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西北风

这一顿午饭别人吃得如何青梅管不着,反正赵三明恢复了活力积极的唠叨声,这让青梅有种生活又恢复了正轨的平静满足之感。

赵三明在消失了几天后又回来了,这件事在大岗屯如今已经完全激不起丝毫风浪,就连最爱碎嘴八卦的大婶儿都懒得把他当话题。

有好事者如刘老太这样的人偶尔念叨两句,别人也不咋当回事,甚至还笑嘻嘻地说:“这有啥,只要青梅喜欢就成了!”

可不是嘛,只要人家有本事又能挣钱的青梅喜欢,就是赵三明再烂也能过上好日子。

这话堵得刘老太很是难受了好一阵子,只暗恨自己两个儿子咋就没一个能顶替了赵三明呢!

张大海肯定是不能出门的,于是下午狗子留在家里,青梅去支书家里开会,赵三明则是去做每天都要做的挑水、洗衣服这类日常工作。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了,赵三明在外面游荡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听说过,说是女人家经常碰冷水,会让肚子变冷,回头要怀娃娃都不容易了。

虽然生娃娃的事八字还没一撇,可赵三明已经十分积极地暗戳戳准备起来了。电影里的某某革命领导人不是说过那么一句话嘛,成功从来都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

赵三明琢磨着,自己提前准备个十几二十年,指不定等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就能顺利抱上自己崽子了呢?

反正不管怎么说,赵三明干得很高兴,回来的时候在村口遇到唐稼跟另外三个年轻漂亮女知青,赵三明还兴致勃勃地跟唐稼打招呼。

“唐知青,这些是你朋友啊?这么快就要走啦!”

赵三明走的那天唐稼他们才去看望了老同学,也是那天带回了趁着刚农忙结束想出来“看看”的彭爱红她们三个。

所以赵三明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三个人。

以前唐稼刚来的时候赵三明还能看偷偷地去看唐稼,可现在面对跟唐稼的漂亮程度不相上下的三个女知青,赵三明却是扫了一眼就啥想法都没从脑子里闪过,心里就嘀咕一声没他家媳妇优秀。

同大岗屯阳臻韩江唐稼他们这三个与社员相处融洽的外来知青相比,其他几个分到知青的屯子村子可就热闹多了。

特别是去嘎子村的那几个知青,前段时间甚至直接跟整个村子的人操起锄头铲子打起群架来了。

当然结局肯定是几个知青被揍得爹娘都认不出来,毕竟嘎子村可是出了名的流氓恶霸村。最后结果就是几个知青都被公社那边给带回去,重新分配到别的大队去了。

也是因为这些断断续续传来的消息,江红军跟老支书对三个知青越发宝贝,再也没有三人刚来时对他们深觉麻烦的想法了。

这些事闹得很大,在屯子里的人不去关心这方面可能还不知道,可对于赵三明这个时不时往镇上跑,还有一帮子来自各个大队可以唠嗑吹牛的兄弟的人,却是再清楚不过。

要是换做以前,赵三明肯定特期盼这样惊涛拍岸跌宕起伏的生活,可现在,赵三明就喜欢跟着青梅过过小日子,对这些会闹腾的知青很没啥好感。

所以哪怕还不知道彭爱红闹出的那场戏,赵三明对三个人还是态度很冷淡。

彭爱红跟周自英只以为面前这个土里土气的社员是因为撞坛子的事瞧不起她们,憋得脸红却又不敢吭声。

唐稼脸色也不太好,不过面对青梅的丈夫,她还是挤出了一个笑,“是啊,她们在大队里也还有不少活儿要干,不能在外面逗留太久。”

因为顾及唐稼他们三个知青在屯子里以后的日子,江红军跟老支书商量了一下,就没把事儿给彻底撕扯开,只让彭爱红当众承认是场误会。

回头带回了老支书家的院子里,江红军态度强硬地审问一番,彭爱红就什么都招了。

也是这时候唐稼才知道竟然是屯子里刚商量好都还没来得及动工的村小学惹来的祸。

当然,唐稼也不至于怪老支书他们要建设村小,毕竟人的心性就那样,今天不因为这件事暴露真面目,明天也会因为别的事露出毒牙。

唐稼只庆幸自己到了大岗屯这样的友善的屯子,也感激支书跟老支书对他们的爱护照顾。

彭爱红虽然是出头的鸟,背后却是周自英在怂恿。

周自英对彭爱红说的是让她赖上江红军,看有没有机会让江红军出面把她跟唐稼换一下。

可她自己打的什么主意,哪怕她没有亲口说出来,其他人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当然,像彭爱红这样脑子单蠢的,还真没想出来。

周自英不过是想要用长相比较娇艳的彭爱红去试探一下江红军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彭爱红成功了,那江红军就是好色。

如果失败了,周自英就要想办法试探一下对方是否好财。在周自英这样的人看来,江红军这样屯子里的一把手,说是个土皇帝也差不多了。

这样的人,能打动他的无非就是财色名三样。

可惜算来算去,却没算到彭爱红脑子那么蠢,明明看见江红军怀里有个坛子,也不知道视情况而定稍微改动一下计划,愣是原模原样地干。

周自英心里如何想的,要死了牙就坚持自己当时只是跟彭爱红随口开了个玩笑,没想到她还当真了。

这样,江红军跟老支书还真拿她没办法。

不过,这样的老同学,甭说还只是同学了,就算是曾经的好友,唐稼也是万万不敢多留她们的。

另一个全程没有参与其中的女知青也有点被吓到了,没等唐稼说就主动表示自己该回去上工了。

清水镇附近大多都是靠山吃山的大队,地里的庄稼收完了,林子里的山核桃干木耳之类的还需要女社员们趁着天气还好的时候赶紧收回来。

赵三明不知道这些,只看唐稼脸色不大好的样子,以为是小姑娘舍不得老朋友,笑了笑就埋头挑水走了。

青梅这边,还在老支书家开会。

说是开会,其实就是老支书找来屯里那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点野山茶泡的开水,然后絮絮叨叨说些最近天气如何,今年庄稼收成如何,明年会不会如何,之类种种的话题。

今天着重讲的就是即将开始的秋猎。

去年有了青梅加入,可谓是十年来的难得大丰收,今年青梅成了带队的民兵队队长,其实大家伙儿对秋猎都很放心。

要说以前秋猎的时候,大家对肉,对食物很期待,可也有些担心自家的儿子男人收了伤。

不说受伤的,就算是因为意外丢了性命的,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这份过于沉重的“放心”,老支书跟江红军也知道其实来得不是很讲道理,可没办法,全屯的人都这么想,他们也没办法硬掰正。

所以想来想去,两父子商量了一番,只能叫来青梅,在其他老人家到来之前,就先提前给她做做思想工作,让她知道保护所有人毫发无伤并不是她必须完成的责任。

在能保护的情况保护一下,自然是好的,可若是遇到实在保护不了的情况,也不要自责内疚,觉得对不起谁。

青梅对此倒没太大感想,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就算了,愧疚?不存在的。

唠了小半天的嗑,最后决定三天后准备进山,这个会就算是开完了。

青梅离开前,跟江红军打报告,表示明天早上她准备上一趟龙凤山。“有几天没过去看了,我心里有点不放心。”

江红军沉吟片刻,皱眉不太放心:“还有两天的时间,你这一来一回的,会不会太累了?”

他们都默认上古墓一趟来回需要三天,这都还是挺赶时间的。

青梅表示没问题,“我到时候就在那边看看,确定没有人进去过就返回来。”

青梅确实也有几天没上去了,既然她自己都说可以,江红军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明明白天的时候温度还有二十四五度,到了傍晚居然刮起了西北风,温度一下子就降低了好几度。

傍晚都这样了,若是晚上继续西北风,明天恐怕气温只有十二三度,那就是真正过冬天的温度了。

更让人在意的是,寒冽的西北风一刮,会不会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要提前来临了。

西北方向来的风,一般都是冬天即将降临的征兆,每年要下雪之前就肯定要吹西北风。

这打乱了屯子里的计划,青梅刚吃完晚饭,江会计就跑来找她,让她赶紧去支书家走一趟。

家里,收拾好行囊准备进山的张大海也被唬住了,踌躇着不确定这样的天气下自己一个人进山能不能活。

赵三明不怎么想留他来着,就怕镇上的人追到他家里来,到时候连带着他跟青梅也要受牵连。

还是青梅走之前看了张大海一眼,让赵三明把人送先留下来,“多给他装床棉被,晚上我们把他送到后山木屋里躲着。”

后山,就是他们家后面这座矮山,没名字,往深处走,有一个废弃了多年的林场。

因为砍伐得比较严重,那片林子里都是年头不长的树木,处于休养期,基本上没人会上那里砍柴捡柴火什么的。

也因为曾经那里是个林场,哪怕废弃多年,却还是因为曾经那里生活了许多人类,附近连动物都不怎么过去。

于是就连雪天里套兔子,也没人愿意往林场里去。距离屯子不算远,又没有危险的大型猛兽,张大海去那里躲一段时间,算是比较合适的。

赵三明一拍脑袋,嗨了一声:“我咋没想到这里!”

其实是想到过的,可赵三明潜意识里觉得张大海不会在这里躲太久,那木屋又很破旧,要住人的话非得收拾一下才成。

张大海不知道赵三明心里的想法,还真以为是他没想到,很是高兴地期待起来。

比起直接在野外搭个棚子,那肯定是有个木屋遮风挡雨更舒坦。

青梅说完就走了,留赵三明在家转着脑筋把他那床破棉被也给张大海塞进了行囊里。

到了支书家,也没啥废话,商量了片刻,就拍板决定明天一早就出发,出发干啥?赶冬荒!

一时间,明明都已经天黑了,可屯子里却难得家家户户亮起了橘黄色的灯光。

粮仓那边,大黄大黑汪汪直叫,那是有人在粮仓进进出出准备明天上山要带的东西。

大食堂里也重新冒起了炊烟,那是厨子在赶着烙饼蒸馍馍准备干粮。

赶冬荒,跟冬天的脚步追赶时间,秋猎也就不能像往常那样讲究,明天首次进山秋猎的人员从二十几个人,猛增至五六十人。

需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支书会计等人忙得团团转,青梅这样的秋猎队主力人员却被叮嘱着早点回家休息,养精蓄锐,明日好负责秋猎队的主要工作任务。

本该安静的大岗屯热闹起来,反而让青梅跟赵三明更方便将张大海连夜送去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