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这几日, 城里的巡视一直都没有断过。
陆陆续续的, 最后又抓了不少人,原先还抱着乐观太度的众人, 此刻笑不出来了。
这种敌暗我明, 的确不怎么好处理。
而且这些人混在百姓当中, 很多都是当地人, 有自己的族人、亲戚,各家一作证, 很容易被忽略过去。
所以,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顺藤摸瓜, 让饵将大鱼给钓出来。
卫七和三皇子在正月初七这一日,领了一队人马,带着近百名反贼出了城。
吕东桂临走时, 眼眶一红, 十分舍不得余隐。
余隐给他划了几个本书,让他进京后到书肆买了, 仔细读,同时还给他写了推荐信,让他回京后找鲁大人和刘大人。
卫国公望着余隐那模样, 打趣道:“怎么,养着养着养出感情了吧, 不如拉回来当上门女婿了。”
余隐噗他, “说点好话成不, 万一在江镇之前,就被人打劫了怎么办?”
卫国公傲然道:“那卫七便会被卫国除名,我们卫家没有这么没用的儿郎。”
余隐知道卫家家风严。
像卫七这样的公子哥儿,在京里一般都仗着家里有权有势,上头又有哥哥姐姐、叔叔伯伯罩着,会成为标准的纨绔。
然而,卫家却从未出过这样的子孙。
就算卫家年纪最小的卫七,偶尔撒个娇倒是有,但是真正遇上事儿,指不定还真敢血拼。
余隐现在身边的少年是当初那一千多百姓中的一个。
大家都唤他小毛。
今年十四岁,挺激灵的一个孩子,被吕东桂带了差不多半个月,发今余隐喜欢吃什么,什么时间要喝茶,或者吃东西,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还趁着晚上没事的时候,背书、习字,发誓要从小厮混成书童。
余隐:“……”
为什么,他总感觉这两者没什么区别。
还是说,他身边一向人少,一人兼顾二角?
城里抓反贼、举报可疑人员,巡城等等这事一直没停,久而久之大家便习惯了。
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二月。
小毛的《三字经》也背得滚瓜烂熟,一心跟着余隐当书童。
卫七他们离开后,顺利到达江镇,而后与接应的人一道进京,一路上虽然遇到了小打小闹的几团流寇,但并非是来劫人的。
令余隐那颗揪着的心终于放进了肚子里。
正月二十京里消息传来,卫七他们平安抵达。
反贼直接交由大理寺。
余隐顶着一头问号,问正啃着兔子腿的卫国公:“您老人家,是不是早就知道是这样的结局?”
卫国公微微笑道:“老夫不知,但是老夫敢堵,他可能做出了选择。”
余隐一时有点懵,不过下一秒就会意过来。
“您是指白虎山那位?”
“这么说,这次在江镇来接应的也是白虎山那位?”
这么一说,余隐想起临走时,寨主送他的那张纸,上面的几个字,可不就是将这边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吗?
如果说他真没鬼,谁信!
余隐:“……”
老子真是太单纯了!
卫国公点头:“如果有两条路,给你江山皇位,但是你只有一天的命,若是做个富贵闲人,你便能有三十年的命,你会选哪一个?”
余隐道:“这话有误呀,人与人不一样。有人情愿死也要登上那个位置,而有人却不屑一顾。”
“但是他没有退路,第一,他忍受病痛几十年,能如此坚持地活下来,说明他并不想死。”
“有一线生机,他便想抓住。”
“人有时候是需要进行取舍的,这便是他的取舍,他是可以当皇帝起兵造反替父报仇,但是成功与否却是未知数,而他死后,他的孩子就能坐稳这个位置吗?”
一切都是未知数,可偏偏三十年的寿命,并且无病无痛,这才是已知数。
余隐恍然。
把人安全送入京中,卫七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不过父母想念孩子,硬是将他留在家里住了几日。
直到二月二十,卫七才风尘扑扑的赶了回来。
顺带着给余隐带来了家书和东西。
梁家年前就回京了,梁二姑娘梁惜时,还给余妙带了许多的礼物。
而余妙这半年来,与刘大姑娘和鲁家姑娘都玩得极好,又时不时的提起梁惜时,于是四个小姑娘,一见面,便成了好朋友。
小姑娘们目前正在着手一本诗集。
据说是四人一起做的,诗篇由廖夫人过目,到时候出一本合集。
京里这些年来,有不少的闺秀也出过诗集,但是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还有许多书卖不出去,只能自己拿来送人。
所以,余妙这几位小姑娘的诗集,如果能顺利出版,并且打出名头,算是填补了京里这些年来的空白。
令余隐意外的是,做为余妙目前的老板,廖夫人竟然在去年十二月十二那日,也正是余妙十七岁生辰那日,收了余妙为徒。
余隐恍然。
怪不得,余妙前面的名气值还在八十多,缺缺两个月,只因为书出版了,突然就增加到了二百三。
敢情是因为廖夫人的关系。
余老太太让余眉找铺子给余隐做了几身新衣裳。
原因是,吕东桂回京去余家送东西时,随口提了几句,那边湿气大,先生的衣裳都短了一两寸。
而且先生也瘦了,现在就跟长贵差不多胖瘦。
余老太太当即眼泪汪汪地嚎了起来。
余妙忙和小鱼儿劝了一会,才把人的眼泪劝住,余老太太立刻就让余眉去给余隐做衣裳,怕又缩水了,衣裳都放大了两寸半。
是以,余隐虽然个头比自己画的横线,又高了几分,但是这衣裳穿上却特别的合身。
余隐站在墙边量了好几次,再三确定自己没有缩水,这才微微松了口气。
好不容易长得人模狗样了,他可不想再缩回去。
T_T
是以,余隐穿着新衣裳去书院讲课时。
下头的学生,再度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热议。
“余大人,这次终于有了自己的新衣服,可喜可贺……”
“有没有觉得,大人看起来又年轻了,怎么回事?难道是因为学者光环?”
“可能是新衣裳的原因吧,我发现,大人特别适合这种藏青色,整个人看起来挺拔如松,气质不凡,最主要的是莫名有点风度翩翩翩的少年感……”
众人:“……”
什么鬼。
刘敏对余隐有印象,虽然在二三十年前,但是当时,余隐是殿试的榜眼,会试的会元,风头无两,但是那身材,还有长相,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如今瞧着对面坐着,腰板挺得笔直,头发浓密,双眼明亮有神,鼻子挺拔的男子,嘴角挂着浅笑的男子,刘敏有些微微的恍神。
余隐今年四十九了啊!
可看这模样,分明只有三十来岁的。
举手投足之间,自带一种贵气,但笑起来的时候,又有读书人的矜持。
刘敏甩了下头。
对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头子评头论足,我也是够了。
余隐这次过来,除了上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府学那边吕东桂走了,只留下刘仁一个了,虽然有仇老板帮忙。
但马上就要县试了,有许多需要照顾的学生,刘仁已经□□乏术,是以,余隐就想向刘敏借几个举人。
京里那边虽然安排了几个人过来,不过待走完手续,路上等等因素,得一个来月,到时候余隐的任命令也会跟着正式下来。
如果不出意外,他可能会是唯一一个,正三品,但却只管一个郡城的人了。
所以,在任命令和新同事没来之前,余隐还是缺老师的。
刘敏好笑道:“老余啊,你问我,还不如直接去外面提一句,只怕你那府学被撑破了……”
若不是因为余隐身份摆在那里,滨海又是百废待兴万事开头的时候,那几个学生,估计还想天天蹲在余隐房前,待他临幸呢!
余隐笑道:“这不是该走的手续都得走吗?”
此话一出,连一向温和的刘敏都气得拿花生米砸他,“别得瑟,小心闪了腰!”
余隐从书院借了三名举人。
都是过两年要参加春闱的,教几个准备参加院试的学生一点问题都没有。
府学那边,已经完全整修好了,过完年,虽然城里一直在提防大家反贼的事情,然而依旧不少学生从下属的县城过来求学。
到目前为止差不多五六十个学生了。
这些学生除了有县里秀才的举荐信,还盖知县的印章,以及身份信息证明等等。
尽管程序复杂,但是来的人还是蛮多。
于是,刘仁跟余隐商量,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开始分班。
带上余隐从书院代来的三名举人,一共四位老师,且都很年轻,像刘仁也才成亲两三年,还有一位年纪大些,自家孩子也到了起蒙上学的年纪,于是直接就拎了过来。
是以,经过年龄、学识,双层分班之后,蒙学班一个,剩下的一、至五班各一个。
府学的教室被占得满满当当。
过了二月初五府学正式开课。
余隐长长舒了口气,经过几次交锋,反贼的门路算是摸清了。
老大都不干了,结果下属的一些小毛头还异想天开的想另立朝廷,经过这几次交锋,对方算是元气大伤。
余隐他们推测,对方之所以,明目张胆的卷土重来,大概是因为跟倭寇搭上了。
否则也不会潜伏这么长时间,就为了找合适的时机烧他们的战船。
这种小打小闹,只要提防起来,也不算什么事儿。
府学的事情一解决,百姓的心都是比较大的,生活一旦稳定,大家的心态又好了起来,整个城里到处欢天喜地的。
又到了春耕时节,他接下来的日子,得去地里晃晃。
二月二十八这一日,余隐和卫国公还被请去给一对新人做了证婚人。
吃过喜酒,两人坐在旁边跟乡亲们聊天,顺便问问,大家对于什么样的政策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再三叮嘱,虽然抓住了一些人,但是千万不要放松,发现什么可疑人员记得举报,但是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让对方发现。
当然,如果举报错误,那也没关系……
除了这些关于反贼的,大家还聊了关于春种和秋收的事情,这边还有沙土地,大家以前都种的红薯和土豆、花生,这段时间就能开始种植了。
想问问余隐还有没有别的种植方法,能让产量再提高一些。
余隐思索了一下,把自己以前看过书上的内容给说了一下,不过他自己没种过,也不知道到底可行不可。
正说着,就见一个穿着暗红色小袄,绿色长裙,手里拿着红色帕子,看起来有点像媒婆的妇人走了过来。
刚才跟他聊天的几个乡亲,立刻笑哈哈地跑了。
余隐有点不明所以,就见媒婆福了福身,笑盈盈道:“民妇给两位大人问安。”
余隐笑道:“大妹子可有事情?”
媒婆眼波流转,欢欢喜喜道:“大人可别如此叫,真是折煞民妇了。”
余隐嘴角抽搐,还没开口,一旁的卫国公便拍着桌道:“可是要举报人?”
媒婆忙摇头,随后又点头,“民妇听闻大人夫人已逝一年有余,大人身边一直没个照顾的人,这一年来,大人为了滨海的百姓,日夜操劳,是以,咱们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媒婆叭啦叭啦了一大堆。
夸得余隐都不怎么好意思了,连连道:“本职工作,本职工作。”
一旁的卫国公一瞪眼道:“瞧见没,老夫手下这些将士,保家卫国,到头来,还是你们这些文人得民心……”
余隐抚额。
您老人家怎么没事就挑起文武之争。
媒婆被两人你一句,我一人句给打断,忙道:“那个,大人误会了,您二位为了咱们滨海尽忠尽职的,咱们老百姓都感激不尽呢,只不过是,瞧着余大人如此年轻,又孤身一人,所以想给大人说门亲事。”
“咱们滨海的姑娘,自小都是能干的,孝顺公婆、打理家事,样样经通,最主要的是这位姑娘还读过几年书,正好给大人红袖添香。”
余隐双腿抖了抖,这是来给他说亲的。
下意识的就想起身快跑,却被卫国公给按住了胳膊,饶有兴趣道:“大妹子这话倒是不错,不知是哪家的姑娘,可否让咱们远远一看。”
媒婆双眼一亮,“二位大人且等着。”
媒婆转身一路小跑着走了,余隐用力想甩开卫国公的手,可他却老身在在,纹丝不动,笑道:“急什么,瞧瞧又不少块肉。”
余隐气道:“您是故意填乱吧,还是说想给小七和小五找个姨祖母?”
卫国公无语道:“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红袖添香,你倒是嫌弃什么?”
在京都的时候,他也听说过,余家给余隐找媳妇的事。
可他一句,不想续弦,便打发了。
现在在外地,人家自动找上门来,他又不乐意。
卫国公瞧着余隐鼓着腮帮子,一幅欲言又止,独自生闷气的模样,用肘碰了碰他道:“说真的,一句风流韵事,不是你们读书人最喜欢的吗?怎么到你这儿却反过来了?”
余隐黑着脸道:“老夫志在不此。”
卫国公噗的一声笑道:“你怕是没有遇到自己中意的。”
话音未落,媒婆又折了回来,笑盈盈地站在余隐旁边,指着此刻穿着一件水蓝色裙子,走路如流云般轻扬的少女。
少女手里的捏着一把团扇,快步走到一名袭绿装的少女身旁,趴在对方耳边不知道说了句什么,两个女孩笑成了一团。
手里的团扇一晃动,便露出了那张美丽的脸蛋,不过也仅仅两息之间,少女又将团扇把脸给遮了起来。
而后,两个少女便手拉着手,一路笑闹着跑了。
余隐:“……”
这得采排多少次,才能成功呀。
媒婆见余隐都看呆了,笑嘻嘻道:“大人觉得如何?这两位姑娘均是好人家的女儿,仰慕大人许久……”
余隐听得一身鸡皮疙瘩,他一个五十岁的老头子。
哪值得人家姑娘仰慕,于是忙打断她的话道:“大妹子这话可就有些不真实了,老夫与她们年纪相差甚大,女儿都比她们年长,更何况,老夫从未与她们见过,何来仰慕一说。”
媒婆脸不红心不跳道:“大人可还记得,去年大人初到时,咱们这儿闹疟疾,大人救了一对小姐妹的事。”
余隐摇头。
当时出现重症的人大概有二三十个,男女老少均有。
至于年龄,他真没大在意。
更没注意大家的脸,至于年轻的小姑娘,他就更没啥印象了,因为他只是确定下大家是不是真的疟疾,如果是便用药,如果不是,是别的病,再新开方子。
那时候,大家均是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再加上当时又是火又是水的,每个人都只一两身衣裳,脏了都没地洗去,跟一群叫花子差不多。
没有什么特别的,他还真记不得。
媒婆见他回答的与此干脆,只好一点一点的帮他回忆。
这两位姑娘是自从倭寇来了之后,便跟着家人一起躲到山上去的。
后来山上着火,他们一家人才投奔了余隐这儿。
这其中一位姑娘在过水坑时,被蛇给咬了。
余隐一听这个,立马有印象了,“是赵家的两位姑娘呀。”
他有印象,是因为这两孩子是双胞胎,父亲是位秀才,哥哥已中了举人,家里在本地算是富户。
当时粮草紧张,他们家在山上还有些粮食,余隐让李三带着一队人马过去取了。
他们直接就捐给了大家。
余隐还时赵秀才一起下过几盘棋,聊过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
在笼络人心,安抚民众这件事,赵秀才帮了不少的忙,赵秀才的年纪比他还要小几岁。
一见余隐想起来了,媒婆顿时眉开眼笑道:“大人这么说是同意了?”
余隐脸一黑,“那更不行了。”
媒婆刚要开口,就见余隐接着道:“其一,赵秀才与老夫颇为聊得来,算是好朋友。其二,赵秀才比老夫还要小几岁,老夫岂能娶他的女儿为妻?”
媒婆嘴角抽搐。
你们当官的,不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吗?
说什么来着?
说是看到花骨朵一样的少女,就觉得自己也年轻了,活力十足了。
余隐拒绝的义正辞严,媒婆却掩嘴笑道:“大人可真爱说笑,您看起来,也就三十来岁,哪有赵秀才大呀!”
余隐:“……”
老夫明明未老先衰的长相。
媒婆笑道:“大人是觉得两位赵姑娘,相貌不出众?”
余隐微微触眉,“老夫不是那么肤浅的人。”
媒婆吃吃一笑,眼波流转地在余隐身上扫了几圈,而后一拧身跑了。
余隐原以为,那日回绝了媒婆之后,这事就结了。
岂知,过了两日,他正在地头跟人说药材的事,就见赵秀才与儿子赵兴一道过来了。
赵秀才待他说完之后,才道:“大人,可否有时间,小人有一事想与大人说。”
余隐觉得眼皮跳了一下,便与赵家父子边走边聊。
赵秀才道:“大人莫怪小人多嘴,大人与小人都是为人父,为人子的,应该能体会小人此刻的心情。小人也是见不得女儿受苦,才有个不情之请,还忘大人成全。”
余隐挑眉,这是强买强卖了?
见余隐不语,脸上客气的笑容也消失了,赵秀才苦笑道:“大人那日救了小女之后,小的一家人均感激不尽。”
余隐差点来一句,咱们这儿不流行以身相许。
赵秀才活了大半辈子,已经明显能感觉到余隐的不快了,可还是硬着头皮道:“大人到滨海后,做的哪一件事,咱们滨海的百姓都看在家里,那个被倭寇糟蹋的已成一片废墟的地方,经过大人短短几个月的努力,比先前看起来还要好上许多。”
“咱们滨海的百姓都感激不尽,真心实的爱戴大人,喜欢大人……”
余隐嘴角抽搐,您这扯得是不是有点太远了。
于是,便道:“赵先生有什么话直说吧。”
赵秀才抹了下眼角,道:“大人一个人在外地,身边没个人照顾,所以……”
余隐忙抬手打断他:“赵先生说得对,你与我都是别人的父亲,别人的丈夫,别人的儿子,而我还虚长先生几句,有些话我便直说了,你若还当咱们是下过几盘棋的好友,便别再提柳媒婆说的那事。”
赵秀才嘴角颤了颤,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余隐的脚下,“大人,求您就收了她们两姐妹吧,您要是不收她们,这两孩子,怕是,怕是以后凶多吉少啊……”
余隐一听这话,抬脚便走。
李三立马跟了上来,只听他家大人愤愤磨牙道:“最烦这种喜欢栽脏陷害的人了,老夫救了他们一家人,现在倒是把生死赖到老夫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