个二十来天也可以到京城了,和走水路都差不多时间了!”
彰德府比卫辉府还离京城近,岂不是说,从彰德府到京城走这个官道,可能二十天就能到?
这可是以往怎么都想象不到的速度啊!
而且水路虽然快,但是许多人晕船,还要看潮汛大小,冬日结冰的话,连行船都不行,一等就是一两个月,哪里像这个水泥路官道,几乎可以说是风雨无阻。
李大牛记得,有一天天降大雨,前面一段路刚刚修好,说是干了,当时他们几个人慌的就怕刚修好的路被大雨冲毁了,毕竟以往的黄土路,一碰上大雨就泥泞不堪,结果他们一看,那水泥路淋上雨一点事情都没有!实在是让他们目瞪口呆。
在这个年代,有一条路,能够不受自然天气的阻碍正常通行,这在明代老百姓眼里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而现在,眼前这条路,可以。
李大牛自那次被骗之后,总是对京城耿耿于怀,希望自己有朝一日真的能去京城看看,但是山远路远,去一次动则两三个月的时间,光是路上的盘缠都高的吓人,他如今已经一无所有,哪里敢动身?
而现在,居然只要二十来天就能到京城,时间缩短了如此之多,自己只要在路上俭省一些,去一次京城竟也不是不敢想的事情了!
李大牛定定地站在路边,他懵懵懂懂地发现,自己好似参与了一桩了不得工程。
一想到有一天自己走过这条路的时候,可以和旁人自豪的说,自己当年也在这里修过路,他就感觉到一阵激动的颤栗——他李大牛这辈子,居然也能参与这样的大事?
六府一同通路,官道之上来往客商一下子多了两三倍人,往来人数多了,很快大家就发现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统一建筑样式的休息站。
因为建筑样式统一,招牌名字统一,很多人想当然的就觉得这个和官方的驿站差不多,可能只能接待朝廷出公差的人员,故而看到了也不敢进去。
但是眼尖的人又看到好几个商人打扮的人往那边行去,忍不住拦住了一个路人问道:“敢问兄台,这休息站究竟是何去处?”
那路人看了一眼问话的人,直接道:“你没看过最近的“京报”和“卫辉时报”吧?”
问话的卫举人摇了摇头,他是从襄阳府一路北上到卫辉府的,“京报”和“卫辉时报”他也都看过,以前都是通过在卫辉和京城的同窗相寄,但是到底路途遥远,通信不畅,费用高昂,所以有一期没一期的。现在因为没有固定的通信地址,最近几期的报纸都没有再看,所以便也不知道最近发生了什么新的事情。
这个时候卫举人又一次感叹了一回,若是他也在京城或是卫辉府就好了,这样他就能迅速得到消息了。
这次卫举人一路进京赶考,七月底就从襄阳府出发,走了一个多月才到了彰德府,本来以为还要走两三个月才能到京城,结果到了彰德府后正好碰上新的官道开通,一路上速度飞快,才十日功夫就到了真定府,卫举人也不是第一次进京赶考了,这次的速度实在让他瞠目结舌。
如今他马车上的补给已经全部用尽,看到那个休息站几次想进去,又不知道作何用途,所以才拦了人问。
“这休息站在报纸上都登广告了,不是官家的驿站,只要给银子谁都可以去打尖住宿,不过定价都是统一的,吃食住宿的费用报纸上都写的清清楚楚,童叟无欺,你大可以放心过去投宿吃饭。”
那人看卫举人书生打扮,说话举止又文邹邹的,算了算时间,忍不住问道:“兄台可是进京赶考的举人老爷?”
见卫举人承认,对方立即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热情地从怀里抽了一份“京报”递给卫举人。
对方有意交好,卫举人和他互通了姓名住址,这才告辞离去。
卫举人先是看了一番报纸上的广告,这才明白这休息站的用处,有了报纸的背书,休息站就有了信誉,卫举人不怕在这荒郊野岭之地,投宿后半夜被人卖了都不知道,于是放心的走了进去。
进去之后,卫举人再次被这个休息站给震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