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教导村民
王大伟在床上躺了两天,就开始觉出了无聊。地里的活儿不用他干,宋樰又被他瞎撩给撩怕了,这几日都有些躲着他,导致王大伟无聊到和咸鱼也没甚区别,甚至因为头上的伤还不能随意翻身。
于是王大伟只能躺在床上规划未来。他如今这个样子,肯定是不能亲自熬红糖了。劳累是一方面,熬糖的过程中烟熏火燎,并有水蒸气,也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好在他原本就打算教导给村里人,如今只是时间提前了,也不算太麻烦。
不过还是要礼节性在心里痛骂一遍砸他头的混蛋。
于是趁着吃饭的时候,王大伟便和宋樰说,打算把红糖的制法教给村里人,问一问宋樰的意见。
宋樰自打那日被王大伟送过小爱心,面对王大伟时便时不时的脸红心跳,此刻更有些不自在,低着头戳碗里的米粒:“原本就是你的法子,你想教就教啊,跟我说什么呢。”
王大伟假装不知他在别扭什么,只说:“这不是你见多识广,可以给我出出主意么。”
宋樰别扭了半天,方道:“你自己的主意便很好,不用怎么问我。”
确实,王大伟已经准备把红糖的熬法教给村民了,来问问宋樰,就是找着借口跟宋樰搭话呢。
这两天宋樰除了送饭的时候基本不往他跟前凑,他又卧病在床,也不能主动去找人。
唉,还是家里活儿太多了。
然而实际上,家里并没什么活儿需要宋樰操持……但他却是也不闲着。昨日王大伟受伤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也就罢了,今日村民们回过神来,便对忽然不傻了的傻哥儿好奇起来。
三不五时就有人找借口上门来跟宋樰闲聊。
古代娱乐业匮乏,家长里短就算是新闻了,像这种傻子忽然好了就是爆炸性新闻,所有人都想得到第一手消息,好去跟别人吹牛去,搞得宋樰不胜其烦。
这样一想,他倒是赞同王大伟把熬糖的方法传授给村民了……这样一来也能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不是?
有闲工夫聊八卦,还是活儿太少!
于是在王大伟的授意下,宋樰把王壮山和几个难民里有主意的人叫了来,一共六个人。
听说王大伟要教他们熬糖,还给工钱,都十分欣喜。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是要熬制红糖,还以为是石蜜或石蜜的进化版:他们加入村子之后,已经从原住民口中打听到了这村子的前世今生,甜杆儿村原本就是做石蜜发家的。
甚至很多人心中已有猜测,王大伟早晚会把造石蜜的方法教给他们,带领村子在造辉煌,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不过这也是好事儿,大家乐呵呵的应下了,当即就动起手来,把王家后院的石辘抬出来,去山上伐了新的木头来修整。
可惜村里太穷没有牲畜,不过这石辘人也拉得,不过是辛苦一些罢了。
刚刚有一些苗头,石辘还没修好,村里人就听说了消息。很是有些人心里不是滋味,帮王大伟家干活不仅能学手艺,王大伟还给工钱呢!
但是难民心里不是滋味不敢说,村民们可没什么不敢的,几个人就找上了王大伟的门。
王大伟都不明白他们闹什么:“我倒是想让你们赚钱,一个个不抽不动弹,抽了也不动弹的,我能使唤得动你们?”
说的几个村民有些尴尬:“哪就这么懒了……”
王大伟翻了个白眼,“我还不知道你们?都是千年的狐狸,就别跟我这儿唱聊斋了。晾石蜜是咱们村祖上传来的手艺,你们要真想干也不用我组织人,问问自家的老人先学起来。不是真想干就一边去,我家帮工招满了,别在这儿碍眼闹得我伤口疼。”
几个村民面面相觑,再一次意识到这个村长已经不是以前好拿捏的村长了,只得灰溜溜的离开,唯有王小二留了下来。
“你还待着干啥?你转了性了,打算当个勤快人?”王大伟瞅他一眼。
“那不是!我压根儿就没想给自己揽活儿!”王小二连连摆手,让他干个活儿跟要他命似的。“不过村长你找难民们干活儿,那也不能厚此薄彼啊……”
王小二挠了挠头:“我老丈人也能干的很嘞……”
王大伟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这人居然是来为寄居自家的难民说项的。要知道这些村民,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向来是懒得连门都不想出,路都不愿意走,今天居然为了难民来到了自己家。
王小二说着也有些不好意思:“我媳妇说了,我老丈人为了我,都跟别的村的人动手了,我也得拿出做女婿的样子来……我娘也说是这个理儿。”
能让王婆子也赞同可不容易。
不过来说项的,也只有王小二一家而已。说到底,这还是赵秋秋的本事。王大伟心里另有一番想法,嘴上仍道:“我那儿有五亩地的甘蔗呢,总归会让大家都学会。不过是分批次来罢了,这回是王壮山他们,下回就能轮到你老丈人了。”
王小二得了这个话,也觉得能和媳妇交代了,喜不自胜的走了。
王大伟也不是唬他,他打算让村里愿意干活儿的,有一个是一个,六个人一队,两个人一组学习熬糖,直到全村人全部学会为止。
今年自家只付他们少许力气钱,到了十月收获了罗汉豆,旱地就全种上甘蔗,明年就让他们自行熬糖,再由王大伟出面去和各个药铺谈生意,从中抽一成利润——他也不是白教本事的。
这样弄上一年,难民们家家都盖得起新房了,而他不用亲自熬糖做体力活儿,也能有收入。说到底,王大伟自认为还是一个靠脸……不是,靠脑子吃饭的人,干体力活儿不是他的强项呀。
说干就干,这日下午石辘刚刚修好,王大伟便让王壮山等人去地里砍些甘蔗来。
“也不用太多,砍个十来根,一百斤多点儿吧……”地里的甘蔗粗壮,一根就有十斤上下,汁水丰沛,再用上石辘,一百斤甘蔗能榨出来五十斤左右的甘蔗汁。
村里人家用的大铁锅,一锅整好能装五十来斤。
王大伟让他们六人小组自己商量,两两一组,一组人去山上砍柴,一组人负责榨甘蔗汁,一组人熬糖,轮流着来,保证每个人都能学会没个步骤。
每日工钱都是一样的,一人一天给五文钱。在村里算是不少了,盖因榨汁、熬糖都是体力活儿,一刻也不能停的,耗力气。
大家听了他的安排,也觉得十分合理,并没有人争抢,十分妥当的排好了顺序。次日一早,六人便在王大伟的指挥下开始熬糖,先从榨汁开始。
有了石辘,榨汁的速度和效率都提高了不少。一组人分工明确,一人拉石辘,另一人休息顺便撇浮沫和杂质,拉上半个时辰便轮换一番。
村里有空的人也跑来围观。他们已经从王小二口中听说以后自己也有机会学习,但对于这些第一批学员,还是十分羡慕眼热的,便站在一旁观摩。
看着看着便有人觉得那石辘眼熟:“我们家后院好像也有一个?”那东西是他们寄住的主家随便堆在后院的,他们还以为是懒怠挪动的废石料,上头木头都糟了,看不大出形状……
王大伟便道:“是的,按理说村子原来是做石蜜的,这石辘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你们若是得空,可以去山上砍些木头提前修整一番,榨汁费时,要是能两台石辘一同榨汁,便可以省不少时间。”
他之前榨二十几斤甘蔗就榨了一白天呢,不过那时用的是石磨,确实慢一些……
这话一说,便有不少人动了心思,不再围观,而是去修整自家的石辘了。
而王大伟也在指导了几次如何撇浮沫、沉淀杂质之后,就进屋歇着了。他虽然觉得自己身体无碍,古氏和宋樰却还是紧张,为了让他们安心,他也只好继续“卧病”在床。
他不单自己走,还把负责熬糖的那一组也叫走。下晌有他们忙活的时候,这会儿还是先歇着吧,再说榨汁也不是什么复杂的工艺,只是耗费力气的重复作业,也没什么好观摩的。
不多时,砍柴的人也回来了,也被王大伟叫去歇着了。砍柴这组还得负责烧火,也得跟着忙到后半夜呢。
石辘到底是专业榨汁的,比石磨好用太多了,到了未时中(下午两点左右)五十多斤甘蔗汁便榨得了。又沉淀过滤了一番,未时末便全好了,两人才小心翼翼的拜托宋樰进去请王大伟出来。
宋樰居然也真小心翼翼的扶着他,搞得王大伟觉得自己跟个老佛爷也差不多了……
“还成。”王大伟检查了甘蔗汁,心中感叹道,以后有机会最好还是弄点纱布来过滤比较好。单用沉淀法过滤,过滤不干净不说,还会浪费一些甘蔗汁。
不过之前王大伟在布庄有留心,并没有看见纱布之类的布料。也不知是这个年代还没有,还是妙竹州太穷布庄没有进货。
但这也只是对比现代机械过滤工艺来说。比起古代的工艺而言,已经过滤得很好很澄澈了。
王大伟让两个榨汁的人回去休息,下一次就轮到他们熬糖了。不过这两人谁也不想走,累得不行也想观摩学习。王大伟也没有硬赶他们。
将五十斤甘蔗汁都倒入锅中,开始熬煮。王大伟看过了火候,便叮嘱熬糖的两人:“要一直这么画着圈的搅拌,一刻也不能停,若是停了,这糖浆就要糊锅底了。觉得累了便换班,休息的那人在旁边继续撇浮沫、捞杂质。”
几人紧张得不得了,连连答应。王大伟盯着他们弄了一刻,觉得没有大毛病,便又被宋樰连声催着扶回屋里歇息了。
自己这还真成了老佛爷了,进出有人扶着,还有人帮着传话……接下来半天宋樰就没让他动弹,自己跑进跑出监工再给王大伟汇报,倒也没出岔子。
这一锅因着量大,足足熬了三个半时辰才起锅。体力活儿尚可让别人干,到了起锅的时候,王大伟却要亲自动手,用新买的模具将糖浆隔成小块。他计算着重量,在模具上画好刻度,一块凝结成型的红糖整好是一两重,和书店卖的墨锭一般大小,十分精致可爱。
一群围观的难民都震惊了,这,这是石蜜?看着不像啊!这看起来就很高级很贵啊!!