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糙米

当铺离渡口不远,几人没走一会儿便到了。

“进去吧,我在这儿等你们。”张云把筐放下,找了个阴凉处坐着,对许三七摆摆手。

许三七应了一声好,又说“要是太费时间,云姐你不用等我。”

张云点头说知道了,催她快进去。

说是铺子,其实不大,进门先看到的是一堵挡得严严实实的高墙,上头写着“當”字。

许三七绕过高墙,才看见比人高的柜台,站柜的伙计儿佝偻着背,见来人也只是瞟了一眼,视线没在二人身上多停留。

待她走到柜前,那伙计儿才开口:“什么物件儿?”

许三七把木簪拿出来,放在柜台上。

隔着木栏伸出一只干瘦的手,取了簪子很快又缩回去。

“死当?”

许三七有些犹豫,想了想还是答“以后会来赎。”

伙计儿拨了拨算盘珠子,发出几声清脆的响来,语调未变:

“一百五十文,红木簪一只,行就在这按个手印。”

许三七没说什么,心想活当压价果然低,但城里就这一家当铺,她急着用钱,也只能这样了。

画了押,许三七拿到沉甸甸的一串儿钱,牵着小枣走出铺子。

张云没走,一直在外头等着,见两人出来也只是询问她们接下来怎么打算的,“先去城里的粮铺?”

许三七也没藏着掖着,“云姐,当了一百五十文,我想先去内市看看。”

张云算了算价钱,点点头,觉得这样也好,“行,那我和你们一起。”

这两月谷价涨了些,她正好去瞧瞧有没有卖黍的,回去也好和爹娘商量今年怎么囤粮。

有张云陪着,许三七自然乐意,“那好。”

等回到集市,外围的摊子照样热闹着,只不过摆摊的人多数已是换过一轮,那个买鸡蛋的姑娘也收了摊,原本她摆的位置上现在是个中年男人在叫卖,面前摆着各样的瓦罐。

张云告诉许三七,这样的集市七日才有一次,“平日里也能来,就是不像今日这样热闹的。”

内市则是只有赶集这天才开。

许三七倒是想再买几个罐子陶碗的,但目前最要紧的还是粮食。

“叔,这蜀黍怎么卖?”两人在内圈逛了好一会儿,张云才看准了一家,开口问价。

蜀黍其实就是没去壳的黄米,煮出来粘牙的很,可以做糕,也能混着白米煮粥。

“六十文一斗。”摊主见有人问价,将剩下的几个麻袋也都解开,捧了一小把出来让她们看成色,“是今年新收的。”

也就说了这么两句,他就没话了,两手交叠在一起,看着很局促的样子,许三七注意到这人皮肤晒得黝黑,应该是个老渔夫。

“行,给我量一斗吧。”张云数出六十个铜板交到摊主手里,遂又对许三七说,“这个价算低了。”

许三七瞧着也好,但一斗有些多了,她便只要了一半。

三十文的蜀黍称完也有一小袋,拎在手里有些分量,许三七心里这才有了些安全感。

再吃几日野菜,她脸都要绿了,有了这袋黄米,就能给小枣熬黄米粥喝,也能做些黄米糕来填肚子,要是有红枣和葡萄干就更好了,做甜馅儿包着,做成糕粑粑,无论是蒸着吃还是放糖两面煎焦,小孩子都喜欢。

她这个大人也喜欢,光是想想肚子里的馋虫便要勾出来了。

“云姐,糙米如今是怎么卖的?”许三七和张云打听。

光有黄米也不行,这东西吃多了不消化,小枣年纪小,许三七想着还是得买些白米才好。

这几个月粮价是涨的,张云也不确定今日去买是个什么价,只说一会儿陪她去粮铺看看。

“今早精米涨到一百二十文一斗了,糙米便宜些,少八文,稻谷再少五文。”方才两人说话,卖蜀黍的摊主给两人量米装袋,听见许三七问粮价,这才插嘴说了一句。

张云听出他语气不好,也道:“今年涨得比往年都早啊。”

摇光盛产稻米,那儿的水好地也好,种出来的粮食自然也好。

开阳的海鱼,摇光的稻,天枢的牛羊,玉衡的菌子,各地各有各产。

摇光是最大的“粮仓”,开阳就是和他们签了契,才能拿到市面上最低的粮价。

但这也不妨碍摇光坐地起价,每年这个时候粮价都会上涨一些,只是今年格外早罢了。

摊主:“摇光那儿出了事儿,上头的闹起来了,谈好的粮价都不做数了。”

出海的人消息灵通,有点什么风吹草动这群人是最先知道的,老百姓不懂上面的人争权夺利,他们最在乎的是填饱肚子的事儿。

许三七更是听不懂这些,但也知道现在粮价涨得快了,一百二十文,这么算她现在兜里可就只剩下一斗精米的钱了,这都不够她和小枣吃一个月的!

算上和云姐卖菜挣的六文,也不够她买油盐酱醋的。

几人说着话,小枣突然拉了拉许三七的袖子,问“阿姐,这是什么?”

许三七低头去看,只见她手里举着一片叶子,边缘波浪,叶脉平行,小丫头一早上认了不少野菜,这会儿正是求知欲旺盛的时候。

这不是玉米叶吗?!!!

许三七瞪大了眼,刚要问,就听卖蜀黍的老伯不好意思道,“这个叶子啊......我换黍米的时候,有个客商说搭给我一小袋儿别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角落里拎出来一个麻袋。

麻绳一松,许三七看见里头装的果然是玉米,玉米须还在呢!

摊主一面说着一面自己也觉得稀奇:“那人讲这是苞谷,要剥了粒儿吃的,我这趟捕的鱼不多,回来的时候船舱还有一半是空着的,就要了。”

许三七眼睛都看直了,玉米好吃的呀!

玉米粒儿加两个蛋,和点面粉,就能做玉米烙,就算只煮着当早食儿吃也是香的,特别是这袋子里的玉米,看着就金黄饱满的,肯定香!

她试探着问:“这苞谷怎么卖啊?”

摊主没成想她要买,也不好定价,估摸着报了一个数“就五文一斤吧,这儿总共两斤半多,十文都给你拿了。”

这一袋儿也就约莫六七个的样子,除去里头的芯,玉米粒不到一斤。

但也已经很划算了,许三七当机立断掏了钱。

张云见状有些担心:“你不是还要买米吗,这样钱就不够了吧。”

现在支出四十文,兜里还剩一百一十六文。

许三七算了算,答道:“不买精米了,买糙米。”糙米就是口感粗些,煮出来的饭其实更顶饱。

她放些玉米粒和黄米一起蒸,做糙米饭,吃起来也是不错的。

走的时候许三七还和摊主说,“下次再有苞谷,我还来买。”

那老伯犹豫了半会儿,只说要是碰见了,船舱有空就帮她带一些,临了又问了这苞谷的吃法。

许三七说了好几种,蒸着吃是最简单的,又香甜。

张云说下次也买来试试,许三七直接说“我明早就煮,你来我家,不差云姐你这一根。”

虽然她现在很穷,但张云里里外外帮她这么多,又是陪着去当铺,又是陪着买粮的,一根玉米算什么。

张云也没推辞,又问她明天有没有空,和她一起上山摘菜去。

许三七想了想,答应了。

一是家里光有这些粮食不够,还得弄点菜,二是买完米她可能就要身无分文了,要是能多摘些菜,说不定能像今早一样卖出去换钱。

这么想心里就有盼头了,故而再路过那个卖瓦罐的摊子,她就花三文钱买了一个陶罐,一个小陶盆,一个陶碗,还成功让摊主搭了她两双木筷子。

张云:“......”

很难不相信这姑娘今天手里一文钱也不会剩下。

等几人走到集市口的时候,果不其然,她花一文钱买了一块糠饼。

“小枣饿了吧,先吃点这个垫一垫,回家阿姐给你做好吃的。”许三七看着妹妹,有些歉疚,一大早跟着她跑来跑去,早食儿都没吃。

她自己这会儿都觉得肚子空空,小孩子饿得快,肯定比她还难受。

小枣拿着饼,分了一半给许三七才开始啃,“阿姐你也吃。”

糠饼是糠粉里混一点儿黄面做的,又硬又干,但此时两人都没嫌弃,吃得很香。

一面吃着一面进了粮铺,许三七这是头一次在卖米的地方感受到森严二字。

店里的伙计在招待别的客人,许三七干脆地退到门外,想着先把手里的饼子吃完了再进去。

正排着队,铺子里的掌柜的回来了,是个穿着灰色圆领直裰的中年男人,身量很高,脚上是一双短筒布靴。

“掌柜的回来了。”伙计忙完手头上的事,朝他行了一个礼。

“嗯。”

很简单的对话,许三七却觉得有意思。

这两人约莫都是行伍出身,从掌柜的走路的姿势就能看出来,步子稳而轻,姿态板正,伙计行礼的模样谦逊,弯腰的幅度恰到好处,像是已经做了百次千次。

“客人要几斗?要什么米?”等到了许三七,伙计问。

“劳烦替我量一斗糙米。”和这样的人说话,许三七也忍不住言语恭敬,说完自己又觉得好笑。

买一斗糙米还整得文绉绉的。

伙计因为这一句劳烦倒是多看了她一眼,像是要说什么,但碍于身份又止住了,最后只道:

“一百一十二文,承蒙惠顾。”

许三七敏锐地察觉到这人可能认识自己。

不会是相好的吧?

还是在哪儿见过?

她记忆里没这个人啊.....

这百转千回的眼神...她是该先发制人还是装作不知情?

作者有话要说:许三七:买个米干烧cpu了家人们

小枣:跟着阿姐走天下,嚯嚯哈嘿

作者:解锁大地图——摇光、天枢、玉衡,当前地图——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