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穆明珠御驾亲征,来到襄阳城外,大量的兵马粮草都从湘州、江州等地前来。这些是属于周国留守积蓄的力量,如今来到前线,预示着更强烈的风暴即将来临。
在襄阳附近的梁国兵马侦查到了不断前来的士卒、战马与粮草,及时上报。
在上庸郡之战时,梁国皇帝拓跋弘毅便疑心过周国的主要兵力去了哪里。
因为根据他所知的情报,这三年来,周国皇帝使人在党项为之养战马二十万匹。可是在此前的上庸郡之战中,周国的骑兵却几乎没有出现。战马自然是给骑兵准备的,如今有了战马,却不见骑兵,岂不奇怪?三年时间,就算不能全部操练出来,得两三万骑兵还是容易的。
如今穆明珠御驾亲征,圣驾一动,帝国骑兵才算显出真身。
按照梁国斥候在襄阳城外的观察,大约有五万之数,不过梁国的四分之一而已。
摸清了周国骑兵的动向,拓跋弘毅反而放下心来,至少对方也走到了明处、便不惧怕她暗中冒出来了。
与此同时,邓玦按照与拓跋弘毅约定好的,向穆明珠献策,说如今水师坐守、每日粮草耗费巨大,正是春日风顺之时,不如他领兵从水路北上,奇袭梁国洛州等地,在其境内制造混乱。
穆明珠准了。
因梁国的造船技术远不及周国,要在两三年之内制造大量先进的战船也不现实。所以拓跋弘毅的计划,乃是要邓玦带领周国战船北上,输送大量梁国骑兵与战马、粮草南下,在襄阳与周国水陆两处兵马会战,攻破襄阳之后,有邓玦作为内应,一路畅通至于长江,一旦渡江,梁国骑兵将所向披靡。
而邓玦虽然是水师都督,要调动大量战船,越过国境北上,却也需要周国皇帝的允许。
所以才有邓玦献策之举。
待到穆明珠准许之后,朝廷水师之中邓玦官职最大,他的命令便无人质疑。
永平四年三月,周国水师都督邓玦亲领二百艘战船,借风力从沔水北上进入梁国洛州。
这二百艘战船,乃是周国最大型号的特制战船,有五层之高,每一艘都能容纳八百名士卒。
邓玦进入洛州后,与他接洽的梁国将军乃是拓跋弘毅的信臣,出身纥骨部族,名唤纥骨久。
纥骨久年已四十多岁,典型的鲜卑人,汉话生涩,但很受拓跋弘毅器重。
纥骨部族算是梁国众部族中很效忠于皇帝拓跋弘毅本人的。
纥骨久眯着眼睛,打量着长袍风雅的邓玦。他也曾与吐谷浑并肩杀敌,跟周国交过几次手,对周国人没有什么好印象,本能地并不信任邓玦这个周国人,但因为是皇帝的命令,只能听从。
“你能安全把十万骑兵送入周国?”纥骨久并不掩饰他的怀疑。
邓玦微微一笑,道:“一艘战船可容士卒八百,在下这次带了两百艘战船而来,将军可以自己算。”
纥骨久后仰打量着他,道:“一艘战船能容纳八百人?你可莫要说大话。”他在梁国所见的战场,即便是最大的也不过能装百多人,从前跟周国的战争中,他也曾远远见过周国水师,纵然有多层高大的战场,也不过能容纳两三百人,哪里来的能容纳八百人的战船?那岂不是要像一座宫殿漂浮在江面上?
邓玦含笑道:“江边距此不过三里,将军可以自己去看。”
纥骨久骑快马赶到江面,遥望江上高大如楼宇般的战场,一时失语,惊愕道:“这……怎么不见船桨?”
邓玦笑道:“将军有什么疑问,请容在下路上为您解答。眼下还是请众士卒上船,搬运粮草甲胄与战马,莫要误了陛下大事。”
纥骨久回过神来,便传令下去调集人马、搬运辎重,他则亲自上了其中一条战船。
虽然纥骨久奉命带十万兵马从水路南下,但其实他本人是个旱鸭子。
或者说梁国士卒中绝大多数都是旱鸭子,梁国的水师不行,是因为他们原本是马背上打来的天下,鲜卑族百姓中会凫水的本来就很稀少,对周国作战又不放心用汉人做精兵。虽然梁国也提前准备了水师,但就像周国的骑兵一样,跟对手是难以相提并论的。如今跟随纥骨久南下的这十万士卒中,其中九万还是骑兵,只有一万是水师,而这一万水师的水性只能说落水能保证自己不沉,甚至还谈不上水性好与坏。
纥骨久本人上船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绝大多数梁国士卒对水战的态度。
纥骨久疑心很重,也许是信不过邓玦,要邓玦在前,他自己跟随在后上船,走在甲板上时步伐都放慢了,一直上到第五层,从船舷望出去,只觉眩晕,底下的江水仿佛要将他吞噬。
“小心。”邓玦从后面托了他一把。
纥骨久甩开邓玦的手,往船舱而去,要看这庞然大物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却见在底仓内部,并排坐着许多周国的士卒,脚边停着巨大的船桨。他们一起踩桨,便能让巨大的战船行驶起来。而因为船桨在水面之下,从外面看起来,这庞大的战船就像是凭空而动一般,叫人看得骇然。
纥骨久一步进去,见了这几十名周国士卒,先是大惊,按住腰间剑柄,退了一步,见邓玦与众士卒都无异动,这才站在门边看了一看,便转身出来。
“这些兵是怎么回事儿?”纥骨久既不满又犹疑,道:“你带了二百艘战船来,一只船五十人,便是万人——这事儿陛下知道吗?”
邓玦不慌不忙,始终谦和有礼,微笑道:“陛下自然是知道的。这一艘乃是主战船,底仓的士卒都是我的人,不必担心泄密。战船太大,非这么多人不能驱动。旁的战船上,只要将军的骑兵不往底仓去,底仓的周国士卒又知道什么?”顿了顿,见纥骨久还是皱眉,便又道:“又或是将军有会踩桨的水军,让他们替换也可。”
这一招以退为进让纥骨久放过了此节。
他清楚手下所谓的水师能力,江面上驶战船可不容易,风向、水流乃至于载重,都要考虑,若真把这些周国水师换了,回头在江面上出了事儿,他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纥骨久哼了一声,道:“管好你的人。若走漏了风声……”他横了邓玦一眼。
邓玦垂首笑道:“在下明白,请将军放心。”
纥骨久其实并没有针对邓玦,这在梁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管朝中还是民间,不管皇帝的政令如何,实际相处中,鲜卑人便是第一等的。虽然梁国皇帝**中原文化,起用汉臣,但风气未成,朝中的汉臣也是要居于鲜卑臣子之下。纥骨久对邓玦的态度,正是梁国整体情况的一个缩影。
在邓玦恭顺的礼送下,纥骨久由亲兵陪伴,负手进入一层船舱内歇息。
邓玦待到他离开后,才直起腰来,转眸望向水天相接处,轻轻一叹。
他了解拓跋弘毅的志向,清楚这必然不是拓跋弘毅乐见的情况,但是那又如何?纵然是皇帝,要改变世风,也难一蹴而就。
二百艘顶级战船夜泊于洛州沔水畔,梁国士卒连夜搬运粮草、甲胄、战马上船。
此时上庸郡已经为吐谷浑领兵占据,梁国这十万精兵与众多物资,通过插着周国旗帜的两百艘顺流而下,越国境容易,真正的难关在于襄阳附近的水域。
周国皇帝御驾在襄阳附近,岂能轻易容这二百艘战船过去?
所以梁国皇帝在襄阳的用兵计划,乃是双管齐下,等到邓玦与纥骨久领兵来到襄阳附近,吐谷浑与原本驻扎在襄阳附近的两路兵马,也会一同对襄阳发动攻击。
在梁国骑兵的激战都,从江面上杀出来的梁国兵马,将是这盘棋局的胜负手。
梁国皇宫中,拓跋弘毅仰望着墙上巨大的舆图,手持朱笔,在襄阳城上画了一个圈。
现在唯一让他不安的问题,便是周国左将军齐云去了何处?
当初上庸郡激战四个月,在梁国有意让出南下生路后,这位左将军选择了保城中百姓撤退,而后弃城离开。
这显然让周国皇帝很不满,随后才有周国皇帝御驾亲征。
但自那之后,梁国便失去了这位左将军的消息,是被周国皇帝惩戒隐藏起来了,还是……
拓跋弘毅眉头紧皱。
这位让吐谷浑两次败退的周国左将军令他很在意。
与此同时,梁国洛州沔水之上,趁夜又来了百艘战船。
这也是邓玦与拓跋弘毅约定好的,因为一旦襄阳大战爆发,邓玦的身份便会暴露,所以要趁着他暴露之前,尽可能多地帮助输送梁国士卒与战争物资南下。
所以这百艘战船,也是来接人接物的。
一回生二回熟,这次梁国的士卒已经在岸边等候,物资也已经运送到位。
领兵的将军有些焦急地向江面上张望着,终于见江上星火点点,是约定好的战船开来,不禁松了口气。
如果这位将军看得仔细些,便会发现这些战船吃水太深,可不像是空船而来。
可惜夜色已深,而梁国士卒并不熟悉周国战船的水位载重,便轻纵了这致命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