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店里的生意可真好。”杨家老太瞧着店里进进出出的顾客, 一脸羡慕跟站在门口带着苏嘉宝的钱多娣说道。
苏启航前段时间从苏家村里又请了两个帮工到店里来了,这两个帮工是对三十多岁的两口子,家里的孩子让老人帮忙带着, 地给到下面的兄弟去种了, 那边帮忙缴粮食。
这两口子来了后,苏启航让女人去负责买菜做饭和打扫卫生, 而男人安排到了店里,加上他,店里帮工现在能有五个了。
钱多娣现在主要就是看着苏嘉宝, 碰上店里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 她再搭把手。
这样一来,钱多娣就轻松下来了。
不忙的时候她就喜欢带着苏嘉宝,像现在这样, 跟隔壁的杨家老太说会话。
这会听见杨家老太说起店里的生意,钱多娣就赶紧说道:“也就是看着人多……”又说:“像大家都在喊什么干个体户挣钱, 但谁知道哪天就不给做了呢?所以要我说, 还是像你家国斌那样, 在大厂子里上班稳当。”
杨家那个儿子杨国斌是机械厂上班的工人, 儿媳妇原来也是。但是后面怀孕了,为着要这个孩子,她就只能把工作转给了别人。
现在家里面被计生办打砸了一片,家里又只靠着儿子一个人挣工资,难免就有点捉襟见肘了。要不然杨家老太也不会瞧着苏家这边的生意,说出那样的话来。
至于钱多娣嘴里说的那句“只是看着人多”的话,杨家老太也是不信的。这一点只需要看那些进去的时候空着手, 出来的时候却拎着的那些东西的那些人就知道生意到底好不好了。
而且苏家这边的生活也是过得非常的好。
差不多年纪大的小姑娘, 苏家这个衣裳不说天天穿新的, 也很少重样的。但你要说人家是因为店里做这个衣裳生意的,可除开穿着,那苏嘉宝的各种玩具和零食也不是其他孩子能有的。
但人家不愿意跟她说实话也正常。
谁家里挣多了钱,会蠢到到处去嚷嚷啊!
杨家老太就又跟钱多娣在那里聊了会,才回的自己院子。
回到屋里,杨家老太就又坐在那里,对着自家老伴开始叹气了。
自家孙女莉莉每次过去再回来,都会跟他们说,在那边跟苏嘉宝玩了什么,亦或者是吃了什么。
他们家是想要男孩,那是觉得男孩是家里的根。但是对于莉莉这个孙女,也是一样疼爱着的。要是有条件的话,自家也想给孩子好生活啊!
杨莉姗年纪还小,只知道自己可羡慕苏嘉宝了。像苏嘉宝玩的那种小三轮车,她也想要,可又懵懵懂懂的知道一点,他们家里没钱,不可能给她买这种三轮车的。
杨莉姗就忍不住问了:“我们家为什么没做生意啊!”
……
钱多娣这边等杨家老太走后,也带着苏嘉宝回店里去了。等到晚上关门上了大家都准备睡觉了,她就把杨家老太今天问了店里生意的事,跟苏启航提了一下。
不怪钱多娣这么谨慎,实在她每天瞧着自家老二挣来的这许多钱,心里总不踏实。
一会怕家里遭贼了,一会又跑被人抢了,然后还怕出意外什么的,比如家里着火啊……反正钱多娣心里就是各种的担忧。
以前钱多娣是白天要经常上楼去看好多次,主要是看看三楼门锁是否锁得好好的。到了半夜,她还会爬下楼去检查下面的门锁,后面周爷爷跟周奶奶被接回周家去住了后,钱多娣直接喊上苏德平,搬到一楼那小房间去住了。
对于钱多娣的这种担忧,苏德平没少笑她:“你就是爱东想西想。”
钱多娣可不高兴了,说他:“你以为谁都像你这么不操心啊!”
苏启航这边听钱多娣这么说了后,就回她:“好,我知道了。”
等到上了楼,苏启航就把钱多娣刚说的这些事,也跟正在给洗完澡了的苏嘉宝穿衣服的周胜男说了一下。
周胜男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就跟苏启航说道:“我瞧着,杨家那边怕是也想来当个体户了。”
杨家那边其实已经不止一次,用羡慕的眼神盯着自家的生意了。周胜男都撞见过好几次,只不过人家就看着,也没说什么,更没做什么。
就跟周胜男说的那样,没等两天杨家还真就做起个体户了。
他们没什么本钱,但是有手艺啊!
杨家老头没退休之前也是机械厂的员工,他就在自家屋门口支了个小摊子,开始做起了修车的活计。
大概是怕人笑他们也干个体户了,老两口爱面子,对外都在那里说:“这退休后天天蹲家里也太闲了,就想找点事情做。”
可实际上,一是被计生办的人砸怕了。二呢,家里的儿媳妇虽然跑娘家去躲了,但眼见着就要生了啊,这孩子生了后那也是要上户口的呀!
总而言之,就是家里急需要钱!
杨家这修补的摊子支起来之后,虽然没办法跟苏启航这边比,但也出乎杨家两个老人的预料了。
第一天就挣回来了十多块,这还是杨家老头头一回干这个,坐那摊子后面脑袋都是低垂着的……觉得丢脸也怕别人说闲话。
再之后,许是见着了钱了,杨家老头态度逐渐就变得积极了起来。现在呢,那边是每天叮叮当当的响个没停。
他们是一门心思的想着多挣点钱,所以只要是杨老头会修补的东西,他都肯接。自行车啊什么的就不说了,连破了的锅他也给修。
这杨家生意做起来了之后,结果没等多久,苏启航店左边的李家也开始了。
李家那个儿子学着杨家老头,在自家院门口也支了一个架子,人家搁那里卖豆腐了。而且人家手艺还不错,做出来的豆腐又嫩又滑的。
苏启航跟苏德平都喜欢吃豆花,尤其是豆花里面撒上白糖配着吃。于是钱多娣就几乎每天早上上李家去买一大盆豆花回来,配着包子馒头一块当早餐。
别的门路她瞧不懂,这两边钱多娣是瞧出来了的。
那修东西价格都被杨家老头写在了纸板上,用根绳子挂在摊子上。李家豆腐摊这边了,一升豆子能做多少豆腐,钱多娣这种做过的也是知道的,对上他们那价格稍微算一下,不说百分百吧,大概一天挣了多少钱,钱多娣还是能算出来的。
就冲着她瞧见的这些生意,隔壁两家一个月少说也能挣个六七百往上了。
钱多娣对此忍不住就在那叹着气说道:“现在这世道是真的好,只要肯干,就没有挣不来钱的。”
许是挣了钱,最近杨莉姗那小姑娘过来这边找苏嘉宝玩的时候,手里面时不时的也捎带了一些零食过来分享。
周胜男就很喜欢杨莉姗这个小姑娘,因为她带了东西来,不仅会分享给苏嘉宝,还会记得分给她和苏启航。
“这应该不是那边大人教的。”周胜男私底下对着苏启航说道。
因为杨莉姗很少会去给钱多娣,哪怕钱多娣才是经常带着苏嘉宝跟她一块玩的。但是钱多娣那一辈的习惯,就是自己都节省,所以家里面的吃的,钱多娣舍得给苏嘉宝,却并不舍得给杨莉姗。
周胜男跟苏启航不一样,他们不差孩子这点吃的,所以每回杨莉姗过来了,他们给了苏嘉宝什么零食,基本上都会分点给她。
小姑娘心里都记着好,自己有了后就也会想要分享给苏启航和周胜男。
苏启航就笑:“莉莉这孩子是真不错,杨家这家教也好。”因为就算孩子懂得分享,那也得大人先把这东西给她,她有了东西才能跟人分享。
杨家让杨莉姗带东西过来,不就是这么个意思么?
两口子说了会这样子的闲话,才把话题又转回到了正事上,苏启航在那说道:“娘过几天不是要回苏家村去收租么?到时候我跟着她一块回去,再招几个帮工上来……”
周胜男一下子就懂了,“给新店招的?”
“嗯。”苏启航说道:“那边房子已经修到第二层了,年前是肯定能完工的……等到了过完年,那边就能开业了。”
这店一开,那边肯定就要人过去啊!
帮工提前找好,先在这边熟悉一下如何做生意的。到时候再让店里的老帮工过去带着,那边生意就不用太担心了。
而对于店里再招人的事,钱多娣这一次倒没说什么了,她也不事事都看不明白的。自家老二店里的生意她每天瞧着,自然知道那边新店开了也需要人的道理。
苏启航这边跟钱多娣把一同回苏家村的事商定好了之后,就又赶紧去办另一件事了。
那就是存钱!
钱越挣越多,再放在家里就不可能安心了。
苏启航跟周胜男开始定期的往银行里存,每次去存钱的时候,两口子是一块去的。
存完钱回来后,周胜男再把存折锁到箱子里去。
现在家里面装存折的箱子也换了,原来是找木工打的。后面钱多了,苏启航就找了人给打了两个大铁箱子回来。
这两个大铁箱子,一个是拿来装存折和金首饰等值钱的东西。另一个,就是拿来装现金的。
真要来贼什么的,那肯定是没法子防住的,人家就算打不开锁但可以连箱子一起抱走。换成铁箱子,是为了防火灾等这种意外。
跟之前的每一次存钱一样,苏启航跟周胜男先把打算拿去银行存的钱整理好,装进了蛇皮袋子里,再放三轮车后边。
周胜男就坐在这袋钱上面,启航就在前面开着三轮车,开到银行后,两口子再把这些钱拿进去存着。
因为这次带来存的钱并不少,再加上排队,苏启航跟周胜男在银行里就费了点时间。等到存完钱后,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了。
两口子拿着存折准备上车回去的时候,忽然间听到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苏启航抬起头一看,乐了,对面马路上竟然有人担着箩筐在卖饴糖。
苏启航让周胜男在三轮车旁等着,他自己快步跑去了对面买糖。
当地的这种饴糖其实是有添加一部分的红糖,所以不仅颜色偏红偏深,还比较的硬。老板这边是一整块做出来的,需要多少,那边就拿东西叮叮当当的给你敲多少下来。
苏启航考虑到家里人多,直接一口气要了一整块。
这就算是一整块买,也是需要老板帮着敲碎了,回家才方便拿着吃。
叮叮当当的敲糖声再度响起,苏启航就站在旁边耐心等着。
等到老板敲好了后,给他拿东西装了起来,苏启航掏了钱给老板,就又赶紧的跑回了三轮车这边。
周胜男接过苏启航递过来的糖,顺便跟他说道:“航子,一会咱们上农贸市场那边转一下,买点卤菜回去吧。”
农贸市场那边现在是各式各样的菜都有得卖了,像周胜男嘴里说的这种卤菜,就是那边新开的一家店里卖的。
老板会先把各种菜卤好,卖的时候再切好然后加上各种调味品,最后再拿秘制的红油辣子一拌,可香可下饭了。
结果到了那边后,苏启航跟周胜男却意外的看到了,卖了家里一堆东西,拿着钱据说是去了省城做生意的老大两口子。
这两位在农贸市场不远处的马路口支了个摊子,这会在那里摆地摊呢!
苏启明跟孙小娥也看到他们了,然后那两口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还在记恨着以前的事还是怎么的,当即就把脸扭到了一边去。
苏启航倒无所谓老大这两口子的态度,甚至可以说,他巴不得跟他们再也不来往了。可关键是,这两位不是上省城做生意去了么?怎么会又出现在这里?
作者有话说:
1,关于杨家非要生个男孩,怎么说呢,他们那时候很多人的思想就是家里一定要有个男孩。这确实是重男轻女,但他们又比另外一些重男轻女家庭好上一点,至少女孩子在他们家,也是有几分疼爱的。
2.关于八十年代的七上八下,那时候确实有,七个及以下叫帮工,八个及以上就不行的说法。但实际上,管控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这么的严格。好比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员工多的时候到了百人。他因为这件事被人拿出来说,可当时却并没有因为这个对他进行处罚,甚至在八四年的时候,个体户的雇工问题也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