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常总镖头曾在江湖行走多年, 见多识广,各路朋友也有不少,活了大半辈子,他从没见过这种古怪场面。

一个大活人, 就这么消失了?

众人目瞪口呆, 李三反应最快, 离王连苍座位也最近,扑过去把哐啷掉地上的物事捡起来——是一面镜子。

李三把镜子捧到了常总镖头面前,有些忐忑。

他心里门儿清, 自己刚在他们面前表现出奇特之处,接着王连苍就不见了。这帮人不怀疑自己才怪。

常总镖头心思忽上忽下,强行镇定下来,谈笑风生道:“没想到李先生居然还会玩这一手。”笑着收好镜子,把好奇探头看的徒弟啊其他镖师啊全部赶回去。

“得了得了, 看什么看?一点行走江湖的小把戏,也值得你们这么大惊小怪?”

“李先生早就说要和苍儿一起给我们演个大变活人,也没得在吃席完的时候变啊,这孩子……”常镖头轻啧一声, “这不是吓唬大家伙吗?”

李三跟着赔笑:“我这不是没练熟吗?这也是王公子的主意, 他说就要趁大家伙不注意的时候来一套,这样才能叫你们注意。”

听上去的确像王连苍能干出来的事儿。

李三和常总镖头一唱一和, 算是把这出戏给演下去了。那些人本来就喝多了,又听师父这么不容置疑地说话,便也半信半疑。

说不定……真就是些小把戏?

王连苍那小子, 最爱唬弄人, 可能是真的?

常总镖头把这群小子全都轰回房去睡觉,他夫人谢氏要说什么, 可她也不会拂了丈夫面子,忍耐地满脸堆笑,同样一副不在意的样子:“……过几日苍儿回来再找你们吃酒,可不准耍赖。”

甭管那些人怎么想,他说是小把戏,那就只能是。

人都走了,偌大热闹院落顿时安静下来,常镖头的脸色也一点点沉了下来。

谢氏问:“到底怎么回事?”她指着摆在桌上的镜子,声音都在发抖,“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不是说收鬼吗?怎么把人也收进去了?”

李三摇头:“二位,我也不知道,这镜子也和我没啥关系。我碰见他的时候,他身上已经带着这镜子了。”

谢氏声音尖锐:“你和苍儿一路走来,就什么也没发现?”

她几欲崩溃,常镖头拽住了她。

李三是他们的恩人,不能随意动手。更何况,看李三这样子,他的确不知情。

又问了几句,李三什么也不知道,答得畅快,常镖头无奈,只好说:“还请李先生先在平安镖局住下,莫要嫌我们这儿简陋,怠慢了先生。”

不能放他走。

李三也知道自己是走不了了,无奈之下只能答应。他也想搞明白这到底是什么?

镜子……收鬼……

他从未听闻有能收鬼的铜镜,虽听说道家的八卦镜有驱邪镇宅之效,可这镜子怎么看也不像八卦镜,反而更像是某些邪异之物。

谢氏心里焦急,还是收拾了一间离他们二人卧房更近的房间让李三住下,新衣新鞋洗漱之物一应俱全,倒也不算怠慢。

李三难以入睡,常总镖头与谢氏以及住在镖局里所有目睹方才怪诞情形的镖师们全都难以入眠,辗转反侧,静静无声。真到这个地步镖师们反而不知要说什么,想议论又不知从何说起,各自洗漱罢,和着酒劲匆匆睡下。

不知为何,他们都有些惴惴不安。

总觉得要发生什么怪事,可到底会有什么事?却又说不上来,那种若有若无的被注视的感觉叫人像根小刺卡在喉咙里,不上不下地叫人难受。

灌了满肚子酒睡觉总不舒服,一镖师起夜,趿拉鞋子推开门,正巧遇上隔壁房的一个兄弟也起夜,两人就一块儿往茅房去了。

房间里其他人鼾声震天响,有几个听见了外面的走动声没当回事,没过一会儿,那几个人回来了,悄悄关上门,又在原来的位置上睡下。

门一开一关,带了些凉夜如水的气息,风中混杂着些古怪的药味。其他人没在意,睡着了。

昏沉沉梦中,也没人留意那扇门开开合合了多少次,又进进出出了多少人。

翌日,谢氏和常镖头早早醒来,叫人去凶肆打点。

昨儿喝了酒,来的手下人们大多精神还好,有几个萎靡不振的,脸白惨惨,眼精里瞅着也没什么精神,直勾勾黑黢黢的,跟纸人眼里点的两点墨似的。

脚尖点着地,越走手脚越僵硬,上下直挺挺摆着一模一样的动作来,竖在院子中间就了动静,安静得好像死了一样。

其他人也没感觉不对,照常嘱咐他们干活儿,该喂马的喂马,该砍柴的砍柴。

常总镖头也起了,在院子里就着晨光运气打拳吐纳,摒弃一切杂念,一口浊气含胸缓缓吐出,张目看东方初阳。

他全身心投入进去,运气正顺畅,不料挥拳转身之际,一道黑乎乎人影从天而降,砰一声巨响摔在他面前不足一尺的平地上!

常镖头顿时一口气没上来,内息全乱了,捂胸口踉跄后退两步才发现地上的人是谁——

是李三。

他睁着眼睛,有点干瘦的身体在地面砸开最后一点能炸开的血肉,一双还算完好的眼睛还直愣愣瞪向常镖头。

一只乌鸦从空中飞过,发出嘶哑的鸣叫。

……

京城中,兰姑对着一封信发愁。

三娘走后,她按着对方的遗愿把人葬在了京城西边,同近卫们打听了三娘生前住址,搬了过去,并处理三娘一应身后事。

三娘剩下的钱财不多,被她好好收掇了放在棺材里陪葬,还有些写了地址却没寄出去的书信,她犹豫一会儿,还是把最新几封看上去像是没空寄出的走了官家路子寄出去,剩下的也一并入了土。

她也明确说过,三娘已去世了,自己是她的友人。

可现在,她又收到一封寄给三娘的信,看信上落款,广西钌州铜化县长寿街平安镖局常福泰,正是当初寄出信件的回信。

信件上也指名道姓说此信请交予三娘,不可假他人手。

怎么回事?

难道当初这人没收到?

可如果没收到,他为什么要写回信?

兰姑指甲不轻不重地刮了下厚厚信封外题了落款的封条,有些发麻的声响叫她逐渐回神。

也罢,既然是给三娘的……

近日寒衣节又要到了,索性连同衣裳纸钱等物一并烧给她,三娘若泉下有知,想来也不会怪她。

打定了主意,兰姑就没看那封信,又照着地址写了回信,再次告诉对方三娘已经离世云云。

可寄出去没几天,她再次收到了回信。

信外依旧贴着厚厚封条,封条上的字更多了,仿佛听不懂人话似的,勒令收信人一定要把信给三娘,若私拆信件千里必究。末尾又好声好气请求收信人不要偷看,求他千万把信带到。

这人怎么回事?

兰姑已是处在一种厌倦怠世状态,她被那场死劫彻底掏空了心神,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想管,近卫们发的一大笔银子全都用在了三娘的丧事上。她看了信件,也懒得再费脑,磨了墨就准备再回信。

这回她又瞄了一眼封条上字迹。

广西通州安门巷常福泰……

兰姑心里咯噔一下,连忙把上次的信翻了出来放一块儿比对。

人倒是同一个,可两次地址不一样……怎么回事?

兰姑虽会说些广西当地方言,却不曾去过广西,加之她浑浑噩噩多日,乍一看有些摸不着头脑。

莫非是那位常老先生临时换了地方住?还是托了住的近些的亲戚寄信来?

她甚至没有想到,自己寄出信还没几天,即便八百里加急都不一定能几天内从京城从到广西去,更不用说收到回信。

兰姑也懒得再写信,把两封信收好,预备了寒衣节焚给三娘。

之后……她该怎样就怎样吧。

人死如灯灭,她苦苦挣扎求生,不过是让这盏灯亮得久些,也没多大意思。

兰姑窝在宅子里闭门不出,倒是姬钺给她托了口信来,说有一户姓方的人家,他们家两个女儿也曾是入镜人,后来都没了,近卫们却只收回一面镜子还没反应过来。

若不是后来藏书阁逢上当季的修整,近卫们估计还没发现山海镜少了一面。

只是……现在谈起方家姐妹二人,他们竟然都毫无印象,只记得方家有个体弱多病缺足智多谋的二小姐,大小姐如何,无人记得。

可再翻看过往卷宗,他们惊出了满身冷汗。

纸上写得明明白白,体弱多病、足智多谋的是方大小姐。

方二小姐智谋上有些不足,人却胆大鲁直,生就一颗勇武之心。

为什么……他们所有人都记错了?

鬼怪迷惑人心,竟能到这地步吗?

上面下了命令,让近卫们查便查得彻底些,把近两年的卷宗通通查一遍,再核验山海镜数目,务必弄清楚每一面镜子的去向。

原本这和兰姑也没什么关系,只是近卫们一层层细查,发觉七八年前,曾有一位武功高强的黎姓女子住在方家,而方家二小姐方映荷幼时曾拜她为师,向她习武。

这位黎姓女子具体姓名不详,也没什么人记得她,只有方家二老爷还有点印象。

但近卫们也查出,黎三娘师门正姓黎,他还有个小几岁的师妹。

近卫们怀疑方映荷的师父,就是黎三娘师父的师妹,黎三娘的师姑。黎三娘已经没了,兰姑一直在办她的后事,说不定知道点什么,姬钺才先让人过来提点她两句。

第二件事,则又和姜遗光有关。

目前所有登记在册的入镜人,他们都是近卫们精心挑出的人选,手里的镜子也都是近卫给的。

可姜遗光不是。

他手里的山海镜,竟完全找不到出处!不知上一任主人是谁,仿佛是凭空到姜遗光手里的。

难道真是凭空出现的?

这绝无可能!

被指出这一疑点后,姜遗光身上其他疑点也被放大了无数倍。

原本按着近卫们的挑选标准,他们绝不会挑个十六岁还没长成的孩子,即便再聪慧也不行。少年意气、年少慕艾……这年龄段的人变数极大又通常有家中族人庇佑,天真不知事,凌烛已是个例外,他们怎么可能还会找上个当时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十六岁少年?

而当时一同出现的近卫裴远鸿也很古怪。

据他临死前口供,他因担忧自己被鬼害死后无人回京禀报柳平城异样,才选择让姜遗光分出一面镜,同他一起闯死劫。

可是……姜遗光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吗?

山海镜就可以收鬼,他为什么不让姜遗光收取鬼魂?明明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反而要多此一举再分出一面镜子来?他就不怕自己死在镜子里?况且近卫们有条铁律令,绝对绝对不允许入镜,否则一律处死,他为什么要冒着必死的风险进去?

难不成还真像他自己说的,他看出姜遗光是个好苗子,不忍见其中途早夭,所以才出手庇护?

这怎么可能?说出去都要笑掉大牙。

都道将死之人,其言也善。但现在回头看裴远鸿的临终遗言,却让人发觉了点更经不起推敲的东西。

兰姑得了口信,多日浑浑噩噩的头脑渐渐清醒。

她坐在一方狭窄的院子里,仰头望天出神,一只飞鸟从她上空掠过,钻进云中。

次日,果然有近卫来问。

兰姑面色憔悴,眼睛晦暗得厉害,请进门后端茶倒水,态度恭敬,说起话来却都一问三不知。

“……我和姜公子许久没见了。”

“是吗?你们也看了卷宗吧?我都那样对他了,他怎么可能会原谅我?我也没脸见他,他许多事……我也不清楚。他还记恨我们呢。”

“黎慎之?他对小姜公子不过有几分交情罢了。上回的事……他也有份,小姜公子该恨我们才是,只是……”兰姑压低了声音,“和其他人交恶到底不明智,姜公子才没报复罢了。”

“黎慎之是后悔,可后悔也晚了,他原本就是见姜公子奇货可居,才主动和他交好。你们也知道,小姜公子年纪小,就是面上严肃,心里软,多哄几句就把人当知己什么的,突然间出了那事儿,他怎么可能看开?不等着报复才怪……”

送走了好几波上门来的近卫,兰姑默默回屋,对着烛光发呆。

是……她的确知道姜遗光无心无情,与常人有异,那又怎样?他身上的疑点的确多,要是再添些疑点,说不定会被带走拷问些其他事。

入镜人不得对近卫说谎,瞒报一丁点,都有可能造成恶果,最终报应到自己身上。这也是他们从入镜第一天起就牢牢记住的铁律。

可现在,她还是说了谎,也不知近卫们会因为她的谎言查出个什么结果来。

兰姑唇边划过一缕叹息。

就当是……报了他在镜中的几次救命之恩吧。

正叹息,门板再度被叩响。

“是谁?”兰姑问,起身去开门。

门外没人应声。

兰姑也不担心有歹人,但凡入镜人住所,皆有近卫明里暗里护卫,绝不会让那些个地痞闲汉窃贼之流来扰。

她更怀疑是别的什么东西。

兰姑停在门边,又提高声音问了一句,依旧没人回应。

她掌心扣紧山海镜,犹豫一下,还是缓缓推开门。

门刚推开一条缝,兰姑便吓了一大跳。

门外站着个才到她腰间的孩子,小手小脚,却戴了个硕大的大头娃娃头罩,仰头看着她。

这种头罩很常见,逢年过节都有人戴着上街玩,兰姑不应该觉得奇怪才是。可她看着那个头罩,不知为何,总是很难不在意。

明明……那个头罩看起来很简陋,像是是硬纸上刷了浆糊随意做成的,只是粗略地用黑墨水涂了几笔前额的头发和两边小髻。

脸涂得很白,两边白脸颊中各有一团圆圆的腮红,额头正中也点了个小红点,眼睛、鼻子、嘴巴处简单画出轮廓,又在眼睛的“黑眼珠”、鼻子的鼻孔处、鲜红嘴巴咧开大笑的齿缝位置各挖了一个空洞。

于是,笑弯的眼睛的黑眼珠里,是一双新的眼睛。嘴巴含笑咧开,应当是两排白牙齿的地方,也变成了一张嘴唇。

像是黑眼睛里裹着一双更小的黑眼睛,红色的大嘴巴里包着一张更小的红嘴巴。

看上去……只是个平民家的孩子,戴了头罩玩而已。但怎么看,都有种微妙的怪异感。

兰姑努力要忽视掉这股别扭感,可不论她怎么试图说服自己,这个头罩都让她越看越不舒服,头皮一阵阵发麻,再多看几眼,鸡皮疙瘩就要蔓延到全身了。

这么一怔愣,兰姑问话慢了半分,还没等她出声,那孩子不知从哪里掏出来一封信,塞进她手里。

那个小孩的手也很白,大热天的发冷,碰到的一瞬间冷得兰姑打了个哆嗦。

“你是来送信的?”兰姑拿着信问。

小孩点了点头。

点头时,巨大到两边和肩同宽的头罩也跟着一晃一晃,让人很担忧那头罩会不会掉下来。

戴上头罩以后,兰姑看不清底下人脸的真实神态。

面具在笑,底下的人也在笑吗?

她莫名想到了这个问题。

这让兰姑既想摘了他头罩看个清楚,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畏惧。可还没等她动作,那个顶着大头娃娃的孩子就走了。

他似乎不怕头罩掉下去或者膈脑袋,蹦蹦跳跳往巷子外走,兰姑看着他的背影,渐渐的,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这……这大头娃娃的头罩底下,没有脖子!!

头罩直接套在了他……不对,它肩膀中间!

脑袋里嗡的一声,兰姑抓着镜子就追出去。

可等她跑到巷子口,大头娃娃早就没影了,左看右看也没瞧见人,只得悻悻返回。

她手里的信,依旧来自那位常福泰,只是地址又变了。

甚至已不在广西境内,而是来到了广西往北的湖南某地,兰姑认识那座小城市,在湖南最南边。

寄信的东西……正一天天向她靠近!

封条上的语气比上一封更激烈,字迹更加狂放,添了不少咒骂之语,让收信人不管是谁,一定要赶紧交给黎三娘,让黎三娘亲自回信,不准偷看,否则诅咒私藏者全家死无葬身之地云云。

兰姑心头忽然涌起一股无名火来。

这些厉鬼……这些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鬼东西!

人死了,就该尘归尘,土归土,为什么这些东西还能出来作乱?为什么活人要被鬼挟制?

死了变成了鬼又怎样?很了不起吗?就能肆意妄为吗?

厉鬼是怨念化成,讲不通道理,估计也不懂人间的道理。那她又何必再好声好气?

兰姑撕开封条,在纸张撕裂声中古怪地笑起来。

厉鬼不讲道理,她也不讲道理。

世界上不讲道理的人和鬼一样多,为什么不能多她一个?

再说,她拥有山海镜。这个不知道哪里来的鬼就算来找她又怎样?

兰姑拆开信,看都没看直接进屋拿笔墨写了回信。

“……光说无用,某在家中坐等贵客上门,莫要来迟。”

“黎三娘已逝,君何不追随她去?何必扰乱人间,徒遭人烦?”

兰姑痛快地骂了一大通,装进信封里,这时她才有闲心打开折好的纸张。

满目凌厉字迹个个如刀光剑影浮于纸上,刺得人眼睛疼。

兰姑仔细辨认后才读出,这不是什么书信。

看上去……像是个话本故事?

真怪,厉鬼送信过来。竟然只是为了让她看个故事?

兰姑心中厌烦情绪过后,渐渐起了好奇心,她想弄明白信里写了什么,便认真看下去,不知不觉看入了神。

等她翻过最后一页,要看下一张时,才意犹未尽地发现竟然没有了。

这就没了?

兰姑不信邪地抖抖信封,可不论怎么找都没看见下一张纸,急得她把那堆东西往桌边一堆,随意翻了本书出来看,试图忘记那股抓心挠肝的想知道后续的焦躁。

可她根本静不下来。

她很想知道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将离,白茸,白司南……究竟谁才是真正心中有鬼的那个?又究竟是谁恋慕着谁?白茸和将离最后又有怎样的结局?一个是大户人家千金小姐,一个是青楼女子,她们真能结出善果吗?

小巷外,顶着含笑的大头娃娃头罩的小孩儿走街串巷,四处玩耍。

此时恩科刚过不久,再几日就是中秋,满大街读书人在京中行走等两个月后的放榜,文人们或吟诗作对,或谈经论道,一派欣欣向荣,颇有文道兴盛之象。

小童在人群中穿行,偶然不慎撞上一两个人又赶紧跑开,读书人们自然不会和一个小娃娃计较,含笑看他跑远。

大头娃娃一路蹦蹦跳跳,混进了一间书馆,直直撞在一个正看书的蓝衫书生身上,啪一声怀里掉下来一本书。

小孩似是吓了一跳,看也不看飞快跑了,徒留站在原地要叫住他的书生捡起书纳闷。

“贺兄,怎么了?”书架那头,有人叫他。

被撞上的人正是贺道元,他素有才名,又借公主和亲一事狠狠出了风头,还被白大儒收为徒。京中不少人都认为恩科状元一位非他莫属。

正因此,来找他文斗、作诗、拉关系攀交情的数不胜数。贺道元嫌烦,全都给推了,仍旧专心流连于各大书肆学馆。谁知今儿就被个小娃娃给撞上了。

贺道元本以为那小孩是偷拿了书馆中的书要跑,正想把书还回去,可鬼使神差的,他低头翻开看了一眼。

书封上并没有书馆的标记,看上去……像是那小孩儿自己带进来的。

“贺兄?……贺兄?”另一头的叫声更大。

贺道元回过神来时,自己都不知为什么将那本书放进了怀里,干咳一声:“无事,方才想事情出了神。”

那边才安静下来。

书馆之中静悄悄,左右无人。

贺道元抿抿唇,慢慢从怀里掏出那本书来,也不寻位置坐下,而是就站在书架边看。

是一本话本。

讲了一位名叫将离的女子的故事。

奇怪……那孩子才多大,他能读懂这话本吗?还是只觉得字多,好玩?

不知为何,话本里的“白家”让他很在意,这让他忍不住想到自己的恩师,同样也姓白。

不过……应当只是个巧合吧?白这个姓虽不多见,却也不算稀有,贺道元心想。

金乌西沉,贺道元也慢慢看到了结尾,额头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直到书馆掌柜走到他面前,他才忽然惊醒过来似的,对后者一笑。

再看窗外,贺道元皱眉。

怎么这么快就太阳落山了?

掌柜要打烊了,客客气气把人请出去,像是没看见贺道元手里的书似的。贺道元也鬼迷心窍般没有把那个孩子的事说出来,跟在掌柜身后往外走。

走到门边,他忽然想起了什么。

自己和一位同年进来,他还叫了自己几次,怎么竟把他落下了?

贺道元回头要喊那人名字,话到嘴边却卡了壳。

那位同年……是谁?为什么他毫无印象?

一去回想,脑袋里就泛起针刺般的疼痛。

掌柜疑惑地跟在他身后往里走,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位公子看见自己刚才站着的最后一排贴墙边书架时,脸色突然发白。

“公子?公子?”

贺道元嘴唇哆嗦,胸口剧烈起伏,忽然猛地推开掌柜没命地往外跑,书也不要了,扔在地上,被掌柜疑惑地捡起来。

“公子!你的书——”

贺道元已经跑没影了。

掌柜的啧啧称奇,不晓得他刚才看见了什么,低头翻开那本书。

而后……他也沉浸在了书中。

天慢慢暗下,黑暗笼罩在掌柜身边。他还没来得及点灯,书馆内外黑漆漆一片,他却站在黑暗中,如饥似渴地读那本来路不明的书。

……

姜遗光自是不知从他手中写出的话本再次诡异地流传下去,他也没有心情想那些。

海上突然出现的“仙山”,足够让他们一行人分不出心神想其他事。

说来奇怪,这样浩大恢宏,恍若实体的东西根本不像所谓的“仙山”,可他们在见到的第一眼,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词,便是曾经听过的“海上仙山”。

可如果真是仙山……他们又为什么会在看到的第一眼就害怕到这种地步?

真的……是仙山吗?

下一瞬,金光亮起。

他们之中一些人连同半空中压迫来让他们几乎喘不过气的仙山一起……消失了!

*

同一时刻,黎恪正在家中读书。

他近日安安分分,不去寻人了,也不四处求医了,整日在家读书,与妻子蕙娘感情一如既往的好,琴瑟和鸣,令人艳羡。

近卫找上门时,他正在读《史记》,恰巧读到封禅书一章。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

这一段说的是春秋战国几个帝王命人出海寻找三座仙山一事,后半段则提到了秦皇探访仙山。

正这时,近卫敲响了大门。

近卫们也来问姜遗光一事,作为明面上和他关系最好、最亲近之人,他受到的盘问最多。

黎恪知道他们想问什么,也知道什么东西最不能说出来。

蕙娘死后,他心里便有一团火在烧,烧得他日日夜夜不得安宁。

长生……皇帝……

蕙娘和乔儿……

陛下乃一国之君,天下之主,陛下那么高高在上,他只是个落魄不得志的书生,他连怨恨都生不起来。而黎恪心里也清楚,陛下连他是谁都不知道。

一只蚂蚁被一滴从树上落下的水淹死了,它会去怨恨大海吗?还是会去怨恨昨天降下的大雨?

这样卑小的怨恨实在太过可笑,渺小得不值一提。

他就算恨,心里有火,都不知道该恨谁,这把火该烧谁。

“姜遗光啊……他?我早就和他交恶了。”黎恪微笑着,说起姜遗光大名,“你们没看卷宗吗?我吃了他的肉,他怎么可能原谅我?”

“……他聪明,所以我才和他交好……年纪小,容易心软,我多说好话,说把他当弟弟,把自己都骗过去,就能骗过他了……”

说着说着,他面露抑制不住的悲怮之色,看着反而更真些。

看上去,就像是的确有几分真实情谊,可又抵不过生死考验。

黎恪在近卫们的目光中微笑起来:“我为什么承认?因为我知道什么也瞒不过你们啊……我就算说谎,你们找别人一问不就露馅了吗?”

“他那么聪明,又不把其他人放在心上,短短时间就渡过那么多重死劫,焉知他不会渡过最终的十八重?我不抓紧他,还能靠着谁?”

黎恪悲哀地苦笑起来。

近卫们记录着,从院后内室传来隐隐约约的女子低泣。

黎恪面色不变:“抱歉,内子体弱……”

他还没说完,眼前金光闪过,整个人消失在原地。

正记录的近卫们见状添了一笔,记下黎恪入镜时日、次数等等。

他早已过了十次,十次后,每一重劫都较之前更难。每一个能过十重死劫的人都是近卫们的关照对象。

只是不知京中还有谁入镜?要好好打听打听。

近卫们出去查,一一对照名册,却发现在京的入镜人没有一个入镜的。

那就只可能是京城外还没回来的那批。

是两广?还是瀛洲?还是都有?

近卫们警觉起来。

为什么要把入镜人牢牢攥在手里,不让他们离京?还不是因为离了京这群人就容易生出别的心思,要是他们在镜中密谋什么,很容易能瞒过皇家。

一旦他们发现欺上瞒下如此容易,他们就不会再保持敬畏。再之后,这群人就会仗着有山海镜,不再受控制。

他们还抱着点期望,或许……这次死劫只有黎恪一个人?就像上回姜遗光的一个人的死劫一样?

……

姜遗光也入了镜。

睁开眼的瞬间他便立刻站直了身。

他明明没有收多少鬼魂,为什么又突然入镜?那王武呢?他入镜没有?除了他以外,还有谁入镜?镜子又会落到谁手中?……

但凡有一个士兵还活着并捡到他们的镜子,事情都要糟糕。他们只要不蠢,都能猜到镜子究竟做何用。

但相反,姜遗光并未感觉到镜内有什么危险。

他睁开眼睛后,发现自己坐在一所昏暗院落中,台下昏暗,周围人影憧憧,台上则灯笼照得亮如白昼,光华流转,当中一个窈窕的身影旋舞,水袖裙裾与曼妙歌声于月色中交相辉映。

倏忽间,漫天花瓣飘落,台上女子侧身,露出半张倾国倾城面,腰肢软韧如春柳,搔动人心。

那是极美艳的半张侧脸,一点含情露目,偏生又似莲花台上庄严菩萨高不可攀,更叫人心动。

不少男人已露出了些丑态,可天黑暗,灯笼照得再亮也让台下人瞧着仿佛笼在阴影中似的。只能听见些猥琐亵渎的声响,却看不见那些人在做什么。

姜遗光大概是其中唯一一个毫不心动的,他默默低下头,做出两只手掌虚拢着脸那般不胜酒力似的姿态,眼睛从指缝里警惕地望着其他人。

这又是个什么劫难?厉鬼又想做什么?

姜遗光不明所以,悄悄打量,一丁点细枝末节也不放过,一一记在心里。

他很快发现人群中有那么一两道熟悉的身影,只是天太暗,灯笼又太亮,光影交错分明界限落在每个人面庞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分不清楚。

但其中一人他实在太熟悉了,即便光影模糊他也能认出来,那是黎恪。

他没有贸然前去相问,而是继续装作素不相识。

心里却升起疑问。

为何他们总是能在死劫中碰面?他和黎恪已经渡过好几次死劫了,究竟是为什么?

他不由得又想到个问题……

死劫的幕后会有操纵者吗?否则为什么常把相熟之人凑一块儿?例如他和黎恪。

可他在藏书阁看卷宗时也比对过,入镜人那么多,怎么会每次都碰上熟人?更何况黎恪早就渡过十重之后,他才第八回而已。

这些怀疑藏在心里没说出口,姜遗光眼珠子悄悄转一圈后,重新回到台上。

台上,丝竹声渐歇,女子之舞也定格在其弯下楚宫腰,盈盈下拜的姿势上,美人比花娇。

老鸨模样的中年女子才带着笑上台来,声称这是她们百花楼里花大力气培养的花魁。只是这百花之首点花魁却不叫牡丹,反而只是一株芍药——她为自己起名为将离。

听到这个名字,姜遗光一怔。

他写过一本极为诡异的话本,话本之中的女子不正是将离?

同样的名姓,同样格外美丽脱俗的容貌,同样身为妓子……

是巧合,还是……

不,哪有那么多巧合?

姜遗光心想:过去解决这话本带来的“念”时不见渡死劫,如今自己身陷孤岛,被另一种危险威胁着,这“念”反而被解决了?被谁收入了镜中?

否则……为什么会有这重死劫?

这“念”不是一直因自己心绪而生出吗?那个解决的人又是怎么将它收进去的?

台上台下气氛愈加火热,人人都想要这位将离姑娘,都贪恋其美貌无双。

叫价声一声比一声高。

将离则站在台上,高高在上地俯视着众人,好似这场买卖事不关己。

但到最后……这场拍卖最终止在一女子手中。

姜遗光记得很清楚。

这话本脱胎于世并非出自他本意,他更是怀疑那本话本是被鬼迷了心窍才写出来。但不妨碍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事情真是按着话本上的发展不变的话。

果然,一道高亢清亮的女子声音响起。

“不管别人出多少,我都出比他们高一两!”

是白茸。

她不知为何女扮男装混了进来,又在大庭广众下,花大价钱买下了将离。

在其他人眼中,白茸于将离,必定是犹如再生父母般的存在,将离若是知道好歹,一定对白茸感恩戴德。

可事实并非如此……

亲眼见着白茸买走将离,场下人还有点不甘心,仍旧喊价。可惜他们都抵不过白家富裕,一个个拜下阵来。

老鸨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一个女妓子,被女人买走,这算怎么回事?可来者即是客,这位白姑娘能出得起价,她总不能把人往外赶?

心不甘情不愿下,将离还是归了白茸。

台上,台下,一明一暗。

站在光亮下的将离盈盈叩拜,口称感念恩人救她于苦海。台下,身着属于其兄长的男子装扮的白茸微微一笑,让将离姑娘不必介怀,只需陪伴她左右便好。

之后,两位女子便离开了。

入镜人中有身手好的离席去追,可不是在楼里迷了路,就是被拦住要求付钱。姜遗光飞快给了钱追出去,却见青楼门前一架青油布顶马车,载着人跑得飞快,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他本想追上去。

马车后的车窗帘被风吹起一角,露出半张熟悉的脸来。

姜遗光便停在了原地,没再追上去。

他直觉如果自己非要追上去,很可能会死。

想了想,还是退回楼中,此时大多数人已经散了,在楼里找其他姑娘寻欢作乐。

跟着混进来的入镜人们不明所以,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左看右看也瞧不出危险,随大流跟着抱怨一番后,也“散开了”,往大门口去。

入镜人和镜中“普通人”很好区分,一眼就能辨出。散开后,他们才有机会聚在一起。

这重幻境的场景很大,一同出门后,街道两旁场景与寻常夜市无异,热闹繁华。众人身上都带着钱,不知谁先起的头,总之,大伙决定先去客栈开间房后,聚集到一起商议事情。

一共十二人,或站或坐挤在屋里,各自介绍了自己姓名。

黎恪不动声色地移到姜遗光身边,对了个眼神,后者轻一点头。

前者在看见姜遗光的一瞬间,心里有微不可觉的刹那放松——他一直担忧姜遗光在异国会被受欺负,或者会遇到什么怪事,近卫们大张旗鼓来找姜遗光后这种担忧更是攀升到顶峰。

如果不是惹上了什么事,近卫们何至于此?

但现在,他总算放下了心。

姜遗光还活着,活的好好的。

既然这样,为什么近卫们要打听姜遗光?直接派人去把他接回来不就行了吗?何必一遍又一遍问?

除非……他人虽然还在瀛洲,可却被困住,回不来了?

又或者……因为上一回死劫?

也不尽然。

黎恪在藏书阁中看见过其他人的描述,姜遗光应当有功,可这功劳不足以让近卫们大张旗鼓去查他才是。

一定还有其他自己不知道的事,或许可以私下问问。

黎恪和其他人一样,面上若无其事带笑,没有把自己心中猜想说出口,静静听其他人说话。

将离、白茸……这两个名字,他似乎在哪里听过?

他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姜遗光,终于完全想起,为何会觉得这两个名字耳熟了。

是他写的一本话本?亦或是别的?一出戏?一封戏折子?还是一个念头?一个故事?

姜遗光在船上不就提到过这个“念”吗?是他终于解决了“念”?

这场死劫一看就和姜遗光有关,可……看他这样子,他又好像不知情似的。

其他人压低声音,在昏暗烛火中各自做了介绍后,便迫不及待聊起来。

“真奇怪,我进来后一点危险感都没察觉,如果不是清楚自己入了镜,我都要以为这个幻境中没有鬼怪了。”

“我也是,这场幻境让我感觉和以往实在大不相同……”

“就是不知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在青楼,那两位女子又是什么身份?会和……有关吗?”

“应当是,那位将离姑娘看着实在不同于常人,不像是普通女子。”

“照这么说,白茸恐怕也不是普通女子……”

“还不能这么快确定。”一人说,“再看看吧,我也觉得有古怪……”

“如果能找到收鬼之人就好了,也省得咱们跟无头苍蝇似的乱撞……”这话刚说出口,就被另一人狠狠肘击了下胸口制止住——谁知道会不会真的有收鬼之人?他这么说就不怕得罪人?

但那人的确说出了其余人心声。

以往死劫开头时总要给出些危险讯息,让他们知道如果再不做些什么,恐怕要身陷险境。

这回却不一样。

他们好好在台下坐着,不过目睹了一场女子为花魁赎身的好戏罢了。至于要做什么?该做什么?一应不知。

如果将离是重要人物,他们还能凑凑钱把人买下,可她被一个女人买走了,想必也不会受什么折磨,既然如此,他们还需要插手吗?

“我刚才试过报了价,台上那个名叫将离的在我开口时向我多看了一眼……”其中一人说着打了个哆嗦,他仿佛还能回想起刚才将离看他犹如看死人一般的古怪诡异的眼神。

他只是跟那些人一样提了提价啊?他又没想真的买下这姑娘来,为什么将离要瞪他?

其他人记在心上。

“兴许……这是她的忌讳吧?只要不犯忌讳,没那么容易出事。”

先前说自己被瞪了一眼的人还有点后怕:“你当然不在乎,你不明白……真正看到以后,到底有多恐怖……”

说着,他甚至身上开始发颤、打抖,竟是恐惧到哆嗦得说不出话来!

“不必太担忧,或许这只是警告,那将离姑娘不也被带走……”

话未说完,刚才自称在将离姑娘被卖时喊了一嗓子价的人忽地再次剧烈颤抖!

这次比上次更猛烈,浑身抖动得如筛糠也似,甚至四肢五官都近乎抽搐般无法控制,乃至身旁人见势不妙要按住他也止不住他突然暴起的抽搐。

“按住他!”

“果然犯忌讳了,你刚才就不应该……”

“别念叨了,赶紧把他嘴堵住,不能让他咬断了舌头!”

其他人反应得很快,附近一人眼疾手快抽出自己帕子往那人嘴里一塞,牙关咬住,可过了好一会儿,他嘴角还是流出了腥红色的血丝。

两眼暴凸怒睁着,嘴里还堵上一块帕子,挣扎的两条腿渐渐没了力道,绷出青筋的手无力垂落下去。

抱着他头不让他乱撞地板的人缓缓松开,抬手摸过他鼻息,摇了摇头。

没气了。

谁都想不通他到底是怎么死的,没有外伤,也并非服毒,若是厉鬼所为……也该有个章程才是,以往不都是触犯了禁忌或冒犯到幻境中的厉鬼,才会开始死人吗?为什么现在更快了?

姜遗光凑上去,挥退其他人,伸出手简单验尸罢,也觉疑惑。

看不出死因。

除了已经停止的脉动和心跳,他看起来就像个活人,查不出一点问题。

就这么突然死了?

最初说那人犯忌讳的人则是吓呆了。

“我……我就顺口那么一说,这怎么可能啊……”没有人责怪他,他却越来越觉得惶恐,生怕其他人看他的目光带上误解。

“真和我没关系,如果不是他自己非要跟风多一句嘴,也不会有这个下场。我什么都没做……”

姜遗光验尸后退下来,黎恪悄悄拉远了他,以口型无声问道:“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姜遗光摇摇头。

话本虽然是他写的,可严格上来说也不算他写的。他并不可能真正知道话本里发生的所有大小事,他也不可能特地去写头天拍卖将离时说话大声的一个男人,后来惊惧而死吧?

书里并未提到过。

况且……出了这事,他绝不可能承认这和自己所写的话本有关,否则,其他入镜人一定会找他麻烦。

黎恪不知信没信,看着姜遗光,嘴唇动了动,吐出两个字。

“话本。”

姜遗光瞬间解其意。

黎恪知道话本一事,他没忘掉,还特地在自己面前点出来……

他想做什么?

黎恪还真没想做什么,说完那两个字后,装作没事人一样回到了人群中。

“应当只是他惹了将离姑娘忌讳吧。我们日后见到那两位姑娘时,多加小心就是了,都是自己人,何必说什么怀疑不怀疑?”

黎恪此时的模样很能唬人,加上那群入镜人中也有不少知道他事迹,知道他已经渡过第十重死劫的,对他更加推崇。

这样厉害的人物都这么说,估计真是因为得罪了将离姑娘?

众人心中瞬间多了一条禁令:绝不能招惹将离姑娘。

不过,这也变相告诉他们,死劫关键破局处,定和那将离姑娘有关。

得想办法接近她才是。

在黎恪插手下,一场风波消弭于无形中。

他们原想趁夜做些什么,死劫总是要越快解决越好不是么?可一人才提出这个想法,站在窗户边的人就摇摇头,打消了他的念头。

“估计不行了,你们瞧。”他推开了窗户,示意大伙往外看。

变戏法似的,外面原本热闹的夜市竟不到半刻钟内尽数打烊。从窗内望去,方才还张灯结彩的一条大街已完全陷入黑暗,不见半个人影。

唯有打更人锣鼓声连同吆喝远远传来。

听声响,刚过二更天。

“这样看来,估计夜里在外行走也是忌讳,否则怎么不见人?”

“不如先休息,住一晚,明日再说。”

第一个人提出休息后,其他人陆续生出了困意,好几个仰头打哈欠。

“也是,总归什么也干不了,不如先找个地方睡一觉,留几人轮换守夜即可。”

越说越困……有几人眼皮都开始打架了。

还算清醒的连忙下去找掌柜的又开了几间房住下。而那具尸体因不好惊动其他人,被他们用床铺裹了,悄悄藏在一间房的床铺下,准备第二天看看有无凶肆或药铺,买些防腐的事物。

分了房睡,确定下守夜顺序。可等到真正躺下后,全都睡不着。

外头若有若无的女子哭泣声,缠绵如丝久久不散,惹人心烦。

推门去听,哭声又消失了。

是将离吗?

还是客栈里别的什么东西?

一夜难眠至天明。

天光大亮后,客栈的人多了起来,外面街市也变得热热闹闹,人来人往。

剩下十一人分好工。

两人去凶肆,两人去药铺,两人在客栈留守,其余人去打听白家,最好能摸清楚白家方位。

黎恪虽早就抱了必死之心,但能再活一段时日也没什么不好。他知道自己早就是十重后的死劫,所以其他人艰难,他必定更加艰难,整晚都小心翼翼(听见哭声)后,去药铺途中顺道买了些驱邪之物后就早早回来寻姜遗光。

他还没放弃从姜遗光这边撬开嘴的念头。

在黎恪看来,将离是姜遗光写的话本,他必然知道后续,如果能让姜遗光把一切都告诉自己,说不定……这场死劫他也能活下去。

孰料,当他摆脱所有人,单独找上姜遗光时,后者给出的答案令他也有些疑惑。

“实不相瞒,我也不清楚。”姜遗光说,“这不是我写的东西。”

“……不是你写的?”黎恪格外吃惊,“不是你写的话……你之前为什么又说自己写过一本名叫将离的话本?”

姜遗光道:“确切来说,它不是我自愿情况下写的。直到现在。我对将离这本书中发生了什么都不知情。”

他的目光直视黎恪,仿佛能穿透人心。

“即便它就是我写的,也并不代表这本书会按照我所写的那样发展,我要是说出来,才是害了你们。”

黎恪叹道:“可我总该心里有个底善多,你知道我已经不止第十回了,现在的每一重死劫都是踩在刀尖上行走。”

“不论如何,还请你告诉我一些,也好让我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姜遗光沉默片刻,还是说道:“我并非刻意隐瞒,实在要说的话……”

他慢慢的,一字一顿地说:“不要随便说话,也不要让别人说到你。”

前半句还好理解,还能做到。

后半句才叫黎恪措手不及。

“你说的,让别人不要议论自己是什么意思?”

姜遗光抿紧了唇,微微摇头。

黎恪焦急之下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也属于他所说不要议论别人,不要让别人议论自己的范畴。

可如果不能开口“说”,估计他也不能让姜遗光动笔“写”。

这样一来,他又该如何得知?

黎恪深深地犯难了。

和他不一样,姜遗光的神色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念”,出来了吗?

自从和近卫们了解到,鬼魂由执念怨念变成后,姜遗光就把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如影随形的那个东西——那个从小到大,害死他身边十来人,让他背负上扫把星之名的那个东西,叫做“念”。

不是恶念,更不是善念。

“念”,就是原本属于人一部分,却被他不知何时被剥离出去的“七情六欲”?或是别的什么东西……总之,他把这个东西叫做“念”。

姜遗光认为,除了他之外,那位东瀛的武子内亲王,这位公主,也是一个拥有“念”,却缺少七情六欲之人。

例如,近卫们和入镜人们普遍认为,人若是死的冤屈,怨气冲天,他的七情六欲变成了执念、怨念等等,就会变成恐怖可怕的厉鬼。

鬼本就是执念,是虚妄,是看不清摸不到的事物。人活着时,它就是人体内的魂魄,是人的欲望和精气神。死后,残存的怨念就成了恶鬼。

说起来也可笑,一个人活着未必能做成什么大事,要是死的冤屈,死前饱受折磨,满腹怨气,却很可能成为无法管制的厉鬼。

寻常人尚且如此,而跟着他的生来就和普通人不同,游离在主人之外的七情六欲,在主人死去摆脱了那具无用的躯壳后,又会爆发成何等可怕的模样?

以武子内亲王为例。

姜遗光上次所渡庄周梦蝶死劫,以及后来在岛上经历的种种,远不及那位公主的“念”在主人死后所爆发出恐怖的万中之一。

姜遗光猜测,如果自己也死去,他身上带着的“念”,恐怕会变成比武子内亲王的执念还要更可怕的东西。

武子内亲王的“念”连同百鬼夜行,覆灭了她整个国家。

到那时……他的念,又会怎样?

就像他们先前在东瀛岛海边看到的那个东西一样。所有人都惊呆了,没命地逃跑,姜遗光不觉得害怕,却感觉到了那股几乎要压迫着让你低头的滚滚雷云般的压力。

他看清了,那个东西是什么……

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看到那幅情景,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都是海上仙山。

可是,他们看见的,真的是海上仙山吗?

怎么会有海上仙山……是那副样子?

他猜测,那并非真正的海上仙山,而是属于武子内亲王的“念”的一部分,再具象地以图象表示出来。

武子内亲王的执念,正是她心心念念的蝴蝶,和可怕的“海上仙山”。

那恐怖可怕的海上仙山,根本不是人间能有的场景!

那他的“念”呢?

属于他的念是什么?

是凡出言,必有其果?

还是话本?但凡写下或讲述的文字,都会在屋里

亦或者,是将离这样的女子形象?还是白茸?白司南?

他不明白,也不懂。

为什么他生下来就没有七情六欲,没有感情。他不是人吗?他也是好好被父母生下,养大的。

为什么,他会感受不到一丁点其他人口中的情绪?

爱无法感受,恨也毫不在意,他知道自己这副模样是不对的,不正常的,因而小心翼翼遮掩,可再怎么遮掩,那种与他人格格不入的怪异感依旧明显。依旧会有源于不断的人发现他的古怪,然后,再次告诉他,他是个怪胎。

黎恪沉吟道:“这样一来,实在麻烦……”

不能说,不能写,凡出口皆可能成真,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